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當陽長坂之戰是曹操、劉備兩軍的一次遭遇戰,驍將趙雲擔當保護劉備家小的重任。
由於曹軍來勢兇猛,劉備雖衝出包圍,家小卻陷入曹軍圍困之中,趙雲拼死刺殺,七進七出終於尋得劉備之子阿鬥,趙雲衝破曹軍圍堵,追上劉備,交還其子。劉備接子,擲之於地,慍而罵之:「為這一孺子,險些損我一員大將!」趙雲抱起阿鬥,連連泣拜:「雲雖肝腦塗地,不能報也。」這就是《三國演義》中劉備摔阿鬥的故事。
每次看到這個片段時,我們都會有一個疑問:劉備手下趙雲千辛萬苦將劉備的孩子阿鬥救回,但是劉備卻將阿鬥摔在地下,這故事的背後究竟有何隱情,劉備摔阿鬥的真實意圖是什麼?
第一種可能,劉備把孩子扔到地上,是想看看這孩子還活著沒有。因為趙雲剛回來時曾經說過,阿鬥一直在他懷裡哭泣,現在沒了動靜,不知道到底怎麼樣了。劉備接過來不好意思仔細看,乾脆扔在地上,沒有反應就是死了,如果哭出聲來就是沒死。反正劉備雙手過膝,摔孩子跟直接把孩子放在地上沒什麼區別。
第二種可能,這就要從阿鬥被救的經過說起了。趙雲是如何把阿鬥救出來的?那是糜夫人用自己的命換來的。在萬馬軍中讓趙雲一個人把糜夫人和阿鬥都救出來,可想而知,最後的結果就是三個人一起死。於是糜夫人只能跳井,用她的死來換取阿鬥的活。用自己女人的死來換自己兒子的活,這對於劉備來說實在有些殘酷,摔子實在是情不自禁。況且死去的糜夫人還是糜竺的妹妹,人家就在旁邊看著呢,他不能沒有任何表示。
第三種可能,劉備被追得很辛苦,他長途跋涉一路逃命,累得腰酸背痛腿抽筋的,在接過阿鬥時一不小心掉在了地上。反正兒子也摔了,不如做個順水人情。於是才說出了那句令趙雲感動一生、為之終身效死的話。
第四種,也是最靠譜的可能:這是劉備收買人心的一種方法。當時曹操率軍南下,劉備不敵但是又不願捨棄百姓,所以在逃跑的時候攜帶了大量的百姓,連自己的妻兒都只能倉促拋下。在這危難時刻,趙雲在曹操大軍中七進七出,經過浴血奮戰,順利將阿鬥救回,劉備看到後立馬將自己孩子扔在地上,說差點害了趙雲的性命,自此趙雲對劉備忠心耿耿。
其實這是一種精神上的賞賜,畢竟當時劉備不是很方便用錢來感謝趙雲,如果當時給趙雲錢,那額度將很難確定,給少了顯得兒子的性命不值錢,給多了也未必就能討得一個武將的歡心,且劉備也不一定有這麼多;相比之下,給他升官還靠點譜,不過趙雲一個武將出身,如果讓其統領三軍,又怕關羽和張飛不願意;那麼,就剩一個辦法了,賞賜美女。自古美女配英雄,找個美女給他應該會喜歡。不過,由於劉備剛剛喪妻,實在沒有心情選美女。
就這樣,劉備覺得賞賜什麼都不太合適,於是他想到了這個辦法——精神賞賜。
所以劉備在見到兒子被救時的第一反應不是感謝,而是怒摔兒子。這種化「被動為主動」的策略,讓趙子龍救阿鬥這個功勞,看似被認可了,卻一點都沒有被高看一眼。同時,劉備用行動向三軍表明了自己「愛將勝子」的態度,將趙子龍救子的功勞給淡化了,而且更提升了自己的人格魅力。
其實,從劉備的言行中,我們可以看出他在處事上的精明之處。把兒子摔在地上的這種行為,看著有點「表演性質」,但卻是一舉多得:一方面他表達了對趙子龍的感謝,對三軍有了很好的交代;一方面還把自己愛才愛將的心意表露無疑,讓本來立了大功的趙子龍反倒感謝劉備的知遇之恩,讓其人心盡收。
當然,也有人開玩笑說,如果當時劉備這麼一摔,把阿鬥給摔死了,那就是另外一個故事了。但其實,這種事情發生的可能性是很小的,畢竟,劉備是阿鬥的父親,摔兒子也不過是做做樣子罷了,怎麼可能往死裡摔呢?再說,劉備的胳膊本來就長過了膝蓋,跟長臂猿似的,阿鬥就是像是被放在地上一樣。
正是因為摔不死、摔不壞,劉備才敢摔的,因為沒有把握的事,他往往是不會做的。並且,正史上的劉備根本沒摔過阿鬥,只是放在地上表演了一番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