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簾秀:一代戲劇皇后,關漢卿多部劇作中女主角原型

2020-11-21 騰訊網

珠簾秀,生卒年不詳,字、號、出生地均不詳,元代雜劇女演員,一代戲劇大師關漢卿的紅顏知己。

在我國古代女演員的歷史上,元代的珠簾秀絕對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戲劇皇后」。

元代的詞曲作家夏庭芝(約1300年-1375年)在《青樓集》中評價說珠簾秀「姿容姝麗,雜劇為當今獨步,駕頭、花旦、軟末泥等,悉造其妙,名公文士頗推重之。」

珠簾秀能獲得如此高的評價,可見她在元代雜劇演員中的地位,元代後輩藝人尊稱她為「朱娘娘」。

珠簾秀家境貧寒,貌美如花,不幸成為色藝俱佳的官伎,她雖在勾欄,卻並不沉淪,而是將自己的才藝發揮到極致,在舞臺上塑造了一個又一個感人至深的形象。

因職業的關係,珠簾秀與元代曲作家有很好的交情,諸如關漢卿、盧摯、馮子振等人常互有詞曲贈答。

古代的官伎一般都是色藝雙全,不僅是舉手投足風情萬種的美女,還精通琴棋書畫詩文的才女,她們隨手一首詩、一個小令,亦能和當時的文人墨客相唱和。

珠簾秀是關漢卿紅顏知己,關漢卿不惜筆墨,專門以珠簾秀為原型而創作出了諸如《望江亭》、《救風塵》等多部膾炙人口的劇作。珠簾秀的剛烈與機智,潑辣與英勇,被關漢卿展現的淋漓盡致。

關漢卿曾這樣形容珠簾秀:「富貴似侯家紫帳,風流如謝府紅蓮。」又有「十裡揚州風物妍,出落著神仙。」

而珠簾秀也對關漢卿有著一腔熱戀之情,她在《正宮·醉西施》中這樣表白:

《正宮·醉西施》 珠簾秀

檢點舊風流,近日來漸覺小蠻腰瘦。

想當初萬種恩情,到如今反做了一場僝僽。

害得我柳眉顰秋波水溜,淚滴春衫袖,似桃花帶雨胭脂透。

綠肥紅瘦,正是愁時候。

這首詞從頭到尾我們都能讀出深深的相思之情,結尾一句「綠肥紅瘦,正是愁時候」化用了前人李清照的「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不言思念,但相思之情卻更深一層。

上世紀五十年代,田漢的《關漢卿》第一次在現代舞臺上展現了關漢卿與珠簾秀的愛情故事,將珠簾秀塑造成膽識不凡、剛烈正直的俠女式官伎。劇中,關漢卿有感於朱小蘭一案,寫《竇娥冤》,珠簾秀慷慨道:「你敢寫,我就敢演,生死禍福兩相依!」充分顯示了女中豪傑的本色。

才情出眾珠簾秀與另一位緋聞男友盧摯亦有詩詞互答。盧摯在與珠簾秀短暫溫存分別時,這樣寫道:

《雙調·壽陽曲·別珠簾秀》 盧摯

才歡娛,早間別,痛煞煞好難割捨。

畫船兒載將春去也,空留下半江明月。

這首小令把兩人分別那一瞬間難捨難離、黯然魂銷的感受寫得尤為深刻動人,珠簾秀將要乘畫船遠去,今番分手,不知何時才能再相會,一句「空留下半江明月」道出作者無限的寂寞、空虛與惆悵之情。

而珠簾秀也以這樣一首小令來贈別盧摯:

《雙調·壽陽曲·答盧疏齋》 珠簾秀

山無數,煙萬縷,憔悴煞玉堂人物。

倚篷窗一身兒活受苦,恨不得隨大江東去。

珠簾秀最終也並沒有和關漢卿及盧摯走到一起,對於她的晚年,史書上並沒有太多記載,只知道她曾一度在揚州獻藝,後來嫁與錢塘道士洪丹谷,晚年流落並終於杭州。

這個風華絕代的女子就在自己生命最絢麗的時刻在元大都和揚州綻放,而等到凋零之時,和歷史上其他一些美麗女子同樣靜悄悄地終去,無人理會。

本文參考自:《佳人難再得——中國古代才女的詩情畫意》

相關焦點

  • 關漢卿:曲盡人情,字字本色
    透過他筆下的文字,我們能勾勒出一個怎樣的關漢卿呢?關漢卿的作品中,刻畫了許多弱勢群體形象,比如《竇娥冤》中的寡婦竇娥、《救風塵》中的妓女宋引章、《金線池》中的儒生韓輔臣等。尤其是他對於那個時代儒生群體的關注,為整個中國文學史帶來了深遠影響。在元朝不到百年的歷史中,數任統治者都曾重武輕文、歧視儒生。
  • 關漢卿與他的劇作
    關漢卿在大都經常和民眾接觸,深知民間疾苦。他眼睜睜看著元蒙統治者奴役,凌辱漢族婦女的情景,雖然心中悲憤,怒不可遏,但無力阻止元蒙人野蠻的暴行。仰天長嘆決非善策,遂決心要為小百姓訴冤。於是收集素材、執筆寫下了名震朝野的雜劇《竇娥冤》。將自己的不平感情盡情地傾瀉在這齣大悲劇中。他借竇娥冤之口憤怒地控訴了元蒙朝政的專制黑暗和統治者的暴虐蠻橫。
  • 關漢卿,為什麼值得我們紀念?
    1958年由世界和平理事會常務會議通過的世界文化名人名單中,關漢卿赫然在列——這一年也是關漢卿戲劇創作700周年,這也成為了田漢先生執筆話劇
  • 關漢卿,魂兮歸來!
    從這個意義上講,關漢卿的人格與才華的價值應是無量的。他傾其畢生精力與才氣積累,以江河奔湧般的靈感激情創作出了八十餘部享譽天下的優秀劇作,創造了人類劇作史上的個人記錄,從而奠定了他世界戲曲文化大師的地位。與莎士比亞相比,其成名的時間、作品的數量以及影響力都高出一籌。
  • 《廣東戲劇文庫·優秀劇作選(1949-2019)》戲曲部分...
    《廣東戲劇文庫·優秀劇作選(1949-2019)》戲曲部分出版發行金羊網  作者:黃宙輝  2020-12-03 12月3日,《廣東戲劇文庫·優秀劇作選(1949-2019)》戲曲部分正式出版發行
  • 從「勾欄瓦舍」到「現代戲劇谷」:雅俗共處才好
    當人們的經濟生活、文化生活越來越多元,生活節奏越來越快,戲劇承擔的使命便也越來越重。在上海,戲劇的好時光正在重來。筆者用古老的「勾欄瓦舍」類比今天的「戲劇谷」,意思是說歷史往往有驚人的相似之處。如果這一類比能夠成立,那麼接著我們該說:歷史的經驗值得注意  在上海,戲劇的好時光正在重來。
  • 《廣東戲劇文庫·優秀劇作選(1949-2019)》戲曲...
    在中國戲劇出版社的支持下,由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策劃指導,廣東省藝術研究所主編的《廣東戲劇文庫·優秀劇作選(1949-2019)》戲曲部分正式出版發行。12月3日,該書首發式在星海音樂廳舉行。「這是對廣東戲劇文學創作的一次梳理和總結,也是廣東戲劇在新徵程上的一次新的展望。」
  • 唐家三少妻子去世 多部小說女主角以妻子原型
    唐家三少妻子去世,而他寫的多部小說,女主角均以妻子原型,可以說是真愛了,把兩人的故事寫進小說裡,真的夠浪漫!  9月11日深夜,著名網絡作家、儒商唐家三少悲痛發文宣布妻子去世的消息:「我的木子走了。」從妻子查出患癌開始,他已經陪伴妻子一起抗爭了將近三年。
  • 【書香吉林講書堂】林立講《他為什麼被譽為「東方莎士比亞」 ——元代偉大戲劇家關漢卿》
    關漢卿的雜劇名篇《竇娥冤》不僅在中國千古流傳,置於世界大悲劇之中也豪不遜色。早在100多年前,這部作品就被譯介到西方世界,有英文、俄文、日文等版本。卓越的藝術成就使關漢卿位居世界級戲劇大師之列,被譽為東方莎士比亞。在當代戲劇舞臺上,《竇娥冤》不僅成為話劇經典劇目,還被其它諸多劇種多次排演,搬上舞臺。
  • 河北保定第二屆「關漢卿戲劇季」閉幕
    關漢卿大劇院供圖  作為保定市第二屆「關漢卿戲劇季」的收官之作,雜技劇《青春ing》將曾在國際比賽中獲獎的《杆技》《球技》《高拐》《頂碗》《地圈》《俏花旦-集體空竹》等節目「精華」融入故事之中,以情景劇的形式展現出雜技藝術的「新、奇、險、美」,是雜技和戲劇的完美結合,精彩的演出贏得在場觀眾的陣陣掌聲。
  • 今日首演 | 《趙盼兒風月救風塵》帶你感受關漢卿古典幽默
    Q: 為什麼選擇關漢卿的元雜劇作品進行改編,並把它搬上舞臺?有好幾個原因,但最重要的是,我很早就想到用話劇來演中國的戲曲故事。之前,我們的劇團已經接觸過不少西方的戲劇作品,因為我想讓我們的演員先好好了解西方話劇,打下紮實的話劇基礎。他們已經接觸了不同種類的話劇,如古典喜劇、現實派話劇、當代話劇、還有悲劇。
  • 「元曲大家」關漢卿的散曲本色
    不過對於誰是元曲作家中的魁首,大抵無異議,此人正是譽滿天下的關漢卿。元代《錄鬼簿》的輓詞中稱他:「驅梨園領袖,總編修師首,捻雜劇班頭。」簡言之,就是雜劇第一的意思。民國時期,學術大師王國維也在《宋元戲曲史》中說:「關漢卿一空倚傍,自鑄偉詞,而其言曲盡人情,字字本色,故當為元人第一。」關漢卿的元曲作品,不僅在同時代備受推崇,歷經五百多年的時間考驗後依然熠熠閃光。
  • 與關漢卿對話女性命運│話劇《趙盼兒風月救風塵》開票!
    眾所周知,元雜劇乃是中國戲劇史的一座高峰。關漢卿這個名字,相信大家更不會陌生。元曲四大家之首,自稱是一粒「蒸不爛、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響噹噹」的「銅豌豆」。即將上演的正是關漢卿最富盛名的作品之一《趙盼兒風月救風塵》(又名《救風塵》)並且!
  • 劇魂及其承命者——序《新華劇作》
    撇開哪一部作品是中國第一部話劇的爭議不提,1920年,由中國話劇的先驅者田漢創作的《梵峨崊與薔薇》一劇面世,就已經開啟了中國話劇在現代文化思潮中風起雲湧的大幕。中國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的轉變,最終的目的,乃是實現整個民族意識的現代化。從個人來說,體現在人對生命認識的現代化。就整體國情來說,就是開啟民族之智,激發能走出鐵屋的新一代靈魂。1924 年,田漢創辦戲劇雜誌《南國半月刊》。
  • 話劇《關漢卿》創作側記(節選二)
    他在《青樓集》的《朱簾秀》和關漢卿散曲[南呂·一枝花]——《贈朱簾秀》記載中,了解她的性格是才、德、貌兼備,善良聰慧而又藝術出眾,所以她演關漢卿的戲是完全可能的。劇裡設想她和關漢卿是生死戰友,這樣,還需要挖掘朱簾秀性格的另一面,這就是她「有閱歷、有見識、敢作敢為」。因為朱簾秀既是關漢卿的知音、摯友,臺上臺下,她一定受關漢卿的劇作和為人的影響很深。
  • 真實的狸貓換太子,宋真宗允許皇后抱養皇子,成為一代明君
    小說和戲劇總是會因為要讓情節更加曲折、生動,或者吸引人的興趣,從而對歷史事實進行適當地改編。在《三俠五義》裡的「狸貓換太子」這一節裡皇后劉娥被塑造成了一個為了權力和利益可以不擇手段的奸妃形象。然而在電視劇《清平樂》中劉娥最開始給人的印象就是把持朝政不放,和宋仁宗有著巨大矛盾的這樣一位後母的形象。當然,這些都是後人改編的,雖然原型還是劉娥這個人,只不過其中的情節已經發生了轉變。《清平樂》相對來說比較貼近史實,而《三俠五義》則是跟歷史相差千裡,其中的情節更是加上了神話的色彩。
  • 關漢卿在中國劇壇上的歷史地位
    說到中國的「戲劇之最」,出生於山西臨猗縣關原頭村的關公後裔、 「著作郎」關漢卿,稱得上是位"最早、最偉大的戲劇家」。      中國戲劇始於元曲。在元曲鼎盛的十三世紀,關漢卿獨領風騷,於眾多元曲作家中,是極具代表性的一位,被公認為最有成就的「元曲四大家」之首。這不僅是因為他創作的年代最早,對元雜劇有開創之功,而且作品最多,造詣很高。因而,受到元、明、清等歷代戲劇人士的極力推崇。
  • 北大教授談莎士比亞:劇作中有很多邪惡的人物
    北大教授談莎士比亞:劇作中有很多邪惡的人物 《暴風雨》中,主人公被他的親弟弟以及國王陷害。在仇人醒悟之後,他選擇了不復仇,並安排仇人的兒子和自己的女兒見面,兩個年輕人一見鍾情,本來是像羅密歐與朱麗葉這樣的家族至仇被化解了。恩恩怨怨一代傳一代是很可怕的,但是在《暴風雨》當中化解了家族仇恨,下一代終成眷屬,對立的社會關係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