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學生深度理解數學概念?這節課提供了認知建構的有效路徑

2021-01-18 澎湃新聞

以下文章來源於思維智匯 ,作者思維智匯

思維智匯

專業致力於思維教育,精挑乾貨內容,涵蓋思維、教育心理及腦科學等領域,打造教育思維碰撞的平臺,為教育者開闢一個不一樣的視角。

對於一個概念的建立,教師需要提供非常豐富的感性材料,使學生通過材料進行思維加工抽象出概念本身。

在數學學科中,負數原先是學生到初中階段才接觸到的內容,因為新課改的要求被「下放」到小學,在小學面對仍處於具象思維階段的孩子,如何來教具有代數化傾向的數學是一個挑戰。

面對這樣一種挑戰,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小學的馮勝老師在學生已經接觸了負數概念的基礎上設計了《負數的再認識》這堂課,整堂課圍繞「生活中為什麼需要負數」這一核心問題,通過提供與真實生活情境緊密相連的感性材料,並設計問題串,使得學生對於負數的意義和概念有了深刻的認識。在第三屆全國思維型教學大會上,這節課被評為特等獎。

本期「思維型教學典型課例」系列文章,我們推薦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小學馮勝老師所上的小學六年級數學課《負數的再認識》。

(本文共4207字,仔細閱讀需11分鐘)

這堂課學習的是負數,課堂伊始,教師也從「數」開始導入,他要求學生嘗試用「數」來介紹自己。

為了舉例,教師在黑板上寫下一組數字:36、1.78、1/7 ,要求學生用這三個數介紹教師。教師對第三個數字進行了提示:「我的家裡有七口人。」於是,學生開始介紹:老師年齡36歲,身高1米78,是家庭人口總數的1/7。

在教師引導之下,學生開始用數字介紹自己:我叫xxx,我今年12歲,身高大約1米43,是家庭人口總數的1/4。

教師在黑板上寫下的三個數字分別為自然數、小數和分數,教師引導學生回顧知識點:自然數、小數和分數分別有什麼作用?在學生回答之後,教師藉助具體的情境進行概括:自然數表示物體個數,在測量、分物和計算時,有時得不到整數的結果,需要用小數或分數來表示。

自主探究——什麼是負數?

在對所學過的數進行回顧之後,教師出示了活動一,讓學生用所學的數來解決問題。

把下面文字中的數學信息記錄在表格中:

①某天武漢市最高溫度是零上3℃,最低溫度是零下3℃。

②開學第一天,三年級轉進6人,四年級轉出5人。

有學生這樣完成了表格的填寫:

還有學生這樣完成了表格的填寫:

教師要求學生對這兩種記錄方式進行評價比較:你比較欣賞哪種記錄方式,為什麼?學生進行評價:第二種由符號來記錄的方式更好,因為它比較簡潔,更加方便和節省時間。

接著教師又問:在這兩個表格中,你能否概括一下「—」號代表什麼意思?學生回答:在第一個表格中,「—」號代表「零下」,第二表格中,「—」號代表「轉出」。

教師引導學生說出「-3」「-5」這兩個數都被稱為負數,並引出這節課的主題:對負數進行「再認識」。

他向學生提出:關於負數,你們想要了解什麼?

學生提出想了解負數的讀法、寫法和算法。

教師藉此引出這堂課的主要任務,引起學生的認知衝突:除了這些之外,我們還需要知道一點:生活中為什麼需要負數?

合作學習——

找尋生活中的正數和負數

基於「生活中為什麼需要負數」這一問題,教師引導學生提出解決辦法:要解決問題,就必須要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和思路,那麼你打算如何解決這一問題?

有學生提出,可以舉很多例子來說明。教師進行評價:例舉是數學學習中很重要的一種方法,我們需要從例子中去歸納總結數學規律。

藉助學生的回答,教師描述了接下來的學習任務:我們接下來就要從很多生活中的例子中發現正數和負數的特點。

教師出示了活動二:

①找一找生活中的正數和負數。

②試一試:用合適的方式(畫圖、寫話等)表示正數和負數的意思。

關於第一個問題,學生例舉了溫度計的正負刻度、商場的地上和地下樓層、微信零錢帳單中的正負數等。

此時教師出示了記錄生活中四種不同類型正負數的研究素材,並圍繞活動二出示了合作學習的要求:

①組長將信封中的4個「研究素材」分給組員。

②組員獨立思考,完成學習任務。

③組員完成任務後,按「研究素材」1-4的順序匯報自己的學習成果。

每個小組的學生基於一份研究素材開展研究,完成學習任務,並進行成果匯報。

其中一位學生拿到的素材是:生活中的樓層提示牌:3F 、-2F。

基於這個素材,他找到了負數3和-2,並繪製了商場中的電梯示意圖來表示兩個數的意思:一層往下走分別為負一層和負二層,而從一層往上走分別是二層和三層。

在這幅圖上教師標記了兩條線,引導學生說出了這條線的含義「地面」,因此3F表示地面以上三層,-2F表示地面以下兩層。

另一位學生拿到的素材是:小麗從校門口向西走了1/2km,小明從校門口向東走了1/4km。

基於這個素材,他找到了負數-1/2和正數1/4,並繪製了方位圖表示兩個數的意思:以校門為中心點,西面為負數,東面為正數。

教師進行幹預:這道題中,一定是西面為負,東面為正嗎?學生回答:也可以東面為負數,西面為正數。

在另外兩個關於微信零錢和身高的素材中,學生分別總結出:

以平均身高為基點,低於平均身高的為負數,高於平均身高的為正數。

以原有零錢數為基點,支出的零錢為負數,收入的零錢為正數。

歸納總結——

正負數的意義有何特點?

教師將四個素材中的正數和負數分別寫成一組,向學生提問:對比正數這一組量和負數這一組量的意義,它們分別有什麼特點?

他要求學生圍繞這一問題進行小組合作交流。

學生指出,正數和負數的意義是相反或相對的。教師順勢進行提問:那我們能否回答最初的問題:生活中為什麼需要負數?

學生回答:負數存在的意義是為了能夠表達兩種相反意義的量。

教師進行總結:原來正數不足以表示兩種意義相反的量,所以要有新的數,與原來正數的意義相反。

教師在黑板上將表示負數和正數的數字分別用集合圈出,加上省略號,並在中間畫了一個「0」。

接著提問:在剛才表述負數意義的時候,我們反覆說的標準即「0」,它起著怎樣的作用?

在教師引導下,學生回答:0是正數和負數的分界點。

至此,教師向全班提問:「現在你們對於負數是否有一些新的認識?」學生都表示有了新的收穫。

為了帶領學生更全面地了解負數的由來,教師為學生放了一段視頻,通過例舉中國古人和其他國家的古人對負數不同的表達方式,呈現了負數從古至今的漫長演變史,介紹了人類是如何由繁至簡創造出如今的負數表示形式。

藉助視頻,教師進行總結「我們今天這節課濃縮了人類漫長的負數演變史。」

遷移應用——

用負數解決實際問題

在了解了負數的意義之後,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負數,教師出示了下一個活動:

學生給出答案:雪梨時間為+2時,倫敦時間為-8時。教師讓學生解釋得出這一結論的思考過程。

教師繼續出示題目:

與巴黎時間相比,雪梨時間:____ 倫敦時間:_______

學生給出答案:雪梨時間為+9時,倫敦時間為-1時。

此時,教師提出問題:為什麼雪梨時間一下子是+2時,一下子是+9時,倫敦時間一下子是-8時,一下子是-1時?

學生回答:因為比較的標準不同,第一個標準是北京時間,第二個標準是雪梨時間。

教師總結:因為比較的標準發生了變化,比較的結果也會發生變化。

本節課的最後一個活動,教師給出了這樣一則信息:

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統計結果2020年第一季度GDP(國內生產總值)比上年同期增長-6.8%,第二季度GDP增長3.2%。

教師讓學生找出信息中的百分數-6.8%,並試著推測這一數字代表什麼含義。學生回答:根據文中的信息,比上年同期增長-6.8%,它表達的意思應該是比原來的數值減少了6.8%。

教師接著提問:我們國家的GDP在第一季度為什麼會出現-6.8%的情況,而第二季度卻又增長了?

在學生無法回答之後,教師繼續給出提示:第一季度我們為什麼在家裡上學?

教師引導學生回答:因為疫情原因,我們的叔叔阿姨也不能去上班,企業也停工停產,因此第一季度GDP下降,而第二季度疫情得到緩解,企業復工,因此GDP又增長了。

教師進行總結:負數中還蘊含著更深層的含義。

課堂最後,教師引導學生總結這堂課的心得:生活中需要負數來表達意義相反的量。他詢問學生:那麼在我們原來的數學中還有相反或相對的概念嗎?

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發現:整數和分數是相對的,奇數和偶數也是相對的。已知數和未知數也是相對的。教師引出了這堂課所反映的數學思想:運用這種聯繫、對應的思想,我們將來還會學習更多的數。

專家點評

這堂課結束之後,北京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朱文芳對這堂課的優點和不足進行了點評:

▲北京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朱文芳

1. 這節課上,教師始終引導學生不僅僅追求結果,還要關注得出結果的過程和方法。

2. 教師通過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對比觀察正數和負數,通過畫圖和寫話的方式對負數進行再認識,這樣的做法是非常值得提倡的和推廣的。

它的意義在於將數學價值與實際生活聯繫起來,將抽象的數學概念與具體的問題建立緊密聯繫,這為中學階段教師進行數學建模和數學抽象素養的培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3. 教師通過播放負數演變史的視頻,介紹了中國文化,一定程度上進行了愛國主義教育,反映了國家立德樹人的精神。

4. 這堂課最後一個活動關於百分數的認識對小學階段的孩子而言還有點深,容易引起知識上的「夾生飯」,建議去掉。

本節課的上課片段

(來源:「思維智匯」)

中國青少年科技輔導員協會

提醒廣大科技輔導員

戴口罩 勤洗手 少集會

不給病毒可乘之機!

原標題:《如何讓學生深度理解數學概念?這節課提供了認知建構的有效路徑》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體驗·生問·思辨,引領深度學習真實發生 下城區第十三屆課堂節...
    1.課堂展示  杭州市朝暉實驗小學何佳丹老師緊緊圍繞「用3根扣條圍三角形」這一核心任務探究《三角形認識》,讓學生經歷動手操作、小組驗證、體驗探索的實踐過程,進而掌握三角形的特性。教學中,藉助學習材料,將三角形的認識、三邊關係和穩定性巧妙整合,突破學習難點;運用真實情境,設計有趣的穿鉛筆遊戲,挖掘學生對三角形的深度理解。
  • 教科書評價標準建構:功能、路徑與展望
    另一種則是基於前人研究或專家意見,通過歸納總結的方式發展出評價標準,其成果一般聚焦於特定學科,可以為具體實踐活動提供高質量的評價工具。通過對兩種路徑下的教科書評價標準建構研究進行分析,可以幫助我們理解當前教科書評價標準建構的研究進展和未來走向。
  • 數學概念,加強理解?死記硬背?
    我們強調要加強理解數學概念,因為孩子對數學概念的理解水平決定了他對數學概念的本質接近程度。概念不僅僅是思維的基本形式,同時也是思維的材料,在此基礎上才能夠有正確的判斷和推理。理解概念,包括理解每個概念的名稱、定義、內涵、外延。
  • [黃浦]格致初級中學:創設活力課堂 提升教學有效-高級教師展示周
    從展示呈現,到方法講解,再到練習體會,三個步驟層層推進,帶領學生尋找如何理解把握不同文章的主旨的支架,提供學生可操作可普遍推進的思考路徑。 邱思明老師開設拓展課《將一個分數拆為幾個不同的單位分數的和》。由淺入深、由特殊到一般、循序漸進,不斷激活學生的深度思維活動,充分體現數學學科的育人價值。整個探究活動中,教師循循善誘、以問題串驅動、任務特別明確、層次特別清晰,高階思維的味道特別濃,感悟到了數學的智慧和魅力。特邀的區教研員李燕琴老師也給予兩位老師高度讚賞,課堂充滿了學生與教師思維火花的碰撞。
  • 高中地理核心素養培育的基本路徑與實踐策略
    如何實現從知識教學到核心素養培育的轉型升級?怎樣將高度概括的地理核心素養落實、落細、落小為具體的、可操作的、指向關鍵結果的教學路徑?這是當前高中地理教學面臨的重要課題。 「區域認知」素養主要表現為在認識區域特徵與差異的基礎上,分析和評價區域人地關係、探討區域發展中的現實問題,形成因地制宜的區域開發觀念。這也是學科邏輯鏈的顯性功能所在。 學科邏輯鏈中的學科大概念是由地理實踐獲取的感性認識和直接經驗概括、升華而來。
  • 如何評價一節英語課
    一節英語課怎麼去評價?課上得好不好?這是英語教學過程當中的一個實際問題。教學效率可以說是個永恆的話題。早在十年前,原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曾指出,我國基礎外語教育,特別是中學英語教學(當時小學外語開辦的很少)的狀況是「費時較多,收效較低」。現在又經過了十年,我國的英語教學仍是這種狀況,沒有大的改觀。
  • 如何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
    這部分內容對於學生來說其實是很難一下理解的,但是教師寧願一遍一遍的講解,也沒有意識到培養學生數學思維和應用能力的重要性。(二)分析能力弱學生由於自身的人生閱歷和經驗有限,難以將一些問題放在更為宏觀的角度思考,容易扎在問題裡,找不到解決問題的有效方式。
  • 線上課堂如何與學生有效互動?一招讓學生的注意力牢牢「鎖定」你
    在線上課堂教學中,學生離開你的視線是分秒間的事情,很少留給教師「要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的機會。線上課堂教學互動的有效性影響課堂氛圍、課堂節奏以及課堂的教學效果,同時也受到平臺技術水平、學生參與意識、師生情感黏性、問題設計合理性、教師專業能力、教師教育理念等諸多要素制約。
  • 張俊教授:幼兒數學學習的本質不是記憶的過程,而是理解的過程(建議...
    幼兒數學學習的心理特點 幼兒思維的發展為他們學習數學提供了一定的心理準備。但是,幼兒邏輯思維的發展特點又造成了幼兒在建構抽象數學知識時的困難。這對於他們理解數學中的關係是不可或缺的。在幼兒學習某一數學知識的初期階段,特別需要這種外部的動作。 而對於那些抽象思維有困難的幼兒,幫助其理解加減運算中的數量關係的方法,就是讓他們進行合併和拿取的操作,在實際的操作中理解兩個部分如何合併為一個整體,整體中拿走一部分還剩下另一部分。
  • 如何提高學生閱讀數學教材的能力?數學名師杜炎培推薦3個方法
    #長期以來,數學課堂中,老師都注重學生數理邏輯的訓練,忽視學生對數學教材的「閱讀」,其實,數學教學過程中同樣需要培養學生的閱讀數學教材能力。在數學教學中,指導學生閱讀教材有以下方法:一、指導學生掌握基本閱讀方法,培養閱讀習慣課外要安排學生預習,課內要給時間讓學生看書。學生能夠看懂的內容,教師要儘可能讓學生自己閱讀,要採取不同的方式,提出明確的要求,指導學生閱讀教材。
  • 2021春人教版數學1-6年級上下冊精品教案課件免費下載
    體現數學知識中滲透的人文性和趣味性。數學知識中如果能有效結合教材實際對學生進行精神和思想教育,那就更體現數學教學的人文性了。課下讓學生閱讀「你知道嗎?」了解負數的歷史,讓學生感受到了中國負數的淵源歷史,有效地對學生滲透了思想教育。數學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
  • 潁州區開展中小學智慧課堂觀摩展示課活動
    推進智慧教育的主陣地在課堂,課堂品質決定學生核心素養。基於傳統課堂教學存在的學情把握不精準、課堂探究時間不足、課後拓展一刀切等問題,阜陽市潁州區深入研究技術與學科深度融合的有效策略,引進科大訊飛智慧課堂,通過智慧教學模式,創設有利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和意義建構的學習環境,促進全體學生實現符合發展規律的個性化學習生命成長。
  • 數學概念和數學定義的區別和聯繫
    日常數學學習中經常遇到概念和定義,甚至同一個內容在不同的教材中有的叫定義有的叫概念。那麼數學概念和數學定義究竟有什麼卻別與聯繫呢?查閱大量資料後,將我學習的心得體會分享給大家。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把所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質特點抽象出來,加以概括,是自我認知意識的一種表達,
  • 初中數學《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組》教學設計
    一、說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二元一次方程組是初中數學的重點內容之一,是一元一次方程知識的延續和提高,又是學習其他數學知識的基礎。本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組的基礎上,繼續學習另一種消元的方法---加減消元,它是學生系統學習二元一次方程組知識的前提和基礎。
  • 蚌埠市數學學科基於大數據的精準教學研討會成功召開!
    一個個數學內容的誕生其實是一個發現發明的過程,學校的教育要在傳授數學內容的同時,還要「有血有肉」地向學生呈現它被發現發明的過程,讓學生可以生動活潑的學習、理解數學。在這過程中,信息技術的應用無疑為數學課堂提供了極大便利,近年來,蚌埠二中在信息化課改探索中摸索建立了數學學科的智慧教學基本模式,通過學習方式、教學流程、技術支持三者的相輔相成,形成多角度、多手段、多方式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從具體的事物中抽象概括出數學問題的本質,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果。
  • 過去5年英文養育的心得,我凝練到這15節課裡,解決爸媽的高頻疑問
    我是群媽,過去5年雙語養育一兒一女,積累了一些一手的經驗,我把這些經驗凝練到我的處女網課裡了——動畫片也能分級學!15節課分齡學習方案上線,130部英文動畫提升孩子英文力!特別感謝寶莉爹的邀請,也特別特別感謝大家的信任和支持。昨天是課程更新的最後一講啦:和家長朋友們的互動Q&A,我把問答的內容總結成這篇乾貨文字給大家。
  • 新書推薦丨《由理解到創造:中學生閱讀力的有效提升》
    我相信這本《由理解到創造》,能讓更多的人愛上閱讀,能讓語文界的同行及廣大學生對閱讀有更全面深入的理解,同時還有更多的創造性表達。這個文本在初中該怎麼處理,而到了高中又必須如何處理。這道試題放在初中該怎麼考,而到了高中又該怎麼考。哪些書適合推薦給高中生,而哪些書只適合初中生閱讀,語文教師應該有衡量的標準。但這當中又會有很大的個體差異,閱讀素養高的孩子小學畢業就能讀進去相當有深度的學術作品,而閱讀素養差的高中生,到了高一還連故事性較強的中篇小說都讀不下去。
  • 60餘節好課爭輝課博會
    本屆課博會面向全國特別徵集了60餘節風格各異、彰顯創新價值的好課,分為小學組和初中組,為與會代表提供一個開放式的課堂超市。    本屆課博會圍繞「聚焦核心素養」主題,邀請了國內知名核心素養研究專家和已經走在實踐路上的各地先鋒學校的校長,為大家深度解析了核心素養的內涵和實踐路徑,並和與會人員進行了深入探討。中原區伏牛路小學和鄭州80中被授予「全國課改訪學基地」榮譽稱號。
  • 非凡老師渣渣輝:第一節課就被學生投訴?還被數學老師追著打?這是什麼神奇老師?
    因為他說:「以前在私立高中也帶過藝術生,語文是一門很感性的學科,需要很強的共情能力,而藝術生大多很有趣、思維更活躍,只需要一點撥,他們就能理解得很快,所以我更喜歡教藝術生。「Siri聽說,渣渣輝有一屆學生格外讓人頭疼,剛上完第一節課就去校長室投訴了他。課堂上到底發生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