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如同攀登,又如同逆水行舟

2021-02-07 麗妃傳


我聞上師嘎瑪僧格曰:什麼都是一個過程,那些寺廟裡修行幾十年的方丈,和尚也如是啊,就是他們身披袈裟,受了更多的戒律約束,所有的一切,跟我們都是一樣的,都會有痛苦,都會有煩惱,但是呢,慢慢的透過真正的修心修持,煩惱越來越少,歡喜越來越大,為什麼呢?因為有更開放的心態,為了利益眾生,這是非常關鍵的。


要成佛,就要依靠佛法僧三寶。從某一個角度講,因為佛法有很多的機緣和法門,有的是持誦,一心專注,沒有散亂,什麼念都沒有,就是念阿彌陀佛,有很多老人或者是沒有這個上過學的,他就這樣的專注在一點上,也可以。



為什麼呢?因為他心不散,一句佛號,通過這樣的修持把過去業清淨,然後,未來的這個障礙不產生,不生煩惱,這樣的話呢,也可以到達一個很好的境界,九品蓮花境地。


要真正究竟,成為佛的法、報、化三身具足。為了方便善巧,饒益到這類有情,佛講了,只要持誦名號就可以成就,因為他有這個大願,阿彌陀佛的大願,所以,在這種環境下在修持,能到達這個西方極樂世界。


還有一個關鍵是我們的心,就是專注的這顆心,一定要培養,為什麼呢?我們修行其實是最快樂的事情,當你覺得修行是快樂的時候,你就是在正確的方向跟進步中。當我們覺得修行是一種痛苦的事情,往往很難出成績,因為當我們感覺到修行是一種痛苦的時候,心門已經關掉了,因為「我」已經出現了。這個「我」也擴展了。



只有「我」現起的時候,無明現起的時候,煩惱才生起,痛苦才生起,所以這時候應該很清醒的好好的認識,我們所有的一切修行,不是向外尋,尋到哪裡去,也不可能解決我們究竟的問題。


比如說一個世界上最有錢,最有權勢的人,他在外面看著都是非常光鮮,無論走到在哪裡,都很風光,但是當他自己面對自己內心的時候,也是會煩惱的。



我們就從邏輯上分析,我們也就能明白。所以說我們的心一定想到真正的堅定,因為這些都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什麼概念呢?我們要加深印象,我們用四種思維,常常用這四種思維來思量。這四種思維呢,代表了調伏我們的內心對世界所有的障礙。我們的思維對這些欲樂產生牴觸感,因為我們世間所有的欲樂,從理論上,邏輯上根本給我們帶來不了一絲的好處,比如說一個人,過去很成功,很富有,但是,他得到的一切財富還是怕失去。


要知道佛法講的苦有很多,得不到的苦,得到怕失去的苦,失去的以後那個諸多的苦,他也是從四苦開始一直分成很多的小苦。所以說我們從究竟意義上來看,這些都是一些煩惱和痛苦的因,所以我們就要這樣仔細的分析,我們分析了以後,我們才知道佛法的正確性,佛法講的是真實不虛的,不是說我們迷信的,就是這種信仰,我們一定要分析,但是這有一個前提。



這個前提就是,要對上師和所有善知識有無比的信心,因為上師有著如同佛一般無盡的慈悲和智慧,梭巴仁波切在《師心佛心》這本教義中,做了明確的開示。這本教義在臧地已經成為修行者不可缺少的法本。仁波切說:依止上師就是依止釋迦牟尼佛所有的善法和教悔,因為你對依止上師有無比的信任,他說的語言你才能接受啊,通俗講,同頻才能夠接受,你都關著頻道,別人打電話給你,再打你也接收不到,道理就這樣。


另外,我們要斷舍世間的一切,也是很艱難的過程,就像是抽絲剝繭一般。俗話說得好,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雖然是難,我們還要向前。為什麼叫菩薩大勇?因為這勇是超越常人的勇,要饒益眾生,就要有超越常人的大勇,還有大智慧,所以慈悲心是一個大的勇氣。



就是我們所有的現起,利益到眾生,我們自己的心胸就會越來越開闊,對很多東西就不那麼執著。


總之,總結一句話,修行要循序漸進,按部就班,依照次地,如上臺階似的,一步一步來,我們修四共加行,不是說說就完了,我們要天天24小時有對治好好去思考,什麼叫人身難得?我們仔細的分析,人身確實難得,以後我們就要好好珍惜。

那什麼叫業與因果?這個也是非常重要的,我們所有的業,我們所有的痛苦都是因為因果。然後是諸法無常,我們分析,每天,從今天到明天,都會有變化,以及輪迴即苦,這些都真實不虛。


當我們知道這些根深蒂固的業力及因果之苦以後,要在我們的行動和行為方式中,就會有很大的改變。


我們也要仔細的分析,為什麼菩薩要修六般若波羅蜜?這些我們都要仔細分析,什麼叫布施菠蘿蜜、什麼叫持戒波羅蜜、什麼叫忍辱波羅蜜、什麼叫精進波羅蜜、什麼叫禪定波羅蜜、什麼叫智慧波羅蜜?因為此六度為菩薩萬行,是成就佛果的根本依止。



那麼諸佛菩薩,她的偉大值得我們去學習,那我們透過自己這個「身」,這一生都要去行菩薩道,這樣才是偉大的。因為饒益眾生,是一個偉大的事業,我們是為了眾生要成佛,發出似太陽一樣的光和熱,普照大地,所以,這種修行也是非常偉大的,這樣去思考,我們就不會覺得修行苦了。


修行也是為了轉愚為智,不僅要度脫煩惱,更要轉煩惱為菩提。記住,一切的煩惱產生,因為我執,只要有「我」的產生,就必然會有痛苦,因為我執,來自於無明,無明什麼意思呢?就是跟睜眼瞎一樣的,什麼也看不透,在這種無明下,我們所有的造做行為方式都會產生痛苦,讓我們放下我執的最好方法,就是透過佛法的力量,佛法這個工具,慢慢的去修,慢慢的去觀察,把心量打開,真正的安住,一點一點對世間的萬物去認知,直到越來越清晰,我們的煩惱就會越來越少。



有時候修行會這樣,就是感覺前面有座小山,等我們真正爬到小山上,翻過小山一看,前面還有一個座山。所以學佛去修行就是這樣的,你上了一層樓梯,你看上邊兒還有一層樓梯,你還會上第二層第三層第四層第五層,直至到最頂上,這個過程是這樣的艱辛,所以呢,時時時刻要給自己打氣啊,因為是最高的目標。


所以,修行如同攀登,又如同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堅定六度萬行的行修,一定能證得圓滿寂靜,利益無邊眾生,在此,祝願一切有情吉祥如意!


相關焦點

  • 酒肉穿腸過 佛祖心中留; 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
    但是世人僅知濟公的此句,卻不知還有後句「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學我者下地獄,謗我者上天堂但世人不知,濟公活佛全偈子如下: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唯現作顛狂者,顯則無妨,非曰修行人皆宜飲酒食肉也。世間善人,尚不飲酒食肉,況為佛弟子,要教化眾生,而自己尚不依教奉行。則不但不能令人生信,反令人退失信心,故飲酒食肉不可學。彼吃了死的,會吐出活的。你吃了死的,尚不能吐出原樣的肉,何可學彼吃肉。彼喝了酒,能替佛裝金。能將無數大木,從井裡運來,汝喝了酒,把井水也運不出來,何可學他。
  • 妙印法師:修行,不是一生一世,更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
    其實沒有多年修行,沒有漸悟的過程,頓悟是不可能的,即便可能那也是兩個極端。所以我放棄過去,從最基本做起,隨大師修行。妙印法師:阿彌陀佛,善知識:任何人,只要還沒有覺悟,只要還沒有開始修行,每天的「身、口、意」三業,幾乎統統是「業障」的積累,就是你所謂的「物質和精神」上的汙垢沉積。
  • 周深開口唱歌,就如同月光能暗淡滿天星光,又如同太陽光芒萬丈
    周深就是周深,獨一無二,無可替代,只要他開口唱歌,就如同月光能暗淡滿天星光,又如同太陽,光芒萬丈。
  • 講章分享|如同一人
    1 於是以色列從但到別是巴,以及住基列地的眾人都出來,如同一人,聚集在米斯巴耶和華面前。2 以色列民的首領,就是各支派的軍長,都站在神百姓的會中。拿刀的步兵共有四十萬。3 以色列人上到米斯巴,便雅憫人都聽見了。以色列人說,請你將這件惡事的情由對我們說明。4 那利未人,就是被害之婦人的丈夫,回答說,我和我的妾到了便雅憫的基比亞住宿。
  • 如同兒戲:《印度暴徒》的尷尬
    對這部影片,個人感覺影片名字起得很震撼,但電影本身卻名不副實,簡而言之,對這部電影的評價就是「暴徒不暴,如同兒戲」,這也正是這部《印度暴徒》的尷尬! 《印度暴徒》劇照 這部電影為什麼會讓觀眾得出「暴徒不暴,如同兒戲」的評價呢?主要原因有三個。
  •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 」千萬別忘記後面兩句:「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
    「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流傳很廣,幾乎成了一般俗人和不真知佛法的學佛人貪口福吃肉的依據,藉口。若見學佛人吃素,則說何必執著,「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這種觀點混淆了聖凡、性德和修德,是執理廢事的邪見。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的來由,本是一個悲壯的典故。
  • 虛雲老和尚:修道這件事,暫時不在,如同死人
    但修道這件事,暫時不在,如同死人。古云:「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所以道人行履,一切處、一切事,勿被境轉。修道如栽田,穀子變秧,插秧成稻,割稻得米,煮米成飯。佛性如種子,眾生本性與佛無異,自心是佛,故曰佛性。這種子和秧稻米飯相隔很遠。不要以為很遠,就不相信這種子會成飯。
  • 《如同悲傷被下載了兩次》:「裝逼」 的陳珊妮
    只可惜在這個過程中常常沒把握好分寸,真實,謙卑,誠懇,才是最好的方式和態度。好啦,回到專輯本身,為什麼要在開頭說一說裝逼這種事情呢。其實是因為,陳珊妮的新專輯《如同悲傷被下載了兩次》剛一發發行,這個與郭四娘《悲傷逆流成河》以及陳綺貞《旅行的意義》裝逼程度不相上下的名字被一眾老歌迷和樂評人抨擊,包括我。這不是我所認識的陳珊妮。陳珊妮從不,也不需要裝逼,陳珊妮有逼格。
  • 八年級上冊地理知識點總結,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學習就是一個不斷積累向上攀登的過程,也是不斷重複學習舊的知識和接受新知識的過程。
  • 《楞嚴經素解》卷九:六道輪迴,如同空華
    無為無造作的自性本心本來就是妙圓滿光明的,如同空中花,本來無所著,無所住。正如《金剛經》中所說,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只是因為虛妄妄想,所以便失去了根本,迷惑而找不到自性根本,如同浮萍。」於妙圓明無作本心,皆如空華,元無所著。但一虛妄,更無根緒。如果想要明了什麼是虛妄,先找到真心,以此方能顯出虛妄。一切都是相對的。
  • 他如同彼時的你、卻又不是
    我承認,我就如同一個懦弱的膽小鬼。或許是因為我的心裡還存在著有關當初多多少少的溫馨,所以此刻才深深貪戀忘了如何去忘記。假如我用一生的時光換取再愛一次的機會,我大約會毫不猶豫地答應。哪怕前方是千萬深淵,哪怕前方是灼熱火舌,我也只想用儘自己全部的勇氣再去愛一次,把你留在我的身邊。只是我比任何人都明白,時光無法倒退,我怎麼能夠奢望你還回來。也許我只能把你放在心裡一個角落裡,才不會心痛。
  • 《鬼滅之刃》人物誌炎柱杏壽郎,如同煙火般的短暫人生
    從小就有著過人天賦的杏壽郎,很早就跟隨父親修行。可惜因為母親一直體弱多病,在杏壽郎只有十幾歲時就過世了,導致杏壽郎的父親性情大變,一改以往開朗樂觀的性格,變得頹廢酗酒,認為無論什麼都改變不了命運的,同時放棄了教導杏壽郎兄弟二人,同時也從鬼殺隊退役,整日無所事事。
  • 李小龍給外國主持人解釋自己的技擊術如同水一般,這是佛家的修為
    佛家講究修行,只有讓內心處於極其平衡和清淨的狀態時,過往的紛雜瑣事便煙消雲散了,曾經所承受的苦難和厄運也如同一場夢散去。佛家對於有形和無形也有著都到的解釋,這一點,只有熟知傳統文化,或對其有研究的人才能參透。
  • 讀書如同吃東西
    1474】讀書如同吃東西,不僅僅是為獲取身體需要的養分。喜歡讀、讀得下去的就讀好了,管它是不是名流寫的。實際上,任何人讀書都有選擇,不過那選擇的理由無法條分縷析罷了。我曾把《三國演義》讀了六遍,而《紅樓夢》至今一遍都沒完成。所以,我認為讀書這件事兒對於成年人來說,重要的是:讀。1475】我在看樂夏,我爸看了一會兒說,玖月奇蹟要上這種節目能行!
  • 酒肉穿腸過 佛祖心中留 世人若學我 如同進魔道.
    但是世人僅知濟公的此句,卻不知還有後句"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學我者下地獄,謗我者上天堂",致使前述謬說流傳至今,招致口業,貽害非淺。   唯現作顛狂者,顯則無妨,非曰修行人皆宜飲酒食肉也。世間善人,尚不飲酒食肉,況為佛弟子。要教化眾生,而自己尚不依教奉行,則不但不能令人生信,反令人退失信心,故飲酒食肉不可學。彼吃了死的,會吐出活的(1),你吃了死的,尚不能吐出原樣的肉,何可學彼吃肉?彼喝了酒,能替佛裝金,能將無數大木,從井裡運來(2),汝喝了酒,把井水也運不出來,何可學他?《濟公傳》有幾種,唯《醉菩提》最好。
  • 別人都在「逆水行舟」時,為何川渝陽光城卻能「揚帆百億」?
    特別令人稱道的是,在2020樓市最艱難的一年裡,作為一個新銳品牌,在其他房企如「逆水行舟」的時候,陽光城卻「一路順風」,以「垂直攀登」的速度升階。為什麼陽光城可以對抗大環境,「行若無阻」,走出獨立行情?小編請教了知名地產媒體人梅姐,我們從陽光城產品信息中出發,發現了這些共同點。
  • 看見神保護我如同祂眼中的瞳人
    然而你沒有讓以色列人自己去面對這荒涼和危險,而是環繞他們,看顧他們,保護他們,如同保護眼中的瞳人。主呀,你帶領我更深地默想著你在這樣危險的環境當中,你是在他們四周環繞著他們,就像父親將孩子抱在懷裡一樣,好讓一切的攻擊都不能進入。並且你不斷地看顧著他們,不斷地每天供應足夠的嗎哪和磐石的水,使他們在這樣荒涼的曠野不受到飢餓。
  • 攀登者:攀登的不僅僅是珠穆朗瑪峰,而是我們每一個職場人的心結
    在這個屬於奮鬥者的新時代裡,人人都是攀登者!不論是為國家乃至人類做出突出貢獻的行業精英,還是每天在自己崗位兢兢業業的普通人,都在不斷努力"攀登"著自己的夢想高峰。而在攀登過程中產生的心結,才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插翅難逃的劫難!
  • 好的PPT就如同一部電影
    好的PPT就如同一部電影,需要內容、動作、媒體、色彩環環相扣第一:目標定位牢記首要原則,明確幻燈片作用幻燈片是表現你想要傳達的信息的手段,無論內容的選擇還是動作的設置,都應以強化表達的效果為出發點,所以……用精準定位和創意打造最出色的幻燈片第二:內容選擇數字往往比語言更有說服力,能用圖則不用表,能用表則不打字
  • 老佛爺專訪 現代人的記憶如同金魚一樣短暫
    老佛爺專訪 現代人的記憶如同金魚一樣短暫  作為時裝設計師的Lagerfeld,令所有人感到如雷貫耳。而作為攝影師的Lagerfeld,近年來也在變得越來越引人注目。不僅Chanel的各季宣傳照片都由他掌鏡,他還拍攝雜誌大片、廣告以及藝術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