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韻筋骨開發 門內原傳武學核心拳理分享之拳怎麼練也就是怎麼用

2020-12-28 道韻筋骨開發體系

#筋骨開發#在沈門學生出現之前,傳統武術領域鮮有聽聞「筋骨論」和「筋骨體系」,而今廣為習練傳統武術的愛好者所推崇、所知曉,其中必有大眾能接受而且能快速出功夫的竅門所在。

人體運動結構其實很明確,大致分為肌肉、骨頭、韌帶和神經系統,打擊要素也很明確,速度、力量、精確度。而我們磨練的正是針對這些武術要素提煉的一些核心動作,開發出身體的最大潛能。師父沈老爺子經常說,拳不分內外,也不分好壞,如果都是圍繞這些運動要素去練習,何嘗不是好拳?

大多數練習傳統武術的都會把「身勁」、「整勁」放在第一位,但是真正明白身勁和整勁的練習者少之又少。

何為身勁?身勁就是你身體裡面自己產生的勁力,如果身體每一個部位都能產生出勁力,那就是真正的整勁,也就是拳論中的「無處不彈簧」。

大家可以從兩方面自查一下:第一,不動四肢身體還能出勁力嗎?第二,不動身體,四肢還能出勁嗎?如果毫無約束的出勁力,那麼恭喜你,傳統武術的整勁你就有了!

原傳門內筋骨體系,從外練到內,從四肢練到身體,最後一旦實戰用出來都是身體自然的勁力噴射而出,節節貫穿於所有的梢節。

如果一開始你就強調身勁和整勁,那就會本末倒置,表現出來的最多是顫抖的發力模式和誇張的身形帶動,也就是我們所謂的「假勁」!

「打人不露形,露形不為能」,這句拳論也正是符合了道韻國術門內的武學宗旨,所謂「六合」,那只是最後的一個表現形式,並不是一個練習過程,更不能談得上是練拳的一個標準。

很多人誤認為參照所謂「六合」的標準,那就能得勁,其實這個會把很多人帶入一個誤區,永遠走不出露形的誤區!只要我們把全身都練透了,就算你不想「六合」,你的身體也會自動在六合狀態的下運動。

師父說「拳怎麼練也就是怎麼打」,但是這個說的並不是你練習的外在動作,而是內在的運動機制,比如龍身的螺旋勁,千斤墜的坐勁,虎撲的撲勁等等,這些才是我們需要根本性關注的內容,外在的動作可以千變萬化,無所不能。

再次分享師父說的最重要的一句話「我如果教你怎麼去打人,那你就不會打人了」。這句話給我的感觸很深,讓我頓悟一代宗師宗師李小龍先生的經典語錄「以無法為有法,以無限為有限」。(本文原創作者道韻國術·徐磊老師,道韻教研室稍作修改,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道韻筋骨開發 從武練法「十二大開」淺談抖胯利器彈力棒的功效
    #目前,我們國內有些筋骨開發教學機構有專業的彈力棒教學。彈力棒到底是幹什麼用的?道韻國術教研室季老師有一句話說得非常好:彈力棒本身就具備一定的彈性,只能作為平時健康養生運動的一個輔助器械,增加其練習的興趣和娛樂性,避免枯燥,但不能作為功力的訓練。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
  • 解讀太極拳外練筋骨皮,內練一口氣-典傳筋骨開發
    一、太極拳 外練筋骨皮「行氣如九曲珠,無微不到。」這一太極拳的練習境界是王宗嶽在太極拳行功論中講到的。對於普通的練拳愛好者們來說,只是知道這句話,但什麼叫「九曲珠」,怎麼才能練到如此的功夫層次呢?大部分愛好者沒有清晰的概念。
  • 內家拳抻筋拔骨,內家拳如何練抻筋拔骨-典傳筋骨開發
    內家拳的抻筋拔骨,需要做到「松、活、彈、抖」。所謂「松」就是肌肉能夠松,「活」關節能夠活,「彈」就是大筋崩彈、運動,「抖」就是內家拳撐筋拔骨的訓練效果。內家拳抻筋拔骨-骨架和大筋我們在開始練拳的時候,就知道要通過撐筋拔骨來訓練骨架和大筋。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使整個身體變得慢慢的松活。同時能夠用大筋的崩彈來帶動整個身體骨架的運動,無論是速度還是勁力,都得到質的提升。
  • 我的傳武夢和道韻國術
    ,換了多個練功點,也就是學了一些表演套路,什麼楊式,陳式,吳式,還有推手,也都是跟著比劃比劃。進入中國道韻以來,這二十來天我主要學習開肩和開胯。通過學習肩胯發力能讓習武者在原先的發力基礎上,力量提高且速度更快。 如何檢驗自己是否已經開胯?胯勁的檢驗標準又是什麼?中國道韻的老師說可以歸結為四個字,就是松,活,彈,抖,在築基的階段呢,首先要求松,活,繼而做到彈抖。第一,能夠藉助胯根大筋崩彈,並且打到點以後形成被動的回彈。
  • 內家拳怎麼發勁,內家拳行拳發勁解析-典傳筋骨開發
    內家拳怎麼發勁?有的人身體很壯卻發不出力來,這不僅表現在初學者身上,而且也反映在習拳多年者身上。練拳發力使不上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今天一起來探究一下內家拳行拳時如何發勁。內家拳怎麼發勁-放鬆放鬆是發勁的前提,極柔軟後能極堅剛,只有做到充分的放鬆,去掉全身之僵勁,才能夠發出完整一氣的彈抖勁。
  • 道韻國術原傳武學 何為真正的鬆緊,如何做到內家拳譜中的翻浪勁?
    #筋骨開發道韻國術徐磊老師我在學習沈門體系之前,我的教拳老師會告訴我在發力的最後全身繃緊,這樣有利於勁力的整,但是在發力之前必須全身松透。我在練習沈門武術之初,師父從來沒有和我強調要鬆緊轉化,也沒有和我說過要松。後來經過筋骨的打磨,才恍然大悟。其實根本無須關注鬆緊,當身體達到了各關節的整合勁力,就不存在鬆緊轉化這一說法。
  • 阿福說內家拳之 中國功夫到底練的是什麼?
    不過泰國人只學了簡潔實用的招式,而捨棄了原來的柔練部分,其實這部分才是真正的精華。所以在沒有內練強壯筋骨的情況下只能用踢打大樹等損害健康的方式快速出功夫,增加抗擊打能力。日本極真空手道的大山倍達也是一樣。他在1932-1938年日本侵華戰爭時期在中國學了南拳18手。但他並沒有學到此拳的秘傳內功心法,只能通過外練來代替。
  • 融萬物之道,通太極之理
    從多年的練習實踐中,筆者深深地感到,太極拳施教應該融理(天理)守法(真法),理不融則法同虛設。然而太極和太極拳理法又很不容易認識和掌握,要練出綿裡藏針的內勁功夫,達到修身養性的目的就更加困難。  1.明理會真意,人天還本一  何謂太極?太極之名,源之於《易》。太極即圓,它圈周不止,是生生之源,含有化生成萬物之理,本是一團混元氣。
  • 形意拳可以這樣練
    都是一生追求形意拳且獲得巨大成就者的肺腑之言,當他的武學思想以嶄新的面貌重新進入形意拳修煉者的視野時,多少困惑而不得門徑的形意拳傳人茅塞頓開,原來形意拳可以這樣解讀。原來形意拳可以這樣練,這樣用……把李老比作孫祿堂不妥,孫祿堂的「拳意述真」再妙,畢竟離我們這個時代有距離,而李老的一番「將死之語」與讀者貼心。
  • 形意拳練習一年之各種驚人反應
    無頭無尾——關鍵詞:夜歸人 形意拳 題記:有些個東西,先要知道個大概意思。該怎麼練,還是怎麼練。練到「身」上有了「應」了,一對照,就明白了,才不至於慌和怕或懼。否則,練到身上有了應,又無明師照顧,不知對付,很是嚇人的。練拳先練膽,也有這一層的理兒。文章來源於網絡,未辯其真偽。真偽全在一念,念真,假亦真,所謂心想事成。念假,真亦假,所謂夏蟲不可以語冰。全文粘貼,段首亦未空格,人是懶了,也懶得查頭探尾,故題為《無頭無尾》。懶得真切,倒也不一定就是壞事。稀裡糊塗地練拳,未必不是一個「訣」。題記長了些,長些就長些吧。
  • 形意拳,如何練出功夫?
    他說:站渾圓樁要用眼神把人帶出去。雙手環抱,眼睛微微上瞥。瞥什麼?李存義一門不站三體式,功夫都是從五行拳裡出來。樁,也只有這個渾圓樁。這裡頭就有個絕大的問題,形意拳到底練的是個什麼?還有一點就是,大師們自己練出來了,他未必說的出來。如果能說出來,形成理論,就不會有那麼多的人練不出來了。說不出來,說明這真東西只能是形而上的東西。可體會卻很難描述。內家拳一定要拜師傅,跟師傅好多年,就是耳提面命。如果有理論,一本書也就足矣。就因為沒理論,所以就得師傅看著練。
  • 太極拳的好功夫是怎麼一步一步練出來的?
    「修」就是練習者修養身心,是一個修煉意志積累功夫的過程。修是一個長期艱苦的磨練過程,但這是功夫精進的必經之路,是任何太極拳練習者都不可逾越的階段。功夫用錢買不來,也不能無償轉讓,只能從勤學苦練中來。拳譜云:要「苦心志,勞筋骨,使動靜相生」(陳鑫《太極拳論》)。說明修有兩層意思:一是修心,一是修身。修心才能養身,修身又能養心,兩者相得益彰。
  • 阿福說內家拳之 骨正筋柔氣順,放鬆與用力的真正含義
    而現在練傳武特別是練太極拳的,大都是以放鬆的方法來練拳,結果練了幾年甚至幾十年也不出功夫,健身養生效果也很有限,白白浪費了寶貴的時光,阿福也曾經是其中之一。 因此,內家拳的奧秘不在於放鬆,而在於要用筋骨之力。所謂不用肌肉之力並不是說完全不用,而是強調要改變我們後天以肌肉力為主的發力方式,改變為以筋骨為核心的發力方式,而把肌肉之力作為筋骨力的輔助。
  • 【重磅連載】《練拳—顛覆中傳承》之《拳理上身》
    至於什麼方法最適合用,你自己在練習中找好了。 至於手上發力,是在全身裡合沉肩墜肘下的關節延伸發出的勁力。在這裡先簡單說小臂的自轉公轉。自轉即尾指或大指領勁做順逆纏。公轉即手以肘關節為圓心,小臂為半徑走弧。所以小臂的滾動是包含兩種轉動,是滾動著走立弧之意。此是太極拳特色之一。只要看看其他拳,如楊拳的打法,就知其分別。公轉有弧線卸力之用,自轉有擊打作用,一個動作已是攻守兩用。
  • 拳之感悟|拳以練身-武以修身-德以衛性
    但太極拳所包含的道理,卻是宇宙間的大道,是自然之道,上包括天上日月星辰的變化,下包括地上萬物的運化和四季的更替,中包含人間森羅萬象的社會現象和個人的身體健康及幸福生活。太極拳不僅僅是健身拳、技擊拳、養生拳,也是一種哲拳。太極拳所表達的義理,在外表現的是形,也就是拳術;在內表現的是理,是一種思想,也就是太極。
  • 【特稿推薦】只要你會擰螺絲,就懂了怎麼練內功
    能養生的拳一定出功夫,只有出功夫的拳才能養生。只有內家真傳太極內功修煉體系,才能幫助國人再造筋骨,強健體魄與精神,收穫人生至高無上的幸福。練拳不練基本功,竹籃打水一場空。我們不教套路,只教基本功。單式是太極拳最基本的元素,也是養生和出功夫的核心秘密。博士親自來教你,就沒有學不會的真傳內功。
  • 練拳秘要
    推薦閱讀 :歲末將至,疫情未了,分享一方,中醫院都在用,可在家中常備姬祖曰:吾拳在外以六合為法,五行十形為拳;在內,以心之發動曰意
  • 第680期:鄭子太極拳的拳理與運動法則
    本文的提出是將此具傳統淵源但對中國太極拳同好較陌生的拳種,通過文獻資料和邏輯分析,由源起、拳理、運動法則到對傳統太極拳的貢獻,予以客觀的梳理,並提供了一個不同視角的審視。本文旨在拋磚引玉,希冀能引發其他傳統太極拳各就其內涵的運動理法深入探討和交流。
  • 拳願阿修羅: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理人因禍得福成為黑木玄齋的弟子
    不過老話說的好,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理人雖然敗給了黑木玄齋,但卻成功吸引了黑木的注意,作為拳願大賽的總冠軍,黑木更是打破了不收弟子的規矩,破例收了理人為徒。拳願大賽上實力突出的大有人在,而理人作為墊底選手,為何能得到黑木玄齋的青睞呢?接下來就解析其中原因。
  • 太極拳24式 怎樣練太極拳基本功
    陳式太極拳宗師陳公發科、心意六合門宗師胡公耀貞兩位武術大師,以其畢生的精力和智慧體悟和實踐著太極拳之真億萬年來,自然界中,日經月行,星環辰繞,莫不循圓以為軌道;水滴而形珠,石磨而狀卵,石滾水注,莫不符合圓的規律;禽獸的揚降與走躍,也莫不留下圓弧之軌跡。                                          人類發展了科學技術,而察今日飛機之螺槳,車輛之轉輪;電動之機械,乃至物質之微觀結構,同樣無一脫離圓的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