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太笨了」,孩子心理承受力如此差,家長怎麼辦?

2020-12-20 小聞媽媽育兒記

現在孩子從上小學開始,就避免不了各種考試、測驗,一直到大學,甚至是一直到工作,都會有考核,這麼多大大小小的「考驗」,如果心理承受能力差一點,還真不一定能堅持下來。

其實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很多孩子都從小生活在「溫室」裡,對於失敗和挫折的承受能力得不到鍛鍊,只接受得了成功,卻不能承受失敗。

「媽媽,我數學只考了90分,我太笨了,我再也不能考滿分了」

在大人眼裡,這只是孩子成長旅途上非常不起眼的一次小考試,而在孩子眼裡就像是「天塌了」,只是一次90分,就已經把自己歸類為「笨蛋」的行列中去。

除了這種情況,還有一些孩子因為犯了一點小錯誤,受到了父母的一點輕微訓斥,直接就內心崩潰,實在是讓我們這些為人父母的擔憂:這麼差的心理承受能力,長大以後還怎麼獨自面對生活上的挫折?

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和家長平時對待孩子的方式是脫不了關係的。

父母對孩子的過分誇獎,過分寵溺,都會導致孩子出現心理承受力差的情況。雖然當下我們確實是崇尚「鼓勵教育」,但是如果當他們得到一點的小進步,就誇張地給予他們讚賞,而當遇到困難時,就讓孩子躲到自己的「翅膀」下,替他們承受,孩子既受不到挫折的「摧殘」,又不停地得到好的誇獎,當然會缺少應對困難的勇氣和經驗。

所以在平時的生活中,我們不能做「口香糖」父母,時時刻刻地跟在孩子屁股後面,幫助他們完成任何事情,不給他們自己處理事情的機會。儘量讓孩子個人決定和處理自己的事情。對於孩子的鼓勵也要適當,不要讓他們生活在以自我為中心,所有人都圍著自己的「假象」中。

在成長過程中,免不了各種的失敗會給孩子帶來打擊,就像成績下降、考試失敗等,我們作為成年人更要給孩子及時進行心理疏導,讓他們對失敗和成功有正確的認識。

沒有人的人生是一帆風順的,都會經歷挫折和困難,所以對於孩子的挫折教育和心理承受能力的鍛鍊是十分有必要的。花朵的綻放不是只需要陽光的照耀,還需要「風吹雨淋」,有了面對挫折的能力和勇氣長大後才能擁有獨立面對一切的能力,這也是我們作為家長希望看到的

相關焦點

  • 「媽媽,做你的孩子太累了」!孩子壓力大怎麼辦?家長應理解孩子
    最近一位寶媽諮詢我:「孩子因為壓力大離家出走怎麼辦」?事情的起因是這樣的,就在上個星期10歲的小沫(化名)突然離家出走了,在離家出走之前還給媽媽留下了一封信,小沫在信中對媽媽表示做你的孩子太累了,而且還特別強調希望媽媽別再找她!
  • 孩子心理成熟度差,家長注重他們心理健康,提升他們抗挫折能力
    沒有學會肯定自己,不從反思的角度看自己的優點和確定,只是用自己的短處去比別人的長處,自然就不會正確地面對自己,孩子的心理承受力就很差。這類孩子的家長多半家庭經濟條件不是很好,也沒有什麼文化素養,完全是靠孩子自己的努力才能走出原來的困窘生活,所以對孩子的希望值也很高,經常拿孩子的成績作為自己的顏面,沒有辦法接受孩子的落後和失敗,孩子出現軟弱無助的時候向家長求助的話,家長並不能及時給孩子正確的心理安慰,而只是要求孩子堅強、堅持。
  • 回答了家長兒子四年級,應用題理解能力太差怎麼辦
    兒子四年級了,應用題理解能力太差怎麼辦?這樣的問題,很有代表意義,四年級是小學生的分水嶺,孩子這個時候開始分層了,數學尤其如此,孩子厲害的特別厲害可以得滿分,差的孩子可以不及格,我們家孩子小學1-3年級還比較普通,4年級開始比較突出,數學多次考了100分,後來一直熱愛數學,是學校數學競賽班學員,高三了數學還考過滿分,那麼我們家長是怎麼做的:1.家有學齡期孩子,
  • 孩子容易迷路,方向感太差?不是孩子笨,而是「空間知覺」能力差
    事後,我和朋友說起彭彭方向感太差的毛病:"彭彭從小就容易迷路,一定要牽著,不然就找不到回家的路了。"朋友也嘆氣著回應:"有時候我叫熊熊把東西搬到正確的位置,但他總時分不清左右,最後我只好直接去做。很多家長都會把這些毛病都歸咎於孩子方向感太差,覺得孩子很笨。實際上,諸如此類的問題都與孩子的"空間知覺"有關,孩子方向感差、容易迷路不是因為不聰明,而是"空間知覺"能力差。
  • 孩子的嫉妒心太強了怎麼辦?家長要如何引導?完善孩子的性格
    孩子的嫉妒心太強了怎麼辦?家長要如何引導?完善孩子的性格孩子自從懂事以來,在成長的過程中,小孩子的嫉妒心理開始有了明顯具體的表現。孩子最初的嫉妒心理會跟自己的母親有關,當自己的母親把目光轉向別的孩子身上,孩子就回有攻擊性的表現。這就是孩子最早的嫉妒心理的表現。
  • 愛哭的孩子脆弱、心理承受能力差?你錯了,這樣的孩子心理彈性好
    輪到這個小女孩了,她和一個小男生一組,快開始的時候小女孩「哇」的一聲哭了起來,一邊哭一邊說:「我不會,我做不到的……」旁邊有家長看到小女孩這樣,低聲議論著小女孩太嬌氣了,心理很脆弱。可是孩子的家長倒在一邊很淡定,仿佛已經習慣了女孩的這種狀態。
  • 一道小學二年級數學題,家長用二元一次方程解出,孩子卻說媽媽笨
    現在的小學數學是越來越難了,很多算法已經和以前改變了許多,導致家長都表示現在教孩子寫作業,自己都要提前先查遍答案,生怕給孩子教錯。有一位家長在教孩子數學的時候就遇到的了難題。所以,這位家長在孩子的作業上更是提出了「靈魂拷問」寫道「她能看懂嗎」?這位家長認為對於二年級的孩子來說這道數學題過於難,可是沒想到孩子在看完媽媽的做法後,竟然說「媽媽太笨了」。原來這位家長把這道題做得過於複雜化,對於孩子來說,這是兩個減法就能解決數學題。
  • 「我再努力也考不了100分怎麼辦?」媽媽的回答決定孩子的未來
    100分怎麼辦?」在孩子說出他的擔心,孩子的言外之意,和他真正想表達的意思可能是——1.考100分太難了,不能錯一道題,可我要是馬虎了,審錯題了怎麼辦?考90多分時,我還有犯錯的餘地,但考100分,不能出一點錯,壓力太大了,我可能做不到。
  • 媽媽,其實我不笨,只是學得慢,你等等我好嗎?
    而她的理由竟然是:孩子進入小學後,成績一直在中間徘徊,她認為自己的孩子比一般孩子笨。她的這番話讓我想起了之前在網上看到的這張圖,很扎心。▼「我不笨也不懶,只是學得慢」(小孩把「懶」寫錯了)可怕的是,久而久之,有些家長和老師就會用「笨」來形容這些孩子。因為我們都習慣了非正即負的判斷標準,一個孩子要麼優秀,要麼笨。漸漸的,有些孩子就不得不承認自己笨,永遠不敢說出自己只是學習慢而已。這被美國幼兒教育家凱茨稱為「習得性愚蠢」。
  • 孩子學習差?可能是「自我效能感」太弱,讓他又「笨」又「懶」
    是啊,誰不想有個好成績,誰不想讓老師表揚、同學羨慕、家長開心,可是,明明背會所有單詞和課文英語就不會差,明明把錯題弄懂就能提升成績,明明認真聽講就能讓作業更輕鬆,可是孩子就是做不到,就是想方設法的偷工減料、能偷懶就偷懶。
  • 孩子倒數第一考到倒數第二,媽媽笑了,家長對於成績倒數怎麼辦?
    網上流傳孩子從倒數第一進步到倒數第二的視頻火了!視頻中,孩子向媽媽說了一個好消息,一個壞消息。好消息是自己考了倒數第二名,壞消息是自己沒有考及格,媽媽輕輕地笑著,並未責怪孩子。小朋友的眼睛黑溜溜亮晶晶,臉上洋溢著無憂無慮的笑容。網友們則表示童年只有一次,開心就好。
  • 孩子覺得自己笨,很自卑,因為你沒給他講這5個「笨」小孩的故事
    我們每個人都非常喜歡聰明伶俐的孩子,對於那種古靈精怪的孩子尤為喜歡。家長有意無意的比較,讓孩子很敏感,產生自卑的情緒。特別是對於學習非常困難的孩子,覺得他們反應遲鈍,是"笨"孩子。直到有一天在金華火車站撿到一本書,路遙的《人生》,這本書改變了這個傻孩子:"我要上大學"。他自己說:"我大愚若智,其實很笨,腦子這麼小,只能一個一個想問題,你連提三個問題,我就消化不了。"雖然我們的孩子可能成不了如此偉大的人物,但是,我們相信:笨小孩不會笨一生。
  • 18歲學霸患上精神心理疾病,面對青春期的孩子,家長應該怎麼做?
    曾經如此優秀的孩子,為什麼會變成這個樣?他的家長怎麼也想不通,只好帶他去找心理醫生。當心理醫生確診他為早期精神病狀態時,他的父母感到非常的驚訝。他們怎麼也想不到,從小那麼優秀的孩子會出現精神心理問題。專家告訴他們,兒童青少年最容易產生心理疾病。在他們青少年時期,他們的心理發展迅速,更願意自己獨立,自己去決定自己喜歡的事。
  • 家長課堂|今日觀影《小孩不笨2》:孩子的內心世界,你真的了解嗎?
    爸爸(梁智強 飾)是某手機開發公司的職員,媽媽(向雲 飾)是某著名雜誌的編輯,夫妻倆整日忙於工作,根本無暇顧及孩子的感受。在這對父母的眼裡,孩子們調皮搗蛋,一身的缺點,簡直讓他們操碎了心。家長如此,學校的老師也如出一轍。教授華文的符老師痛心學生們的學業,然而在教育過程中不得其法,與學生的關係越來越緊張。校長一味遵循校規行事,甚至公開體罰以達到的目的。 學校、老師、家長,本該扮演呵護幼苗成長的角色,卻成了揠苗助長和扼殺天性的兇手。
  • 「媽媽我不行」,孩子產生退縮心理,多半是你一手造成的
    但有些家長卻發現,自家孩子有些"膽小懦弱",遇到困難和挫折就產生退縮的心理,說:"媽媽,我不行,我做不到……" 聽到孩子這種"沒志氣"的模樣,一些家長會感到生氣,抱著恨鐵不成鋼的心態責備孩子。 其實,孩子之所以容易退縮,背後是有原因的,家長先別急著生氣。
  • 初二,孩子「危險期」到了,孩子的逆反行為,家長頭疼,怎麼辦?
    許多家長思想準備不夠充分,對孩子突如其來的異樣行為表示無法接受,甚至感到不知所措,束手無策。孩子進入初二為什麼會有如此大的變化呢?1.孩子處於生理爆發期初二孩子多為13-14歲。2.孩子處於心理轉折點生理上的發育,必然帶來心理上的躁動和不安。初二在整個初中階段是一個人心靈成長的關鍵期,也是「危險期」。孩子們一面有獨立的要求,一面又有依賴心理。
  • 萌娃尿床被媽媽訓斥,說出來的一句話讓媽媽笑噴:我孩子太有才了
    但是軒軒卻常常偷尿床,媽媽想了很多辦法,沒有改善,還去醫院進行了檢查,醫生說這個問題大部分還是離不開心理上的原因,孩子還需要一段時間進行心理調節。於是,媽媽就決定和3歲的軒軒進行一次尿床懲罰談判。媽媽:軒軒,你現在已經是大寶寶了,不能在尿床了。如果你繼續再這樣尿床的話,尿一次,我就要從你的零錢裡拿一次錢,尿一次,拿一次,一直拿到你的沒零錢了,你覺得怎樣?
  • 孩子做什麼都慢半拍並非笨,而是有「遲緩性」氣質,需家長引導
    文丨小七(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我們對於一個孩子聰明與否的判定,大部分會從他到反應力來看。一個孩子如果在聽到了一番話之後能夠很快的做出回應,或者是學習總是能夠學得非常快的時候,我們就會認為這個孩子是很聰明的。而有一部分的孩子他們做什麼事情都是慢半拍,對這類型的孩子,大部分的人的觀念都會認為是不是笨的一種體現?
  • vimfun偉凡心理:青春叛逆期的孩子,大多與父母關係緊張,怎麼辦
    青春叛逆期的孩子,大多與父母關係緊張,怎麼辦?vimfun偉凡心理首席心理專家楊靖:我拿一個案例來說一下,宋女士(化名)她兒子就特別牴觸媽媽,相對來說爸爸會稍微好一些,孩子16歲了,上初三的男孩,媽媽只要說話他就說走吧,就一張嘴就開始讓她媽媽走,排斥牴觸她媽媽。
  • 稱呼從「媽媽」變成「媽」,暗含了孩子心理的變化,家長別大意
    孩子從牙牙學語開始到滔滔不絕,從步履蹣跚到健步如飛,他們對你的稱呼也從「媽媽」變成了「媽」。這個變化雖然看似簡單,但在它的背後,其實暗含了孩子心理的4點變化,家長們可不能忽視。很多父母認為這是由於孩子語言表達能力提升,對單音節掌握比較好,所以才不會繼續說疊字,但事實並非這麼簡單,家長們可別大意。對媽媽稱呼的改變,背後隱藏著什麼「深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