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納姆效應:星座命理預測的高級馬屁

2020-12-23 騰訊網

不要給相信星座命理的人講科學,因為科學預測並沒有星座分析準確。來感受一下下面這段性格分析是不是說的你?

你嚴於律已亦嚴於律人,有時過分地相信自己的力量和優勢。你思想開放,竭盡全力衝破自己能量的極限,戰勝艱難險阻。你為人襟懷坦蕩,寬宏大量,熱情洋溢。有時你會表現得專橫拔扈,但這與你肯為別人的幸福而努力奔波的善良心地並行不悖。

這段話幾乎每個點都說中了我的性格。而事實上我是一個雙子男,這段話卻是獅子座的部分性格。

在仔細看完12個星座的性格分析後,我都覺得是在說我。比如,白羊座充滿好奇心,有不服輸的精神;水瓶座崇尚自由,喜歡浪漫但不刻意追求;天蠍座自尊心很強,容忍不了別人的忽視……

特別是那些正向描述的、先抑後揚的文字,讓我看了特別舒服。

與此類似的還有十二生肖性格分析。比如,屬牛的人沉穩內向、吃苦耐勞;屬蛇的人外表冷漠、思路敏捷;屬羊的人性格溫柔、嫉惡如仇……

事實上,我們每一個人都具有這些好的品行性格。這裡只是根據生肖給我們固有的表象,刻意突出人的某一方面的性格。

星座命理為什麼讓我們覺得受用?說白了這就是一種結合了心理學的「高級馬屁」。

心理學上叫「巴納姆效應」:我們總是很容易相信一個籠統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覺得特別適合自己,即使這種描述十分空洞,仍然認為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

對這個心理效應掌握最熟練的,莫過於行走江湖的算命先生。看你面帶愁容就說你最近遇事不順;見你面帶笑容就說你有貴人相助;見你面無表情就說你沉穩冷靜能逢兇化吉……

既然星座命理預測都是無中生有的「娛樂」,那它們延存至今並廣受歡迎的倚仗是什麼呢?

相信你身邊也有這樣的人:很焦慮,但身邊的親朋好友怎麼勸都沒用;相信命運,給他們講事實擺道理都不聽;充滿好奇心,對玄妙未知的事物興趣濃厚。

焦慮是對未來壓力產生的恐懼,如果有高人預測說只要保持心態順勢而為,這些親朋怎麼勸都沒用的人就一根筋信了,如獲至寶,覺得撥開了迷霧。

相信命運的人,更是虔誠地按命理指示行動,做一個積極的人、做一個寬宏大量的人,日行一善,命裡無時不強求。

這些人都是或即將是星座命理預測的鐵桿粉絲。特別是充滿好奇心的人,更是積極的口頭傳播者,把「玄之又玄」的命理預測在親朋好友中進行傳播。

存在即使合理的,人對未知和恐懼是與生俱來的,因此,命理預測從古至今都有它的市場。

理智的人都知道這些都是騙人的把戲,但難得糊塗才是處世智慧。就像你明明知道別人在拍你馬屁,你仍然覺得受用而不制止一樣。

預測大師從來不提「準不準」,而是問「悟沒悟」,命理預測最大的意義是讓人突破現實的困境,用一種積極的心態去面對生活。

我們都喜歡積極的、向上的、勇敢的自己,也希望別人認可這樣的自己。所以,我們願意去相信它,因為這樣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相關焦點

  • 巴納姆效應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隨手刷微博時發現某星座營銷號正預測著近月來最倒黴的星座,你忽然覺得xx座的你正像它預測的那樣危機四伏或者一塌糊塗,於是你細細讀其它的文章再將視線停留在「贊我,轉逆」幾個字上,手指不自覺的按出一個贊.又或是看到雜誌上對你所屬的星座性格的描述,十分激動覺得甚是貼合,仿佛這描述說的就是你本人.其實這一切都是我們在「上當受騙」!
  • 天天心理|星座算命怎麼那麼準——巴納姆效應
    模稜兩可言之無物的話反而容易讓你覺得切中要害,學界稱其為巴納姆效應。鼓勵你的話讓你更加有信心於是做得更好,打擊你的評論讓你容易頹廢和失敗。這就是反饋系統的皮格馬利翁效應。倖存者偏差和皮格馬利翁效應我們之前都有提到過,今天我們主要來聊一聊巴納姆效應。
  • 星座效應 or 巴納姆效應?
    一位名叫巴納姆的美國著名魔術師在評價自己的表演時說,他之所以很受歡迎是因為節目中包含了每個人都喜歡的成分,所以他使得「每一分鐘都有人上當受騙」。       人們常常認為一種籠統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準確地揭示了自己的特點,心理學上將這種傾向成為「巴納姆效應」。
  • 心理學中的巴納姆效應,這才是你相信星座和測試的原因
    其實這就是心理學中,著名的巴納姆效應了,很多人都十分願意去相信一個籠統的描述符合自己,巴納姆效應幾乎每個人或多或少的都會有。巴納姆效應是什麼在心理學中,有一個十分有趣的巴納姆效應,別以為自己沒有聽說過,其實你真的中過好幾次巴納姆效應呢。那麼這個巴納姆效應究竟是什麼呢?
  • 巴納姆效應|心理學告訴你,別再相信「星座說」
    ——《生活大爆炸》謝爾頓星座,佔星學概念,人們將天上恆星人為組合、劃分,再與神話故事相結合,稱之為「星座」。在古時候,星座在佔卜領域佔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人們利用它來佔卜和預測人民與國家的命運。時至今日,「星座說」傳承了下來,熱度也越來越高。
  • 有趣的21個心理學定律之——巴納姆效應
    你是否會相信星座決定性格?你是不是也會認為星座預測很符合你?你算過命嗎?是否覺得算命先生說的很準,居然什麼都知道?其實,這些只是套路,當你知道什麼是「巴納姆效應」後,你或許會改變你原來的想法。這就是「巴納姆效應」在作怪。簡單概括就是:」人們常常認為一種籠統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準確地揭示了自己的特點。「」巴納姆效應「在封建社會時尤為明顯,也就是我們現實生活中的」算命「」星座預測「」生肖預測「。所以說,算命只是一個抓住人們心理傾向的技巧,我們要學會真正了解自己。
  • 愛情不該粘著星座不放——巴納姆效應
    —巴納姆效應在心理學上也被稱為星座效應,是指人很容易相信一個籠統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並認為它特別適合自己並準確地揭示了自己的人格特點。東子解析——星座是佔星術中的組成部分,亦指天上一群群的恆星組合。佔星術,亦稱星象學。傳統星相學、佔星術中的算命先生,往往利用巴納姆效應來自圓其說,引誘更多的人去找他算命。為什麼明明知道自己只與其中的少數幾項吻合,卻偏要相信星座或算命先生所言呢?
  • 巴納姆效應?看完這個你還相信星座嗎?
    你有沒有這樣的感覺,就是每次看到自己的星座和佔卜結果都覺得很真實嗎,覺得自己的星座符合自己的所有特點,那為什麼這東西這麼準確呢?節選一段Forer的描述人格的範式:「你在某些方面的能力並沒有都得到充分發揮,所以還未能變成你的優勢。有時候,你會強烈地懷疑自己是不是作出了正確的決定或正確的事情。」
  • 巴納姆效應:星座、佔卜和算命為什麼感覺準?有可能是被騙了!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巴納姆效應。(文章最後有我個人對文章重點的總結,趕時間的話可以直接跳到最後面看總結。)巴納姆效應又稱福勒效應、星相效應。是由心理學家伯特倫·福勒於1948年通過試驗證明後所提出的一種心理學現象。不過當時還不叫巴納姆效應。這個名字是1956年,心理學家保羅·梅爾在他的論文《通緝—好的食譜》中所提出的。為什麼會以這個名字來命名呢?
  • 巴納姆效應:是星座顯靈?還是你根本不了解自己?
    這也是心理學中巴納姆效應的體現。一、什麼是巴納姆效應?巴納姆效應是指人們更偏向於相信一種概括性、籠統性的性格特徵描述,簡單的說,你自己都不了解自己。算命是典型的巴納姆效應的應用,聰明的算命先生說著模糊不清的描述,並對算命人察言觀色,根據算命人此刻的情緒表現說出算命人自己想聽的話,就這樣,一個個「半仙」被人們捧了出來。
  • 渣男必學,獲取別人信任感的理論基礎-巴納姆效應
    巴納姆效應是一種著名的心理學效應。它被很多血型佔卜師,星座預言家廣泛應用在各路的韭菜身上。它的簡單定義是,用模稜兩可的描述去匹配一個人的性格並且告訴那個人此描述是為他專門量身定做的。七哥在這給正在讀這篇文章的你做一次性格預測,從0分到滿分5分,你看看我描述得有多符合你的情況?「你希望得到他人喜愛的同時對自己吹毛求疵。
  • 心理學讓生活更「安全」——巴納姆效應
    這就是心理學上所說的巴納姆效應。巴納姆效應又叫做福勒效應,星相效應,是1948年由心理學家福勒通過試驗證明的一種心理學現象:人們常常認為一種籠統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準確地揭示了自己的特點。這個效應源自一位名叫巴納姆的著名雜技師在評價自己的表演時所說的話,他認為他受歡迎是因為節目中包含了每個人都喜歡的成分,所以他使得每個人都可以在他的節目中找到代入點。這也很好地解釋了為什麼很多人在請人算命、卜卦之後,都認為大師說得「很準」。
  • 《安家》朱閃閃用塔羅牌測接單,三大心理學效應為你挖掘當中奧妙
    迷惑認知,讓人不經意間上當受騙的「巴納姆效應」巴納姆是一位很受歡迎的著名魔術師,他曾經為自己的成功總結了一個公式:節目中永遠有一個點對每個人都適用。簡單的說,就是節目之所以受歡迎,是因為包含了每個人都喜歡的成分,所以每一分鐘都有不同的人「上當受騙」。
  • 為什麼會有人相信星座?它科學麼?巴納姆效應告訴你為什麼
    今天和大家聊一個有趣的現象,你相信星座麼?近代科學已經發展了百年,但是依然有一些人相信星座以及它所表述的內容。比如,天蠍座的人有衝勁,水瓶座的人愛好自由,這些描述性的語言是不是經常在一些雜誌或者網絡上看到。而這些語言則會被相應的人接受。那麼這個事到底對麼?難道水瓶座的人沒有衝勁,天蠍座的人就不愛好自由?
  • 巴納姆效應:正確控制心理的依賴性
    20世紀50年代,心理學家保羅·米爾以著名的美國馬戲團藝人菲尼亞斯·泰勒·巴納姆的名字將福勒的實驗結果命名為「巴納姆效應」。巴納姆效應解釋了為什麼有很多人在請教過算命先生後都認為算命先生說得「很準」,因為那些求助算命的人本身就有易受暗示的特點,而事實上算命先生對每個人說的都是差不多的內容,都是一些籠統的、一般性的概括和描述。
  • 善解人意的巴納姆效應
    心理學上有一個巴納姆效應。之所以叫這個名字,是因為上世紀五十年代的時候,美國有個叫肖曼巴納姆的雜技師他說:自己的表演包含了每個人都喜歡的成分,每個人都會喜歡,都會以為這個表演為自己設計的。同樣當我們用籠統的方式,按照一定規則去描述他人的時候,對方也會以主觀驗證的傾向,去印證這些問題的真實性,覺得這說的就是自己。比如說,佔星術、算命等等,裡面都有這樣的巴納姆效應存在。
  • 心理科普 | 巴納姆效應
    巴納姆效應是什麼巴納姆效應(Barnum effect)是1948年由心理學家伯特倫·福勒通過試驗證明的一種心理學現象,以雜技師巴納姆的名字命名,認為每個人都會很容易相信一個籠統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特別適合他。
  • 《巴納姆效應》:算命準不準就全靠它了!
    於是巴納姆效應也通常被叫成《弗拉效應》與此同時還有一位美國心理學家又做了一個更加深入的實驗,就是他們真的給那些學生認真地做了一次人格測試,但最後交到他們手裡的報告有兩份,一份是真實測試報告,一份是統一版本的測試報告,結果超過一半的學生認為那份統一發的測試報告最貼近自己的人格。這是為什麼呢?那又是一份什麼報告呢?
  • 巴納姆效應詳解
    什麼是巴納姆效應一位名叫肖曼·巴納姆的著名雜技師在評價自己的表演時說,他之所以很受歡迎是因為節目中包含了每個人都喜歡的成分
  • 「十_巴納姆效應」概括性的真理對誰都適用
    實驗完成後,弗拉用類似測星座的小冊子裡抄同一段話給那些志願者,結果有90%的志願者說這段話跟自己相符,那這些志願者的性格真的那麼巧合嗎,當然不是,那是因為弗拉給志願者的話裡有:「有些時候,你外向、親和、充滿社會性,有些時候你卻內向、謹慎而沉默」等一系列模稜兩可的廢話,也因為這些廢話讓人覺得這就是在講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