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伯虎《警世》詩:人算不如天算巧,機心爭似道心平

2020-12-22 騰訊網

紅塵滾滾,世路迢迢,每個人在世人,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煩惱,此時不妨讀讀古詩,借古人悲歡,澆胸中塊壘,以古人智慧,洞察世態人心。

今天分享三首唐伯虎寫的《警世》詩,這三首詩,寫得通俗易懂,但卻句句是人生大智慧。

唐伯虎書畫

措身物外謝時名,著眼閒中看世情。

人算不如天算巧,機心爭似道心平。

過來昨日疑前世,睡起今朝覺再生。

說與明人應曉得,與愚人說也分明。

人生在世,不妨置身於世間事物與名利之外,這樣才能以閒適的心態,更加清楚地看透世態人心。

有許多事,你費盡心機,卻終究算不過天意,你的機心,只會讓人內心疲憊,充滿煩憂,不如修煉道心,讓自己的心境更加平和。

唐伯虎書法

世事茫茫,前塵往事,在時間的洗刷下,早已恍如隔世,曾經你以為很重要的事,很重要的人,漸漸的,就變得沒那麼重要了。生命脆弱,你不知道自己哪一天,也許就突然離開了人世,所以每天早上醒來,都像是重生。

這樣的道理,其實很簡單,聰明的人都知道,一般人也很容易明白,只是我們常常被現實迷了眼,忘記了這些原本很簡單的道理。

世事如舟掛短篷,或移西岸或移東。

幾回缺月還圓月,數陣南風又北風。

歲久人無千日好,春深花有幾時紅。

是非入耳君須忍,半作痴呆半作聾。

唐伯虎繪畫

人生在世,就如同江河上的小船,風一吹,便在江河上漂來漂去,一下漂在江的西岸,一下又漂在了江的東岸去了。

人生沒有永恆的美好,天上的月亮,圓了缺,缺了圓,沒有一直的圓月。世事也沒有永遠的一帆風順,天地間的風,都是刮一陣北風,又刮一陣南風。

歲月悠悠,沒有人能天天都過得美好,春天將近,那鮮豔的紅花,還能開放幾日呢。

所以,別人的口舌是非,不妨忍讓,不妨故作痴呆,裝作聽不見,那些搬弄是非的人,才是不知世事無常的傻子。

但凡行事要知機,斟酌高低莫亂為!

烏江項羽今何在?赤壁周瑜業更誰?

贏得我時何足幸,且饒他去不為虧。

世事與人爭不盡,還他一忍是便宜。

唐伯虎繪畫

世間行事,在了解時機,要斟酌事情的後果,不要胡作非為。

曾經叱吒風雲的項羽,今天在哪裡呢?那在赤壁建功立業的周瑜,他的功業又給了誰?

能贏得一點功業,要知道這是自己的幸運,不要什麼都覺得理所當然,世間有比你更努力卻什麼都沒得到的人。得饒人處且饒人,饒恕他人並不吃虧。

如果事事要與人爭個輸贏,那不知要爭到何時才是盡頭,忍讓一時,看似吃虧,但落得自己清淨,恰是人生的大便宜。

相關焦點

  • 唐伯虎三首《警世》詩,寫透世態人心,句句是人生大智慧
    紅塵滾滾,世路迢迢,每個人在世人,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煩惱,此時不妨讀讀古詩,借古人悲歡,澆胸中塊壘,以古人智慧,洞察世態人心。今天分享三首唐伯虎寫的《警世》詩,這三首詩,寫得通俗易懂,但卻句句是人生大智慧。
  • 唐伯虎的《警世》,簡單易懂,卻意味深長!
    陽明先生又問:「那你的心知道是非嗎?」楊茂回答說:「能。」王陽明於是總結說:「你的耳朵不能聽是非,省了多少閒是非。你的嘴巴不能說是非,又省了多少閒是非。你的心知道是非,這就足夠了。」那我們這些能看見、能聽見是非的人該怎麼辦呢?
  • 唐伯虎寫下一首詩,雖是大白話卻十分有哲理,可為「警世名言」
    說起唐伯虎,第一時間總能想起那部《唐伯虎點秋香》的電影,不知道看過的人有多少?《唐伯虎點秋香》唐寅,字伯虎。明代著名畫家、文學家,「吳門四家」之一,「吳中四才子」之一。 他的詩文以才情取勝。其詩多紀遊、題畫、感懷之作。
  • 唐伯虎詩一首
    』(明)唐伯虎世事如舟掛短篷,或移西岸或移東。這不,在這首叫做《警世》的詩中,他又販賣了一通勸世界、糊稀泥的理論。大家看了之後,千萬不要信以為真。他老人家可是每月拿著萬把塊的政府工資,可以隨時去泡妞喝普洱茶的作家協會「專職作家」哦。下面,我嘗試用幽默的口吻來翻譯一下。
  • 唐伯虎的《桃花庵詩》很俗氣,為什麼卻有很多人喜歡?
    唐伯虎的《桃花庵詩》很俗氣,為什麼卻有很多人喜歡?很多人對明朝第一風流才子唐伯虎的「風流」多有誤解,認為他雖然才華出眾,卻是一個流連花叢賣弄才情的浪蕩公子。其實,唐伯虎之風流是在仕途失意之後的真風流。唐伯虎生於蘇州一個富商之家,然而明朝視商人為「賤民」,因此改變家族命運的重擔就落到他的身上。唐伯虎也不負眾望,16歲中秀才,隨後高中解元,一夜間名噪天下。第二年,他策馬揚鞭進京趕考,一路上和富豪子弟徐經同行。明朝科考腐敗,考前試題被徐經從考官那裡買下,唐伯虎也知道這件事。
  • 唐伯虎的詩與畫: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
    今人猶歌李白詩,明月還如李白時。我學李白對明月,白與明月安能知!李白能詩復能酒,我今百杯復千首。我愧雖無李白才,料應月不嫌我醜。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長安眠。姑蘇城外一茅屋,萬樹桃花月滿天。賞析:詩仙李白,天下敬仰,尤其官場失意,落拓江湖的唐伯虎,更是推崇詩仙的瀟灑不羈。
  • 處於彌留之際的唐伯虎,寫下平生最後一首詩,道盡了一生的無奈
    其實說起這位才子,大家都不會陌生,不過大部分的人可能對於這位唐伯虎的影響,還是停留在影視劇,認為他英俊瀟灑,還有八位如花似玉的妻子,以及一位紅顏知己秋香。其實這只是後人一種美好的想像而已,現實生活中的唐伯虎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始終是鬱郁不得志。
  • 唐伯虎五十知天命,寫一首俗詩,疏狂如李白,讓人唏噓不已
    經過一番曲折,唐伯虎終於與秋香拜堂成婚。但是據史家考證,秋香是明朝成化年間南京妓女,姓林名奴兒,她的年紀比唐伯虎大十幾歲。而華太師是無錫人,要比唐伯虎小27歲。因而,唐伯虎的「三笑」姻緣可謂是後人的杜撰。唐伯虎名寅,字伯虎,是明代著名的畫家、書法家、詩人,他與祝枝山、文徵明、徐禎卿並稱「吳中四才子」。
  • 詩酒人生——唐伯虎
    古往今來,飲酒而題,酒香飄溢的佳句篇章數不勝數,詩從酒出,酒添詩興,二者相輔相成,形成中國獨有的詩酒文化。說起唐伯虎來,想必我國不知道他的人不多,早些年一部《唐伯虎點秋香》更是使得他家喻戶曉都知道了唐伯虎其人。「坐對黃花舉一殤,醒時還憶醉時狂。」今人談古代賢者才子,難免被這個放蕩不羈,風流倜儻的江南才子所顛覆。
  • 秋香,唐伯虎欽點的夢中美人?——唐寅《王蜀宮妓圖》
    1993年,「唐伯虎點秋香」的故事再次被搬上大銀幕,在劇中,唐伯虎風流倜儻,身邊有八個嬌妻,卻不能心靈相通,最終與秋香演繹了一段「才子佳人」的傳奇。鞏俐在劇中回眸一笑,將唐伯虎迷得神魂顛倒的瞬間,早已成為熒幕經典一幕。在周星馳、鞏俐共同演繹下,讓唐伯虎之名火遍大江南北。這則多次被改編成戲劇、電視劇及電影的故事,源自馮夢龍《警世通言》,名為《唐解元一笑姻緣》。
  • 唐寅最有哲理的一首詩,通篇猶如大白話,但被無數人奉為金科玉律
    提起唐伯虎的故事可能很多人會說熟悉,畢竟影視劇裡的形象深入人心,塑造成了一位極為灑脫的個性,不僅家中有八位老婆,另外還有一位紅顏知己秋香,這也是很多人對於唐伯虎的印象。其實影視劇中關於唐伯虎的形象,那是出於文學創作的需要,經過了藝術加工,並不是真實的唐伯虎,甚至是相差很遠,現實中的唐伯虎過得極為悲慘。
  • 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千古風流唐伯虎,嬉笑怒罵皆成詩!
    今人猶歌李白詩,明月還如李白時。我學李白對明月,白與明月安能知!李白能詩復能酒,我今百杯復千首。我愧雖無李白才,料應月不嫌我醜。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長安眠。姑蘇城外一茅屋,萬樹桃花月滿天。詩仙李白,天下敬仰,尤其官場失意,落拓江湖的唐伯虎,更是推崇詩仙的瀟灑不羈。
  • 唐伯虎點秋香的故事是真是假 歷史上真有秋香其人嗎
    元既娶,婢日:「君非虎丘遇者平?」曰:「然!」曰:「君既貴公子,何自賤若此?」曰:「汝昔笑顧我,不能忘情耳!」……">這個故事到了明末馮夢龍手上,就變成了《警世通言》中的《唐解元一笑姻緣》。而在戲曲中的唐伯虎的故事,最早有明末孟稱舜的雜劇《花前一笑》,後來人們覺得「一笑」太不過癮,又從「一笑」發展到「三笑」,出現了王百穀的《三笑緣》彈詞、卓人月的《唐伯虎幹金花舫緣》雜劇。
  • 唐伯虎失意時寫的一首詩,全文連出五個「不」字,卻叫人拍手稱好
    說到唐伯虎,大家肯定會想到他點秋香的影視劇。在劇中,唐伯虎不但風流瀟灑,而且才華過人,甚至還能文能武,讓人喜愛不已。歷史上的唐伯虎,雖然沒有影視劇中演繹的那麼浮誇,但是在才華方面卻更加厲害。他既是畫家,又是詩人,同時還是非常有名的書法家。
  • 風流的唐伯虎,居然騙了我們這麼多年!
    於是,到了明末小說家馮夢龍的筆下,就變成了《警世通言》中的《唐解元一笑姻緣》,唐解元就是唐伯虎。或許人們覺得「一笑」太少了,不如「三笑」有風情,於是民間相繼出現了彈詞《三笑緣》《三笑姻緣》《三笑新編》《三笑八美圖》等等,情節更加複雜化。到了清末,民間又流傳彈詞唱本《九美圖》,開始有了唐伯虎娶九個貌美如花的老婆的說法,套路更加偶像化。
  • 趣說唐伯虎點秋香故事的歷史真相!
    經過一番曲折,唐伯虎終於與秋香拜堂成婚的故事。歷史上真有唐伯虎娶親秋香的故事嗎,本期就由小編為大家趣說這段故事的歷史真相!故事主角——陳元超來來來,咱們先來認識一個人,這個人叫做陳元超,咦,不是唐伯虎嗎,怎麼是陳元超?
  • 趣說唐伯虎點秋香,顛覆我們以往的認知
    其實就笑了一下,陳公子就受不了了,派人暗訪秋香其蹤。於是,陳公子喬裝打扮,到官宦人家裡做了公子的伴讀書童。不久,陳元超覺得時機已到,因為他發現倆公子已經離不開他了,謊稱要回家娶親。倆公子說,府上有這麼多婢女,你隨便挑。陳公子說,既然這樣,恭敬不如從命,我就點秋香吧。陳公子遂心如願,結成姻緣。
  • 唐伯虎《桃花庵歌》詩詞賞析及其他
    只求伴著花與喝酒兩件事度過一生,只到老死,也不願意衝著乘著馬車的人點頭哈腰。乘車起馬是顯貴者的事,喝酒賞花是有隱士的緣分。若將顯者比隱士,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將賞喝花酒和坐車騎馬比較,他們何等的庸庸碌碌,我是多麼的悠閒。別人笑話我,說我瘋瘋癲癲,我還笑話他們對人世間的事情沒有看透。
  • 【書裡畫外】風流才子唐伯虎的賣畫生涯
    他歸家後縱酒澆愁,遊歷名山大川,從此絕意仕途,並以詩明志:「不鍊金丹不坐禪,不為商賈不耕田。閒來寫就丹青賣,不使人間造孽錢。」又在《感懷》詩中云:「生涯畫筆兼詩筆,蹤跡花邊與柳邊」,從此以後賣文鬻畫為生。  正德九年,寧王朱宸濠重金徵聘時年45 歲的唐寅赴南昌,僅過半年唐寅就察覺到寧王有不軌之心,為自保他佯裝瘋癲脫身返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