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味」視角擴展到全球 陳曉卿:這是文化自信的表現

2020-11-17 信息時報

信息時報訊(記者 陳慧)《風味人間2》開播三周成績喜人,從「舌尖」系列開始一統「飯圈」的男人陳曉卿是幕後推手。對於「風味」系列沒有局限在中國美食,而是透過食物連接展示全球美食差異性這一明顯特徵,陳曉卿在採訪中表示,隨著國力增強,中國人出品的美食紀錄片裡體現國外美食,「這是文化自信的表現。」

第三季每集都是好評都有熱搜

每周日晚上新的《風味人間2》,截至記者發稿已播出三集,眼下豆瓣評分9.4,而且每一集播完都能收穫熱搜話題。

首集「甜蜜縹緲錄」裡,喜馬拉雅山巔垂直摘取蜂巢的蜂蜜獵人特殊技能看呆大家,伊斯坦堡學習巴克拉瓦甜點製作的男青年則收穫許多女性觀眾的青睞。

到了第二集「螃蟹橫行記」,有人感嘆黃油蟹是「什麼神仙的存在」,也有人想試試韓國醬蟹這個「偷飯賊」魅力。

至於第三集「醬料四海談」,北京涮羊肉的芝麻醬香港燒鵝的酸梅醬,無數人「嘴角流下不爭氣的淚水」。

事實上,這也是陳曉卿從央視離職創辦稻來傳媒,與騰訊視頻合作推出「風味」系列美食紀錄片之後一個顯著的特徵,那就是中國美食主份量不變,但同一種風味在地球不同地區是以什麼形式存在,也要呈現給大家。

「風味1」製作組跨越了6大洲20多個地區,有30%篇幅展示了主創收錄的全球美食。到了「風味2」,攝製組一年半時間裡遍尋全球25個國家和地區,拍攝了超過300種美食。

曾經擔任《舌尖上的中國》第一二集總導演的陳曉卿,為什麼對外國美食如此執著?他表示「風味2」和以往作品最大不同就是「八集聚焦了八種(類)食物。我們希望觀眾看到,在這個星球上,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對同一種食物,會有什麼樣的態度,他們處理食物的方法,享用食物的方式,分別與他們的生活有著什麼樣的關聯。」

而在與網友對談時,也被問到是否打算做國外美食的專題紀錄片時,陳曉卿回應:「從『風味』開始,我們一直有涉及國外的美食。中國的發展越來越快,國力越來越強大,更多的中國人會把眼光擴展得更加開闊,這是文化自信的表現。」

在跟記者對談時,這位最會吃的紀錄片人詳細闡述了看法,「我一個在華北平原小縣城長大的,小時候能想到的最大邊界就是南京。現在我還是這個地方的人,但會站在北上廣深的角度看曾經生長的地方,感受是不一樣。現在中國經濟發展好了,能出國旅行的人越來越多,『全球同此涼熱』,站在中國人角度用中國人思維來看世界美食,也是我們國家發展實力增強的體現。」陳曉卿還舉了一個例子,那就是稻來出品的《風味原產地·潮汕》,去年有長達半年時間佔據著網飛美食版塊排名第一位,該作品也是網飛採購的第一部中國原創美食紀錄片。至於「風味2」展示的全球美食風味,「資深吃貨」陳曉卿也有「學習了」的感覺,「比如日本人吃螃蟹,要把螃蟹處理的精緻到變態:而美國人吃螃蟹,則是只取其中幾塊肉,剩下的都不要,其中就包括中國人最不能忍的膏和黃,多可惜啊。再比如,同樣是蛋與肉泥的結合,英國人用肉裹上蛋油炸,滋味不錯;而在武夷山區,家庭主婦能小心翼翼同時快速地把肉放到蛋黃的內部,這是多麼有趣的南轅北轍。它不僅代表著人們的食物智慧,也暗含著他們各自的生活哲理,對人生,對天地認知的不同。」

公司未來不止拍美食紀錄片

截至記者發稿時,「風味2」已累積2.3億次播放量,能否打破「風味1」10.2億次播放量這個紀錄似乎沒什麼問題。陳曉卿感嘆,突如其來的疫情在播出前讓大家有點措手不及。有網友在看第三集時遺憾談到芝麻醬卻沒有點到武漢的熱乾麵,陳曉卿解釋:「我們的製作流程是,先做田野調查、拍攝故事,局部的美食呈現,都需要後期在餐廳仔細拍攝,才能獲得最佳的視覺效果。芝麻醬這個環節,有過拍熱乾麵的打算,但當我們進入這個流程的前夕,已經無法出差,甚至在北京也找不到一家可以拍攝的餐廳。」而節目中特地為北京涮羊肉加了「芝麻醬」份量,也是深入考慮過的,「北京人對芝麻醬的熱愛是超越一切的,它就是能蘸一切的東西。《我愛我家》裡演過,我們的配音李立宏老師就是北京人,他說以前為了買芝麻醬可以凌晨四點半排隊,就等五點開門買著它。」

值得一提的是,「風味2」開播當天也是陳曉卿創立的稻來傳媒成立三周年的日子。他感嘆這三年算是完成了「活下來「這個目標,公司還有不少想嘗試的紀錄片類型,像已經播出兩季的《紀實72小時》(中國版),「無論是社會類、歷史類還是自然類,我們都有興趣。」「風味3」是肯定要拍的。

相關焦點

  • 《風味人間2》吃遍全球 陳曉卿:食物是最好信使
    海報  從晚春到初夏,《風味人間》第2季正如總導演陳曉卿所說的「用筷子吃遍全世界」,稻來紀錄片實驗室走遍全球,記錄下五大洲、25個國家和地區,超過300種的各地風味美食,記錄下了食物與人在地理、人文、生活方式不同的情況下所產生的奇妙聯繫。
  • 從《舌尖》到《風味》,陳曉卿與飛速變化的紀錄片市場正在經歷什麼?
    時光倒流一個輪迴,寫下《一碗湯的鄉愁》的陳曉卿大概不會料想到,十多年後安徽老家寶藏SA湯通過《風味人間》第二季傳遍全國,而他成為了統一「飯圈」的男人,帶領團隊滿世界奔走,試圖探尋不同地域文化下的美味人生。
  • 《風味人間2》收官 陳曉卿:不健康的、貴的食物會少拍
    《風味人間》第2季中每一集都有個頗具武俠感的標題,《甜蜜縹緲錄》《醬料四海談》《香腸萬象集》……各類食材,盡顯風流。這幾個片名都是陳曉卿取的。在播出前一個月,陳曉卿一下子拿了三組片名方案,最終有「江湖氣」的這組勝出。
  • 找「風味」的陳曉卿
    食物與食物之間跨越時間和空間形成對照,這已經變成陳曉卿了解世界的獨特視角,在《風味人間》系列裡,你也可以看到一條很明顯的邏輯線: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食物,幾乎沒有一個是孤本。與之相關的背後的人群相互存在密切的關聯,又各自憑藉智慧發展出不同的歷史和生活方式,從而構成世界的參差之美。《風味人間》第二季開播前,陳曉卿的狀態沒有那麼放鬆。
  • 《風味人間》總導演陳曉卿:用美食架起溝通的橋梁
    報導稱,騰訊視頻副總編輯、稻來紀錄片實驗室創始人陳曉卿是中國熱門紀錄片《風味原產地》和《風味人間》的創作者,在他的鏡頭裡,哪怕是最普通的食物也變得十分上鏡。如今,質樸的烹飪正經受著工業化的廚房、食品加工製造行業的威脅,但在陳曉卿充滿浪漫主義色彩的鏡頭中,卻看不到一家快餐店或是一條工業生產線。
  • 陳曉卿《風味人間2》圖書出版 這是一本散發香氣的書
    陳曉卿與圖書合影。中信出版集團供圖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發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6月29日22時訊 (記者 連肖)在豆瓣收穫9.3分好評的美食紀錄片《風味人間2》,本月推出授權版圖書。記者29日從中信出版集團獲悉,為讓紙上的美食「色香味」俱全,該書封面別出心裁,印入「崖蜜」同款墨香味。圖書作者陳曉卿,也是紀錄片《風味人間2》的總導演,曾執導《舌尖上的中國》第一季。
  • 外媒專訪紀錄片《風味人間》總導演陳曉卿:用美食架起溝通的橋梁
    報導稱,騰訊視頻副總編輯、稻來紀錄片實驗室創始人陳曉卿是中國熱門紀錄片《風味原產地》和《風味人間》的創作者,在他的鏡頭裡,哪怕是最普通的食物也變得十分上鏡。如今,質樸的烹飪正經受著工業化的廚房、食品加工製造行業的威脅,但在陳曉卿充滿浪漫主義色彩的鏡頭中,卻看不到一家快餐店或是一條工業生產線。報導稱,陳曉卿來自於中國安徽,一直致力於記錄其祖國的飲食文化。過去三十年來,中國已經成長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且為全球中產階級人口最為龐大的國家。隨著經濟的發展,現如今中國人在飲食方面更加注重原生態。
  • 外媒專訪紀錄片《風味人間》總導演陳曉卿:用美食架起溝通的橋梁
    美媒《時代周刊》近期專訪對話中國知名紀錄片導演陳曉卿,他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希望能用美食幫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國,架起彼此溝通的橋梁。報導稱,騰訊視頻副總編輯、稻來紀錄片實驗室創始人陳曉卿是中國熱門紀錄片《風味原產地》和《風味人間》的創作者,在他的鏡頭裡,哪怕是最普通的食物也變得十分上鏡。
  • 《風味人間》總導演陳曉卿:食物是打開世界的一把鑰匙
    《風味人間》總導演陳曉卿  「太滿意了。」因為疫情,美食紀錄片《風味人間》第二季的開播日期從正月十五一直拖延至4月下旬;也因為疫情,對總導演陳曉卿的專訪不得不通過電話完成。儘管對剪輯、解說,包括作曲,陳曉卿和他的團隊都做出了有相應的調整,但陳曉卿沒在《風味人間》第二季裡加一丁點兒和疫情相關的內容,「想儘可能地讓觀眾覺得,疫情沒有太大地影響我們的生活。也想讓大家看看,我們人類本應該怎樣生活。」
  • 《風味人間 第二季》陳曉卿,一個擋在大家減肥路上的男人
    《風味人間》第二季,再次證明了這一點:賦美食以文化、藉文化看美食,既提升美食內涵,又區隔享用人群——這個理念,不僅體現在陳曉卿擔綱總導演的《舌尖上的中國》和《風味人間》系列裡,也體現在他那本《至味在人間》的書中。
  • 《風味人間》第1季:美食探索,文化溯源,王者歸來
    饕餮盛宴,王者歸來,「舌尖」總導演陳曉卿再度出山,他以全球的視角重新審視中國美食的獨特性,紀錄片《風味人間》第一季應運而生,橫空出世。《風味人間》第一季不僅是「舌尖」系列的升級版,這部厚重的美食探索紀錄片更是在歷史演變的過程中重新探究中國美食的流變。歷史過程,今時今日,《風味人間》以時間的維度帶我們去追溯食物流徙的文化根源。
  • 豆瓣9.4分,陳曉卿新作《風味人間2》來了!
    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帶領觀眾饞遍全球美食,也帶著我們去尋找食材與人的聯繫,理解不同文明飲食文化的差異。第二季共8集,8集也是8個主題。分別是《甜蜜縹緲錄 》、《螃蟹橫行記》、《醬料四海談》、《雜碎逆襲史》、《顆粒蒼穹傳》、《雞肉風情說》、《根莖春秋志》、《香腸萬象集》。片名頗有點網絡小說的味道。
  • 9.4分美食紀錄片,陳曉卿帶著《風味人間2》回來了!
    ——陳曉卿 如果你是吃貨,也看過《舌尖上的中國》的話,相信你對陳曉卿這個名字一點兒也不會感到陌生。 闊別兩年,這一次陳曉卿又帶著團隊為觀眾們帶來了《風味人間2》。
  • 《風味人間》「統一飯圈」 陳曉卿調侃:歡迎投餵
    首期《甜蜜縹緲錄》以千百年來人們不懈追求的 「甜」為主題,放眼全球,由尼泊爾到馬來西亞、從雞頭米到苦瓜,跨越山海與四季,穿越時間與空間,多維度訴說「甜蜜」的同時帶給觀眾極致感覺的聚合,轟炸味蕾令人口水直流。
  • 《風味人間》第2季探索顆粒風味星球
    由騰訊視頻出品,稻來傳媒、企鵝影視聯合製作的美食探索紀錄片《風味人間》第2季周日晚在騰訊視頻和浙江衛視更新播出。由總導演陳曉卿、李勇,製片人朱樂賢、張平領銜,《風味人間》第2季延續上一季透過食物看到一方風土的理念,繼而將觀察視野擴展到全球探究食物與人的關係。
  • 風味人間收官,風味人間簡介,導演陳曉卿簡介,舌尖上的中國簡介
    中新網6月14日電 美食探索紀錄片《風味人間》第2季收官期「根莖春秋志」,將於今晚21:20在浙江衛視播出。風味人間簡介(數據來自百度百科)中文名稱:風味人間外文名稱:Once Upon a Bite類 型:紀錄片導 演:陳曉卿首播時間
  • 陳曉卿 | 為了用9.4分的《風味人間》打臉舌尖3,他到底又胖了多少斤???
    >飲食也是一種文化,而且是活的文化因此,在拍美食紀錄片的時候他總是有意無意放點文化的素材進去讓我們透過美食能感受到傳承、歷史、情感、世界的力量榨油工、擂茶、手工掛麵代代相傳的手藝是陳曉卿的最愛透過他的鏡頭,還可以認識世界我們總以為只有中國有飲食文化陳曉卿就在《風味人間》裡融入世界美食
  • 《風味人間》第2季科普雜碎美味 揭秘總導演陳曉卿的摯愛肥腸
    上周日(5月17日),由騰訊視頻出品,稻來傳媒、企鵝影視聯合製作的美食探索紀錄片《風味人間》第2季第四期在騰訊視頻和浙江衛視更新播出。《風味人間》第2季由總導演陳曉卿、李勇,製片人朱樂賢、張平領銜,從嗅覺到味覺一路刺激著人們的味蕾綻放。在品嘗過滋味萬千的醬料之後,稻來紀錄片實驗室團隊終於將目光鎖定至肉食邊角料「雜碎」上。
  • 《風味人間2》回歸,我們和陳曉卿團隊談了談直擊靈魂的「甜蜜誘惑」
    文 | 一點劇讀,作者 | 肖曉《風味人間2》開播當天,陳曉卿、張平在內的導演組仍然在通宵熬夜。忙後期、連軸轉,這場從2018年12月中旬開始建組籌備、持續16個月的美食持久戰已然進入最後2個月的攻堅時刻。所幸《風味人間2》找到了它的知音,陳曉卿和他背後的稻來傳媒,仍然是那個一統飯圈的神奇存在。
  • 騰訊視頻紀錄片組局,跟著陳曉卿在福州街頭尋味「早餐」|探店
    從全球視角人文精緻的《風味人間》系列,聚焦街頭市井飲食文化的《人生一串》《都在酒裡》《江湖菜館》,到細分至食物類別、用餐時間的《天下一鍋》《宵夜江湖》《爐火江湖》等,短視頻輕鬆化《早餐中國》《向著宵夜的方向》等,「優愛騰B」等頭部視頻平臺皆有入局,連帶著華為視頻等跨界玩家出現,西瓜視頻、快手、抖音等新玩家們也在躍躍欲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