電影《紅氣球》拍攝於1956年,距離現在有60多年了,仍一點都不覺得違和,還是能觸到我們的內心深處的柔軟點,帶給我們不一樣的感受,這就是經典的魅力。
該片由法國導演艾爾伯特•拉莫裡斯自編自導,擔任主角的就是他的兒子。《紅氣球》一舉獲得第九屆坎城電影節短片金棕櫚獎,第29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劇本獎等殊榮。
《紅氣球》這部電影很單一,無論是人物、場景還是對話對話。陰沉的天空,灰暗的建築,灰色的男孩出現在畫面裡,獨自陪著狗狗安靜玩耍。
都說孤獨是人之常情,孩子的孤獨尤其讓人心疼。始終獨來獨往的寂寥小男孩,像往常一樣木木地提著褐色的書包獨自上學去。
突地他停下了麻木的腳步,抬頭仰望天空。然後果斷把書包放在地上,麻利地順著管道用力向上攀爬。總疑心他會做什麼壞事,比如逃課。然而並沒有,一隻碩大的紅色氣球在迎風招展。
於是這個男孩就擁有了氣球,仿佛求學時代我們最好的朋友般形影不離。從此他不再寂寞,走到哪裡就把它帶到哪裡。
雨天,為了不打溼氣球,小男孩沿街蹭過很多人的傘。而他自己卻心滿意足地牽著氣球走在雨裡。
很容易會讓人想起小王子和小狐狸關於「馴養」的一番對話。
對我來說,你只是個小男孩,和其他千萬個男孩一樣。對你來說,我也只是普通的小狐狸,但是,如果你馴養了我,我們就互相不可缺少了。對我來說,你就是我的唯一,對你來說,我也是你的唯一
半個小時的劇情,就一個主角,甚至連對白都沒幾句,場景也無非是外部的家、街道,學校的外部…所有的高科技製作都和這部影片無緣,它只簡簡單單白描男孩和紅色氣球的奇緣。
簡單的劇情,寥寥的對話,僅一個氣球和一個男孩,卻深深地打動了我們早已僵硬的內心。是這世界太紛擾,還是人心太浮躁,往往忽略了路邊的草,身邊人的好。
應了那句很爛俗的話,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世間沒有哪份感情抵得過不離不棄的簡單相守。無懼雨雪風霜、無畏驚濤駭浪。都說沒有情感依附的人生,就像沒有黎明曙光的永久黑暗。
紅氣球出現之前,男孩的世界是黑色、灰色的,他面無表情不苟言笑。導演特意強化了畫面灰暗的主色調,然後又大筆一揮賜予你靚麗的色彩。
但生活從來不是一成不變一帆風順。不離不棄的紅氣球和男孩的默契,引起了其他孩子的嫉妒。男孩進麵包店買麵包時,氣球晃晃悠悠等在屋外,突兀地被覬覦已久一群孩子給搶走了。
男孩心急如焚地到處尋找,卻只能眼睜睜地看著紅氣球被調皮的孩子擊中,一直飄逸靈動的它仿佛瞬間被定格,慢慢地變小,軟塌塌匍匐在地上,還狠狠被踩上一腳。
在這裡,導演特意用了近景拍攝。鏡頭緩緩推進層層遞進,讓那種哀傷和悲痛放大致無窮大,紅氣球的無助和男孩的絕望填滿了觀者的胸膛,讓人無法順暢呼吸。
眼睜睜看著最心愛的東西被無情摧毀,男孩的心碎了滿地,那滿臉的悲傷霸佔了全屏。
就在此時,全巴黎的氣球仿佛有了約定,不約而同地朝男孩飛來。直到淹沒了他並直接帶他往城市的高處飛去。
男孩的臉,終於綻放開了欣喜燦爛的笑容,這也是影片裡唯一一次,孩子發自內心的笑容,是那種年齡本該擁有的無邪和天真。
結論:生活很苦,孤獨寂寞,出軌背叛,窮困潦倒,疾病纏身…可是我們仍要生存,而且還要更好地面對每一個黎明的到來。
無論遇到什麼困難挫敗,只要不放棄,希望就在轉角。只要你願意轉身,熱切去擁抱,生活就會給你驚喜,我們該始終堅信不疑!
【END】
我是 。感謝您的閱讀,願意和你們分享電影人生的點滴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