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骨開發#在沈門學生出現之前,傳統武術領域鮮有聽聞「筋骨論」和「筋骨體系」,而今廣為習練傳統武術的愛好者所推崇、所知曉,其中必有大眾能接受而且能快速出功夫的竅門所在。
人體運動結構其實很明確,大致分為肌肉、骨頭、韌帶和神經系統,打擊要素也很明確,速度、力量、精確度。而我們磨練的正是針對這些武術要素提煉的一些核心動作,開發出身體的最大潛能。師父沈老爺子經常說,拳不分內外,也不分好壞,如果都是圍繞這些運動要素去練習,何嘗不是好拳?
大多數練習傳統武術的都會把「身勁」、「整勁」放在第一位,但是真正明白身勁和整勁的練習者少之又少。
何為身勁?身勁就是你身體裡面自己產生的勁力,如果身體每一個部位都能產生出勁力,那就是真正的整勁,也就是拳論中的「無處不彈簧」。
大家可以從兩方面自查一下:第一,不動四肢身體還能出勁力嗎?第二,不動身體,四肢還能出勁嗎?如果毫無約束的出勁力,那麼恭喜你,傳統武術的整勁你就有了!
原傳門內筋骨體系,從外練到內,從四肢練到身體,最後一旦實戰用出來都是身體自然的勁力噴射而出,節節貫穿於所有的梢節。
如果一開始你就強調身勁和整勁,那就會本末倒置,表現出來的最多是顫抖的發力模式和誇張的身形帶動,也就是我們所謂的「假勁」!
「打人不露形,露形不為能」,這句拳論也正是符合了道韻國術門內的武學宗旨,所謂「六合」,那只是最後的一個表現形式,並不是一個練習過程,更不能談得上是練拳的一個標準。
很多人誤認為參照所謂「六合」的標準,那就能得勁,其實這個會把很多人帶入一個誤區,永遠走不出露形的誤區!只要我們把全身都練透了,就算你不想「六合」,你的身體也會自動在六合狀態的下運動。
師父說「拳怎麼練也就是怎麼打」,但是這個說的並不是你練習的外在動作,而是內在的運動機制,比如龍身的螺旋勁,千斤墜的坐勁,虎撲的撲勁等等,這些才是我們需要根本性關注的內容,外在的動作可以千變萬化,無所不能。
再次分享師父說的最重要的一句話「我如果教你怎麼去打人,那你就不會打人了」。這句話給我的感觸很深,讓我頓悟一代宗師宗師李小龍先生的經典語錄「以無法為有法,以無限為有限」。(本文原創作者道韻國術·徐磊老師,道韻教研室稍作修改,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