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戰前期美韓完敗,美軍冒險仁川登陸,總參精準預測,卻被無視了

2021-01-10 騰訊網

請您在閱讀前,先點擊上面的「關注」,感謝您的支持,希望能給您帶來良好的閱讀體驗,並與您分享閱讀的快樂!

韓戰前期,美韓聯軍被朝鮮人民軍殺的丟盔卸甲、一敗塗地,十幾萬軍隊龜縮在南朝鮮最南端釜山港周圍,眼看就要被趕到海裡。麥克阿瑟孤注一擲,計劃在仁川港冒險登陸。

與此同時,中國總參謀部準確預測到了此次登陸的地點和時間,甚至精確到了分鐘。情報火速傳給金日成,只可惜他忽視了這個情報,如果金日成聽話,可能就沒有志願軍的事了。

朝鮮地圖

1950年6月25日,臺北士林官邸,蔣介石神情落寞的吃著早餐。

美味的早餐如同嚼蠟,他真的嘗不出任何的味道。情報部門告訴他:人民解放軍正在加緊籌建空海軍,華中腹地和華南沿海已經修復了幾十個機場,400多架蘇聯援助的戰鬥機可以隨時投入渡海作戰,他們還在香港澳門加緊購買各式船隻、登陸艇,沿海的造船廠也在日夜開工......

倉促的撤到臺灣,已經讓這個寶島物價飛漲,軍心浮動,風雨飄搖。這還不算,素有解放軍「戰神」之稱的粟裕吸取金門島教訓,已經準備了50萬人,一刻不停的訓練,準備渡海登島,存亡就在旦夕之間。蔣介石不知道毛澤東手下怎麼會有那麼多才華橫溢的天才戰將。

這個粟裕,原來都沒聽過,沒想到從蘇中七戰七捷開始,竟然成了自己的噩夢。和彭德懷這個僅用3萬人開始、3年時間,便解放了佔中國國土面積五分之二的大西北,最終發展到100多萬解放軍的「西北戰神」不同,彭德懷是二十多年來一場場和國軍以少勝多的戰爭打出來的。

他粟裕算是什麼,在解放軍中資歷那麼淺,橫空出世,就是來滅我蔣某人的嗎?現在只能將希望寄托在美國身上了,杜魯門不是說,麥克阿瑟已經準備保衛臺灣了嗎?雖然美國對老蔣沒興趣,但是對臺灣卻情有獨鍾。

正當蔣介石胡思亂想的時候,蔣經國突然瘋一般跑了進來,大聲的喊:「爸爸,韓戰爆發了」。蔣介石罕有失態的跳了起來,把早餐撒了一身。

蔣介石

1950年6月25日,韓戰爆發。

杜魯門從夾縫中看到了希望,不能讓蘇聯如意的稱霸亞洲,他看到了介入的好機會,就直接撕毀與新中國的協議,欣喜若狂的把第七艦隊派到了臺灣海峽,阻止中國軍隊進攻臺灣。

而他向世界宣告聲明的邏輯是那樣的無恥:因為韓戰爆發,所以美國要佔領臺灣。

這個外交史上最無恥的聲明讓共產黨對美國徹底失去了信任,杜魯門也因此舉犯下了他政治生涯中的最大錯誤,當美國陸軍慘敗在中國陸軍手下時,他本人也因這個愚蠢的決定,被迫戚慘下臺。

杜魯門發表侵臺聲明的第三天深夜,新中國第一批「將軍大使」之一的柴成文,收到命令進入中南海,周總理傳達了毛主席的指示,並對他說:

「朝鮮打起來了,美國杜魯門政府不僅宣布派兵入侵朝鮮、侵略臺灣,而且對進一步侵略亞洲做了全面部署,他們把朝鮮問題同臺灣、遠東問題聯結在一起,所以我們需要派人同金日成同志保持聯繫,現在要你帶幾個軍事幹部先過去。」

不久,以柴成文為首的中國大使館人員抵達平壤,與金日成會面。從那天開始,大批朝鮮戰場的軍事情報,開始源源不斷的發回中國。

韓戰開始後,誰也不會想到南朝鮮竟然那麼慫,就在麥克阿瑟成為地球上最高軍事職位的「聯合國軍」司令官之時,朝鮮人民軍如海嘯般衝垮了南朝鮮一道又一道防線,李承晚都要宣布遷都了。

李承晚

「聯合國軍」和南朝鮮顯然是低估了朝鮮人民軍的力量,當時,朝鮮人民軍野戰部隊共編有10個步兵師、一個坦克旅和一個摩託團,是一支裝備優良的精銳之師。這其中還有從解放軍序列中神秘消失的三個朝鮮籍整編師。

在人民軍中擔任進攻任務的7個師中,有三分之一的兵員是經歷過抗日戰爭和中國解放戰爭的老兵,還有許多曾與金日成一起在蘇軍中服過役的老遊擊隊員。

史料稱,二師師長崔賢少將、參謀長許波上校,三師參謀長張平山少將,六師師長方虎山少將,七師師長崔人少將,十六團團長崔仁德上校都出身於八路軍。

戰爭開始後僅僅一天的26日凌晨,朝鮮人民軍就在T-34坦克旅為箭頭的攻擊下,打到了漢城之下。27日凌晨2點,南朝鮮總統李承晚就帶著大批金銀財寶和幾個親信坐專列逃離漢城,後宣布遷都水原。漢城不出意外的落到了人民軍的手裡。

戰爭爆發第四天,漢城大橋被如喪家之犬的南朝鮮炸毀,戰前擁有98000餘人的南朝鮮軍隊,在人民軍的暴烈攻擊下,僅剩下22000餘人的殘兵敗將,而且幾乎失去了所有的重武器裝備。

朝鮮人民軍

27日,美國參戰了,美國空軍開始與人民軍空軍展開空戰。此時真正高興的只有兩個人,一個是窮途末路的蔣介石,一個是戰爭狂人麥克阿瑟。

好出風頭的麥克阿瑟竟然私自跑到臺灣去見了蔣介石,杜魯門還是在報紙上得知麥克阿瑟突然訪臺的,這讓他很是尷尬。兩個人私下確立的秘密協議報告給杜魯門後,杜魯門大為惱火,他可不敢同意讓蔣介石派兵赴南朝鮮參戰,蔣介石去了,中共還會遠嗎?

然而,美國以韓戰為由侵佔我國臺灣,早就惹怒了中國,毛主席對全國人民發表了講話:

「杜魯門在今年1月5日還聲明說美國不幹涉臺灣,現在他自己證明了那是假的,並且同時撕毀了美國關於不幹涉中國內政的一切國際協議。」

周恩來總理也昭告世界:「我國全體人民必將萬眾一心,為從美國侵略者手中解放臺灣而奮鬥到底。」

1950年7月6日,中共中央毛主席一舉拍板——調整國防戰略部署,推遲解放臺灣,組建東北邊防軍。

毛主席會見金日成

7月5日,朝鮮人民軍開始與美國陸軍「史密斯特遣隊」進行較量,兩個小時之內,高傲的美軍被人民軍殺的屁滾尿流,慘不忍睹,敗軍慘狀讓美國軍史都不忍記錄。然則從此開始,為了挽回面子,達到控制朝鮮的目的,美軍開始大規模向朝鮮增兵。

7月6日以後,人民軍不但佔領了新都水原,還相繼解放了西線的平澤、安城和重要港口仁川,攻克了中線和東線的原洲、中洲和三陡。面對大好形勢,金日成準備快速平定南朝鮮,因為美軍越來越多,現代裝備殺傷力巨大,人民軍的傷亡也越來越大。

1950年8月,裝備處於劣勢的人民軍以大無畏的英雄氣概,重創美軍騎一師和二十五師,以6萬筋疲力竭的人民軍包圍了「聯合國軍」達14萬之眾,要不是美軍空軍不要命的狂扔炸彈雨,「聯合國軍」就要被趕到海裡了。

這個時候,朝鮮人民軍已經解放了朝鮮90%以上的土地和92%的人口,解放區已經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而聯合國軍則被壓縮到洛東江以東的只有1萬平方公裡的狹小地域,金日成喜不自禁的宣布:8月將完全解放朝鮮國土。

中國有句古話:禍兮福所依,福兮禍所伏。這時的人民軍已經失去了大部分的重裝備,對於龜縮的「聯合國軍」也無能為力了。就在人民軍與「聯合國軍」相持的時候,麥克阿瑟卻陰險的笑了,因為他又看到了自己最擅長的戰機出現了。

麥克阿瑟

麥克阿瑟被稱為「兩棲登陸戰大師」,他對兩棲登陸確實有著極大偏愛,在太平洋戰爭美軍反攻期間,他組織了數十次兩棲登陸戰,給日軍以最沉重打擊,而其親自指揮的登陸戰就有十一次之多。

這一次,他看到了人民軍背後的最大破綻——仁川,只要美軍能順利從此處登陸,切斷人民軍的後路,人民軍將會跌入地獄。

華盛頓聽到麥克阿瑟的登陸計劃是「仁川」時,卻大驚失色,因為仁川幾乎是世界上最不適合登陸的海港,只有一條窄窄的「飛魚航道」進港,哪怕一條船被朝鮮擊沉,整個航道就要被堵塞,漲潮時水會高達35英尺,退潮時海灘上幾公裡寬的淤泥能陷死人,在仁川登陸太冒險了。

可是人民軍部署留下了太大的失誤,華盛頓派到朝鮮考察「仁川登陸」的李奇微一行果斷看出了這個機會,於是「仁川登陸」行動正式批准。

於此同時,在中南海居仁堂旁的一排小平房裡,總參謀部作戰室主任雷英夫卻站在朝鮮地圖前已經許久未動了。

雷英夫是毛主席直覺發現並重點培養的人才,他1938年才投奔延安抗大,是參謀班的一名普通學員,毛主席在授課時發現了他,認為他是個可造之才。

雷英夫在重慶幫助葉劍英舌戰群儒,立下了大功,後又隨葉劍英回總參作戰部,從此一直在中央那些大戰略家身邊工作。超群的天賦加上耳濡目染,雷英夫已經是一名極有戰略頭腦的少壯派將領了。

雷英夫

雷英夫看著地圖,他非常的奇怪,為什麼「聯合國軍」被包圍在釜山,既不進攻,也不後退; 人民軍後方,卻是極度空虛,為什麼美軍最精銳的兩個師在日本按兵不動?雷英夫豁然一驚:「美國人要有大的陰謀和行動了。」

在他的主持下,總參作戰室經過一天緊張的分析,中國軍隊統帥部的參謀人員歸納六點意見,大致如下:

一是釜山的二十多萬部隊不進不退,是為了把人民軍的主力全部吸引到南面;

二是日本兩個精銳師不去增援,一定有戰略任務;

三是麥克阿瑟擅長冒險,又是個「兩棲登陸戰」的極度愛好者;

四是朝鮮像個冬瓜,東西最窄處只有200多公裡,適合登陸作戰;

五是西海岸的仁川是美軍最佳的登陸地點;

六是雖然形勢一片大好,但是朝鮮和蘇聯太樂觀了,人民軍如果被切斷後路將會陷入絕境,而美英又從地中海抽調海空軍到朝鮮,這是個登陸作戰的徵兆......

雷英夫拿著這個報告猶豫了,如果他把這個報告交上去,可能總參謀部的職能會發生戰略性的轉變,因為中國的統帥機構工作一直是統帥們指揮,參謀們去居中落實,比如收發電文、整理資料、統計數字等等,很少參加決策。

雷英夫想了許久,天黑之後他終於下定主意,去見周恩來總理,他是周總理的軍事秘書,要先把這件事向總理匯報。從他下定決心之時,就是總參謀部向現代化、正規化建設的轉變之時,畢竟統帥們不能整天關注著戰爭,國家建設同樣重要。

中國統帥們的思想顯然不像金日成和史達林那麼樂觀,周總理就說過:「不經過反覆較量,不消滅美軍的力量到不能支持的時候,韓戰是不可能輕易結束的,我們寧可把這個問題想的複雜點......」

毛主席更是清醒的說:「現在朝鮮人民軍應該做短暫休整,越是這個時候,越是要預防不測。」

周恩來總理聽了雷英夫的報告,與自己的戰略思考完全相符,他叫上雷英夫和總參的「胖子將軍」李濤(這是一個長期不為人知的中國軍界幕後人物),去拜見毛主席。

周恩來在朝鮮

毛主席一句插話都沒有,認認真真的聽完雷英夫的匯報,只說了六個字——「有道理,很重要。」

雷英夫繼續預測了美軍登陸的時間,這位剛剛30出頭的中國將軍說道:

「我們對9月至11月的朝鮮西岸海潮做了研究,發現有3個日期可供選擇:9月15日、11月3日和1月11日,這三個最佳日期裡各有2~3天的好時機。如果以9月15日為登陸日,那天的漲潮最高時間共兩次,一次是上午6:59分,一次是下午日落35分鐘後的19:19分,9月15日比另外兩次時間更為可能,我們認為美軍極有可能把登陸時間定在9月15日。

歷史將永遠銘記這一時刻,就在麥克阿瑟決定仁川登陸的同一天,中國軍人已算出了麥克阿瑟在23天後展開登陸戰的地點,而登陸時間甚至精確預測到了分鐘,與麥克阿瑟的絕密計劃可謂毫釐不差。

不但雷英夫進行了準確預測,就連在站在鴨綠江邊的鄧華、朝鮮大使館的柴成文都同時向上級部門報告了美國「仁川登陸」的預測,可見中國將領的軍事素質之高。

毛澤東聽完匯報後指示:「立即把我們的看法向史達林和金日成通報,提供他們參考,希望人民軍有後撤和在仁川防守的準備......」

倪志亮大使向金日成通報了中國總參謀部的預測,毛澤東主席專門召見朝鮮特使,向他們緊急轉達了情報。可惜此刻正沉浸在勝利喜悅中的金日成和史達林,都忽視了這個情報,不久之後總參作戰室的預測成了殘酷的現實。

金日成

9月15日,美軍在海、空強大火力的掩護下,大舉開展登陸作戰,經過一天的狂轟亂炸,到當晚漲潮結束時,18000多名美國海軍陸戰隊員、上千噸物資、上百輛坦克在仁川登陸,軍事史上最後一場大規模登陸戰成功。

金日成終於明白過來,美國人真的要在仁川登陸了,此時再調兵遣將,可惜太晚了。

麥克阿瑟賭贏了,那就意味著人民軍慘了。9月16日,「聯合國軍」開始反攻,9月23日,人民軍戰敗,一萬多人死傷,一萬多人被俘,總參謀長姜健犧牲,全軍撤往三八線以北,金日成再無統一朝鮮的機會。

從此,毛澤東,周恩來認識到「小參謀能起大作用」,中國軍隊總參的職能開始從執行機構向決策機構發生轉變。

如果金日成能夠聽從中國傳達給他們的消息,哪怕只派出一個師協防仁川港,美軍也將有來無回,那時候誰勝誰負還不一定呢,也許就沒有百萬「志願軍」抗美援朝的事情了,可惜歷史沒有如果。

美國這時候真的不應該慶幸「仁川登陸」勝利,因為他們將碰到這個世界上最強大的陸軍——「中國人民志願軍」。

相關焦點

  • 韓戰中如何準確預測美軍仁川登陸
    導語:1950年9月15日,美軍在仁川登陸,截斷朝鮮人民軍後路,南北夾擊,朝鮮戰勢立即逆轉。中國組建志願軍赴朝。鮮為人知的是,中國對美軍仁川登陸早有判斷。韓戰初期,本文作者雷英夫時刻關注戰爭走勢,認真研究美軍指揮官的特點,準確預測出美軍將在仁川登陸,為國家領導人進行戰略決策提供了有益參考。
  • 美軍仁川登陸前,毛主席已多次提醒朝鮮戒備,為何他能準確預測?
    1950年9月15日,美軍在朝鮮西海岸中部的仁川港登陸,這是韓戰中至關重要的一場戰役,被美軍視為戰局逆轉的關鍵轉折點。麥克阿瑟豪賭成功,聲望在國內達到了頂峰。在這之前,美韓聯軍被北朝鮮軍壓迫到面積僅有1萬餘平方公裡的釜山防禦圈內,危在旦夕。但美軍自仁川登陸後切斷了北朝鮮軍的補給線,北朝鮮軍後方空虛只能不斷敗退,此後美軍一路向北追擊,最遠處到達鴨綠江邊。
  • 真實與謊言:是誰預測了美軍仁川登陸
    中國軍隊以重大的犧牲和傷亡為代價,使美軍遭受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的首次挫折。這場戰爭維護了中國的安全,增強了中國人的民族自尊自信。但是,這場戰爭中的許多重要情節,至今尚未公開,以致社會上流傳了許多不實之詞。作為歷史研究者,有責任澄清歷史真相。1950年9月15日美軍仁川登陸,對戰爭初期的形勢產生了巨大影響。中國軍方對美軍的這一行動,是否有過前期的預測?我們根據歷史檔案,做一個回顧。
  • 70年前,美軍在朝戰中進行「仁川登陸」,卻被此人提前預測出來
    然而,美國人插手了,他們的軍隊在仁川地區登陸,緊接著,所謂的「聯合國軍」相繼開進朝鮮,整個韓戰的戰局發生逆轉,形勢向著不利於北朝鮮金日成的方向發展。我們設想一下,如果當初金日成能夠派出足夠多的兵力,死守仁川地區,進面有效阻止美軍登陸,那麼朝鮮人民軍就不會這麼快陷入被動,韓戰的走向也不會這麼發生變化。
  • 仁川登陸:中國竟提前23天算出美軍登陸地點,且時間精確到分鐘!
    ——《決戰朝鮮》01仁川登陸決策1950年8月23日,麥克阿瑟做出了仁川登陸的決策仁川登陸戰是軍事指揮藝術的傑作,是戰爭史上的驚世之舉,這是麥克阿瑟最光彩的時刻,是他五十五年戎馬生涯的巔峰。但這位世界級的名將,至死都不知道,比他高明的中國軍人早在23天前就已經算定了他要在仁川登陸,而登陸日期就是他所決定的9月15日,並且預測的登陸時間竟然精確到了分鐘!
  • 金日成的驕狂,遭致戰局逆轉,中國參謀算準麥帥23天後仁川登陸
    聽到這個消息的史達林,也狂喜不止,似乎朝戰勝負已定。然而,有人卻為之憂心忡忡,他們就是中共的領袖們。主席,這位天才的軍事家,一下子就看出了問題癥結:現在預測勝利為時太早,最該做的,是預防不測!而此時的總理,正在皺著眉頭,耐心地聽著蘇聯駐華代表沙哈羅夫大將眉飛色舞憧憬勝利,這位大將是比金日成還要自信百倍。
  • 麥克阿瑟至死不知仁川登陸戰,早被我軍提前23天知曉時間地點
    今天要說的就是著名的仁川登入戰,麥克阿瑟視為一生經典的戰役其實早在二十三天前就已經被中國參謀雷英夫識破,並準確預測其登入地點,韓戰其實通過雙方參謀之間的比拼就能看出美軍是必敗。仁川登陸戰的成功,使麥克阿瑟的個人聲望達到了頂點,他到死都沒想到其實早在二十三天前,中國參謀雷英夫就應經提前預測出他的登陸位置,並匯報給了人民軍領袖金日成,可惜在巨大勝利戰果的衝擊下,金日成並沒有保持警惕和預防。但這點足以證明中國參謀的軍事謀略,美國參謀們到第一戰役結束都認為,志願軍還沒有入朝。
  • (現代登陸戰介紹)仁川登陸作戰
    1950年9月15日,"聯合國軍"7萬餘人,在釜山背後240公裡的仁川登陸成功,奪佔仁川地區。作戰背景1950年6月25日,朝鮮全面內戰爆發,朝鮮人民軍為了反擊美韓軍隊的侵略,連續實施四次進攻戰役。
  • 仁川登陸何以迅速扭轉戰局
    6周後聯合國軍在韓國西北部的仁川登陸,朝鮮人民軍全線潰退,美韓聯軍轉入反攻。日本投降後朝鮮半島南北方分別由美蘇受降,由於南朝鮮人不滿美國託管經常爆發大規模騷亂和示威遊行,讓美國的管理非常困難,所以美國向聯合國提議:南北方舉行選舉,由當地人民自行管理國家,然後美蘇撤軍。
  • 一次經典的冒險:美國軍人如何看待仁川登陸戰
    仁川登陸是二戰後一項偉大的作戰計劃,是戰術成功運用的典範。它造成了朝鮮人民軍的潰敗,促使美軍從釜山防線成功突圍。被譽為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將軍「最佳時刻」的仁川登陸,鞏固了他的領導地位,顯示了他指揮作戰的英明,也體現了他敏銳的洞察力。
  • 談談電影《仁川登陸作戰》中的史實與虛構
    2016年上映的電影《仁川登陸作戰》,因其誇張的戰鬥劇情和涉及少見的仁川登陸戰役史實,在當年也算擁有一定熱度,雖然這其中大部分還是以批評和吐槽為主。筆者這次就來講講這部電影中和真實歷史有些聯繫的地方。更何況編劇給其設置的戲份即哆嗦又突兀,沒有手下美韓大將們的簇擁,這個角色的設置實在是和主線劇情不搭,剪掉完全不影響觀看。除了麥克阿瑟之外,片中算是有真實原型的主要人物,恐怕就是暴虐的仁川海岸防禦司令林桂鎮了(扮演者李凡秀),不擇手段、神經質和喜怒無常,完美得展現了韓國人心中人民軍高級軍官的形象。
  • 美軍為何能從仁川登陸?除了強大的海空軍掩護,這些原因不容忽視
    以至於後來的「聯合國軍」總司令李奇微都說:「在仁川登陸就是一比五千的賭博」。還有那個曾經從諾曼第一路打到柏林的美國五星上將『布萊德雷』也說: 「我得說這是我曾聽到過的最冒險的軍事計劃,這是個空中樓閣方案,仁川很可能是進行兩棲登陸最糟糕的地方。」
  • 仁川登陸真的很神嗎?其實是中國人教會了麥克阿瑟
    在二戰中已經擁有豐富登陸作戰經驗的美軍如果想上「仁川」也不會存在什麼困難1904年2月6日1時已經磨刀霍霍許久的日本聯合艦隊司令東鄉平八郎終於下達了攻擊決心,他的進攻鋒刃正是22年前袁世凱的發跡之地,仁川。
  • 【看片說史】談談《仁川登陸作戰》中的史實與虛構
    2016年上映的電影《仁川登陸作戰》,因其誇張的戰鬥劇情和涉及少見的仁川登陸戰役史實,在當年也算擁有一定熱度,雖然這其中大部分還是以批評和吐槽為主。筆者這次就來講講這部電影中和真實歷史有些聯繫的地方。▲電影《仁川登陸作戰》海報首先導演李宰漢為了提升電影的逼格,請來了好萊塢著名男星連姆·尼森(Liam Neeson)出演麥克阿瑟上將的角色,他曾出演過著名二戰電影《辛德勒名單》中的男主角,可惜現在早已過了事業巔峰期,所以事實上並沒啥卵用。更何況編劇給其設置的戲份即哆嗦又突兀,沒有手下美韓大將們的簇擁,這個角色的設置實在是和主線劇情不搭,剪掉完全不影響觀看。
  • 韓戰時美軍仁川登陸的歷史照片,難怪北朝鮮軍隊會迅速潰敗
    美軍的仁川登陸就是一場海陸空的立體行動,這場面不亞於現代化戰爭,難怪北朝鮮軍隊會抵擋不住。 照片裡美軍海軍陸戰隊正在登岸,仁川登陸的美軍規模非常的龐大,致使朝鮮人民軍的後勤補給線被切斷。
  • 仁川登陸是一場豪賭,麥克阿瑟為什麼如此堅決要在仁川登陸呢?
    雖然在朝鮮在仁川的駐軍不多,但是畢竟已經屬於戰略後方了。從這裡登陸,顯然是有困難的。即使搶灘登陸成功了,是否能夠佔領灘頭陣地打開局面,還是另一回事。此外,仁川在很多人眼裡並不是一個好的登陸點。從地理、地形和潮汐情況是非常不適合進行登陸作戰的,可聯合國軍偏偏選擇了這裡。所以在很多美軍的眼裡,仁川登陸完全是一場豪賭,賭贏了尚且完美,可賭輸了結果就書難預料了。
  • 抗美援朝戰役評點系列之一:仁川登陸
    圖4:仁川俯瞰圖,仁川地形是非常不適合登陸的麥克阿瑟認為仁川登陸就是一場1:5000的豪賭,他押寶的關鍵就是正因為仁川極不適宜登陸的地理特點使人民軍判斷美軍不可能在此登陸,所以人民軍在這一地區的防禦異常薄弱!
  • 麥克阿瑟命令仁川登陸部隊,超過87%傷亡才能退出戰鬥,結果……
    1950年9月15日凌晨3點,即將進行仁川登陸任務的美海軍陸戰隊5團3營營長心情沉重地望著遠處要攻佔的目標——月尾島,它離仁川港只有一海裡,密布炮臺和工事,之前已經因為遭受數日轟炸,安靜得嚇人,據估計,島上至少還有三百多人的守衛部隊,一旦他們利用殘存火力點朝海中射擊,那將成為登陸部隊的惡夢。
  • 歷史上的今天丨仁川登陸真的很神嗎?其實是中國人教會了麥克阿瑟
    在二戰中已經擁有豐富登陸作戰經驗的美軍如果想上「仁川」也不會存在什麼困難1904年2月6日1時已經磨刀霍霍許久的日本聯合艦隊司令東鄉平八郎終於下達了攻擊決心,他的進攻鋒刃正是22年前袁世凱的發跡之地,仁川。
  • 李枏:駐韓美軍橫著走,韓國民眾早就不滿了
    韓戰後,美國與韓國籤訂《美韓共同防禦條約》(1953年10月)《美韓經濟協定》(1953年12月)《美韓軍事經濟援助協定》(1954年11月)《美韓友好通商及航海條約》(1956年11月)等多項雙邊條約、協定以及附件,正式將韓國納入美國的盟國體系之中。70年來,韓國一直忠實地承擔著盟友的責任。然而,一國對另一國依賴程度越高,受到的限制也就越高,不滿也就隨之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