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克阿瑟命令仁川登陸部隊,超過87%傷亡才能退出戰鬥,結果……

2021-01-13 人文者也

大家好,我是小評歷史。

1950年9月15日凌晨3點,即將進行仁川登陸任務的美海軍陸戰隊5團3營營長心情沉重地望著遠處要攻佔的目標——月尾島,它離仁川港只有一海裡,密布炮臺和工事,之前已經因為遭受數日轟炸,安靜得嚇人,據估計,島上至少還有三百多人的守衛部隊,一旦他們利用殘存火力點朝海中射擊,那將成為登陸部隊的惡夢。

就在幾個小時以前,麥克阿瑟緊急向登陸部隊發布了一道命令,大意是,傷亡在沒有達到87%之前,不管傷亡多慘重,都要繼續執行攻擊任務,這是個什麼概念?第一批登陸部隊相當於成為了敢死隊!這在美軍歷史上是極其少見的。

因為先前的情報工作準備不足,幾乎沒有人知道,仁川岸上是不是已經有精銳的北朝軍等待著給美軍登陸部隊以致命一擊。

凌晨5點45分,天光微亮,月尾島上的北朝軍哨兵幾乎馬上發現仁川港外的海上,密密麻麻到處都是美軍的軍艦。

炮彈呼嘯而過,砸向仁川港,烏雲一樣的飛機轟鳴著低空掠過,雨點般的炸彈傾瀉而下仁川港很快就陷入爆炸產生的煙霧之中,什麼都看不到。

在這個時候,月尾島也終於迎來了第一批不速之客。美陸戰5團3營的士兵剛踏上島,就使出吃奶的勁朝前衝去。

預想中的激烈戰鬥並沒有發生。7點半時,月尾島山上升起了美國國旗,戰鬥基本結束,只有17人受傷,無一死亡,島上也並沒有什麼三百人的北朝軍,除了在燈塔打死了幾個北朝哨兵,其他的戰鬥簡直不值一提。

島上的平民被趕到一起,集中看管,因為怕他們藏武器,美軍還命令他們不管男女,把衣服都脫光,這看起來不人道的辦法,其實是美軍在釜山防禦圈作戰時,用血的教訓換來的,很多北朝遊擊隊會把武器或者電臺藏在朝鮮人特有的白袍子或者裙子裡,借進美軍防區時刺探情報,或者伏擊落單的美軍。

剩下的時間,登島美軍就只是坐在山上眺望仁川港,看自己的兄弟部隊像下餃子一樣跳下登陸艇,衝進煙霧中。3營營長曾經向上級建議,想要通過月尾島與仁川唯一連接的海堤,以坦克為先導,突入仁川灘頭,減輕第5團的攻擊壓力,結果遭到上級的斷然拒絕,畢竟兩棲登陸是十分複雜的,沒必要讓早就安排好的攻擊序列因為多出一支力量而變得更加混亂。

到了下午5點多鐘,夕陽還有最後一縷微光就要落入海中時,美軍佔領了仁川港墓碑高地,過程中除了遭受到一些迫擊炮和重機槍的射擊,並沒有大規模抵抗,登陸部隊只陣亡了20人,傷一百多人,其中還包括一個攝影記者,損失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雖然在仁川登陸前,金日成號召北朝軍,「用你們的鮮血和生命保衛每一座山、每一條河」,可是仁川附近的守軍好像並沒有這個覺悟,面對美軍的進攻,他們基本上沒有做像樣的抵抗,就一路向漢城退卻,而且這還不是他們的自發行為,而是來自上級的命令。

16日凌晨,美陸戰5團就開始向漢城進發,在他們左翼是陸戰1團,仁川港留給了韓軍陸戰隊守衛,只一天的功夫,就向前推進了6公裡,於17日早晨七點多時,全殲了北朝軍五輛坦克以和兩百多人的加強連後,平安地到達了漢城附近的金浦機場南側。

仁川登陸開局時可稱作氣吞山河,麥克阿瑟把形勢估計得糟糕透頂,為了盡最大可能一擊成功,他甚至拒絕了第八集團軍沃克中將補充物資和彈藥的請求,把全部物資都投入到仁川。

9月15日當天,北朝軍近乎瘋狂地向釜山防禦圈進攻,讓沃克中將面臨了極大的壓力,沃克在乘飛機冒著被擊落的風險,深入北朝軍陣地七十多公裡偵察後,認為只要麥克阿瑟把登陸仁川的物資分給他一小部分,他就可以展開反攻,把北朝軍壓進山裡,獲取更大的勝利。

可歷史沒有如果,麥克阿瑟近乎完美地達成了他戰前所想要達到的所有目標,仁川登陸,這個直到進攻前,被幾乎所有高層軍事將領,甚至美國總統反對的作戰計劃,獲得了空前的成功,北朝軍則在此時用光了他們開戰以來的所有好運氣,他們後勤補給被切斷,前線官兵除了傷亡慘重,連吃飯都成了嚴重的問題,而且金日成拒絕撤退,連撤往山區獲取糧食的計劃也被否決,末日不再屬於美韓軍隊,而是在前線耗光了所有本錢的北朝軍。

相關焦點

  • 仁川登陸戰,麥克阿瑟贏在一時,卻輸了一生
    回到東京後,麥克阿瑟立即指定參謀人員編制了代號為「藍心行動」的登陸計劃。這份計劃已經於後來的仁川登陸方案如出一轍。 但由於時間過於倉促,準備不及,並且仁川海潮落差太大,「藍心行動」計劃遭到一致反對。加之朝鮮人民軍攻勢凌厲,麥克阿瑟不得不把準備用於「藍心行動」的部隊投入地面作戰,阻止人民軍的進攻。「藍心行動」計劃胎死腹中。
  • 1950年9月15日,仁川登陸戰役打響
    在韓戰爆發後第四天,麥克阿瑟在視察戰場後,即提出在仁川登陸的構想。為了完成這次龐大的兩棲登陸行動,麥克阿瑟要求動用美國海軍陸戰隊遠徵軍,他相信只有在敵人後方實施決定性的軍事行動才能令局勢改善,因此他希望在仁川附近實施登陸以切斷人民軍補給線令它失去戰鬥力,從而贏得戰爭勝利。
  • 抗美援朝戰役評點系列之一:仁川登陸
    圖1:仁川登陸是韓戰初期的關鍵戰役麥克阿瑟的小算盤仁川登陸是當時擔任「聯合國軍」總司令兼遠東美軍總司令麥克阿瑟五星上將一手策劃的。早在6月29日,也就是漢城被人民軍佔領的第二天,麥克阿瑟就親臨漢江南岸進行實地視察。當他親眼目睹了大批韓國軍隊的潰散士兵和難民蜂擁而逃的時候,就在心裡萌發了只有在朝鮮人民軍側後實施兩棲登陸才能徹底扭轉不利戰局的設想。
  • 為了掩護仁川登陸,曾經發生過一場悲劇性的戰鬥,至今被人遺忘
    美軍在韓戰中最為高光的時刻發生在1950年9月15日的仁川登陸,一代名將麥克阿瑟在「天時地利人和」全都不利於美軍的情況下強行發起登陸作戰,並且在成功登陸之後率領美軍發起反攻,一路殺到鴨綠江畔。仁川登陸作為二戰後最為成功的一次登陸作戰而被載入史冊,然而就在幾乎同一時間,在韓國東南部城市浦項市以北26公裡的長沙裡也發生了一次慘烈的登陸作戰,史稱「長沙裡之戰」。
  • 麥克阿瑟至死不知仁川登陸戰,早被我軍提前23天知曉時間地點
    歷史將永遠銘記這一時刻,就在麥克阿瑟決定仁川登陸的同一天,中國軍人已算出了自以為天下無敵的麥克阿瑟二十三天後將展開的登陸戰的地點,而登陸具體時間甚至精確到了分鐘,與麥克阿瑟的絕密計劃可謂毫釐不差。第二階段是美軍介入,通過仁川登陸切斷人民軍的補給,包圍並打敗朝鮮人民軍,人民軍步步後退有覆滅之險,聯合國軍先頭部隊甚至都衝到了鴨綠江畔,第三階段是志願軍入朝通過五次戰役,遏制住聯合國軍的進攻,將其逼退出三八線後,第四階段就是僵持階段,志願軍和人民軍通過陣地防禦戰,主動出擊等戰略方式終於迫使美軍籤訂停戰協議。
  • 真實與謊言:是誰預測了美軍仁川登陸
    第二天,美國總統杜魯門發布了三條命令:1.命令麥克阿瑟將軍以所能動用的全部武器彈藥供應韓國軍隊。2.使用遠東空軍和海軍撤出在韓國的美軍顧問團及其家屬。3.命令第七艦隊進入臺灣海峽。並聲明不容許中國共產黨人攻擊臺灣,也不允許蔣介石的軍隊進攻大陸。 6月27日,聯合國安理會應美國的要求討論武裝幹涉朝鮮問題。
  • (現代登陸戰介紹)仁川登陸作戰
    由於主要登陸戰鬥只能在黃昏實施,物資器材的上陸時間只有2小時,所以必須制定特別的登陸方案,才能使足以抗擊敵方夜間反擊的兵力兵器和器材順利上陸。2小時以內沒有上陸完畢的船隻,將擱淺在敵岸上火力網控制的泥沼中。第四,朝鮮人民軍正加速布雷。如果在仁川的狹窄水道和港內搭配布設錨雷和磁性水雷,那麼美海軍的掃雷能力還不能迅速加以排除。
  • 聞博:仁川登陸復盤——麥克阿瑟本該輸掉的豪賭
    但是結果導向的思維卻時常令我們陷入了機械唯物的陷阱裡,覺得既然事情發生了,這便是唯一可能存在的結果,是命中注定的結局,然後一邊忽略勝利者的錯誤,努力尋找理由歌頌勝利者,另一邊又無限放大失敗者犯下的錯誤,覺得那都是命運事先的安排。1950年9月的仁川登陸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 一次經典的冒險:美國軍人如何看待仁川登陸戰
    該決議建議成員國支援韓國軍隊並派遣部隊加入到韓戰中,恢復朝鮮半島的和平。36月29日,駐日聯軍總司令陸軍上將道格拉斯,麥克阿瑟接到命令要求派遣隸屬遠東司令部的海軍和空軍部隊增援韓國軍隊。6月30日,杜魯門命令美軍地面部隊在朝鮮半島投入戰鬥,並命令美國海軍封鎖朝鮮。
  • 仁川登陸是一場豪賭,麥克阿瑟為什麼如此堅決要在仁川登陸呢?
    雖然在朝鮮在仁川的駐軍不多,但是畢竟已經屬於戰略後方了。從這裡登陸,顯然是有困難的。即使搶灘登陸成功了,是否能夠佔領灘頭陣地打開局面,還是另一回事。此外,仁川在很多人眼裡並不是一個好的登陸點。從地理、地形和潮汐情況是非常不適合進行登陸作戰的,可聯合國軍偏偏選擇了這裡。所以在很多美軍的眼裡,仁川登陸完全是一場豪賭,賭贏了尚且完美,可賭輸了結果就書難預料了。
  • 仁川登陸真的很神嗎?其實是中國人教會了麥克阿瑟
    ▲仁川作戰形勢圖,可以看到,仁川港十分靠近朝鮮的交通樞紐漢城,朝鮮半島寥寥的幾條鐵路線也都緊鄰仁川,仁川陷落之後,北朝鮮軍隊就會立即陷入補給斷絕後援無望的境地其全面性的崩盤只在旦夕之間如果單就作戰行動而言,麥克阿瑟直接操刀之下的仁川登陸作戰確實不失為一場十分出色的奇襲作戰,這場作戰的成功直接截斷了北朝鮮人民軍的補給路線,使得一度看到朝鮮半島統一曙光的北朝鮮軍隊在被
  • 麥克阿瑟的大牛皮:聖誕節前打敗中國讓大兵回家,結果自己回家了
    面對排山倒海般的北方攻勢,麥克阿瑟力排眾議,沒有將部隊直接部署在釜山防禦圈,而是以一次大規模兩棲登陸行動,直接在北方軍隊的大後方登陸,一舉逆轉戰局,迅速令北方的基本兵力喪失殆盡,美軍向北推進的阻礙事實上消失。到了1950年11月,美軍已經逼近鴨綠江,麥克阿瑟個人的軍事才華光芒被放大到了極點,其聲譽一時之間達到了美國國家偶像的程度。
  • 談談電影《仁川登陸作戰》中的史實與虛構
    2016年上映的電影《仁川登陸作戰》,因其誇張的戰鬥劇情和涉及少見的仁川登陸戰役史實,在當年也算擁有一定熱度,雖然這其中大部分還是以批評和吐槽為主。筆者這次就來講講這部電影中和真實歷史有些聯繫的地方。片中聲稱林桂鎮手中只有3000餘人,但事實崔庸健的指揮範圍更廣,能指揮整個仁川-漢城地區地區的部隊,包括第18師團、第9師團第87團、第849反坦克炮團、獨立第25旅團和仁川警備隊共計2萬餘人。
  • 《跨過鴨綠江》:為什麼說仁川登陸是一場豪賭?
    麥克阿瑟要求他務必堅持到9月中旬。就在沃克在洛東江邊拼死爭取時間的時候,美國遠東軍總司令麥克阿瑟正在制定著一個能夠一舉扭轉戰局的計劃——仁川登陸作戰。麥克阿瑟認為,如果美軍在釜山登陸,從正面迎擊朝鮮軍隊,是非常困難的。只有從朝鮮人民軍後方下手,切斷其糧食彈藥的補給,才能起到釜底抽薪出奇制勝的效果。
  • 歷史上的今天丨仁川登陸真的很神嗎?其實是中國人教會了麥克阿瑟
    2016年一部韓國電影《仁川登陸作戰》,讓有關仁川登陸的話題再一次火了起來,本期推送我們要和大家一起回首的就是這樣一場改變了朝鮮半島乃至整個世界格局作戰行動。▲仁川作戰形勢圖,可以看到,仁川港十分靠近朝鮮的交通樞紐漢城,朝鮮半島寥寥的幾條鐵路線也都緊鄰仁川,仁川陷落之後,北朝鮮軍隊就會立即陷入補給斷絕後援無望的境地其全面性的崩盤只在旦夕之間如果單就作戰行動而言,麥克阿瑟直接操刀之下的仁川登陸作戰確實不失為一場十分出色的奇襲作戰,這場作戰的成功直接截斷了北朝鮮人民軍的補給路線,使得一度看到朝鮮半島統一曙光的北朝鮮軍隊在被
  • 仁川登陸,麥克阿瑟豪賭:投5美元,贏5萬美元!杜魯門成買家
    受降命令傳到戰地時,分兵進擊的蘇聯軍隊已經越過三八線,正沿著公路向漢城運動。但他們一接到關於分界線的命令,就迅速撤回到三八線以北。9月8日,首批抵達朝鮮的美國軍隊第7步兵師在仁川登陸,佔領了整個南朝鮮並接受當地17萬日軍的投降。
  • 【看片說史】談談《仁川登陸作戰》中的史實與虛構
    2016年上映的電影《仁川登陸作戰》,因其誇張的戰鬥劇情和涉及少見的仁川登陸戰役史實,在當年也算擁有一定熱度,雖然這其中大部分還是以批評和吐槽為主。筆者這次就來講講這部電影中和真實歷史有些聯繫的地方。▲電影《仁川登陸作戰》海報首先導演李宰漢為了提升電影的逼格,請來了好萊塢著名男星連姆·尼森(Liam Neeson)出演麥克阿瑟上將的角色,他曾出演過著名二戰電影《辛德勒名單》中的男主角,可惜現在早已過了事業巔峰期,所以事實上並沒啥卵用。更何況編劇給其設置的戲份即哆嗦又突兀,沒有手下美韓大將們的簇擁,這個角色的設置實在是和主線劇情不搭,剪掉完全不影響觀看。
  • 美軍為何能從仁川登陸?除了強大的海空軍掩護,這些原因不容忽視
    而想要達到這一目的,美軍就需要進行登陸作戰。為此,麥克阿瑟將自己的想法向華盛頓報告。 登陸作戰是改變目前戰局的最好方法,因此麥克阿瑟的建議很快得到了華盛頓方面的同意。然而,原本贊同登陸戰的華盛頓的軍事首腦們,一聽說麥克阿瑟將登陸的地點選在了仁川,就立刻持反對意見。
  • 《仁川登陸作戰》是反戰電影還是反共電影?
    (照片來源:CJ娛樂) 《仁川登陸作戰》(27日上映,導演李宰漢)最先讓人想到的問題是這部電影屬於反戰電影還是反共電影。《仁川登陸作戰》講述了1950年9月15日扭轉了韓國戰爭中朝鮮軍隊佔上風優勢的戰局的仁川登陸作戰。為了此次作戰的成功,韓國海軍諜報部隊誓死潛入到被朝鮮軍隊佔領的仁川,搜集情報。
  • 美軍仁川登陸前,毛主席已多次提醒朝鮮戒備,為何他能準確預測?
    為了應對美軍可能實施的仁川登陸,毛指示聶榮臻將四野38、39、40、42四個軍另3個炮兵師調到鴨綠江邊待命,以應付將來朝鮮可能出現的危局。同時命令總參謀部作戰室密切注視朝鮮戰局。7月20日,蘇聯駐朝鮮代表什特科夫匯報朝鮮方面向蘇聯請求援助的情況,其中提到朝鮮代表此前在北京受到毛主席的接見,毛建議朝方「考慮如何撤退,從哪裡開始後撤,命令部隊停止向敵人進攻,以便保存自己的主力。」由於是秘密會見,中方沒有相關記錄,而什特科夫引述的也非完整會談內容。但毛不會無緣無故建議朝方停止進攻,很可能在這次會見中再次向朝方表達了自己關於美軍有可能在仁川登陸的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