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漢卿與他的劇作

2021-02-23 連藝文化


在中國的封建社會裡,婦女的社會地位是最低等的,尤其是勞動婦女。他們不僅受三綱五常,三從四德幾根大繩的束縛,還時常受到一些非人的虐待。遭人打罵,侮辱是常事,就是連自己的身子也不能作主。行動言論,婚姻等都受制約,還被人任意買賣,玩弄,根本沒有人身自由可言,若稍有反抗,便被視為「大逆不道」「綱紀反常」,人倫之顛倒、輕則鞭笞,重則處死。就是儒家的祖師爺孔老夫子也說:「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將女人亦看得低人一籌。然而歷史上畢竟還是有同情婦女、關愛婦女,為婦女鳴不平和大唱讚歌的人,這個人就是元朝大名鼎鼎的劇作家關漢卿。


關漢卿,據《元曲鑑賞詞典》介紹、號已齋叟。大都(今北京)人。一說燕人,或解州(今山西解縣人)。約生於金末、卒於元成宗大德年間。《錄鬼薄》說他曾任太醫院。但也有人說他「金遺民、入元不仕。」他生而倜儻,博學能文,滑稽多智、蘊藉風流,為一時之冠《析津志》。一生主要在大都從事戲曲創作,晚年到過杭州。亦諳熟戲曲表演藝術。與楊顯之、王和卿、朱簾秀交往甚密。所作雜劇今知有六十餘種。現存《竇娥冤》、《望江亭》、《救風塵》、《拜月記》、《蝴蝶夢》、《單刀會》等十三種。散曲作品現存數十套,其戲曲作品,大多反映黑暗的社會現實,表現人民的苦難和反抗精神。人物性格鮮明、曲詞本色。對元雜曲劇繁榮發展影響很大。與鄭光祖、白樸、馬致遠並稱「元曲四大家」。


《竇娥冤》 選頁  繪畫 盛鶴年

關漢卿生活在中華民族最黑暗的元蒙統治時代。當時元朝將中國人分為四類,漢人被定為三、四類:而南人(即南方漢人)為最賤。當然漢族婦女更是等而下之。關漢卿在大都經常和民眾接觸,深知民間疾苦。他眼睜睜看著元蒙統治者奴役,凌辱漢族婦女的情景,雖然心中悲憤,怒不可遏,但無力阻止元蒙人野蠻的暴行。仰天長嘆決非善策,遂決心要為小百姓訴冤。於是收集素材、執筆寫下了名震朝野的雜劇《竇娥冤》。將自己的不平感情盡情地傾瀉在這齣大悲劇中。他借竇娥冤之口憤怒地控訴了元蒙朝政的專制黑暗和統治者的暴虐蠻橫。在戲的第三折裡,竇娥唱道:「沒由來的犯王法、提防遭刑憲,叫聲屈地驚天!……為善的受窮命更短,造惡的享富貴又壽延。天地也做得個怕硬欺軟,卻原來也這般順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為地?天也,你錯勘賢愚枉做天!」血淚斑斑。怨氣衝天的控訴。內心竟發出了「何為地」?「枉做天」之聲。被封建統治階級視為神聖不可侵犯的天和地罵了個痛快淋漓。又憤怒地抨擊了「王法」「刑憲」的不公和草菅人命。「字句皆無忌憚」。真為人民大出惡氣。同時也為封建統治者大動怒氣。關漢卿亦為此鋃鐺入獄,而且與朱簾秀的愛情也告破裂。雖然關漢卿遭到了牢獄之苦和失愛之痛,但他滿懷對弱者無比愛憐的感情而譜寫就的著名經典,「竇娥冤」絕響七百餘年,清音卻永遠長繚在人們的心中。

我們再從竇娥判刑前唱出的三個「無頭願」中可以看出關漢卿寫這個劇本是根據西漢東海孝婦含冤屈斬的史實改編而成,絕非是信口開河的空穴來風。此事在《漢書、於定國傳》記述著:東海孝婦年輕守寡,尚無子息,又不肯改嫁,只願侍奉翁姑。東海郡太守一聽媳婦害死翁姑,這是大逆不道的事,也不問青紅皂白,就將孝婦定為死罪。當時於定國的父親為獄吏,認為孝婦養婦十餘年,不會害死翁姑。據理力爭。無奈太守固執己見,於公氣得棄職回家,孝婦慘遭屈斬。「郡中枯旱三年,後太守至,卜筮其故。」於公曰:「孝婦不當死,前太守僵斷之,咎在是乎!太守乃殺牛自祭孝婦冢,因表其墓。天立大雨、歲熟」。此記採用了儒家天人感應原寫法來說明東海孝婦被冤殺的確實情況,這在封建社會也是一種比較客觀的寫法。此傳說亦見於晉代幹寶編撰的《搜神記.卷十一.孝婦》篇。《說苑.貴德篇》也有記載。《搜神記》還說:「孝婦名周青。青將死。車載十丈竹竿,以懸五幡、立誓於眾曰:『青若有罪,願殺,血當流下;青若枉死,血當逆流。』即行刑已,其血青黃,緣幡而上標,又緣幡而下。」這些記述了竇娥的三個遺願相符合。可見關漢卿是非常仔細認識地參考了許多史籍記述,進行精心創作的。並且將孝婦的影子反映到竇娥身上,使劇情更富人情、更震憾人。戲中竇娥為了不使婆婆受酷刑,寧願屈招認罪。在臨死前還:「囑咐你爹爹,收養我奶奶。可憐她無婦無兒、誰管顧年衰邁!」這一筆將孝婦的形象在竇娥的身上體現得非常明朗清晰,顯得光彩奕目。既符合史實,也切合實際,又充滿感情。充分突出關漢卿與歷史劇的真實功夫。

關漢卿不僅是為婦女抱不平的硬漢,還是個反封建的勇士,在大肆宣揚「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封建社在,他偏要寫才女機智勝男兒。具體表現在雜劇《望江亭》、《救風塵》中。《救風塵》敘述的是風塵女子趙盼兒用計救出落入惡棍之手的風塵姐妹的故事。《望江亭》則描寫年青寡婦譚記兒智鬥權奸之子楊衙內的故事。劇情主要說楊衙內垂涎譚記兒的美色,求父親向朝廷請得了勢劍、令牌、文書要去潭州斬殺譚記兒之夫白坤,結果白坤安然無事,他自己的人頭卻先落地了。這就是譚記兒的傑作。在潭州江上,譚記兒偽裝漁婦,來到楊衙內泊舟的望江亭。用計調侃楊衙內,她親自切魚膾湯,細酒,巧語逗引直灌得楊衙內爛醉如泥,趁機賺走了勢劍、令牌、朝廷文書。儘管船上沒有刀劍之聲,卻是一場生死搏鬥。在這場生死搏鬥中,關漢卿將譚記兒描寫得沉著冷靜有膽量,機智勇敢又風趣。用濃淡得宜的筆墨層層描繪了譚記兒視敵人如兒戲,輕描淡寫,把楊衙內戲弄得似木偶一樣,任她擺布。視虎穴如庭院,來去自如,簡直把官船當作她表演的場地,由她暢舞。看譚記兒大功告成,意滿志得,那種得意之情溢於言表。臨走前還唱道:「我且回身將楊衙內深深拜謝,您娘向急匆匆船兒上去也。到家對兒夫盡分說,那一番周折……俺這裡美孜孜芙蓉帳笑春風,將他那冷清清楊柳岸伴殘月。」將楊衙內揶揄得不亦樂乎,真是酣暢淋漓,大快人心。

我們說《竇娥冤》是出震撼人心的大悲劇,那麼《望江亭》則是出令人捧腹的大喜劇。在大悲劇中關漢卿借竇娥之口痛罵了反動黑暗專治統制,在大喜劇中則借譚記兒之手怒斬了欺壓百姓的統治階級的小狗仔。顯示出他為民訴冤,為民雪恨的本色和滑稽的性格,不愧為是一位人民戲劇家。

《望江亭》 繪畫 李少文

他這兩個劇本都被各出版社改編成連環畫出版發行,印量很大。我的書箱裡也有一冊《望江亭》,由天津人美社於1985年2月出版。繪畫李少文,用漫畫體構圖,詼諧、幽默、輕鬆愉快。加濃了喜劇色彩,增添了故事的情趣,很有看點,是一冊值得一讀的連環畫。

文:顧繼根

精彩連環畫,請到以下店鋪選購:

連藝微書店公眾號底部菜單-「連藝微店」進入

連藝官方店:http://shop.lhhart.com

連藝天貓店:http://lianyits.tmall.com

連藝淘寶店:http://lhhart.taobao.com

(長按可複製網址,各店購書有優惠)

  「愛連說」微論壇已經開通了,微友們可以在「愛連說」微論壇進行連環畫收藏討論或者其它交流,看連環畫,交真朋友,微論壇有你更精彩。(點擊右上角菜單 查看公眾號->進入公眾號->右下角菜單「愛連說」 即可進入)

相關焦點

  • 珠簾秀:一代戲劇皇后,關漢卿多部劇作中女主角原型
    珠簾秀,生卒年不詳,字、號、出生地均不詳,元代雜劇女演員,一代戲劇大師關漢卿的紅顏知己。 在我國古代女演員的歷史上,元代的珠簾秀絕對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戲劇皇后」。
  • 關漢卿,魂兮歸來!
    從這個意義上講,關漢卿的人格與才華的價值應是無量的。他傾其畢生精力與才氣積累,以江河奔湧般的靈感激情創作出了八十餘部享譽天下的優秀劇作,創造了人類劇作史上的個人記錄,從而奠定了他世界戲曲文化大師的地位。與莎士比亞相比,其成名的時間、作品的數量以及影響力都高出一籌。
  • 關漢卿,為什麼值得我們紀念?
    《關漢卿》的緣起。,或許由於生在了一個「十儒九丐」這樣一個對知識分子極之貶低的時代,他的生平無從可考,令今人與之產生了些許隔閡。他是元代雜劇的奠基人,為中國戲曲的日後發展起到了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在他的筆下,戲劇的場面與故事性開始趨於複雜化,人物形象開始立體化,藝術技巧也臻於成熟,後世的戲曲創作上,或多或少會有著這位祖師爺的影子,只是如斯之影響,歷經數百年沉澱後漸漸不為人所熟知了。
  • 關漢卿和他的代表作 |《竇娥冤》朗讀、賞析、精講實錄
    ☝點擊上方藍字即可關注聲音的眼睛 | 第1259期關漢卿(1234-1300年),解州(今山西省運城
  • 今日首演 | 《趙盼兒風月救風塵》帶你感受關漢卿古典幽默
    Q: 為什麼選擇關漢卿的元雜劇作品進行改編,並把它搬上舞臺?有好幾個原因,但最重要的是,我很早就想到用話劇來演中國的戲曲故事。之前,我們的劇團已經接觸過不少西方的戲劇作品,因為我想讓我們的演員先好好了解西方話劇,打下紮實的話劇基礎。他們已經接觸了不同種類的話劇,如古典喜劇、現實派話劇、當代話劇、還有悲劇。
  • 話劇《關漢卿》創作側記(節選二)
    我們在二處的魚池一邊觀賞,一邊說到《關漢卿》前四場的創作意圖。田漢同志說,他寫第一場戲中戲,除了藝術上的構思讓它新鮮別致,主要想通過觀眾對演《竇娥冤》的議論,提出關漢卿寫歷史劇的現實意義問題。他認為關漢卿這位偉大的戲曲家,無論什麼歷史題材,一經他的手筆,都能夠反映出人民對最高統治者的不滿情緒,反映人民群眾反抗的精神、智慧和行動。
  • 「元曲大家」關漢卿的散曲本色
    比如關漢卿,只知其字,不知其名;他的籍貫,有大都(北京)、祁州(河北安國縣)、解州(山西解縣)等說法;還有他的生卒年,是否是金朝遺民,又卒於何時?隨便摘出某一點,都是需要學者們多方考證卻又爭論不休的話題。關漢卿集編劇、導演、演員等多重才華於一身,是一位名副其實的頂級藝術家。圖為宋 雜劇人物圖。(公有領域)比較通行的說法是,關漢卿,號已齋(一作一齋),金末元初人。
  • 關漢卿:曲盡人情,字字本色
    好在,他有大量文學作品可供研讀。透過他筆下的文字,我們能勾勒出一個怎樣的關漢卿呢?關漢卿的作品中,刻畫了許多弱勢群體形象,比如《竇娥冤》中的寡婦竇娥、《救風塵》中的妓女宋引章、《金線池》中的儒生韓輔臣等。尤其是他對於那個時代儒生群體的關注,為整個中國文學史帶來了深遠影響。在元朝不到百年的歷史中,數任統治者都曾重武輕文、歧視儒生。
  • 關漢卿在中國劇壇上的歷史地位
    在元曲鼎盛的十三世紀,關漢卿獨領風騷,於眾多元曲作家中,是極具代表性的一位,被公認為最有成就的「元曲四大家」之首。這不僅是因為他創作的年代最早,對元雜劇有開創之功,而且作品最多,造詣很高。因而,受到元、明、清等歷代戲劇人士的極力推崇。
  • 【書香吉林講書堂】林立講《他為什麼被譽為「東方莎士比亞」 ——元代偉大戲劇家關漢卿》
    1958年關漢卿被評為世界文化名人,著名戲劇家田漢創作話劇《關漢卿》,由北京人藝排演,引起熱烈反響。該劇於1963年、2017年兩次復排,均獲得巨大成功。關漢卿和他創作的《竇娥冤》共同成為了戲劇舞臺上的經典藝術形象。偉大的作品在世代流傳中成為經典,偉大的作家與他所處的時代不可分割。元代經貿繁榮催生市民階層,而政治上的階級和民族壓迫以及科舉制度的廢止使漢族知識分子地位降到社會最底層。
  • 河北保定第二屆「關漢卿戲劇季」閉幕
    河北新聞網12月26日訊(河北日報記者徐華)今晚,中國雜技團的雜技劇《青春ing》在河北省保定市關漢卿大劇院精彩上演,為保定市第二屆「關漢卿戲劇季」畫上圓滿句號。  12月26日晚,保定市第二屆「關漢卿戲劇季」在關漢卿大劇院落下帷幕。
  • 一首元曲《一枝花·不伏老》,關漢卿道出多少文人的孤傲情懷!
    因此,關漢卿無論是作為一個漢人還是一名知識分子,都表明其身份處於社會的底層。拜時代所賜,關漢卿失去了科考出路,所以他只能將處於社會底層的種種遭遇書寫在自己的作品中,「別人有寶劍,我有筆如刀」,他將自己手中的筆化為一把利刃,向著元朝統治階級揮去。關漢卿流亡過很長一段時間,這期間,關漢卿見到了許許多多的悲劇以及社會的黑暗、官府的腐敗等等。
  • 與關漢卿對話女性命運│話劇《趙盼兒風月救風塵》開票!
    關漢卿這個名字,相信大家更不會陌生。元曲四大家之首,自稱是一粒「蒸不爛、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響噹噹」的「銅豌豆」。即將上演的正是關漢卿最富盛名的作品之一《趙盼兒風月救風塵》(又名《救風塵》)並且!一位法國導演帶領著他的團隊,將之改編成了話劇版本。梁歌姬宋引章,不顧與秀才安秀實的婚約,輕信富家子弟周舍並嫁給了他,婚後遭遇周舍毒打,書信求救姐妹趙盼兒。趙盼兒巧用計謀,從周舍手中騙得休書,成功解救了宋引章。號已齋叟,籍貫解州,世稱曲聖。
  • 關漢卿筆下「妓女」,個個都是「正面角色」
    磨難中前行的「鬥士」趙盼兒是關漢卿《救風塵》中塑造的主要人物形象之一,她智勇雙全,性格堅強又潑辣、老練,面對周舍的欺壓堅定地進行毫不妥協的鬥爭,對待姐妹具有俠肝義膽。雖然趙盼兒也身為妓女,但是她閱歷豐富,一眼就看穿周舍是個無情之輩,和那些經常來尋歡作樂的公子哥沒什麼不同。
  • 關漢卿這首最寒心小令,第一句就令人潸然淚下!
    關漢卿(1234年前-1300年左右),」漢卿「是字,號已齋(一齋、已齋叟), 漢族,解州(今山西省運城)人,另有籍貫大都(今北京市) 和 祁州(今河北省安國市)等說。以雜劇的成就最大,今知有67部,現存18部,個別作品是否為他所作,無定論,最著名的是《竇娥冤》。關漢卿也寫了不少歷史劇,如《單刀會》《單鞭奪槊》《西蜀夢》等;散曲今存小令40多首、套數10多首。關漢卿塑造的「我是個蒸不爛、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響璫璫一粒銅豌豆」(《一枝花 · 不伏老》)的形象也廣為人稱,被譽為「曲聖」。
  • 2019關漢卿戲劇節·光禹河北梆子藝術研究院打響第一炮
    為了滿足人民對新時代新文旅的新要求,推動保定文旅強市建設,打造在全省乃至全國叫得響的文化品牌,彰顯保定戲曲之鄉的魅力,讓人民群眾共享文化繁榮發展的成果,9月27日保定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在關漢卿啟動了2019關漢卿戲劇文化節。
  • 《廣東戲劇文庫·優秀劇作選(1949-2019)》戲曲部分...
    《廣東戲劇文庫·優秀劇作選(1949-2019)》戲曲部分出版發行金羊網  作者:黃宙輝  2020-12-03 12月3日,《廣東戲劇文庫·優秀劇作選(1949-2019)》戲曲部分正式出版發行
  • 《大德歌·冬》關漢卿 | 雪紛紛,掩重門
    【作者簡介】關漢卿(約1220年──1300年),元代雜劇作家。是中國古代戲曲創作的代表人物,「元曲四大家」之首。號已齋(一作一齋)、已齋叟。漢族,解州人(今山西省運城),與馬致遠、鄭光祖、白樸並稱為「元曲四大家」。
  • 劇魂及其承命者——序《新華劇作》
    這樣就不難理解,從曹禺的《雷雨》《日出》,到田漢的《關漢卿》,劇情的背景或晦或暗,或乾脆就託跡於古事,然生命的激情四溢,生命的靈動鮮活,人與魂栩栩如生。置身其中,如親臨其境,血脈賁張。這既是史事、人事,更是生命正在演進之跡,觀者似照見了世道與人生。這也是《雷雨》《關漢卿》具有永恆魅力的所在。
  • 圖賞|看元曲選圖 賞關漢卿雜劇
    點擊標題下「中國崑曲社」可快速關注【小編閒話】南宋滅亡之前,關漢卿生活在燕京一帶。南宋亡後,即南下至揚州、杭州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