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祖尋根|每個人的姓氏族譜都在這裡了,一分鐘認祖歸宗!

2021-01-18 騰訊網

在中國上下五千年中,產生了非常多的姓氏,古人把常見的姓氏編成了百家姓,現在最常見的姓氏也有好幾百個。以前咱們都是有家譜的,後由於某些原因現在保存都不完善了,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姓氏從哪裡來,祖上是誰,家在何方。

今天就從大家的姓氏最開始的起源來看,自己姓氏的老祖宗都是誰。都知道姓氏起源最多的有這幾種:來源於原始部落圖騰、封地、以國為姓、還有古代皇帝賜姓。

最全的姓氏族譜,看看你們的姓氏祖上都是誰?讓你一分鐘認祖歸宗:

中國人號稱炎黃子孫,祖上是軒轅黃帝一脈的就太多了,黃帝姬姓,從黃帝傳下來的姓氏有好幾十個。黃帝一脈現存最多的幾大姓氏是:劉、薛、孔、潘、魏、孫、張等。找自己的看是不是屬於黃帝一脈的。

軒轅黃帝之後便是神農炎帝了,炎帝姜姓,屬於炎帝一脈的姓氏現存比較多的幾大姓是:姜、高、許、丁、謝等。

之後是伏羲與顓頊,關於古代三皇五帝的說法版本很多,就不去扯皮了。伏羲的後代就比較少了,顓頊後裔較多,現在比較多顓頊姓氏後裔就是:程、陸、曹、朱、彭、錢、沈等。

接下來是瞬和少昊,瞬帝的後代主要是幾個大姓:陳、夏、胡、田。少昊的後代現存的大姓主要有:尹、張、金等。

緊接著是少康、伯益和堯三位始祖。少康後人多是姓:曾、夏、鮑。伯益的後人主要是秦人的贏姓,從贏姓分支下來的比如梁、黃、徐、趙、江等。堯的後代知名大姓:杜、唐、陶。

軒轅黃帝與涿鹿大戰蚩尤,蚩尤戰敗,後人所剩無幾,現存在蚩尤後人僅有屠姓與鄒姓。商湯的後代又開始多了起來,商湯大姓為:蕭、牛、穆、郝等。

另外,還有個別姓氏是上古先賢傳下來的姓氏,比較常見的如:葛、柏、俞。

前面也說了,有些姓氏可能是中途改了,或者被從新賜姓。你找到你的姓氏出處了嗎?老祖宗是哪位?

文章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

相關焦點

  • 中國田氏家族,流落韓國近4個世紀,帶著族譜回國認祖歸宗
    遠在他鄉的遊子,無論身在何處,他的心始終都在故鄉。有一個家族流落海外381年,然而時間並不能夠磨滅他們思念家鄉的心。在381年之後,他們帶著族譜來到中國認祖歸宗,他們始終堅信他們是中國人。在察覺到了事情的重要性之後,村子裡的人趕緊通知了村長和田家的族長。後來,在通過一番交談之後,人們才終於知道了這群韓國人的真實身份——原來,他們的祖先曾經是風正村田氏的人,如今,他們是回來認祖歸宗的。
  • 視界丨瓦屑壩移民祭祖大典,一個「尋根」的故事
    洪武年間,江西遷湖廣移民214萬人,其中饒州府移民近百萬人。江西移民絕大多數人是從饒州府鄱陽瓦屑壩乘船遷出。瓦屑壩是明初「江西填湖廣」大移民的集散地,是中國八大移民聖地之一。認祖歸宗,尋根問祖,緬懷祖先,是中華民族的特殊情結。
  • 臺灣高雄鄭氏娘祖媽宗親時隔 200多年首次回鄉祭祖
    ­  昨日,臺灣高雄鄭氏娘祖媽宗親會一行30人到石井延平王祠(鄭氏家廟)祭祖。不同尋常的是,這支鄭氏宗親是在清朝時離開石井的,這是他們200多年來第一次重回家鄉認祖歸宗。­  「三跪六拜九叩首。」昨日10時許,宗親會的30名宗親在延平王祠內,莊重祭拜宣讀祭文。­  「我們要用最高禮節來祭祖,表達內心的激動之情。」
  • 從李登輝、陳水扁等人的祖籍看臺灣姓氏與祖國大陸的歷史淵源
    臺灣姓氏的「根」都在祖國大陸,在近年風靡世界各地的姓氏尋根活動中,臺灣同胞也表現出極高的熱情。從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他們就衝破重重阻力和幹擾,不斷組團來祖國大陸尋根謁祖,典祭先賢,表達對祖地故土的思念和嚮往之情,以及飲水思源、葉落歸根的強烈意念。
  • 即將消失的族譜字輩,在淡忘中尋找家族歸屬感
    俗話說「最親親不過三代」「出五服不為親」,那客家人是如何構築強大的姓氏大家族?很多人不用猜也知道了,那就是「家族字輩」,每個姓氏都有自己的堂號,字輩排行,這條紐帶聯繫著整個姓氏大家族。例如;上杭院前李氏善緣公房字輩:一原貽代久,人和兆吉祥!
  • 兩岸族譜對接:尋根問祖,得講「規矩」
    (視覺中國/圖)(本文首發於2017年12月28日《南方周末》)「以前譚其驤教授給我們上課就說,族譜不可全信,每個村莊的始祖是可靠的。」明清時期,大量閩人渡海入臺。為了本族世系不至於中斷,他們積極修譜,或回「唐山」抄譜。但在1949年之後,海峽兩岸隔絕長達38年。
  • 尋根祭祖只知洪洞大槐樹?河南也有一處,是福建人和臺灣人的祖地
    說起尋根祭祖之地,人們總會想到山西洪洞大槐樹,因為在明朝洪武年間,朱元璋為鞏固周邊地區統治,就從人口稠密的山西,抽調了一部分人分散到了人口較少的周邊地區,讓他們開荒墾田,發展當地經濟。由於大部分移民,都是從洪洞大槐樹下出發的,所以後來移民者的後代,總會回到大槐樹下尋根,後來就形成了定期尋根祭祖的習俗。除了洪洞大槐樹之外,在河南其實也有一個祭祖聖地,那就是河南固始縣,從這裡走出去的人,後來大多定居在福建和臺灣,所以固始又被稱作「閩臺祖地」。別看近代固始縣是一個人口稠密的貧困縣,直到最近才摘掉貧困的帽子。
  • 【尋根專欄】第三十二期:蔡氏宗親尋根信息匯總00200-00279,多轉發助宗親尋根
    去過能通過公眾號找到姓氏根源每年聚會或是祭祖將不盛感謝,有的時候在外面工作真的是五味雜陳的,跑了那麼多的地方都沒有見過幾個蔡姓的,您的姓名蔡天虎您的電話18555128576微信18555128576QQ451944739聯繫地址安徽省定遠縣爐橋鎮河北魏村蔡鄂夏組,69號寄語(或者尋根目的)
  • 華夏五千年的姓氏源流宗族文化,每個人和它都有關,放在這裡永遠不會丟失!
    家譜是中國特有的文化遺產,在漢族有悠久的歷史,後來在民族融合中。而我們通用的家譜族譜一般都是紙質族譜,不易保存且保存的時間短。諸多家譜更是在人為或自然災害中丟失、損毀,乃至於很多熱心宗族事業的後人為了尋根或修譜心痛不已,也是無可奈何,只能望天長嘆祈求祖宗保佑,尋根問祖,完成修譜大業……這種丟失、損毀族譜的事情,絕對不能在我們這代人身上再次發生!
  • 幫強哥一把:2018年認祖歸宗的正確姿勢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越來越閒著沒事幹,認祖歸宗這個傳統活動或許會讓越來越多的人感興趣。一般找親戚的方法就是找民政局或者警察叔叔——但他們那麼忙,怎麼好意思打擾他們呢。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就以強哥為例子簡單說說吧。強哥給的信息裡面,有幾個關鍵信息:湘潭縣、劉氏、鍾靈堂和輩分。
  • 海內外中華唐氏後裔山西尋根祭祖並商務考察
    海內外中華唐氏後裔山西尋根祭祖並商務考察 根祖是每個炎黃子孫的不變的情懷,緬懷先祖恩德是一種文化的傳承。如今更要為山西的發展貢獻力量」。  清明期間,中華唐氏企業聯盟研究會的300餘名成員,在臨汾堯廟舉行了尋根祭祖活動。「堯都」臨汾因三皇五帝之一的帝堯4300年前曾在此建都而命名,這裡有著文明之源、血緣之根、國家之祖的神聖地位。帝堯姓伊祁,名放勳,號陶唐氏。後裔延其姓字,形成了伊、祁、陶、唐等姓,唐朝、唐人街皆由此衍化。
  • 王家人尋根問祖的思路,王姓人看看!
    02、尋根問祖第二步:怎麼搜集尋根資料?1、有家譜的查看家譜,一般家譜的記載最清楚。2、沒有族譜的,查看祖墳墓碑文字 ,特別是始遷祖的墓碑,大都能發現一些有價值的資料。3、沒有族譜也沒有碑記的,只能多問問族中老人,認真記錄他們口述的祖居地名、村名、祖先名、字輩、故鄉風物人情、故事傳說等;儘可能的和老人交談了解,並把這些珍貴的資料通過各種方式記錄下來保存。4、查看家裡有沒有保存以前的土地、房產契約,可以大致考查出始遷祖的名字,和所處的時代。
  • 曝黃曉明姚晨古天樂十一國慶賀州黃姚古鎮「尋根」
    黃姚古鎮古氏宗祠每年迎來海內外成千上萬的古氏宗親前來尋根祭祖世界華人黃姓姓氏驕傲黃曉明曝將前往黃姚古鎮黃氏宗祠尋根並參與賀州首部大型旅遊演藝《尋根黃姚》首演黃姚古鎮內現有古、莫、勞、梁、郭、吳、林、葉、黃九座姓氏宗祠,各宗祠每年都有獨特的祭祖活動,參加尋根祭祖活動的人來自廣西各地和廣東、福建、港澳臺、東南亞、美國、加拿大等地。古鎮以黃、姚兩姓而發源,因此得名。隨著大型旅遊演藝《尋根黃姚》和中華百家姓冰雪館、中華百家姓星空館紛紛落戶古鎮,越來越多的姓氏名人開始關注有「中國最美古鎮」之稱的黃姚古鎮。
  • 臺灣王氏宗親王金平的「祭祖尋根之旅」,感嘆臺北連廈門都比不過
    感念之一,有了延平郡王鄭成功,帶先祖漳州人士王文醫到臺灣,才有今天台灣的王金平率各地王氏宗親回家鄉祭祖尋根。      感念之二,身為臺灣人,感念鄭成功帶領閩粵先人,「開萬古得未曾有之奇,洪荒留此山川,做遺民世界」,篳路藍縷,以啟山林,至今我們後代祖孫,仍依著先人所建的基業,開展宏圖。
  • 臺灣郭謙賢宗親【尋根修譜】專題報告
    我的尋根是開始於2012年,先父羽化登仙之後,我於整理先父生平事跡時,才認真研讀族譜,希望能為先父的一生在族譜中填上光榮的一頁。我在網絡上不斷的搜集與四川資中郭氏族譜有關的信息,也因此找到了祖先入川之前的祖居地湖南桂東貝溪,當地的族人。2013年6月取得湖南桂東貝溪郭氏族譜,立即與四川資中郭氏族譜詳細比對,兩本郭氏族譜記載的入川前13代祖先完全一致。這,意味著接譜成功了!
  • 海內外李氏宗親團圓甘肅「李家龍宮」祭祖
    中新社甘肅定西8月26日電 題:海內外李氏宗親團圓甘肅「李家龍宮」祭祖  中新社記者 馮志軍  26日,全球李氏宗親祭祖大典在甘肅定西市「李姓郡望之地」隴西縣舉行。至此,祭祖大典開始,身著祭祀禮服的數百名李氏宗親端嚴莊重,在「引贊」引導下,按次序步入隴西堂祭祖。  剛剛退休的62歲臺灣商人李彥豪跟隨很多初次謀面的「親戚」,虔誠的完成了祭祖活動。「到這裡來尋根拜祖是我畢生的願望。」他告訴中新社記者,看到壯觀的青瓦紅牆和雕欄玉砌的廟宇古蹟感覺很溫暖,完全超出了預想的繁榮。以後打算來此投資興業,光耀祖宗熱土。
  • 【尋根謁祖】尋根溯源自駕之旅
    專注修譜、聯誼、尋親、文化、公益等文章發布,服務鄧氏族人!點擊上面藍色字體「中華鄧史」關注,為中華鄧氏家族文化錦上添花!諮詢微信:dx474830549查【中華姓氏】曰:千年延續,炎黃血脈溯源之心,願一生珍藏,中華姓氏"尋根之旅途"呈現宗族演變的脈絡,展示姓氏變遷的根源。鄧姓源出有二:1.岀自子姓。
  • 陳有順與涼州姓氏文化研究
    人們除了對生命的探究之外,還很重視自己姓氏的來歷和郡望,這就說明在人的意識形態裡,尋根念祖是非常重要的一種情結,單純的興趣以外還與傳統文化裡的價值觀念息息相關。「郡望」一詞,是「郡」與「望」的合稱。「郡」是行政區劃,「望」是名門望族,「郡望」連用,即指某一地域或範圍內的名門大族。
  • 馬來西亞拿督許宗海率團 回普寧尋根祭祖
    馬來西亞拿督許宗海率團回鄉尋根祭祖2018年12月18日上午,馬來西亞拿督許宗海宗長率領馬來西亞許氏(二代三代四代)三十多位宗親,千裡迢迢,漂洋過海,來到廣東省普寧市北山,返鄉尋根祭祖之旅。拿督許宗海宗長一行,十五歲左右的孩子18位,十二歲以下4位,其他都是大人。帶著家人,漂洋過海來到普寧,就是為了讓家人有追根溯源的情愫,一代人一代人地傳下去。
  • 馬來西亞拿督許宗海 率團回普寧尋根祭祖
    馬來西亞拿督許宗海率團回鄉尋根祭祖2018年12月18日上午,馬來西亞拿督許宗海宗長率領馬來西亞許氏(二代三代四代)三十多位宗親,千裡迢迢,漂洋過海,來到廣東省普寧市北山,返鄉尋根祭祖之旅。普寧許氏宗親會會長許義忠向拿督許宗海宗長一行介紹宗祠總體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