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雲村駐村扶貧工作隊隊員付旭東(中)杜凡(右)與村民查看火龍果大棚
付旭東踏勘騎行線路
疫情突然來襲,黃陂青雲村的脫貧致富發展被迫按下暫停鍵,被村民用72個紅手印留住的武漢市公安局扶貧幹部的工作卻沒有暫停。多方聯繫從外地購置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資,還尋找配送公司幫忙賣出了近5萬斤蘿蔔。
今年3月,恢復駐村的工作隊帶動村裡復耕重啟,發起「微產業聯盟」,通過「資助+配套投入」方式調動村民積極性,農業專家在線教學,授人以漁。近日,58歲的杜凡創建了駐村工作隊的抖音號;村裡的騎行驛站掛牌,付旭東騎上單車踏勘騎行線路,青雲村的發展按下了快進鍵。
網上查找信息,蘿蔔賣出5萬斤
2019年4月初,武漢市黃陂區王家河街青雲村的72名村民在一封聯名請願書上蓋上紅手印,挽留參加駐村扶貧的民警。4月25日,武漢市公安局遵從村民意願,不僅讓杜凡、付旭東繼續紮根青雲村,還進一步充實扶貧工作隊力量,出臺包括開展對口幫扶、加強扶貧投入等在內的15條硬措施推進扶貧攻堅工作。
搭果園、建雞場、蓄魚池、湖北省首個村級快遞站落戶青雲……正當村民們在扶貧工作隊的帶領下擼起袖子加油幹時,突發的疫情讓發展被迫暫停。
為配合村域疫情防控,工作隊暫時放下了項目發展,儘管如此,隊員們的工作量絲毫沒有減少。
疫情前每周向外發出60多箱農產品的村快遞站暫停,村民種植的蘿蔔滯銷,打通物流渠道成了當務之急。 杜凡一面聯繫農業主管部門和扶貧辦,一面在網上查找配送公司的信息,終於將近5萬斤的蘿蔔成功外銷。
搭建微產業聯盟,專家在線答疑
貧困戶底子薄,「沒錢動不了,有點錢怕虧不敢動。」2019年,工作隊發起「致富帶頭人」計劃,組織村幹部和能人先行先試,有示範戶年收入達到10萬元,讓眼見為實的貧困戶紛紛跟緊了工作隊。
村民們培養起致富信心不容易,不能讓疫情這盆涼水澆滅了——推進復耕重啟發展中,為了進一步調動村民們特別是貧困戶的積極性,工作隊制定了專門針對貧困戶的「微產業發展計劃」,聯繫武漢市農科院提供種苗和技術支持。貧困戶以戶為單位申請,資助與投資配套捆綁,項目資助「一窩雞」「一棚苗」「一塘魚」,申請人投資準備相關配套設施,增加村民們的參與度,實現共同發展,共同致富。
工作隊將微產業戶組成微產業聯盟,2個多月內,已有15戶村民加入,其中9戶為貧困戶。
「雞叫聲聽著不對?」貧困戶熊飛在微產業聯盟群中提問,立即有市農科院的專家在群中答疑:有異物進入呼吸道的可能性比較大,可以將雞單獨放在一個位置,灌點糖水,單獨餵飼料……
疫情期間,原在武漢打零工的熊飛回鄉,決定留在村裡發展,拉上表哥加入微產業聯盟。
發起抖音騎上單車,把美麗青雲傳播出去
近兩天,村裡的一個廢舊廠房成了不少村民議論的熱門話題。原本閒置的廠房被重新翻修,有年輕人在廠房的外牆上噴上了自行車騎行的塗鴉,還掛上了「騎行驛站」的標識牌。
工作隊的付旭東和杜凡都有騎行愛好,還多次組織騎友到青雲村開展活動。
灄水河繞村而過風景美,地形高低錯落適合騎行。騎友們的評價說進了兩人的心坎裡。工作隊計劃將青雲打造成休閒採摘觀光村,發展節假日經濟。有了好的產業,好的農副產品,還要把人引進來,把貨賣出去。
現在,付旭東作為騎遊項目的負責人,隔三差五穿戴好裝備,騎上單車圍著村子踏勘:「山裡的路是騎行天堂,太陽再大也有樹蔭遮擋」,他興奮地介紹,目前村邊的騎行線路已規劃出七八條,下步還計劃建設農產品展示、住宿、車輛租賃等相關配套設施。
參與「騎行驛站」裝飾塗鴉的年輕人是付旭東的兒子,最近也成了杜凡的「老師」。杜凡向其請教視頻製作技術,並申請了工作組的抖音號。村裡的自然美景、村民參加產業培訓,都是視頻素材。
「學著做了七八條視頻,其中一條點擊量已經過萬了,」杜凡笑說,「要學的還有很多,為的就是讓我們的美麗青雲觸手可及!」
長江日報記者戴旻陽 通訊員楊槐柳 應後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