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嬌·天南地北
施耐庵〔明代〕
天南地北,問乾坤,何處可容狂客?借得山東煙水寨,來買鳳城春色。翠袖圍香,絳綃籠雪,一笑千金值。神仙體態,薄倖如何消得?
想蘆葉灘頭,蓼花汀畔,皓月空凝碧。六六雁行連八九,只待金雞消息。義膽包天,忠肝蓋地,四海無人識。離愁萬種,醉鄉一夜頭白。
譯文
普天之下,請問這個世界,什麼地方可以使我容身?暫棲身在水泊梁山,今日來觀賞京城之春。翠綠的衣袖散發著香氣,紅色的綃絹籠罩著潔白的肌膚,真是一笑值千金,美如仙女的體態,與薄情人沒有緣份。
想那蘆葉蕭蕭的灘頭,開滿蓼花的岸邊,縱然有月色如水如銀。魚在水中雁飛天上,只盼皇帝下赦令招安的消息。雖有包天的義膽,蓋地的忠肝,有誰能理解我的心。滿懷的離愁千萬種,醉鄉裡一夜霜染雙鬢。
小說《水滸傳》第七十二回《柴進簪花入禁院,李逵元夜鬧東京》中,浪子燕青引宋江再次見到名妓李師師,李師師以酒食款待他們。席間,李師師低唱蘇東坡《念奴嬌·赤壁懷古》詞,宋江乘著酒興,填寫了這首詞,呈給李師師。
鑑賞小說《水滸傳》第七十二回《柴進簪花入禁院,李逵元夜鬧東京》中,浪子燕青引宋江再次見到名妓李師師,李師師以酒食款待他們。席間,李師師低唱蘇東坡《念奴嬌·赤壁懷古》詞,宋江乘著酒興,填寫了這首詞,呈給李師師。
該詞上片前面四句描述了宋江自己曾為世道所不容納,竟然到了無處安身的地步,後來投奔了梁山,做了梁山泊的寨主,現在來到東京,觀賞燈景。接著後面的五句,筆鋒轉向李師師,表述了宋江對這位名妓的傾慕之情。先是描述了李師師的衣著服飾,「翠袖圍香,絳綃籠雪」,衣袖散發著淡淡的香氣,紅色絹紗裡籠罩著的是如雪的潔白肌膚。面對這樣一位佳麗,是值得擲幹金來買她的一笑的。像這樣美如仙女的人,是薄倖的男人無緣消受的。
這首詞下片前面的五句,回述了宋江身在梁山水泊的寂寞情懷,色沉雁杳,日夜盼望朝廷降旨招安的消息。結尾五句描述了他滿懷忠義之心,卻不能夠被理解,為此常只能是借酒澆愁,把頭髮都愁白了。宋江這一次冒險來到東京觀賞花燈的真實目的便是設法打通關係,想要通過名妓李師師能讓宋徽宗體察到他宋江的」忠肝義膽」,殷切希望朝廷能夠對梁山水泊的起義軍進行招安。這首詞集中披露了宋江投奔梁山只是暫時棲身,最終將投降朝廷的用心。
施耐庵(1296年—1370年),名耳,明代文學家,又名肇(zhao)瑞、彥端,字子安,號耐庵,或稱「錢塘施耐庵」。江蘇興化人,祖籍蘇州,出生於興化縣白駒場(今屬於興化市新垛鎮施家橋、鹽城市大豐區白駒鎮一帶),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水滸傳》的作者。《水滸傳》是中國第一部讚揚農民起義的長篇章回體白話小說,在中國文學和世界文學史上具有重要意義,施耐庵也因此被譽為「中國長篇小說之父」。
博古通今,才氣橫溢,舉凡群經諸子,詞章詩歌,天文、地理、醫卜、星象等,一切技術無不精通,35歲曾中進士,後棄官歸裡,閉門著述,與門下弟子羅貫中一起研究《三國演義》《三遂平妖傳》的創作,搜集整理關於梁山泊宋江等英雄人物的故事,最終寫成「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施耐庵於元延祐元年(1314年)中秀才,泰定元年(1324年)中舉人,至順二年(1331年)登進士不久任浙江錢塘縣尹。施耐庵故裡江蘇興化新垛鄉施家橋村有墓園、紀念館,有《施氏家薄譜》存世。
生平《施氏家簿譜》等有關資料記載
施耐庵本蘇州人,據《施氏家簿譜》等有關資料記載,施耐庵,名彥端,系孔子門生七十二賢之一施之常後裔,父操舟為業,他13歲入滸墅關私塾就讀,19歲中秀才,娶季氏為妻,29歲中舉人,35歲與劉伯溫同榜中進士,授任錢塘縣事,因受不了達魯花赤(官名)驕橫專斷,一年後憤而辭官歸裡,以授徒、著書自遣。
施耐庵避戰亂在興化隱居寫《水滸傳》
施耐庵因避戰亂遷此隱居寫《水滸傳》。據民間口碑,張士誠起兵反元,在平江(蘇州)稱吳王,聘施耐庵為軍師,後張士誠降元,施耐庵屢諫不從,因而棄官去江陰祝塘東林庵坐館。朱元璋發兵圍攻平江,戰亂波及江陰,施耐庵想起先後曾任松江同知和嘉興路同知的好友顧逖是興化人。那裡地方偏僻,四周環水,交通不便,一向有「自古昭陽 (興化別名)好避兵」之說,於是特意差人給顧逖送去一封信,並附詩一首:
年荒世亂走天涯,尋得陽山(指昭陽,即興化)好住家。
願闢草萊多種樹,莫教李子結如瓜。(當時民謠:「李生黃瓜,民皆無家」)
顧逖見信後,馬上給施耐庵回信,歡迎他來興化避難。信中也答詩一首:
自江南來問津,相送一笑舊同寅。
此間不是桃源境,何處桃源好避秦?
把梁山108將刻畫得淋漓盡致
施耐庵接信後,將大弟彥明留在蘇州原籍,帶了續娶妻子申氏、二弟彥才和門人羅貫中,冒著烽煙,渡江北上,先在興化顧逖家中暫住,而後由顧逖相助,在興化以東人煙稀少的海濱白駒場購置了田地房產,在這裡隱居著《水滸》,他結識了許多農夫和鹽民,他們生活中的許多故事,成了他創作的素材,經過再創造,以驚人的藝術才能,將以宋江為首的梁山108將豪俠形象刻畫得淋漓盡致。
死後建施祠,不幸毀於抗日戰火
施耐庵死後,他的十二世孫施奠邦發起,將其在白駒鎮上的故居改建為施氏宗祠。後來幾經修復擴建,遂成前後三進,旁有偏殿之禮堂。第一進為門廳,內設茶坊;第二進為書坊,供藝人說《水滸》;第三進為福蔭堂,供奉遷興始祖施耐庵及其後裔的靈牌,每年春秋二季在此祭祖。施祠不幸毀於抗日戰火。
明初王道生撰《施耐庵墓誌》的記載
有關施耐庵生平事跡材料極少,搜集到的一些記載亦頗多矛盾。自20世紀20年代以來,在今江蘇省興化、大豐、鹽都等地陸續發現了一些有關施耐庵的材料,有《施氏族譜》、《施氏長門譜》等,另有《興化縣續志》卷十三補遺載有《施耐庵傳》1篇,卷十四補遺載有明初王道生撰《施耐庵墓誌》1篇,說他原籍蘇州,後遷淮安,為至順辛未進士,曾官錢塘二載,以不合當道權貴而棄官歸裡,閉門著述。
施之常後裔,自幼才氣過人,為人仗義
據這些材料分析:
施耐庵是孔子七十二子弟之一施之常後裔,唐末施之常後人在蘇州為家。其父名為元德,操舟為業,母親卞氏(卞氏後裔亦遷至今江蘇省大豐市境內)。
施耐庵自幼聰明好學,才氣過人,事親至孝,為人仗義。
與劉伯溫同榜中進士,為官三年後棄官回鄉
19歲時中秀才,28歲時中舉人,36歲與劉伯溫同榜中進士。
其曾在錢塘(今浙江省杭州市)為官三年,因不滿官場黑暗,不願逢迎權貴,棄官回鄉。張士誠起義抗元時,施耐庵參加了他的軍事活動。張據蘇以後,施耐庵又在他幕下參與謀劃,和他的部將卞元亨相交甚密。後因張貪享逸樂,不納忠言,施耐庵與魯淵、劉亮、陳精於詩曲,但流傳極少。史書鮮有記載。即使有的材料,雖有明確記載,但材料本身的真偽與可信程度,至今還沒有得到公認。我們認為他大概是杭州人,至少曾長期生活在杭州一帶,有人推測他可能是一個專門為說書藝人編寫話本的書會才人,或者本身就是一個粗通文墨、技藝精湛的說書藝人。其生活的年代在元末明初,祖籍姑官歸隱,閉門著述。有人說他曾與元末農民起義領袖張士誠將卞向交情不錯,卞向張推在《少室山房筆叢》中指出:「武林施某所編水滸傳,特為盛行。」今人一致認為施耐庵是《水滸傳》作者。也有人認為是同弟子羅貫中合著或者有羅貫中續寫。
施耐庵為避禍,舉家遷徙到淮安
從掌握的史料看,施耐庵這個人還是有的,但關於他的生平事跡史書鮮有記載。明朝建立之初,朱元璋也曾下詔書請他出來薦施耐庵做其幕僚,但施在多次請後仍不應徵,據說張士誠還曾經親自登門拜訪過他,見他正在書房撰寫《江湖豪客傳》一書,即《水滸傳》也。後來張士誠兵敗,施耐庵為避禍,舉家遷徙到淮安,繼續著述《秋江送別》以外,還有如顧逖詩、贈劉亮詩傳世。施耐庵為避明朝徵召,潛文昱(述元)家道熾盛,始遷其祖耐庵骨葬於白駒西落湖(今江蘇省興化市新垛鎮施家橋村),並請王道生作《施耐庵墓誌》。
隱居作《水滸傳》,寫完後沒過幾年病逝
張士誠起義抗元時,施耐庵參加了他的軍事活動。張據蘇以後,施又在他幕下參與策劃,和他的部將卞元亨相交甚密。後因張貪享逸樂,不納忠言,施耐庵與魯淵、劉亮、陳基等大為失望,相繼離去。施與魯、劉相別施時,曾作《新水令秋江送別》套曲,抒發慷慨悲痛之情。不久,張士誠身亡國滅。施浪跡天涯,漫遊山東、河南等地,曾與山東鄆城縣教諭劉善本友善,後寓居江陰徐氏初,為其塾師。隨後還舊白駒,隱居不出,感時政衰敗,作《水滸傳》寄託心意,又與弟子羅貫中撰《三國志演義》《三遂平妖傳》等說部。他還精於詩曲,但流傳極少。除套曲《秋江送別》以外,還有如顧逖詩、贈劉亮詩傳世。施耐庵為避明朝徵召,潛居淮安,染病而歿,就地高葬,享年75歲。耐庵歿後數十年,其孫文昱(述元)家道熾盛,始遷其祖耐庵骨葬於白駒西落湖(今江蘇省興化市新垛鎮施家橋村),並請王道生作《施耐庵墓誌》。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高儒《百川書志》載:「《忠義水滸傳》100卷。錢塘施耐庵的本。羅貫中編次。」嘉靖四十五年郎瑛在《七修類稿》中說:「此書為『錢塘施耐庵的本』。」萬曆年間,胡應麟在《少室山房筆叢》中指出:「武林施某所編水滸傳,特為盛行。」今人一致認為施耐庵是《水滸傳》作者。施耐庵寫完《水滸傳》後沒過幾年就病逝了。水滸傳至今還代代流傳!
有很多關於施耐庵的故事。據說,施耐庵《水滸傳》中的許多地名,都取之於祝塘附近。如「三打祝家莊」是全書中的重頭戲,其實祝家莊就是祝塘鎮。小說中武松景陽崗打虎,寫得栩栩如生。據說當時施耐庵不過是到大宅裡村後的後陽崗散步,見有條黃狗睡在松樹下,一名莊丁武阿二把黃狗打跑了。施耐庵回家便以此為原型進行創作,把後陽崗改作景陽崗,黃狗變成吊睛白額大蟲(老虎),武阿二成了武松。
相傳施耐庵在大宅裡坐館教學時,還經常教學生畫畫。他要求嚴格,每次只教一幅人物畫,直到學生畫好後再教另外一幅。他前後教學生畫了108幅。這些畫,張張面孔不一樣,個個動作不同,神態各異,個性有別。他刻畫的108個人物形象,據說就是《水滸傳》裡的108將。
拳打惡霸
明朝初年的一天,施耐庵在一座茶山上遊玩,正遇見一個惡霸在強奪農夫的茶園。他十分氣憤地趕上前去阻止。惡霸見來人理直氣壯,只好偷偷地溜了。可是事後,惡霸打聽到來人的住處後,便花錢僱了一幫打手,圍住施耐庵的居所。施耐庵見此情景,只是微微冷笑,便坦然自若地邁出了門。打手們見他赤手空拳,便一哄而上。其中一個黑臉大漢,手舉根鐵棒挾著風聲朝施耐庵的頭頂劈來。施耐庵側身擺頭,一個「順風扯旗」,讓過了棒鋒,雙手就抓住了鐵棒,同時飛起右腳,正好踢在大漢的小腹上,那傢伙便滾出一丈多遠。施耐庵舞起奪來的鐵棒,一陣旋風般的橫掃,嚇得那幫傢伙四處逃竄。
棒打無賴
古錢塘
有一年的元宵節,施耐庵上街觀花燈。忽然看見一個惡少在街尾侮辱一名婦女。他怒火頓起,用右手將那傢伙提起,然後像摔死狗似的將他摔在地上。惡少嚇得連連磕頭求饒,施耐庵這才饒了他。誰知第二天,那傢伙糾集了七八個無賴前來報復。施耐庵不慌不忙地找來一根粗繩,讓無賴們用繩子拴住他的雙腿,然後叫他們用力拉。可是,儘管他們一個個累得臉紅脖子粗,施耐庵的雙腳像生了根,紋絲不動。接著,他取出鐵棒,一記「烏龍擺尾」,便將身旁的一棵大楊樹「咔嚓」一聲打斷。無賴們見他有如此功力,才知道是遇上了高手,個個叩頭認輸了。後來,施耐庵在寫《水滸》時,還將這段親身經歷融進魯智深在大相國寺降伏眾潑皮的情節中去了呢。
名字由來
施耐庵雕像
施耐庵一邊講學一邊寫書。一天,他寫到《水滸傳》中石秀智殺裴如海,頭陀敲木魚這一段,突然想到東林庵珍藏的木魚木槌,心中疑惑不解,便向徐麒問:你這庵裡的木魚木槌,為何像寶貝一樣珍藏呢?徐麒說:這庵裡原先住著一位老和尚,他念經拜佛用心極誠,一邊念經一邊敲木魚。說著他用手指著木魚的凹陷說:你看,想讓他們懂得,讀書,做學問就是要專心致志。施耐庵聽了,連連點頭:我們寫書,也要有那種鍥而不捨的精神才行啊!事後,他提筆寫了「耐庵」兩個字,貼在門楣上,意思是告誡自己要排除一切困難,寫好《水滸傳》。外人不知其意,便把他稱為「耐庵先生」,時間長了,他也覺得這個名字不錯,便改名為:施耐庵。
施耐庵文學獎,是以世界著名作家《水滸傳》作者施耐庵先生的名字設立的文學獎。該獎旨在鼓勵當代漢語長篇敘事藝術的深度探索與發展,推動漢語長篇敘事的創新與繁榮,進一步提升漢語長篇敘事作品的世界地位。從2011年開始,每兩年評選一次。在海內外具有重要影響力和權威性。是我國最高榮譽的文學獎之一。
蝶戀花·一別家山音信杳
施耐庵〔明代〕
一別家山音信杳,百種相思,腸斷何時了。燕子不來花又老,一春瘦的腰兒小。
薄倖郎君何日到,想自當初,莫要相逢好。好夢欲成還又覺,綠窗但覺鶯啼曉。
這首詞是《水滸傳》第八十一回《燕青月夜遇道君,戴宗定計出樂和》中,浪子燕青在李師師處為宋徽宗皇帝所唱的一詞作。
赤日炎炎似火燒
施耐庵〔明代〕
赤日炎炎似火燒,野田禾稻半枯焦。
農夫心內如湯煮,公子王孫把扇搖。
《赤日炎炎似火燒》是《水滸傳》第十六回《楊志押送金銀擔,吳用智取生辰綱》中,楊志押送生辰綱行至黃泥岡時,白日鼠白勝扮作挑酒桶的漢子所吟唱的詩作。
【南呂】一枝花_詠劍離匣牛
施耐庵〔明代〕
詠劍
離匣牛鬥寒,到手風雲助,插腰奸膽破,出袖鬼神伏。正直規模,香檀把虎口雙吞玉,沙魚鞘龍鱗密砌珠。掛三尺壁上飛泉,響半夜床頭驟雨。
【梁州】金錯落盤花扣掛,碧玲瓏鏤玉妝束,美名兒今古人爭慕。彈魚空館,斷蟒長途,逢賢把贈,遇寇即除。比鏌鋣端的全殊,縱幹將未必能如。曾遭遇諍朝才烈士朱雲,能迴避嘆蒼穹雄天項羽,怕追陪報私仇俠客專諸。價孤,世無,數十年是俺家藏物。嚇人魂,射人目,相伴著萬捲圖書酒一壺,遍歷江湖。
【尾聲】笑提常向尊前舞,醉解多從醒後贖,則為俺未遂封侯把他久擔誤。有一日修文用武,驅蠻靜虜,好與清時定邊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