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藍色字關注「視聽商洛」
7月20日 晚8:00點
《商州 賈平凹的文學故鄉》將在央視9套上映
來自賈平凹藝術館的消息稱:反映中國著名作家地域風情的紀錄片《文學的故鄉》將於2020年7月20至26日20:00,將登陸中央電視臺紀錄頻道,每天一集。播出的順序依次為:賈平凹、阿來、遲子建、畢飛宇、劉震雲、莫言。
據悉,紀錄片《文學的故鄉》由中央電視臺紀錄頻道出品,北京師範大學紀錄片中心製作,北京師範大學國際寫作中心提供學術支持 。
中國當代文學已經成為世界文學版圖的重要風景,像莫言的《高密東北鄉》、賈平凹的《商州》、劉震雲的《延津》、阿來的《嘉絨藏區》、遲子建的《冰雪北國》、畢飛宇的《蘇北水鄉》。這些文學風景植根於中國大地,吸取了中華文明的精華,豐富了世界文學的版圖。從2016年夏開始,北京師範大學紀錄片中心主任張同道率團隊歷時兩年,跟蹤拍攝了6位作家回到故鄉,回到文學現場的歷程。攝製組也遠赴日本、美國、歐洲多國,採訪了30多位漢學家、翻譯家、出版家、諾貝爾文學獎評委等國際知名專家,記錄下中國文學向世界傳播、莫言摘取諾貝爾文學獎的歷程。
《文學的故鄉》分為《莫言》《賈平凹》《劉震雲》《阿來》《遲子建》《畢飛宇》六部。其中《莫言》入選了中宣部、國務院新聞辦組織實施的"紀錄中國"傳播工程項目。歷時兩年,從冰雪北國到南方水鄉,從青藏高原到膠萊平原,《文學的故鄉》攝製團隊跨越秦嶺和黃河,跟隨作家們回到故鄉,揭開他們創作的秘密。
【連結】
我看《商州初錄》
文丨佚 名
【賈平凹說】我寫了《商州初錄》,拿在《鐘山》雜誌上刊了,社會上議論紛紛,尤其在商州,《鐘山》被一搶而空,上至專員,下至社員,能識字的差不多都看了,或褒或貶,或抑或揚。無論如何,外邊的世界知道了商州,商州的人知道了自己,我心中就無限欣慰。但同時悔之《初錄》太是粗糙,有的地名太真,所寫不正之風的,易被讀者對號入座;有的字句太拙,所旨的以奇反正之意,又易被一些人誤解。
賈平凹的《商州初錄》寫於1983年。他在此前和此後的很多小說如《臘月 正月》《雞窩窪的人家》《天狗》《小月前本》《浮躁》等,都 主要描寫農村社會中傳統與現代的衝突,描寫隨著改革開放而進入農村的商品意識和現代生活方式對古老民風民俗的衝擊,以及所引起的價值觀念的轉變, 他由此來探索人性在時代變革中的內涵,寫出了人們精神世界的各種生動氣象。但賈平凹更為突出的創作特色,還在於他通過描繪秦漢文化環境中特有的生 存方式和風土人情,展現出來自民間的美好人情,以一種清新、純樸的筆調營造出了一個特別具有詩意美感的藝術世界。這種傾向在《商州初錄》中表現得最為顯明。
這部作品由一段「引言」和十四個相對獨立的短章組成,作者在引言中自述了寫作的起因:隨著現代文明的發達,「商州便愈是顯得古老,落後,攆不 上時代的步伐。但亦正如此,這塊地方因此而保持了自己特有的神秘。今日世界,人們想盡一切辦法以人的需要來進行電氣化,自動化,機械化,但這種人 工化的發展往往使人又失去了單純,清靜,而這塊地方便顯出它的難得處了。」作者感慨於這種難得,感受到商州古老文化的存在對於現代社會的價值和意 義,他的寫作意圖便在於對這種文化加以全面、深入的描述,努力展現出它的種種美好。與其他尋根派作家有些不同的是,由於商州還是他成長的故鄉,賈 平凹對於自己的「文化之根」懷有著特殊的親近,這使得他在一種多情、詩化的描述中,自覺過濾掉了那些可能同時存在的愚昧、醜陋、惡的成分,更加突 現出了商州文化中的風情和人情之美,那些民族文化的優秀內涵在他的情感表達中猶如一顆顆耀眼的珍珠,閃爍著無窮的魅力。
《商州初錄》首先展示出商州的自然之美,在賈平凹看來,自然之美無疑正是孕育著風情與人情之美的理想土壤。作品中深情地把商州稱作是「這塊美 麗、富饒而充滿著野情野味的神秘的地方」,這裡的樹細而高長,向著天空擁擠,炊煙也被拉成一條直線,山的懸崖險峻處則樹木皆怪、枝葉錯綜,白雲忽 聚忽散、幽幽冥冥,有水則如晶瑩似玻璃,清澈見底,這美麗的自然風光如詩如畫,這裡的人文風情當然也更是溫馨動人。作者同樣深情地把商州人稱作「 勤勞、勇敢而又多情多善的父老兄弟」,對來客他們都盡心相待,把好酒給你喝,把好菜給你吃,天冷路滑,他們扶你,背你,人與人之間相互扶持、相互 幫助,「寧叫人虧我,不叫我虧人」是這裡人與人交往的基本原則。在淳樸民風的陶冶下,人人都有著一顆純潔無邪的美好心靈。《商州初錄》裡的各種小 故事幾乎都是在表現這種人情的美,寫出了商州民風的質樸、善良、大膽、真誠、正義和寬容。像《黑龍口》中,主人夫婦請客人和自己同床過夜,坦坦蕩 蕩,並不感到不便或尷尬;《莽嶺一條溝》裡的老漢身懷接骨絕技,不知醫好過多少病人,但在被迫替狼治病閣,卻感到了自己的罪惡,便在內疚中跳崖自 殺;《一對情人》中的姑娘為了愛情,勇敢地反抗貪財的父親;《摸魚捉鱉的人》中,那個醜陋的中年漢子每天都把求愛信裝在玻璃瓶裡,讓河水帶著它去 尋找心上人,對純真愛情的嚮往真誠而又執著;《小白菜》裡的女演員雖然受到大家的不公對待,但當她得知造反派要去抓那些「走資派」時,便不惜委身 於造反司令,換得一紙手令,趕去為「走資派」們通風報信;《桃衝》中擺渡老漢的兒子,並不因父親曾受到別人嫉恨就反過來再嫉恨人家,結果過去的恩 怨全都無影無蹤……等等。這一個個善良可愛的人物,心靈中無不包容著民間至真至純、至善至美的精神,而這來自民間世界的美好情愫,被作者有意地加 以與現代社會人情日益淡漠、人心日益荒蕪的對比,便愈加使人覺得彌足珍貴,也更加令人神往了。
無可否認,賈平凹在《商州初錄》裡對商州文化的描述和讚頌含有著極大的理想色彩(包括作品結尾處所寫的:「城裡的好處在這裡越來越多,這裡的 好處在城裡卻越來越少了。」),這其實正表現出了他自己的理想寄託。長期浸潤於秦漢古老文化之中,賈平凹深深地體驗到它的厚重、樸實、渾放的風格 ,他將其視作為一種對自我和全體社會都大有意義的民族精神。又由於這一文化傳統早已散逸民間,這就使得他的「尋根」過程,實際上也就是進入民間世 界、感受民間氣息的過程,後者更加呈現出蓬蓬勃勃的生命力,而古老文化不會老去,便在於與民間的貫通凝合,兩者已成一個整體。雖然賈平凹作品中對 民間世界的展示還很表淺,但事實上他(還有許多其他尋根派作家)已經為文革後文學開啟了新的文學向度。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賈平凹在《商州初錄》中嘗試了一種擬筆記體的文體形式,有著文字精煉、結構呈現散文化的特點,迴蕩著濃烈的古典藝術氣韻。這其實也是一種對傳統文化的有意回歸,特別是在西方經典小說敘述形式之外,找到了中國文人筆記小說這一特殊的傳統敘述形式,正表達出作者對古典美 學境界的追求。
▌來源:記錄商洛
編 輯/亮 亮 責 編/張 帆 編 審/阮龍雛
監 制/楊建平 總監製/閆玉宏
更多推薦
熱點
圍觀
民生
趣聞
商洛手機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