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聞上師嘎瑪僧格曰:什麼都是一個過程,那些寺廟裡修行幾十年的方丈,和尚也如是啊,就是他們身披袈裟,受了更多的戒律約束,所有的一切,跟我們都是一樣的,都會有痛苦,都會有煩惱,但是呢,慢慢的透過真正的修心修持,煩惱越來越少,歡喜越來越大,為什麼呢?因為有更開放的心態,為了利益眾生,這是非常關鍵的。
要成佛,就要依靠佛法僧三寶。從某一個角度講,因為佛法有很多的機緣和法門,有的是持誦,一心專注,沒有散亂,什麼念都沒有,就是念阿彌陀佛,有很多老人或者是沒有這個上過學的,他就這樣的專注在一點上,也可以。
為什麼呢?因為他心不散,一句佛號,通過這樣的修持把過去業清淨,然後,未來的這個障礙不產生,不生煩惱,這樣的話呢,也可以到達一個很好的境界,九品蓮花境地。
要真正究竟,成為佛的法、報、化三身具足。為了方便善巧,饒益到這類有情,佛講了,只要持誦名號就可以成就,因為他有這個大願,阿彌陀佛的大願,所以,在這種環境下在修持,能到達這個西方極樂世界。
還有一個關鍵是我們的心,就是專注的這顆心,一定要培養,為什麼呢?我們修行其實是最快樂的事情,當你覺得修行是快樂的時候,你就是在正確的方向跟進步中。當我們覺得修行是一種痛苦的事情,往往很難出成績,因為當我們感覺到修行是一種痛苦的時候,心門已經關掉了,因為「我」已經出現了。這個「我」也擴展了。
只有「我」現起的時候,無明現起的時候,煩惱才生起,痛苦才生起,所以這時候應該很清醒的好好的認識,我們所有的一切修行,不是向外尋,尋到哪裡去,也不可能解決我們究竟的問題。
比如說一個世界上最有錢,最有權勢的人,他在外面看著都是非常光鮮,無論走到在哪裡,都很風光,但是當他自己面對自己內心的時候,也是會煩惱的。
我們就從邏輯上分析,我們也就能明白。所以說我們的心一定想到真正的堅定,因為這些都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什麼概念呢?我們要加深印象,我們用四種思維,常常用這四種思維來思量。這四種思維呢,代表了調伏我們的內心對世界所有的障礙。我們的思維對這些欲樂產生牴觸感,因為我們世間所有的欲樂,從理論上,邏輯上根本給我們帶來不了一絲的好處,比如說一個人,過去很成功,很富有,但是,他得到的一切財富還是怕失去。
要知道佛法講的苦有很多,得不到的苦,得到怕失去的苦,失去的以後那個諸多的苦,他也是從四苦開始一直分成很多的小苦。所以說我們從究竟意義上來看,這些都是一些煩惱和痛苦的因,所以我們就要這樣仔細的分析,我們分析了以後,我們才知道佛法的正確性,佛法講的是真實不虛的,不是說我們迷信的,就是這種信仰,我們一定要分析,但是這有一個前提。
這個前提就是,要對上師和所有善知識有無比的信心,因為上師有著如同佛一般無盡的慈悲和智慧,梭巴仁波切在《師心佛心》這本教義中,做了明確的開示。這本教義在臧地已經成為修行者不可缺少的法本。仁波切說:依止上師就是依止釋迦牟尼佛所有的善法和教悔,因為你對依止上師有無比的信任,他說的語言你才能接受啊,通俗講,同頻才能夠接受,你都關著頻道,別人打電話給你,再打你也接收不到,道理就這樣。
另外,我們要斷舍世間的一切,也是很艱難的過程,就像是抽絲剝繭一般。俗話說得好,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雖然是難,我們還要向前。為什麼叫菩薩大勇?因為這勇是超越常人的勇,要饒益眾生,就要有超越常人的大勇,還有大智慧,所以慈悲心是一個大的勇氣。
就是我們所有的現起,利益到眾生,我們自己的心胸就會越來越開闊,對很多東西就不那麼執著。
總之,總結一句話,修行要循序漸進,按部就班,依照次地,如上臺階似的,一步一步來,我們修四共加行,不是說說就完了,我們要天天24小時有對治好好去思考,什麼叫人身難得?我們仔細的分析,人身確實難得,以後我們就要好好珍惜。
那什麼叫業與因果?這個也是非常重要的,我們所有的業,我們所有的痛苦都是因為因果。然後是諸法無常,我們分析,每天,從今天到明天,都會有變化,以及輪迴即苦,這些都真實不虛。
當我們知道這些根深蒂固的業力及因果之苦以後,要在我們的行動和行為方式中,就會有很大的改變。
我們也要仔細的分析,為什麼菩薩要修六般若波羅蜜?這些我們都要仔細分析,什麼叫布施菠蘿蜜、什麼叫持戒波羅蜜、什麼叫忍辱波羅蜜、什麼叫精進波羅蜜、什麼叫禪定波羅蜜、什麼叫智慧波羅蜜?因為此六度為菩薩萬行,是成就佛果的根本依止。
那麼諸佛菩薩,她的偉大值得我們去學習,那我們透過自己這個「身」,這一生都要去行菩薩道,這樣才是偉大的。因為饒益眾生,是一個偉大的事業,我們是為了眾生要成佛,發出似太陽一樣的光和熱,普照大地,所以,這種修行也是非常偉大的,這樣去思考,我們就不會覺得修行苦了。
修行也是為了轉愚為智,不僅要度脫煩惱,更要轉煩惱為菩提。記住,一切的煩惱產生,因為我執,只要有「我」的產生,就必然會有痛苦,因為我執,來自於無明,無明什麼意思呢?就是跟睜眼瞎一樣的,什麼也看不透,在這種無明下,我們所有的造做行為方式都會產生痛苦,讓我們放下我執的最好方法,就是透過佛法的力量,佛法這個工具,慢慢的去修,慢慢的去觀察,把心量打開,真正的安住,一點一點對世間的萬物去認知,直到越來越清晰,我們的煩惱就會越來越少。
有時候修行會這樣,就是感覺前面有座小山,等我們真正爬到小山上,翻過小山一看,前面還有一個座山。所以學佛去修行就是這樣的,你上了一層樓梯,你看上邊兒還有一層樓梯,你還會上第二層第三層第四層第五層,直至到最頂上,這個過程是這樣的艱辛,所以呢,時時時刻要給自己打氣啊,因為是最高的目標。
所以,修行如同攀登,又如同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堅定六度萬行的行修,一定能證得圓滿寂靜,利益無邊眾生,在此,祝願一切有情吉祥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