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頁:美國發動新貨幣戰爭 第2頁:恐慌下日元迅速升值 第3頁:人民幣匯率:怎能讓升就升
「對中國下手,絕不是會不會的問題,而是什麼時候,以什麼方式的問題。」宋鴻兵在《貨幣戰爭》一書中的預言,在2010年春天,似乎正漸漸成為現實。
時下,中美圍繞人民幣匯率問題的論戰,已經進入白熱化階段。而在此之前,歐元已經落入美國的圈套,深陷危機。在日元振興遙遙無期的態勢下,中國經濟的復甦讓一些利益集團深感不安。一場波及世界的貿易大戰是否會因人民幣匯率問題爆發,答案或許在下月就將揭曉。
美國發動新貨幣戰爭通過歐元危機解決掉了歐洲意欲重塑國際金融新秩序的威脅後,被一路捧上天的人民幣終於成了美國的下一個目標
《國際先驅導報》記者張皓雯、劉洪發自北京、華盛頓強大的外匯儲備、顯著的貿易順差、瘋狂上漲的房地產價格……上世紀80年代日本曾經經歷的,中國正在經歷中,甚至來自美國的本幣升值壓力都如此相似。「廣場協議」25年之後,美國又要使人民幣成為刀俎下的「魚肉」。
從3月15日,130名美國眾議員聯名致信美國財政部長蓋特納和商務部長駱家輝,矛頭直指人民幣升值開始,短短幾日,中美已經就人民幣匯率問題幾度隔空交火。
「美國在打一場沒有硝煙的貨幣戰爭。」中國國際金融學會副會長、金融專家吳念魯說。
美國對華劍拔弩張人民幣匯率成為美國上下熱衷的話題並不突然。
此前,歐巴馬就多次宣稱,當下美國的一大國際挑戰就是匯率問題,中國應該採取「市場導向的匯率政策」。美國國會內部更是法案、聯名信不斷,要求歐巴馬政府界定中國為「匯率操縱國」,甚至要求直接對中國實行貿易制裁。
3月15日,130名美國眾議員要求將中國認定為「匯率操縱國」,並要求美國商務部對中國商品實施反補貼制裁。
第二天,美國參議院兩黨小組跟著就拋出一項法案,要求歐巴馬政府向被認定存在匯率操縱的國家採取報復措施,矛頭直指中國。參議員施塔貝諾(Stabenow)宣稱,人民幣幣值低估了20%~30%,因此大量中國商品輸往美國「不公平」。
眾議院籌款委員關於人民幣匯率問題的聽證會也在準備中。此外,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等國際組織也通過公開表態和發布報告的方式稱,人民幣幣值應該提高。
與此同時,中國官方也頻繁表態。從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到商務部長陳德銘,高調宣稱人民幣匯率並未被低估。「但是如果(美國)財政部出於它的需要,作出了違背事實的答覆,我們會拭目以待。」陳德銘說。
「中美匯率已經進入實戰狀態。」《貨幣戰爭》作者、環球財經研究院院長宋鴻兵向《國際先驅導報》指出。
為維持美元地位打壓別國匯率可以說是美國打擊對手駕輕就熟的手段了。上個世紀,拉美、日本、東南亞都曾經在美國的匯率和貨幣攻勢下陷入過危機。
與那一輪貨幣戰爭主要目的是打壓這些國家良好的發展勢頭不同,此輪對人民幣「開戰」,包括之前運用隱性手段打擊歐元,美國的主要目的都是維持美元的霸權地位。
「現有的國際貨幣體系是痼疾,是金融危機的制度根源。美國想通過打壓別國,拖延國際貨幣體制改革,維持美元地位。」吳念魯說。
早在2008年8月,研究外匯很多年的中國外匯投資研究院院長譚雅玲就曾告訴本報記者,此次金融危機,對歐元和歐洲的傷害最大。她認為,美國通過貨幣的優勢,在調整自身經濟的同時,連帶使歐洲陷入困境。
「美國不能讓自己比別人好,但是可以讓別人比它差。」譚雅玲說。
此後一年多,在各種國際會議上,歐洲多次表達了想趁金融危機重塑國際金融體系,並因此與美國爭議頗大。最近幾年,能夠在國際舞臺上與美元抗衡的貨幣也只有歐元。
而今年1月爆發的希臘債務危機突然使歐元變得岌岌可危,美國投資大師羅傑斯甚至做出了「歐元20年內消失」的預測。
「歐元危機背後摻雜了更深層較量,即美元與歐元主導權較量的"貨幣戰爭"。美國更樂意看到歐元的"衰落",以繼續維持美元的國際貨幣支付地位。」中國現代關係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陳鳳英說。
歐元已被拖入泥潭香港《文匯報》國際評論專欄撰稿人鄭若麟通過大量的觀察和梳理,發現在希臘債務危機中,處處充滿了美國投行高盛的影子。
當年希臘加入歐元區時,預算赤字和負債率遠遠高於歐元區國家必須符合的標準。希臘求助於高盛,高盛為其設計了一套掩蓋債務的方式,借給希臘一筆錢,這筆錢不但不會出現在希臘的負債表裡,還可以在帳面上衝減赤字,使得希臘符合了歐元區的標準。為了防止希臘還不上這筆錢,高盛又向德國一家銀行購買了與債務等值的CDS「信用違約互換」保險。如果希臘不能還上貸款,銀行將賠付虧空。按照時下流行的做法,CDS被打包成了金融產品上市交易。希臘的還債能力越弱,CDS就會被炒得越高。
由於歐元區銀行持有大量希臘的國債,如果希臘出現支付危機,歐元區銀行也會損失巨大。而相應的,CDS會被炒高,高盛得利。
今年,這筆債務到期。高盛聯合另外兩家對衝基金,一方面散播希臘破產謠言,另一方面,高盛聯合對衝基金連番拋售歐元,引起市場恐慌。在希臘債務危機和歐元下跌的市場預期下,CDS漲了三倍。
高盛和美國政府一向關係密切,譚雅玲告訴記者,雖然不能說這次行動與美國政府有關,但是高盛這樣的公司,其很多行動都是以美國的國家戰略和國家利益為主的
「事情就是如此滑稽,美國發生的次貸危機卻撕開了歐元的面具。」財經評論員葉檀撰文指出,雖然歐元還不至於四分五裂,但維持歐元的成本過高,歐元區很難在經濟、財政等體制上進行根本改革。「歐元區已經失去了與美元在國際舞臺上競技的資格」。
後果很嚴重一位專家告訴《國際先驅導報》,歐元出了問題,更是讓美國在提人民幣匯率問題時顯得有恃無恐。
值得關注的是,就在幾個月前,美國財政部發布的匯率報告中還承認,中國沒有操縱人民幣匯率,中國一系列政策在穩定世界經濟和減少自身外貿順差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而且,自2005年7月以來,人民幣相對美元累計升值了21.2%;此外,中國正在採取積極舉措推定人民幣資本帳戶的自由化。
短短幾個月,美國朝野幾乎同時改弦更張。本報記者採訪時,幾乎所有專家都認為,匯率只是美國的手段而已。
實際上,拿人民幣匯率說事,美國可以得到諸多好處:政客藉此在中期選舉中撈選票,美國政府轉移失業率過高的國內矛盾。
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副教授宋國友認為,繼2005年和2007年之後,這是美國對華匯率政策的第三波施壓,而且更為嚴重,「因為它和歐巴馬政府的出口戰略聯繫在一起,未來5年出口翻番,是歐巴馬政府的最重要對外經濟政策之一。」
「從前僅僅是為了公平貿易以及減少中國對美貿易順差。」宋國友認為,美國此次大舉施壓人民幣匯率,在最直接地刺激出口的目的之外,還可以實現更多目標,如果人民幣短期內大幅升值,將出現很多連鎖反應,比如中國持有的大量美元國債的巨額貶值,中國產品在世界競爭力嚴重喪失,中國出口受影響,整個國民經濟可能會重新面臨極大的困難。
「潛在的可能後果是,如果中國處理不好,將會制約中國的崛起。」宋國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