矗立在青島市太平路與青島路交會處海岸線上的葉世克紀念碑,可謂時乖命蹇,跨度長達一個甲子,日德青島之戰、青島主權回歸、日本二次佔領青島、青島抗戰勝利,這些重大事件均曾在葉世克紀念碑上留有印記。
葉世克紀念碑。
青島接收紀念日慶典活動通知。
從葉世克紀念碑到「日本佔領青島紀念碑」
1901年1月27日,膠澳租借地第二任總督葉世克病逝。為表彰這位「最嚴峻時刻的堅強有力而且遠見卓識的領袖人物」的殖民「業績」,在膠澳總督府支持下,膠澳租借地德國商民聚會議定,聯手出資在威廉皇帝路(今太平路)口海岸線處,為葉世克建造紀念塔一座。 1903年3月,錐形的葉世克紀念塔建成。
對於葉世克的殖民「業績」和早逝,《膠澳發展備忘錄》(1900年10月至1901年10月)如是記述:
……在1900年動亂的那段困難日子裡,他不顧自己虛弱的身體狀況,全力以赴的工作,這無疑加速了他生命的終結。因此,我們在此要牢記他的崇高功績……為了表達對他的敬意,決定為他樹碑,這件事已著手進行。實際上,他已經給自己樹立了一座永恆的紀念碑……
《青島通鑑》載,葉世克紀念碑位於市政廣場南端,面向青島灣,共三層,用大理石砌造,碑座和碑體呈對稱的六邊形,碑體外環六根立柱,高丈餘,為青島前海一景。
現存一些史料對葉世克紀念碑有著更詳細的介紹:這是一座底部呈六角形的白塔式全花崗巖建築,通高約16米。塔身中下部石制的迴廊形成一個碑亭,塔身鑲嵌有十二塊精心打制的銅牌,詳細地記敘了德國佔領膠州灣的過程、《膠澳租借條約》和葉世克畫像、生平及「功績」。
造型新穎奇特的葉世克紀念碑自建成後,就成為青島沿海的一處特殊風景。
在收集史料時,意外地查到了英國人F·帕默 M·克裡格所著的《青島(1898—1910)》,其在長文中生動詳細地描述了葉世克紀念碑:「在亨利希王子旅館(今棧橋王子飯店)和德華銀行(該建築猶在)之間、總督府辦公大樓下面的威廉皇帝路口頂端,矗立著錐形的葉世克紀念碑,它落座於海岸的一塊不大的突出地面上,四周花園環繞,在此可以眺望阿爾康納島(今小青島)和島上的小燈塔,也可遠眺葉世克角。 」
而在德佔青島期間,德人發行的膠澳租借地明信片中,就有葉世克紀念碑的綽約風姿。
葉世克紀念碑被德人瞻仰、被遊人觀覽的命運,在日德青島之戰的槍炮聲中終止。
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德國陷入歐洲戰場,無力顧及在中國的勢力範圍。對青島覬覦已久的日本認為這是「天佑良機」,在聯盟英國的支持下,悍然對德宣戰。
日德青島之戰,自9月2日日軍從山東龍口登陸始,至11月7日德軍在信號山懸掛白旗投降止,歷時兩月餘。
日軍佔領青島後,以勝利者的姿態上演了兩齣「大戲」:一是將德國末任(第四任)總督邁耶·瓦爾代克以戰俘身份帶離青島,押往設於東京本願寺的戰俘營;二是將葉世克紀念碑碑身的銅牌拆除,並對紀念碑進行改建,記錄日本佔領青島的「功績」。
因這一變故,葉世克紀念碑易名「大日本帝國佔領青島紀念碑」。
「接收紀念亭」記錄青島主權回歸
1922年12月10日,青島日本守備軍司令部(原膠澳總督府),青島行政權接收儀式暨接收慶典舉行。日本將「德國舊膠州租借地」歸還中國,青島主權回歸。
1923年秋,為慶祝「璧返珠還,物依舊主」一周年,膠澳商埠督辦公署撥款整修前海沿線,決定改建葉世克紀念碑,與擴建後大體呈半圓形的平臺建築組成「青島接收紀念亭」。
因為是主權回歸第一年,為使慶典莊重、熱烈,1923年11月30日,膠澳商埠督辦公署組織召開了紀念接收膠澳一周年籌備會議,對本埠政、學、軍、警、農、工、商各界齊動員。以下這份邀請函,系商埠公署發給青島地方檢察廳——
逕啟者 查十二月十日為接收膠澳紀念日,所有本埠政、學、軍、警、農、工、商各界自應同伸慶祝,以志不忘,現定於本月三十日下午四時在本署會議室會商籌備慶祝事宜。除分別通知外,相應函達查照,並希屆時蒞臨為荷!
籌備會後,青島總商會狠抓落實,致函青島農林事務所,索要松枝扎制牌樓以示慶祝。或許是索要松枝的不止一家單位,農林事務所復函總商會時並為松樹求情:「此次慶賀本埠接收紀念,貴會函索松枝業已照數奉上,茲查陽曆年節為期已近,該項松枝務祈保留,以備應用,以免屆時再行採取致傷樹木。 」
從青島市檔案館所存的 「1923年12月8日,膠澳督辦公署下發舉行接收膠澳紀念慶祝典禮的函」中獲知,膠澳商埠督辦公署還重新製作了紀念碑銅牌,擬鑲嵌在接收紀念亭中。
逕啟者 本年十二月十日正午十二時為接收膠澳一周年紀念之期。定於是日十二時在本公署行慶祝典禮並敬制紀念銅牌鑲嵌本公署前海岸石碑亭內,永垂久遠。本埠機關團體暨各學校應於是日掛旗燈。在公人員暨學校一律放假一日,已誌慶祝。
青島市檔案館館藏資料載,青島接收紀念亭碑上刻有《膠澳接收紀念碑銘》,銘文4字為韻,計112韻。碑銘作者是曾任青島接收行政委員會、青島接收公產委員會主任委員,青島行政接收副主任兼代委員長的王大楨(湖南醴陵人,字芃生,後以字行)。
在地方執政者看來,青島主權順利回歸是一揚眉吐氣、值得永垂久遠的大事件,為此,1924年,膠澳商埠督辦公署確定的「12個節假日紀念日放假事」中,「接收膠澳紀念日」赫然在列,排名第八。
12月6日,膠澳商埠督辦公署就膠澳接收紀念日舉行慶典之事致函相關部門——
逕啟者 本月十日系膠澳接收紀念日,凡我商民理宜同伸慶祝,除令警廳布告商民一律懸旗慶祝外,相應函請於是日午前十鍾齊集公署舉行慶祝典禮,以志紀念而伸祝忱。
接到督辦公署函件後,青島總商會迅速通知「各商於是日一律懸掛國旗,張燈結彩,以伸慶賀而志紀念」,並將布置情況呈文膠澳商埠督辦公署,督署「甚為贊成」。
慶典日近,松樹接踵遭殃。7日,膠澳商埠督辦公署港政局致函農林事務所:「敝局擬扎松枝牌樓數座,約需松枝三車,相應函請貴所查照予採伐,仍祈發來後領取為荷。 」
當一項活動發展成為「政府總動員、商民齊參與」時,其蘊含的商機就會被挖掘出來。本埠報館中,精明的《中國青島報》率先行動——拉商家贊助,出版膠澳接收紀念冊。1925年青島主權回歸日,該報推出紀念冊隨報發行,小有斬獲。1926年11月4日,該報再度出手,社長、發行人伊筱農親自上陣,忽悠企業出錢製作紀念冊。
「逢五一小慶」。1927年12月5日,膠澳防守司令部、膠澳商埠局、海軍司令部等三部門聯袂致函青島地方檢察廳等單位:
查本月十日為膠澳接收五周年紀念日,茲準於是日上午九鍾在商埠局會議室會齊,十鍾舉行慶祝典禮,十一鍾在商埠局接待外賓。特此奉聞,即希查照,屆時蒞臨為荷。
青島市檔案館內存有膠澳接收五周年紀念日慶祝禮節秩序單:
地點 膠澳商埠局
時間 12月10日上午9時在商埠局會議室會齊,茶點;10時各界齊集,行禮(行禮時均著大禮服或常禮服或制服);11時接待各國領事、各外賓(著禮服)。
慶祝秩序 1.振鈴開會,2.奏國樂,3.學生唱國歌,4.向國旗行三鞠躬禮,5.奏樂,6.主席演說,7.大呼中華民國萬歲、山東萬歲、膠澳商埠萬歲,8.奏樂,9.拍照,10.振鈴散會。
1928年12月10日,膠澳商埠局組織膠澳接收六周年紀念活動,為烘託氣氛和增強普通民眾參與性,主辦方增設提燈遊行環節,但不和諧的一幕發生了:有一兩名身份不明者,混進提燈遊行隊伍,散發傳單,後被維持秩序的軍警制止。15日,膠澳商埠局下令教育局要求各校嚴加管束學生。
訓令稱,「本埠六周年接收紀念舉行提燈會原為提倡愛國,乃竟有一二不肖之徒,乘機滋事,散發傳單,意圖煽亂,若非警隊嚴加制止,幾釀事變。毖後懲前,不得不重申誥誡,合亟令仰該局迅將轉飭各校校長,此後對於青年學子務須嚴加管束,俾其潛心學業,不得幹預外務,以期整飭學風,端正士習有厚望焉。 」
1929年4月15日,隨著北伐勝利,南京國民政府接收青島,膠澳商埠局更名青島接收專員公署,7月2日,青島接收專員公署改為青島特別市政府。雖然時局動蕩,政權更迭,市政機關兩度易名,但本年度仍循例舉辦了青島主權回歸紀念慶典。 撰稿 劉宗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