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段海濤
快速發展的短期健康保險業務將迎來新規範。1月11日,銀保監會發布《關於規範短期健康保險業務有關問題的通知》(下稱《通知》),明確短期健康保險不得保證續保,嚴禁「短險長做」誤導消費者,嚴禁捆綁強制搭售等。
經濟導報記者了解到,近年來健康保險業務快速發展,年均增速超過30%,但快速發展的同時短期健康保險也面臨一些問題,比如保額虛高、「短險長做」、一旦賠付率超過預期就停售產品等,嚴重侵害了消費者利益。
健康險火爆背後有隱憂
銀保監會最新數據顯示,受疫情影響,保險業2020年1月至11月保費收入增速僅6.46%,健康險卻實現了16.4%的增速,攬收保費7642億元,成為2020年行業保費增長的重要來源。
而以短期健康險的代表百萬醫療險為例,艾瑞諮詢與眾安保險聯合發布的《中國百萬醫療險行業發展白皮書》認為,百萬醫療險在經歷了爆發式增長後,當前已經進入產品成熟期,2020年該險種的用戶規模突破9000萬,市場滲透率為7.4%。其預測百萬醫療險市場將在未來幾年保持每年25%至40%的增速,到2025年,全市場保費規模將達到2010億元。
據了解,百萬醫療險是一種保額較高、保費較低的中端商業醫療保險,行業均價約為540元,填補了基本醫保和高端醫療險之間的空缺。自誕生以來,百萬醫療險市場產品數量快速擴充,保費規模一直呈現高速增長態勢。根據艾瑞核算,2019年中國百萬醫療險保費收入規模為345億,同比增長102.9%。
不過,隨著大量競爭者的湧入,百萬醫療險為代表的短期健康險產品競爭觸及階段性同質化瓶頸,利潤率下行壓力有所增加。行業數據顯示,去年前11個月,財產險公司的健康險承保虧損達40.11億元,承保利潤率為-4.50%。
一方面是不斷增長的市場規模,另一方面是不斷增加的競爭壓力,在兩方面的共同作用下,短期健康險也呈現出不少亂象。比如,短期健康險為保險期間為一年及一年以下的保險,很多消費者在看中保費便宜等優點之外,也難免會擔心,如果不能續保怎麼辦?為了解除消費者的擔憂,部分保險公司使用「承諾續保」等提法,讓消費者誤以為產品是保證續保的。而對於賠付率過高的產品,部分保險公司會採取停售的方式來降低損失,嚴重侵害了消費者利益。
禁止隨意停售、「短險長做」
針對短期健康險的種種亂象,《通知》對保險範圍、產品設計、續保、停售、定價等方面都進行了規範。
在規範產品續保方面,《通知》嚴禁保險公司通過異化產品設計,「短險長做」誤導消費者。明確短期健康保險不得保證續保,不得使用「自動續保」「承諾續保」「終身限額」等易與長期健康保險混淆的詞句。
在規範產品定價、賠付率方面,要求保險公司產品定價應當具備定價基礎,不得設定嚴重背離理賠經驗數據基礎的、虛高的保險金額。同時,要求保險機構定期在公司官網披露短期健康保險業務整體綜合賠付率,接受社會各界和保險消費者監督。
規範產品組合銷售方面,嚴禁保險公司將產品組合銷售異化為捆綁強制搭售,限制消費者購買產品和服務的權利;嚴禁保險公司通過隨意停售保險產品,彌補其因激進經營造成的損失,侵害保險消費者利益。要求保險公司通過公司官網和即時通訊等方式,公開披露產品的具體停售原因、停售時間,以及後續服務措施等信息。
銀保監會相關負責人還提醒消費者,選購健康保險產品時認真閱讀產品條款,並重點關注產品的保險期間和保險責任。對於費用補償型的健康保險產品來講,其責任遵循損失補償原則,發生的醫療費用不能重複理賠,建議消費者購買此類產品時重點關注保險條款相關情況,不建議重複購買此類產品。
該人士還表示,購買健康保險的目的是年輕時為老年做準備,現在為將來做準備。短期健康保險的特點是期限短,年輕的消費者購買產品的價格會比較便宜,但短期健康險也有自身的局限性,比如,消費者因健康狀況變化導致醫療費用風險增加,消費者再次購買產品的價格會升高,同時也會面臨產品停售,無法再次購買的情況。因此,消費者在選擇健康保險產品時,不僅要關注產品的價格,還要關注產品的長期保障功能和保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