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個紅氣球,但是他們都想殺了它

2020-08-14 新新說大片

1956年,一部只有34分鐘,短小而清新的小電影《紅氣球》在法國上映。

著名導演,法國人艾爾伯特·拉摩裡斯,是這部電影的創造者。

雖然短小樸素,沒有巨星、不賣大場面,甚至連臺詞都幾乎沒有,這部電影卻收穫了許多極高的殊榮,如1957年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獎項、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特別獎、1956年坎城國際電影節金棕櫚最佳短片獎和1956年路易德呂克獎。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這部短片

《紅氣球》 片長:34分 豆瓣8.8

影片講述了是以一個法國小男孩巴斯蒂安為主角,是一次充滿天真與童趣的「氣球傳奇」。

紅氣球仿佛是小男孩飼養的寵物,時時刻刻跟在他的身後,讓他每天單調的校園生活變得絢麗多彩。

然而,紅氣球卻被一群嫉妒巴斯蒂安的搗蛋鬼們搶走了,巴斯蒂安竭盡全力也無法阻止氣球破裂漏氣的事實。


正當他呆呆地望著乾癟的氣球不知所措時,整個巴黎的所有五顏六色的氣球紛紛飛向滿懷惆悵的巴斯蒂安。

他重新露出了燦爛的笑容,緊緊地抓著這麼多氣球,任憑它們把自己帶到空中,自由地在巴黎廣闊的天空中翱翔。


​以上是影片的主要內容,故事簡單主題卻很是深刻,紅氣球是這個孤獨的小男孩唯一的朋友,但似乎更象徵著一種童心,這種天真的童心被周圍人嫉妒著排斥著打壓著。

我們每個人心裡都有那份最想保護的純真的東西,可走著走著似乎卻發現都被磨滅了...令人開心的是導演並沒有傳達這種悲觀情緒,而在最後讓小男孩被全城的氣球帶到空中,不停的飛,自由的飛,單純的飛。

導演可能想告訴我們,我們其實也可以「飛」。

影片中最為吸引人的形象應該是學校中的老師,從剛開始看到氣球的疑惑好奇到後來被氣球耍的團團轉。一個看似嚴肅的形象用紅氣球的簡單襯託出他內在的複雜卑劣。

當然小男孩的主人公形象不可忽略,一個天真爛漫卻又很孤獨的孩子,當他與氣球玩捉迷藏的時候更加凸顯了他以往內心的空虛,其實他和其他孩子一樣渴望玩樂。

但他同時又是一個很無畏的孩子,當他和其他孩子爭搶氣球時,那種最淳樸的勇氣促使他帶著氣球奔跑在街頭巷尾。

我們似乎總在以那位老師的形象存在於世,壓抑著內心的美好,何時可以真正放肆一下,做個簡單的孩子?

該片作為一部三十多分鐘的短片對白幾乎沒有,但背景音樂卻得到了充分運用,片頭曲和片尾曲作為影片音樂的主旋律,以高音調傳達出一種飄浮感,與氣球的感覺很是搭配;

在老師被氣球跟在大街上的情節中,極具跳躍節奏感的音樂增加了喜劇效果;

在紅氣球被打破逐漸萎縮的過程中一切聲音都消失了,只有一個單純的長鏡頭記錄了這一過程,抓住了觀眾的眼球。

短片中不可忽略的當然是長鏡頭的運用,大量的長鏡頭語言增加了影片的真實性,甚至看著看著會去想:「這是不是一部紀錄片?」

但紅氣球的強大生命力又打斷了這種想法,在影片前半部分冷色調的背景下,紅氣球的紅色被充分突出,被壓抑的放肆更加引人注目。

後半部分隨著爭搶氣球的激烈,影片色調也越來越暖,在影片最後可以明顯對比出天空由灰暗變得清澈明亮。

導演在影片中的細節刻畫同樣不可忽略。在影片中有一段是小男孩帶著紅氣球去到了雜貨市場,小男孩因一副畫有小女孩畫駐足,不僅為接下來小女孩的出現作了鋪墊同時也烘託了小男孩內心對友情的渴望,同時小男孩身後的紅氣球對鏡子好奇起來。

紅氣球看著鏡子中的自己和男孩一樣形單影隻,更加加深了和男孩的關係。在紅氣球第一次被搶走時,在扔石頭打氣球的眾多孩子中有一個小男孩舉起彈弓暗示了紅氣球最終的命運...

有評價說小男孩被所有的氣球帶走後沒再多看一眼壞掉的紅氣球,有點可惜,我覺得不然,不看正代表了小男孩是個孩子,只是個孩子。

當他被眾多氣球帶入空中時我想到是,那個壞掉的氣球躺在平地上,望著天空中的男孩默默說到:「這是我能送給你的最後的禮物了,你喜歡嗎?」


我是新新,一個為電影而生的搬運工!

喜歡新新的朋友也可關注「新新說大片」,本人會陸續推薦更多精彩的電影給大家。

相關焦點

  • 紅氣球:希望每個人的童年都有一個「紅氣球」
    但是,紅氣球應該是注意到了小男孩對它的好,它願意留下來繼續陪著小男孩。它輕敲玻璃,等待小男孩開窗解救他進去。小男孩也不負它所想的來了。它還在路上遇到了自己的同類——藍氣球,還有一個和小男孩一樣,對藍氣球不離不棄的小女孩。
  • 那隻殺不死的紅氣球
    一個有著柔軟金色頭髮的孤獨小男孩,在上學的路上撿到一隻漂泊在半空的紅氣球,小男孩從此有了一個快樂的玩伴。男孩牽著紅色的氣球,綿白的線被攥在手心,驕傲地如同攥住一個約定。他將紅氣球高高舉起,在陰陰沉沉的天色下,飛快地跑過小巷,鞋子啪嗒啪嗒地敲在六十年代巴黎潮溼的石板路上。
  • 紅氣球
    我從窗前站了起來,雙眼緊張地盯著即將斷氣的紅氣球,斷定它那個樣子很難維持下去。好幾次我都以為它就要離開樹枝了,整顆樹冠都被吹得搖來晃去,一次又一次風聲的高潮從我耳邊呼嘯而過,我不由自主地貼近窗玻璃,我的一隻手已經準備將它推開,我有一種衝動想要抓住紅氣球,我預感到它會向我飛過來,撲進我的書房裡。最終,我仍然沒有推開那扇窗,狂風一直持續到傍晚,紅氣球始終緊緊地懸掛在樹枝上,仿佛有一把鎖將它固定在那裡。
  • 《紅氣球》:丟失了紅氣球,贏得了全世界
    ,使紅氣球一下子有了攝人心魄的力量。1.美好的東西,都想佔有享用 孤獨的帕斯克與漂亮的紅氣球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在帕斯克上學路上,紅氣球緊跟他左右,還跟他玩起了捉迷藏;在學校裡,紅氣球機智的躲避著老師的抓獲,耐心的等待著帕斯克。
  • 白日夢裡飄起紅氣球
    所以,在電影中怎麼讓最後一個紅氣球脫落飄上天空,這個情節想了很長時間。最後想到的是兩個孩子爭搶氣球,有一個紅氣球突然莫名其妙地爆掉,這樣就只能有一個紅氣球飄上天空了。北青報:紅氣球飄上天空之後,故事裡所有的人都能看到天空中的紅氣球,這有點脫離現實的感覺。萬瑪才旦:是啊,紅氣球或者說是「白氣球」代表的保險套,跟故事中所有的人都有過關聯。
  • 《紅氣球》:純真動人的法國憂傷童話
    但氣球也是有脾氣的,它偏不讓帕斯克牽繩。他們路過一個舊商品市場。無論是城市還是行人,都滲透著一種灰青色的、哀傷的氛圍,而帕斯克和他的氣球,就是當時唯一的亮色。 整個故事裡,帕斯克家中只有奶奶,沒有父母和兄弟姐妹,似乎是暗示了戰爭對平民生活的影響。帕斯克是那麼孤獨,上學路上逗弄小狗,就算是唯一的玩伴。 直到他遇到紅氣球。帕斯克用心呵護它、牽著它、為它求傘、為它和家長打遊擊、為它被校長關禁閉。
  • 《紅氣球》:童年的孤單、追逐與夢想
    在童年中,我們總會找到一個「紅氣球」陪著我們。1.「紅氣球」溫暖了孩子的心,讓孩子孤單中有快樂。小男孩是一個孤單的孩子,上學路上一個人。自從小男孩發現了神秘的紅氣球後,小男孩不再孤單。紅氣球陪著小男孩上學、玩耍。
  • 《氣球》將映 白日夢裡飄起紅氣球
    所以,在電影中怎麼讓最後一個紅氣球脫落飄上天空,這個情節想了很長時間。最後想到的是兩個孩子爭搶氣球,有一個紅氣球突然莫名其妙地爆掉,這樣就只能有一個紅氣球飄上天空了。北青報:紅氣球飄上天空之後,故事裡所有的人都能看到天空中的紅氣球,這有點脫離現實的感覺。萬瑪才旦:是啊,紅氣球或者說是「白氣球」代表的保險套,跟故事中所有的人都有過關聯。
  • 【煜·課程】用心吹一個紅氣球
    梅子涵老師曾經在《用心吹一個紅氣球》的演講中說:我們在閱讀的路上道路很短,腳印很淺
  • 從《紅氣球》看人們對友情和陪伴的心理需求
    該片以法國巴黎為背景,講述了一個孤獨又喜歡遊蕩的小男孩帕斯克(導演艾爾伯特•拉摩裡斯的兒子飾演)和一隻紅色氣球之間的趣事。帕斯克在上學路上無意間發現了紅氣球,紅氣球就像一個頑皮淘氣又形影不離的朋友一樣充滿靈性,陪伴著他上學放學,看風景逛市場淋雨,去教堂,給他帶來了巨大的快樂。
  • 法國34分鐘短片:紅氣球🎈你的孤獨我來買單
    電影《紅氣球》拍攝於1956年,距離現在有60多年了,仍一點都不覺得違和,還是能觸到我們的內心深處的柔軟點,帶給我們不一樣的感受,這就是經典的魅力。該片由法國導演艾爾伯特•拉莫裡斯自編自導,擔任主角的就是他的兒子。《紅氣球》一舉獲得第九屆坎城電影節短片金棕櫚獎,第29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劇本獎等殊榮。
  • 豆瓣8.8《紅氣球》:希望會出現在轉角處
    整部片子的色調是灰色調為主,但是在小男孩遇到紅氣球之後,電影的色彩多了起來,整個影片的基調變得歡樂和輕鬆了起來,紅氣球帶來快樂和美好的作用突顯,其代表著希望和生機的象徵寓意也由此烘託。第一次是小男孩甩掉想搶奪紅氣球的熊孩子們時出現的,它的出現讓小男孩忘記了危險。此時,麵包是一個「引子」,暗示著紅氣球的災難即將開始;第二次是幾個熊孩子們站在櫥窗前盯著麵包看,和前面小男孩站在櫥窗看麵包相呼應,引出矛盾衝突。
  • 萬瑪才旦的白氣球與紅氣球
    從小說到電影:豐富的,簡化的看《氣球》的海報,第一時間會被裡面的紅氣球攫住目光,影片的故事就緣起於此。萬瑪才旦自陳,上大學期間,他在中關村的街道上空看到飄著的紅氣球,就覺得這個意象很有電影感,從「紅氣球」又聯想到了「白氣球」,因為小時候時常遇到孩子們把大人用的保險套當「氣球」玩的事,由此就延伸出了整個故事的框架。
  • 64年後,《紅氣球》依然感人
    用鏡頭講故事對於《紅氣球》這部影片來說,雖然僅僅只有34分鐘,影片的故事主角不過一個小男孩,一枚紅氣球,甚至全片的臺詞寥寥幾句,但是導演卻用現實的拍攝手法講述了一個感人的故事。作為具有靈性、生命力的紅氣球,被賦予了更多意義,它和小男孩的相遇不是偶然的,而是早已註定的,當然它的命運更是註定的。全片大量的運用靜止、跟拍鏡頭,並沒有什麼華麗的炫技,但是每一個鏡頭背後都潛藏著更多的故事,雖然臺詞不多,但是用鏡頭將那些臺詞都悄無聲息的表現了出來。
  • 【給孩子的電影】真正的友誼——紅氣球
    影片講述的是一個關於友情的故事,友誼的雙方分別是小男孩和紅氣球。或許有些人很難接受人與氣球之間存在的所謂友誼,站在成年人的觀點上,氣球不過是孩子的玩具。影片中大人們的表現,包括不允許攜帶氣球乘車,不允許氣球進課堂,這些行為無一例外都體現出他們持有這種觀點。但站在男孩的立場上來看,這隻紅氣球無疑就是他的朋友。
  • 這種顏值高的「網紅氣球」隱患大!
    記者發現,這種氣球有一個特別的名字——「網紅氣球」,因為有明星在網上曬圖片,很多市民也將自己買的氣球發圖曬朋友圈。瀋陽市民王女士最近看朋友圈時發現,有孩子媽媽給孩子買這種好看的氣球,「氣球會發光本身就有點奇怪,肯定是有裝置才能發光的,會不會傷到孩子呢?」王女士表示,這種氣球跟一般氣球不同,它是「會發光的氣球」,不知道裡面是什麼氣體,會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
  • 三十歲,我鬆開了手裡的紅氣球
    雖然在父母的口中,她是一個在美國婚姻美滿、事業有成的女兒,但是「當我意識到記憶中的人都已經前行在各自的生活和事業軌道上,不少已經成就斐然,而我還沉浸在封閉的想像世界中不可自拔時,我感覺自己被失敗電擊全身、徹底摧毀了」。在八月短故事的寫作裡,她寫到自己這幾年的成長,這是一個女性用自己的探索回答一個奧德修斯式的問題,「你是誰,你從哪裡來?」
  • 白氣球與紅氣球:萬瑪才旦的放飛
    從小說到電影:豐富的,簡化的看《氣球》的海報,第一時間會被裡面的紅氣球攫住目光,影片的故事就緣起於此。萬瑪才旦自陳,上大學期間,他在中關村的街道上空看到飄著的紅氣球,就覺得這個意象很有電影感,從「紅氣球」又聯想到了「白氣球」,因為小時候時常遇到孩子們把大人用的保險套當「氣球」玩的事,由此就延伸出了整個故事的框架。
  • 微影評 《紅氣球》——四位電影碩士的微影評
    影片中很多情節,如「紅氣球在課堂外等待小男孩」「小男孩擋住追趕紅氣球的小狗」「下課後紅氣球為小男孩出氣撞擊老師」等,成長的過程中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情況發生,陪伴產生依賴,依賴也就有了保護的心理和欲望,紅氣球與小男孩更是產生了一種心靈上的溝通。擬人化的表現手法更多是意指孩童成長途中的牽掛與想像,更是意指他們自己,與自己為伴,自己是自己最好的玩伴。
  • 2020木偶劇《紅氣球》北京站,演出介紹及門票價格
    在這個充滿童話的世界裡,能讓你穿越時光,找到童年的歡樂記憶,2020木偶劇《紅氣球》北京站,這是一場充滿著無限可能的冒險之旅,快帶上小朋友,一起到現場玩耍吧!木偶劇《紅氣球》北京站時間:2020-03-14/15/17/18木偶劇《紅氣球》北京站地點:北京|二七劇場小劇場木偶劇《紅氣球》北京站門票價格:280元來源:大河票務網1956年,奧斯卡最佳影片《紅氣球》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