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之戀#奶奶已經故去了好些年了,由於父母的婚房緊挨著奶奶家,所以童年的大部分時光是和爺爺奶奶,叔叔長輩們一起度過的。記憶中奶奶永遠是那滿頭的銀髮和風風火火操持家務的樣子。
奶奶年輕時那會是建國前了。家是富農,在嫁給我爺爺前是大戶人家的閨女。在奶奶的記憶中她的父親是家族中最小的,也是最受寵愛的。
奶奶的父親英俊帥氣,經常拿著匣子槍天天和一幫人走街串巷的,無所事事。在和奶奶的母親成婚後染上了吸大煙的惡習,後來也就家道敗落了。
我爺爺的老家是河北的,靠海打魚為生。奶奶在嫁給爺爺時家徒四壁,只有一個很小的土坯房子。據奶奶以前回憶,之所以嫁給我的爺爺是因為想早點離開自己那破敗髒亂的家。
後來,國內戰亂,日本鬼子侵華,無奈之下我爺爺帶著我的奶奶,一個扁擔挑著我的父親由關裡逃難到了關外。先到了東北的「奉天」也就是現在的瀋陽。後來還是生計的原因,輾轉反側來到了吉林省長春市附近的「鄭家屯」。
再後來就在那安了家,又有了三叔,姑姑等。
在那個年代家裡的人口多了,日子也就更艱難了,吃穿都是個問題。衣服呢老大穿完老二接著穿,年紀小一點的還得排隊等著,米麵也是奶奶時常左鄰右舍的去賒借。就這樣日子一天天挺過來了。
記得在去年和四叔一次談話中聊起我的奶奶。在他的記憶中奶奶是一個閒不住的人,沒事時喜歡串門,東家長西家短的,和鄰居們相處得也都非常融洽。家裡遇到需要拋頭露面的事也都是奶奶去處理。
奶奶沒讀過書,但凡操持家務,人情世故這方面,奶奶卻能幹的。也真應了「遠親不如近鄰」的那句話,但凡家裡遇到難事兒的時候,也都是奶奶這些個鄰居們在幫襯著。
所以日子雖然艱苦,奶奶還是把所有的兒女都養育的平平安安地成家立業。並且在爺爺去世後自己獨居。
我少年時曾經問過奶奶,是否考慮再找個老伴一起生活?記得奶奶略有羞澀地乾笑幾聲說:這麼大歲數了還找啥,臊得慌。讓別人指著脊梁骨過日子啊?自己過挺好。
奶奶就是這樣一個人,平平凡凡的,對所有的兒女一視同仁,不偏不倚。對於貧困時家裡所欠下的人情債務,後來也都一 一還清了。
只是有一件事,是奶奶所念念不忘的,就是對於自己的哥哥有一份愧疚。這也為後來發生的家庭矛盾埋下了導火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