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初稿的誕生
三月二十一日早飯後,田漢同志在小院子散步,整個思緒在考慮劇本的開場。九時,他坐到小三屜桌旁,揮動小狼毫狂草起來。午飯前,第一幕的戲中戲寫成。草草吃了午飯,便又進入第二場的寫作。整個下午和晚上,在邊讀邊寫中結束二場。
▲田漢在書桌旁
三月二十二日,寫第三場關漢卿和朱簾秀在行院的敘談,決定寫戲和演戲。和腹稿介紹比較,這場戲在場次上與第二場在柴市口附近的戲對調了。田漢同志說:「開頭的戲,提出問題和介紹人物關係,把歷史的真實背景和虛構的故事情節揉在一起,要比原來想的複雜得多。」他專注寫作,廢寢忘食,深夜太餓了,才想起喝一杯涼了的淡牛奶。
三月二十三日上午修改前三場,下午繼續寫第四場。田漢同志說,如果沒有其他幹擾,按照這個速度,一個星期可以寫出《關漢卿》。午睡以後,不出所料,從北京來探視和了解田漢同志寫作進度的老朋友、記者、青年作家、導演和演員,接踵而來,田漢同志和往常一樣,非常熱情地和他們敘談。晚飯後,田漢同志開始寫第四場戲。
三月二十四日晚十時寫出了第四場,即關漢卿在行院寫作、準備演出的場面。之後,田漢同志停下筆,繼續閱讀史料,他說:「後一場,我不打算就此結束全劇。我有個新的構思,準備再寫四場戲。要把故事劇寫成個歷史劇。」早春深夜,仍很寒冷,田漢同志披上制服,走出院子散步,思考著第四場以後的戲。
三月二十五日,田老說昨夜沒睡好,讓我陪他上西山散步。這是到長安寺以來的第二次登山,山上桃花盛開,報春花也在山谷澗畔吐露金黃點點。我們在二處的魚池一邊觀賞,一邊說到《關漢卿》前四場的創作意圖。田漢同志說,他寫第一場戲中戲,除了藝術上的構思讓它新鮮別致,主要想通過觀眾對演《竇娥冤》的議論,提出關漢卿寫歷史劇的現實意義問題。他認為關漢卿這位偉大的戲曲家,無論什麼歷史題材,一經他的手筆,都能夠反映出人民對最高統治者的不滿情緒,反映人民群眾反抗的精神、智慧和行動。
田漢同志談及第二場戲,為什麼不跟上幾次講故事那樣,先寫關漢卿和朱簾秀在行院敘談,而寫他先看到聽到朱小蘭被冤殺的事件呢?他說這兩場戲的對調,是經過一番考慮的。因為與其先寫關漢卿間接聽朱簾秀講述朱小蘭一案,產生寫諷刺時政戲的動機,不如直接寫他親歷其境,目睹這一冤案正在進行,觸發了他憤怒地寫作的感情更為有力量。這樣安排,更能突出關漢卿寫戲是有一段直接的生活感受的。除了場次的對調,田漢同志說他還把朱簾秀和關漢卿的對白,在關鍵處作了對調。原構思是朱簾秀向關漢卿講述竇娥一案始末,初稿改為關漢卿向朱簾秀講述,這一對調,突出關漢卿從生活鬥爭中產生了創作激情,符合「赤子之心」的關漢卿的性格。
初稿的第三場,田漢同志說除了寫關漢卿,還比較注意對朱簾秀性格的刻畫。他在《青樓集》的《朱簾秀》和關漢卿散曲[南呂·一枝花]——《贈朱簾秀》記載中,了解她的性格是才、德、貌兼備,善良聰慧而又藝術出眾,所以她演關漢卿的戲是完全可能的。劇裡設想她和關漢卿是生死戰友,這樣,還需要挖掘朱簾秀性格的另一面,這就是她「有閱歷、有見識、敢作敢為」。因為朱簾秀既是關漢卿的知音、摯友,臺上臺下,她一定受關漢卿的劇作和為人的影響很深。關漢卿既然敢於對抗強大的元代黑暗勢力,朱簾秀不可能不是個敢作敢為的女子,不可能不是個有鬥爭閱歷的歌妓。考慮了朱簾秀性格的兩個方面,田漢同志說他就比較準確地賦予她一段性格化的語言,如關漢卿說他「無刀可拔,只有一枝破筆」時,朱簾秀回答說:「筆不就是你的刀嗎? 雜劇不就是你的刀嗎?」「鬼東西太多,你就揀那最兇的勾吧。」最後,她甚至說出了「你敢寫,我敢演」的無畏的話。這就是說她不但有膽識,而且在鬥爭中是助了關漢卿一臂之力的。
從金魚池下山,沿著乾涸的山溪往長安寺走著,田漢同志繼續談《關漢卿》的第四場戲。在原構思中是設想有人支持他,也有人反對他。那些勸說他別寫「犯上」戲的是膽小怕事的文人。田漢同志說初稿把這些人如白和甫改為元朝濫官權貴的走狗、戲曲界的敗類。他說:「這種改法是必要的,在元朝極其強大的反動勢力統治下,戲曲界出個把敗類,充當統治者的走狗,不足為怪。這樣寫,可能會更真實反映元代鬥爭的複雜性。當然在藝術上加強戲劇衝突,也是出於這一改動的原因。」由於這麼一改,田漢同志說,下面的戲路子就活了,關漢卿演出《竇娥冤》遭到反動當局種種迫害,他和他的戰友們對當局作種種鬥爭的戲劇性場面,也就更自然合理發展了。他還說準備從明天起開始寫後四場戲。
三月二十七日,田老寫出了第五場戲和第六場的開頭。第五場戲是「玉仙樓後臺的鬥爭」,第六場戲是「在玉仙樓正官廳演出時被捕」。三月二十九日,田老寫完第七場戲「關漢卿和朱簾秀獄中盟誓」。
三月三十一日晨,田老寫完第八場戲,完成《關漢卿》全劇的初稿。他說,這後面的四場戲,是原構思中所沒有的,這樣寫也是個嘗試,還要聽聽大家的意見。
▲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演出《關漢卿》海報
下午,田老在長安寺山門外的柏林中散步,接著又一次登西山寶珠洞。在路上,他談了後四場戲,談歷史真實性以及歷史真實和藝術真實的結合問題。他先提到初稿《關漢卿》的結尾,他說前幾次給朋友們講關漢卿的故事,結尾說關漢卿歷數元代反動統治者的罪惡,乘亂逃出大都,走向自由,這是一種浪漫主義想像,和第一場的藝術風格是一致的,首尾互相呼應。但經過認真研究歷史,感到他以前的設想只是一種善良願望,是不可能實現的。因為大元帝國的統治太強大了,關漢卿根本不可能逃脫走到自由天地去。因此,就改成現在這樣:元統治者把關漢卿、朱簾秀都流放到南方去受苦。這樣改,比較符合歷史的真實性。接著,田漢同志說歷史真實和藝術真實要合理地結合起來,才能叫歷史戲,只要忽略其中的一個方面都不可能寫好戲、寫好人物。
他還說,在後面的幾場戲中,出現了一批有史可查的人物,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如梁進之、王實甫、楊顯之、王著、賽簾秀以及阿合馬與和禮霍孫等人物;也有虛構的,如劉大娘、二妞、阿母等。這些人,不管真人真事也好,虛構也好,都要從典型環境出發,都要合乎人物的性格。他列舉劇中人賽簾秀說,這個人的性格是以歷史記載為基礎的。《青樓集》說她是「朱簾秀的高弟」,「中年雙目皆無可睹,然其出門入戶,步線行針,不差毫髮,有目莫及焉,聲過行雲,乃古今之絕唱。」從這段記載反映了賽簾秀這位女子的頑強的性格,這是肯定的。至於她的眼睛為什麼失明?沒有記載,需要虛構。由於戲中賽簾秀捲入了與元統治者的鬥爭,她所處的環境,又完全可能被統治者殘酷迫害,因此我就把她的失明,從自然的疾病改為政治上的原因,寫她經過與元統治者的鬥爭,被挖去眼睛的。這樣,既保持了她的基本性格,突出她的高尚品質,又寫出了元代歷史真實的必然性。這種描寫,又是通過藝術虛構的手法完成的。根據元代統治者對人民的殘酷迫害如剝皮、挖眼、抽筋等等,刑法野蠻,受害者何止千萬!失去眼睛,終身殘廢的豈止千百。把這個社會的普遍現象,加以典型化,集中到賽簾秀身上,這種虛構是真實的,不是隨意的。田老又說,把賽簾秀對疾病作鬥爭忽略過去,強調她在對敵鬥爭時的反抗性,不僅歌頌了她,也反映和歌頌了元代千百個具有鬥爭精神的女性。
田老談到第二個人物——王著的刻面,也是歷史真實和藝術真實相結合的人物。王著在《元史》、《馬可·波羅行紀》中都有所記載。說在「至元十九年三月」,「有益都千戶,素志疾惡,因人心憤怒,密鑄大銅錘,自願擊阿合馬首」,他與高和尚合謀,結八十餘人,在上都用銅錘打死阿合馬,阿死,王著被捕。這位英雄,臨刑還大呼「王著為天下除害,今死矣,異日必有為我書其事者」。田漢同志說,這段記載,正是戲中王著基本性格的依據。這是個真人真事。但我的虛構,把這件事和關漢卿演《竇娥冤》相聯繫。這種聯繫是很有可能的。因為,在關漢卿的《竇娥冤》中,竇娥向父親竇天章控告濫官汙吏,曾唱「你將那濫官汙吏都殺壞,敕賜金牌勢劍吹毛快,與一人分憂,萬民除害」,王著臨刑時也高喊「為天下除害」,都是遙相呼應的。完全可以把他們聯繫在一起。根據這個,我就寫了王著的起義,是看了他的同時代人關漢卿的《竇娥冤》而得到啟發,產生了激動,最後刺殺元朝的權奸阿合馬。從這個想法出發,我又寫玉仙樓後臺這場戲,寫了王著看了戲高喊「為萬民除害」的口號。這樣虛構是有生活根據的,如在國民黨統治時期演戲,抗日愛國的學生就在劇場叫口號,立即行動起來,走向抗戰前線。
快到長安寺文聯招待所了。田漢同志說當然對賽簾秀與王著的刻畫,也不是孤立的,他們是用以襯託主人公關漢卿和他的雜劇的戰鬥精神。田漢同志滿意地談了這兩個人物後,又感到對關漢卿、朱簾秀寫得還不夠豐滿,表示說:「第二稿,要重點寫好這兩個主人公。」
四月一日,田老開始寫第二稿(朗讀稿)。他展開紙硯,從第一場改起,寫至深夜,改完第三場。四月二日午飯後,田老談到第一稿第二場戲的修改,他說這稿關漢卿和朱簾秀的對話平了,沒有什麼衝突,缺少跌宕,其實他們的內心還是有波浪的。第二稿寫關、朱兩人雖是摯友,但還存在內心深處的隔閡。從這次談話之後,矛盾誤會解決了,兩人才立誓一個敢寫,一個敢演。把原來只九百字的戲,增加到三千字。增添了幾段對話:關、朱各自訴說自已職業的低微;關寫雜劇怕沒人演,朱是娼優顧慮關不讓她演,兩人經過試探交心,達到同心知心。這種心理矛盾,既建築在人物性格基礎上,也建立在元代鬥爭複雜殘酷的歷史背景上,只有把兩人內心奧秘揭示了,才會增加了解。
田老說,下午改的第四場,也要增加關、朱的第二次誤會和試探,如白和甫勸朱簾秀讓關漢卿停止寫作,朱假意答應,關漢卿聽了一定會生氣。等到白走了,朱才說:我勸你快點兒寫,關才釋疑。田老說,這樣寫朱簾秀和關漢卿兩人的關係,可以寫得活潑些,否則繃得太緊了。
四月三日凌晨起來,田老寫完第四場戲,繼續改第五、第六場戲,他說這兩場戲,只作些對話上的小補充就可以了。四月四日開始修改第七、第八場戲。田老說,第七場關、朱在獄中盟誓的戲,第一稿太短了,這次要著重地寫。這場戲寫好了比第二場更有挖頭,更出性格。
四月五日,《關漢卿》第二稿完成。田漢同志今天精力集中,一邊看書,一邊狂草,連茶也忘了喝。他寫的第七場關、朱獄中相見和盟誓的戲,是在這次修改中最費精力的。他叫我找《詩韻合璧》給他,準備為關、朱寫獄中詩。
▲刁光覃舒秀文首演關漢卿劇照
四月六日早晨,田漢同志高興地說:《關漢卿》二稿可以拿出來念給大家聽,經修改,第七場戲似乎豐滿了。把筆墨集中在內心感情起伏的交流上,有試探、有衝突,最後達到友情和愛情的高峰。
田漢同志談到關漢卿書贈《蝶雙飛》時說,關漢卿在作出最後試探之後,才從袖中取出這首詞的,這說明關、朱在通過演竇娥一段藝術生活和獄中的共同戰鬥之後,彼此更理解了,他們的心也靠得更加緊了。儘管敵人硬要把他倆分開,但他們的精神是永久融合在一起的。田老又說,他是把這場戲作為全劇的重場戲寫的。
上午九點,按照事先安排,約請北京人藝的導演和演員焦菊隱、歐陽山尊、刁光覃、舒繡文、夏淳以及戲劇學院、《戲劇報》的同志來長安寺聽讀《關漢卿》第二稿。陽光明媚,大家圍坐在西廂房外的石桌四周。田老請舒繡文同志朗讀,第一場戲中戲把大家逗樂了。第二場,朱小蘭被拉去行刑,全場鴉雀無聲。第三場,讀到關漢卿寫戲,朱簾秀表示「你敢寫」、「我敢演」時,大家都很敬佩朱簾秀。第四場,王和卿的出現,由於他性格的樂觀,言談的詼諧,引起陣陣笑聲。當讀到第七場贈《蝶雙飛》時,舒繡文已是熱淚兩行、語不成聲了。田老要她休息,請嶽慎和歐陽山尊接讀。讀完後,大家熱烈鼓掌,稱讚田老多年不寫話劇,一寫就一鳴驚人,寫得太感人了。
田老卻希望大家多談不足。在他的懇求之下,大家提了兩點意見,一是關漢卿和朱簾秀兩人相比,朱簾秀更感人,對關政治寫多了,作為藝術家的活動寫少了;二是第一場戲中戲手法新穎,但和後面的戲似乎不太協調。田老說,這兩點意見提得好。會後,田老在林間散步小憩,思考著大家提的意見。他說,大家都說朱簾秀寫得比關漢卿更動人,這說明戲還得再修改。《關漢卿》顧名思義,劇的主人公應當是他,得下一番功夫把他寫好。
四月七日,田老又一次登山回來之後幽默地說:這次得再沿關漢卿性格的臺階,繼續攀登一次創作山。他用手指叩著書桌說:賈仲明評關漢卿幾行字,耐人尋味,說關是「太醫院尹」,「珠璣語唾自然流,金玉詞源即便有。……驅梨園領袖,總編修師首,捻雜劇班頭」,這幾句,都是關漢卿的最基本的性格特點,要設法體現出來。
四月八日是農曆二月二十日,正值田老的六十壽辰。他聚精會神看《馬可·波羅行紀》阿合馬父子作惡的一段記述。他聽說今天是他的生日頓時高興起來。按照往年的習慣,他總要到母親家吃壽麵。這次他實在難抽空進城,就囑咐我明早回去代他招呼來祝壽的親友們。晚上,田漢同志開始改寫《關》劇的第三稿第一場和第二場。他說,這第一場戲中戲乾脆捨棄了。把第二場提到第一場。一開幕就把元代的血腥統治展示出來。
四月九日下午,我從城裡回到長安寺,帶來田老太太給田老吃的一個豬肘子。他問及生日親友到母親家的情況。看了歐陽予倩贈他六十生日的「壽壽昌壽」詩,十分高興。接著說,今天我想好了後面幾場的修改場子和情節。估計三天就可以改完。現在已寫到第三場西山阿合馬母親的別邸了。四月十一日,田老修改第六場戲。
四月十三日,第九場修改完成。田老高興地說,你們看看,這次關漢卿的性格刻面是否豐滿了些。跟二稿比較這一稿刪掉了第一場戲中戲,增加了第三場關漢卿的西山看病、拯救二妞和第四場關漢卿秉燭寫作,又增加了第一場二妞被阿合馬二十五公子搶奪,第八場關漢卿斥責白和甫勸降的情節。
▲1964年人藝演出《關漢卿》劇照
午休起來後,田老沿著長安寺的小溪散步,談到第二稿各場的修改意圖。他說,前兩稿開頭的戲中戲,比較新穎有趣,這次割愛是兩位先生的議論大多是談論關漢卿作品的考證,觀眾不易進戲。另外這個戲中戲和結尾關漢卿大鬧劇場揚長而走都是浪漫主義的色彩,現在結尾改了,這個頭也就多餘了。他還感到,歷史的真實多了,現實主義的因素也自然濃起來。所以,第一場去掉,第二場就提到第一場,寫的是血腥氣十足的元代黑暗統治。第二場是寫人民的態度。關漢卿代表著人民,以筆作刀劍,用雜劇號召人民起來戰鬥。
第一場第二場加起來,田老認為元代的政治背景,典型環境就勾出來了。阿合馬是元壓迫階級在本劇的化身,為了寫出他的專橫、殘暴和荒淫無恥,在第一場朱小蘭被殺之後,加進他的第二十五子強搶二妞的戲。田老說:搶劫民女這個歷史真實記載在《馬可·波羅行紀》中。阿合馬父子除掌握大權、貪汙枉法外,佔奪婦女也是一大特點,「凡有美婦而為被欲者,無一得免。婦未婚,則娶以為妻,已婚,則強之從己。」寫上這一筆,可以把他父子仗勢欺人、兇殘淫蕩的性格表現出來,具有典型意義。田老說,二妞被搶,也表現關漢卿機智救民的性格,同時自然地帶出第三場關漢卿為阿合馬母親看病的一場戲。賈仲明評關是「太醫院尹」,我想他一定是個很好的名醫,一定做過許多治病救人的好事。因此在他看病的偶然機會,利用阿家內部的矛盾智救二妞,是合理的,這樣寫便加深了他的性格刻畫。
談到關漢卿通宵達旦寫作的那場戲,田老說主要是為了表現關漢卿的創作激情。這種激情來自他和劉大娘、朱簾秀對話時得到啟示:用雜劇作刀,勾畫惡人,歌頌善良含冤的人民,向統治者抗議。但寫關的內心活動,寫他的創作激情,不太好表現,只能寫他時而哦吟、構思,時而狂草,時而抽劍起舞,忘了饑寒和深夜。這樣,作家的性格大致可以表現了。
談到第八場關漢卿嚴詞拒絕投降的情節,田漢同志認為:關漢卿用雜劇「犯上」,敢於向元統治者挑戰的勇敢、無畏性格,前兩稿都寫到了,這次要寫他在面臨生死關頭經受的考驗。這樣就增加白和甫入獄勸降的情節,讓關在決定自己命運的矛盾衝突中展示不可屈服的氣節。說到這裡,田老微笑著說,關雲長大概是關漢卿的祖宗吧。關雲長有兩句名言:「玉可碎而不可去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毀其節」,關漢卿沒有忘記祖宗的遺訓。因此田漢同志在戲裡引用了這句話。
談到白和甫勸降和關、朱獄中相會的戲,田老說,這兩個情節形成了對比,叛徒的可卑,往往更襯託出英雄的高潔。文天祥被元統治者逮捕,關在大都,就是關在我們住的細管胡同對鄰的府學胡同丞相祠(今府學小學)裡。他三年不降,寫了氣貫長虹的《正氣歌》。我設想關漢卿在創作中秘密誦讀它,可以讓人聯想他是受到文天祥的影響的。
最後,田老談到末場「送行」的戲。關漢卿的戰鬥不是孤立的,他得到演員朱簾秀、賽簾秀和作家王實甫、楊顯之等人的支持。送行時農民二妞一家也來了。這樣,戲雖不多,但點出了關漢卿是得到整個戲曲界和廣大黎民百姓的支持愛戴的。反過來也可以讓人看到關漢卿戰鬥的一生,他是關心人民、為人民而戰的。說到這裡,不覺已是黃昏時分,我們便沿著小溪返回長安寺住處。
四月十四日,田老通讀《關漢卿》第三稿,共四萬八千字,作了些對話方面的修改後,便交記者韋啟玄帶回《劇本》月刊。
五月三日,《劇本》月刊五月號發表田漢同志的話劇《關漢卿》(九場本)。
▲關漢卿劇本封面
五月四日,郭沫若同志收到了《劇本》月刊五月號,一口氣讀完,連夜給田老寫信祝賀,信的全文是:
壽昌:
我一口氣把你的《關漢卿》讀了,寫得很成功。關漢卿有知,他一定會感激您。特別是朱簾秀,她如生在今天,她一定會自告奮勇,來自演自的。
我有一點意見:是否可以考慮,讓盲了目的賽簾秀在最後一場登一次場?她是最引人同情的角色,應該讓她最後陪著朱簾秀一同來送行。一些壯烈的話由她自己說出,不要採取間接的方式。最後的那支《沉醉東風》,我倒建議由賽簾秀來唱。在收場處賽簾秀還涔出血淚,不是更能感動人嗎?請您考慮一下。這樣改起來並不費事,您如同意,一定可以剪裁得很好。
此外還有些小地方似乎值得考慮。如第一場談到「三審六問」,顯得關漢卿對於現實的認識還不如劉大娘;第五場又談到「三審六問」顯得顯之也相當迂闊。但他們在戲裡都是憤世嫉俗的精明人,我覺得可以稍微改一改。
第一場敘述朱小蘭的故事,由劉大娘一個人說,說得有些板滯,並不那麼感動人。可否考慮由劉大娘與二妞間插著說?大娘的戲並不多,把二妞加重一點,似乎更好。
你今年六十,《關漢卿》 是很好的自壽。您使關漢卿活得更有意義了。祝您的《西廂記》同樣成功!
郭沫若1958年5月2日夜,
讀完《關漢卿》後
郭老的來信,田老連看兩遍,高興得縱聲大笑。他對記者說:「給我先帶個口訊給郭老,說我很感謝他的鼓勵和關心,我一定把這齣戲改得好些,過幾天再給他覆信。」(待續)
(原載《戲劇論叢》1982年第一期。小標題為編者所加,個別文字有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