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的朋友圈還在被Apple Watch刷屏的時候,吃貨和老饕們昨天則被一樁美食圈的盛事弄的激動不已,《2015年亞洲50佳餐廳》的名單已揭曉,中國有17家入選餐廳,其中包括5家上海的頂級餐廳。
還沒看過的趕緊來看一眼,看完,人生無憾了!
在各方面屬於泰國菜餚的廟宇
Nahm的設計是參照暹羅古都大成的廟宇,內設簡單的木桌和樸素的格磚支柱。而David Thompson不斷細心研究從泰國古代的老婦人傳下來的食譜,為了創造能配上餐廳環境的菜餚。菜式包括清新和具創意的燻魚、花生和西米餃子;淡水小龍蝦、豬肉和積雪草沙拉;和辛辣的香蔥、小辣椒、香菜、鮮菜和燻豬肉煮碎蝦;以及烤鯰魚配鮮菜和鹹蛋蝦醬。
日本最佳餐廳以戲劇效果慶祝大自然
來到這個樸實卻優雅的餐廳的客人都能夠品嘗反映大自然美態的菜式,全都用日本當地的時令原料製成。一個內有淺黃褐色液體且散出像森林深處一般的露水和土壤氣味的試管給客人定下基調。而接下來的每一道菜都是完美的製作,包括用碳化的外層包著一隻來自日本三重県鳥羽市的蠔,和平目魚刺身搭配扇貝奶油汁和橄欖油。
用現代技術重新發明的印度菜餚
Gaggan位於一家美麗動人的殖民地時期風格的房子內,裡面分割成一系列具特色的私人宴會廳,其設計 - 像竹藤家具、吊扇和單純的白牆等 - 忠實於建築物的歷史。
他的菜單具有大量的高技巧分子烹飪法,包括利用泡沫、煙霧和液化氮創造靈巧的效果,而他也為各菜式起了幽默的名稱。「綠色妒忌」是活潑的綠色花椒雞肉串配上香草泡沫。而另外一項招牌菜Chowpati Year 2050,是印度街頭小吃papdi chaat(脆餅)的有趣新版本,他把一個用酸奶造成的「雞蛋」放在油炸後的麵團上,然後再配上草本泡沫和羅望子果醬。
Richard Ekkebus於置地廣場帶領香港
廚師和主管Richard Ekkebus創造的菜式雖然本質上是法國菜,但它是時尚和帶有想像力的佳餚,且融合了多種由這位出生於荷蘭的廚師從世界各地發掘出來的風味。他在荷蘭與法國受訓練後曾在模里西斯和巴貝多工作,自2005年一直在經營Amber餐廳。他從遠近四方採購最優質的原料,成功的利用香港作為東方與西方的橋梁的優勢。Amber的招牌菜包括北海道海膽,搭配龍蝦果凍、魚子醬和海藻薄脆;烤鹿兒島和牛背肌配洋蔥蓉;85%巧克力梳乎釐及可可雪葩。
用餐者都在耀眼的吊燈下品嘗這些精巧而漂亮的菜式。該吊燈由數千個青銅棒造成,吊在由Adam Tihany設計的空間的天花板上。
首席侍酒師John Chan選擇的葡萄酒單同樣地吸引客人,以不常見的來自法國、智利和葡萄牙的挑選為特色。
山本徵治的精美製作推動日本傳統
這家有十八個座位的餐廳的設計比較普通,但它精心炮製的菜式絕不簡單。山本徵治的目標是要通過他的菜式把日本烹飪帶到新的領域,但必須以了解及欣賞細微的季節更迭、當地的原料和經數百年磨鍊出來的技巧為基礎。
山本徵治每早探索東京的市場,並為他近年創立的香港餐廳發送適合的材料,然後與他的隊伍會準備他們每天變更、由小菜構成的懷石料理菜單。菜式包括超新鮮鰹節佐面鼓湯,螢火魷配上蜂鬥葉湯和青豆。熱和冷是重要的元素,且通過龍呤的甜品達到新的水平。糖漬的水果用液化氮冷凍至零下196度,然後載滿用同一種類的水果製成的熱液體。客人另可以在每晚9點至10點半選擇他們新創的單點菜單。
江振誠把哲學食品帶到生活中
藝術和哲學是來自臺灣的廚師江振誠的指導原則,而「八角哲學」是他用來形容美食的主要特性的方式,即純 、鹽、藝、質、南、獨、憶和地八種元素。通過他創作,江振誠精心研究每一種元素在他的菜式和整體的美食學中演繹的角色,不論是「工藝」- 烤臺灣小玉米;「質感」- 龍蝦、義大利土豆球和魚子醬;或「記憶」- 鵝肝果凍配黑松。其實每道菜也可以命名「簡單」,因為它們只用小量原料製成,目的是避免味道互相掩蓋。配上的天然葡萄酒都是從鮮為人知的工藝酒園採購的。
這個多款菜式的宴會是在優美的環境中享用。 Restaurant Andre位於一家十九世紀的住宅內,室內設計如他們的菜單一般的精巧,目的是要製造一個鼓勵客人打開胸懷去體現江振誠的烹飪哲學的環境。這個密切的、容納30位客人的餐廳以鹿角燈罩、他本人手制的泥塑像和法國昆廷天然用料廚具等為特色。
位於濱海灣金沙的一家私人、親切的餐廳
和久田 哲也(Tetsutya Wakuda)在濱海灣金沙創辦的Waku Ghin餐廳之名稱來自日語的兩個字:Waku是「上升」的意思,而Ghin是和久田 哲也最喜愛的「銀色」,這顏色的確遍布他能容納二十五位的豪華餐廳。
這家餐廳分割成四個不同風格的私人房間, 一間有柔和的地毯和白色與灰色的牆,另一間有溫暖的木地板和吧檯式的座位區。每個房間都有私人的廚師為客人準備時令及美味的菜譜,包括原只鮑魚配青海苔和澳洲和牛配芥末。顧客先在原位享受八道美食,然後會被邀請到獨立的甜品房間,在此處可享用兩道甜品,同時欣賞新加坡的天際線和濱海灣的美景。
喜歡比較隨意用餐的客人可到The Bar at Waku Ghin,那裡設有一個傳統的日式雞尾酒吧,有廣泛的威士忌和日本清酒的選擇 - 和久田 哲也是第一位在日本境外被任命的清酒大使,所以他的挑選必定是世界首位的。客人可在這個酒吧享用小吃,包括魚子醬、生蠔、奶酪和肉盤。
NO.8
Ultraviolet by Paul Pairet
中國上海
美妙和多感官的美食體現再次化身
我們很難相信世界上有比Paul Pairet的上海項目更先鋒的餐廳。這位出生於法國的廚師於2012年夏季在貿御企業管理諮詢(上海)有限公司的支持下(他們已成功攜手經營同城的Mr & Mrs Bund)推出了這個具戲劇性的Ultraviolet by Paul Pairet項目。
他去年揭開了Ultraviolet的第二化身,UVB(與UBA對照)在同一個空間創立,但有個別突出的效果。
每晚只有十位客人到達神秘的場地,進入一個大型的容器,然後主人Fabien Verdier會介紹UVB二十道菜的菜單。最重要的是,陪同每一道菜是各種感官的享受:電影和影像放映在四邊的牆上;精心設計的燈光照明各款菜式;不同的氣味輸送到房間裡。但儘管各種花色,Paul Pairet堅持食物還是他們的重點,菜單包括不尋常的巧克力鵝肝法式餅和鱈魚柳青檸肉凍,而上述高科技的刺激有支持和提升味覺的作用。
Paul Pairet與他的隊伍有效地用歡樂滲透這個維持4個小時並且環遊世界的經歷,把多感官進食的概念(即把味道和感情的界限變得模糊)帶到前所未有、鼓舞人心的高峰。
壯麗的景色和優美的粵菜
龍景軒位於四季酒店的第四層(也是米其林三星餐廳Caprice的所在地),以香港壯麗的維多利亞港和迷人的天際線為景色,且全都映在餐廳天花板上、波浪起伏的銀葉中。
豐盛的菜單以海鮮和點心為特色,且口感與味道是一樣的重要。陳恩德從小時候開始在廚房裡工作,手法輕柔,創造貌似簡單但永遠是精美的菜式,每道菜都會提升原原料本身的美味。招牌菜包括甜芥末味燒鱔、金華火腿芸苔燉海參和炒蝦配香脆綠豆泥。一到周末,龍景軒的點心是富裕華人家庭的選擇,他們經常為特別場合預定華麗的私人宴會間。
NO.10
8 1/2 Otto E Mezzo Bombana
中國香港
廚師Bombana把義大利菜餚演變成藝術
廚師Umberto Bombana在2010年創辦他的香港餐廳時受到另一位義大利名人的啟發。Otto e Mezzo餐廳是以由傳奇導演Federico Fellini於1963製作的經典電影命名,Umberto通過其現代、高貴和具創意的義大利菜式向他們兩人的家鄉美食表示致敬。位於歷山大廈的商場,俯瞰繁華的遮打道,這家優美的餐廳藏有畢卡索和達利的藝術品,而在玻璃門後的陳腐室內展出的火腿和成熟奶酪必然是成為美食家的矚目焦點。
從漂亮的菜式來判斷,餐廳的廚房聚集了大量的藝術才能,令這家餐廳成為來自亞洲不同國家的訪客的必到之處。前菜包括龍蝦沙拉拌奧西特拉鱘魚子醬和芹菜果凍,配蒸粗麥粉佐香檳,而龍蝦海膽貓耳朵意面是他們巧妙製造的意面之一。
像一本巨著的酒單包含來自世界各地的葡萄園的美酒。他們鼓勵客人參觀一下收藏超過3千瓶葡萄酒的酒庫。自從Otto e Mezzo於2011年獲得第三顆米其林星,Umberto Bombana已在中國擴展,在上海成立第二家餐廳後也在北京創辦了名叫Opera Bombana(Bombana歌劇)的新概念。
Paul Pairet新創的大眾化式法國小餐廳
Paul Pairet是全球最有創意的廚師之一, 但Mr & Mrs Bund貌似簡單的菜單並不明顯地展現這位法國廚師傳說中的創造力和想像力。相反地,這家經典法國小餐廳的現代版是因它的精細才激進,與同樣是由貿御企業管理諮詢(上海)有限公司支持的Ultraviolet by Paul Pairet有鮮明的對比。
Mr & Mrs Bund於2009年開業,以上海著名的外灘命名,當時Paul Pairet已因他在黃浦的另一邊成立且別具創意的翡翠36餐廳成為了美食界的明星。至今Mr & Mrs Bund非常為大眾喜愛,其舒適的空間讓客人盡情享受上海迷人和不斷演變的天際, 重點是大份量的、一起分享的美食,從而令Paul Pairet達成他要創造一家輕鬆、大眾化和開放的餐館的夢想。
菜單由廚師長Raphaël Vetri負責,顯示出明顯的法國起源(包括鵝肝、蛙腿和紅酒燴牛肉),但在高級餐廳中可算是異常的廣泛。在菜單上也能看到Paul Pairet的標誌,包括「野餐雞肉佐蒜泥醬」、「袋蒸黑鱈魚」和「松露原味麵包」等新創菜式。Mr & Mrs Bund 給顧客提供一個舒適、美味和獨特的就餐體現。
在新加坡的國際美食熔爐
來到Iggy的顧客都會經歷環遊世界的美食之旅,由於這家餐廳所用的原料是從歐洲、亞洲和澳大利亞的櫥櫃收集起來的。由曾廣螢(Ignatius Chan)監管並以他命名, 他一直渴望創立一家小型、親密的餐廳,採用最佳的時令原料提供高人一等的美食。而通過Iggy’s,他的夢想已變成了現實。自2010年,Iggy’s就位於新加坡希爾頓酒店之優美環境中。
Iggy’s有準確和精細的烹飪,且曾廣螢對葡萄酒的深厚知識和日本文化的熱愛的影響,明確在金槍魚腩配黑皮諾葡萄酒、芋頭、棕櫚芯和蒜油等菜式中流露。曾負責前場的他非常希望把餐廳的款待延伸至儘可能多的客人。從而Iggy’s一點都不忽略素食人,為他們的午餐和晚餐分別設計了單點菜單和試味套餐,和一個基本的酒吧菜單。這裡的酒單是如人所料的廣泛,以不常見的而配合各項菜式的美酒為特色。
積極的法國菜加上壯麗的景色
Caprice的新廚師長雖剛上任,但這家優質的餐廳對烹製高級法國菜的承諾一直毫不動搖。來自法國的廚師Fabrice Vulin代替了Vincent Thierry,而Fabrice Vulin的簡歷顯示出法國數一數二的餐廳,近年在位於法國蔚藍海岸的米其林兩星餐廳La Chèvre d』Or擔任行政主廚。他創造的新菜單將於2014年初推出,展望是他會維持令Caprice受歡迎的、起源於典型烹飪技術的現代法式菜。
位於四季酒店的6層,有維多利亞海港和九龍半島的迷人景色,這家華麗的餐廳布滿閃亮的水晶吊燈和時尚的馬賽克設計。同樣吸引的是開放式的廚房,能看到廚師平靜、精巧地製造漂亮的菜式。而Caprice對原料也不惜花費,每天直接從法國空運到香港。前菜龍蝦鮮姜清湯配海鮮牛油果多士令人矚目,主菜包括牛仔扒伴奶油焗薯、雜菜薄片、火箭菜配香草汁。他們的乾酪窖收藏從法國的農場出產的多種奶酪,而豐富的酒單完成客人在Caprice的難忘經歷。
Les Amis記下二十年的卓越
今年是新加坡巨星餐廳Les Amis的二十大壽,在此期間它已從前線帶領和改革了該城市的餐飲標準。而當Les Amis集團陸續擴展至擁有12家餐廳時,這家首創的旗艦店還是它們最著名的。
自新聘的行政廚師Sebastian Lepinoy上任後(他原來在澳門的關聯餐廳Cépage當Joël Robuchon的徒弟),他重創了餐廳的菜單。但菜式仍然採用傳統的法國廚藝為主,亦繼續與一些獨特的亞洲原料混合在一起:藍蟹和北海道海膽配龍蝦奶油和茴香泡沫;法國鱔魚和鵝肝伴日式面骨湯和各種柑橘水果。美妙的甜品包括黑巧克力蘇菲和糖漬小柑橘配義大利奶凍、水果冰糕和伯爵茶味果凍。
這家位於史格士路(Scotts Road)的餐廳是結合相同地優雅的法式和亞洲設計概念,感覺純潔而典型。Les Amis最引人的其中一點是它擁有亞洲最大的酒窖。Timothy Goh是Les Amis的葡萄酒總監, 他已三次獲得亞洲最佳斟酒師之榮譽,而他管理的酒單包括幾乎所有可想像到的葡萄酒種類。
素食把當作烹飪命題
和著名的「福1015」、「福1039」同屬一家集團。環境幽雅,又不造作,讓人自然而然產生慢慢食素的願望。
福和慧追求藝術和質量到極致,講究時令健康與新鮮,在這裡您可以品嘗到來自五湖四海的最頂級素食食材。銀杏,山藥,野生蔬菜,松露,蕎麥麵,杏鮑菇,竹笙,松茸…主廚變換各種烹飪手法,從擺盤到口感,不斷給食客帶來驚喜。這裡不是清心寡欲的素齋,而是素食把當作烹飪命題,開創出一派清雅的新境界。
(秘叔叔寫累了,幫個忙寫兩句唄!)
法國廚師Julien Royer的才華比景色更閃亮
Julien Royer在2011年來到Jaan是承擔接替臺灣明星廚師江振誠的重大任務。這位三十多歲的年輕法國廚師不但鎮定地繼續江振誠建立的成就,他已以個人的風格演變了Jaan的菜單。
位於新加坡丹福瑞士酒店的七十層,這家能招待四十位客人的餐廳富有無法超越的美景,俯瞰著濱海灣以及新加坡全城。它的天花板上設有耀眼的穆拉諾水晶設計,而客人都可享受完美無瑕、貼心的服務。但令人難忘的還是Julien Royer的美食傑作:菜式起源於他的家鄉奧弗涅(位於法國的南部),有精細而自信的手法。客人先享用一系列的美味開胃菜,例如牛肚菌薩巴雍搭配獨活草和蕎麥,以及精美的工藝麵包,於正餐前端上。
菜式的擺盤富有幽默感,像55度的燻雞蛋放在紙皮雞蛋盒內,但其外貌並不掩蓋精密的質感和美味。大家千萬不要忘記去年的「最具潛質獎」的得獎者!
NO.18
L'atelier De Joel Robuchon
中國香港
由高盧高手創出的富麗菜餚
L』Atelier de Joël Robuchon於2006年在香港開業,2012年獲得三顆米其林星之榮譽。這家餐廳基於 Joël Robuchon在東京創造的「研習班」概念,把有魅力的紅黑室內設計和誘惑人的美食結合起來,且菜式是在開放式的廚房和客人的目光下準備的。
客人可選擇坐在圍繞著主餐廳廚房的吧檯,或也許更喜歡在他們優美的空間Le Jardin內用餐,其朝向屋頂上漂亮小花園的 。這家餐廳還有一個法式茶廳(Le Salon de Thé de Joël Robuchon),此處顧客可享用或購買各種三文治、點心和蛋糕。
高貴和顏色鮮豔的食品展出Joël Robuchon謹慎和注重細節的手法,及他能創造這些小型的傑作的才華,例如半熟雞蛋配上小菠菜泥和成熟孔泰(Comté)奶酪慕斯。菜式一般能以小點心的形式端上(集體形成他們多道菜的試味套餐),或造成主菜出現於他們完善的單點菜單。不論您選擇那種類型,你必然會享受到香港的最佳美食經歷之一。
香港人喜愛的經典粵菜館
自四十年前開業後,福臨門穩定地建立了它的口碑,今日已是香港最有代表性和受歡迎的頂級粵菜餐廳之一。
位於灣仔的原創餐廳已在徐家傳了三代,而他們在香港、中國內地和日本創立了總共八家關聯店。經近期的資產分割,香港的兩家餐廳(包括灣仔總店)由「五哥」徐沛鈞經營,獨立於其它營業。
福臨門的菜單布滿傳統的美食,有十二種魚翅湯、燕窩、各種方法炮製的鮑魚、八寶鴨和多款色的點心。最受歡迎的點心包括蟹粉小籠包、叉燒批和鮮蝦蔬菜煎餃,而燒乳豬和炒龍蝦也是福臨門的特色菜。
福臨門在當地有「富豪飯堂」之號稱,所以在此就餐當然價格不菲,但在香港確實很難找到比它正中和質素高的粵菜。
時尚餐廳中的新浪潮韓國菜餚
廚師林正植(Yim Jungsik)於2009年在首爾推出他的「新式韓國菜」餐廳Jungsik,自那以後在同城創辦了一家比較隨便的小餐廳和位於紐約的分店。但他的首創餐廳一直被他保持為旗艦店,成為第一家把分子烹飪適用於韓國菜的餐廳。在Jungsik,林正植忙碌採用最前衛技術去烹調傳統的原料,目的是要把韓國菜餚帶到美食界的高端。
林正植是美國烹飪學院的畢業生,曾經在亦在於紐約的Aquavit和Bouley餐廳實習,然後到西班牙取得工作經驗,他融合西方的廚藝和東方的情感,結果是一個非常罕見的美食體現。表面感覺平淡的菜單只說明每道菜的主要成分(像試食菜單只提供最基本的描述:蘑菇;脆鴨;海膽),但客人很快就會發現菜式決不簡單。「蘑菇」原來是豐盛、多種類的菌菇和蔬菜,而「脆蠔」 是漂亮的蠔配上鮮花和沙拉葉。雖然有部分菜式不十分接近傳統的韓國菜,但他們也提供毫無疑問是來自他們家鄉的江南雞、豬頸肉和石鍋拌飯。
中西結合創意美食「玩弄」你的味覺
自封「魔鬼廚師」的Alvin Leung更像一個搖滾明星而不是廚師,他在Bo Innovation的廚房也十足搖滾味兒:開放式,上昇平臺。這裡的菜餚名副其實。他將自己創作的菜餚稱為「終極中餐」,將傳統烹飪方法與現代技術相結合。粵菜、杭州菜和川菜的烹飪方法與歐洲原料相結合,或者反過來組合:鵝肝醬點心、黑松露腸粉、「叫花」法式鵪鶉。有些名稱可能讓人驚訝,但是菜色非常出眾。
一絲不苟且雄心壯志的現代法國餐廳
不論是製造正中的那不勒斯披薩,或(像此時)尖端的法國菜,日本人確實認真對待世界各地的佳餚 。Quintessence的廚師長Shuzo Kishida曾於出名的巴黎餐廳L』Astrance擔任副主廚,現已把這種明智的現代法國菜帶到東京港區。他每早創造當日的菜單,且規定他們一絲不苟的廚房不得重用前一天的任何原料。
客人能參考一份簡單的「菜單」,其描述餐廳的概念但不說明菜式的細節。Kishida 具有精巧的烹飪技術,他是先在日本最佳的法式餐廳實習,再加入Pascal Barbot的著名巴黎餐廳然後扶搖直上。「喉黑」鱸魚在超高溫的烤箱裡閃速焙燒,創造質感與味道的對比效果:皮是香脆的、肉的上層是白色而中間保持粉色,像一塊半熟的牛排。配搭它的是簡單的蟹子醬和脆爽的榛子。Kishida雖然是被Pascal Barbot啟發,但他已通過他對原料的尊崇和完美的技術在他的家鄉開闢新天地。
先鋒的現代烹飪配上時尚的雞尾酒
登布西山原來的兵營已被轉變成一個美食家的樂園和新加坡最時尚的餐飲娛樂地區之一。被森林圍繞著的建築物用帆布、工業橡塑和不鏽鋼等材料重新發展,並環繞著一個新潮、工業風格的酒吧和開放式廚房,其天花板吊著一個誇張的用罕見的烈酒酒瓶造成的裝置。
來自英國的廚師Ryan Clift是餐廳的創辦人之一,其可觀的簡歷包括在Marco-Pierre White、Peter Gordon和墨爾本的Raymond Capaldi等大師的廚房工作。但他已發展自己獨特的烹調風格,針對現代化、國際化和有趣的美食。餐前的小點心放在試管、花盤和果醬瓶內,而試味菜單上的菜式耀眼動人,重點是顏色、質感和一些不常見的原料(像鮮花、凍乾果、可可油和微細草本等)。這裡傑出的菜式都是在餐廳的廚房中發明,包括傳家寶胡蘿蔔土豆球搭配伊朗辛香番茄醬或創新的牛尾、甜菜根、辣根醬和酸模汁。用雞尾酒配合食物是他們理念的支柱,而精細的雞尾酒採用有香味的煙霧、空氣和粉末為客人帶來刺激的效果。
融合東方口味的高雅法式菜
樂沐的名稱來自法文的le moût,意思是把葡萄汁發酵成為美酒的過程。而樂沐把這個概念延伸到美食,即是他們把簡單的原料演變成傑出的菜式。自2008年十二月開業後,這家餐廳一直獻身於準確精細的烹飪。陳嵐舒和她的隊伍仔細地觀察餐廳的所有元素,包括蔬菜方塊的測量和材料的來源。他們對細節的注意都在每道菜式中體現出來,展示出甜、酸、辣和香味的平衡和精美的外貌。
陳嵐舒通過樂沐把高級的法國菜帶到臺灣,而在過程中一點都沒有遺漏法國飲食文化原有的風格。高雅的餐廳裝置古老的吊燈和典型的家具,而它的白色桌布、Bernardaud瓷器、昆庭銀器和Laguiole餐具,創造了像到了巴黎香榭麗舍大道一般的頂級豪華餐飲經歷 。他們烹調的法國菜式採用他們挑選的進口產品,例如布列塔尼的鹽之花、伊朗的魚子醬和佩裡戈爾的黑松露,亦從臺灣當地的農場購買各種有機產品,但菜單上也能看到具備東方風味的梅酒雪芭和鴨掌。
NO.25
L'effervescence 日本東京合併歐洲美食學和漂亮的日本原料
廚師Shinobu Namae是在世界最優秀的廚師之其中兩名 - Michel Bras和Heston Blumenthal – 的引導下學習廚藝的,而他們對Shinobu Namae的影響也在L』effervescence的菜式中流露。給現代法國菜添加刺激、有趣的新口味,Namae的菜式亦因其使用優質的日本原料成分而具有個別的特徵。
在這裡能嘗到非常活躍的創品,例如「蘋果派的概念」- 是麥當勞的快餐產品的幽默重造,放在一個紅色的打包盒內端上。這道菜的餡經常改變,曾經包括野豬、鼠尾草和松茸菌。Namae與Michel Bras同樣熱愛蔬菜,他在他的菜式中展出極佳的有機產品,包括熟蘿蔔加上歐芹油乳液,配巴斯克火腿和奶油麵包卷。
L'effevescense的甜品也是十分有名的(Namae在The Fat Duck任職了一年糕點廚師),在這裡能找到非主流的創作,包括慄子布雷碎片,看來就像破碎的陶器,配上朗姆酒葡萄乾雪糕、野葡萄果凍和橄欖油蒸麵包。他們的酒單明顯以法國酒為重點,而餐廳職員與他們的食物同樣的風趣幽默。
優雅、懷舊的環境中的精緻上海菜
雖然這家上海名氣餐廳的擺盤並不華麗,但樸素的外表背後卻藏著相當完美的傳統上海烹飪。福1015屬於福10881和福1039的大家庭的一分子(它們的主題都是在歷史建築物內供應高級的上海菜),且是三家當中最正式和最具雄心的項目。它們三家菜館都給客人在私人住宅吃飯的感覺,並提供配合它們含蓄優雅的環境的菜餚。
主廚盧懌明喜歡簡單及傳統的菜式,為中堅的中餐美食家提供不帶有任何西方影響的上海菜。菜式的主要成分是海鮮:蟹肉麵包是混合蟹肉和蟹粉再加上陳醋;蔥燉海參;盧大師著名的鮑魚塔是用光亮的醬油凍把鮑魚放置於一塊精細的油鬆餅中。
不怕把手弄髒就來這家鄉村廟宇品嘗印度西北美食
Bukhara成功的重要因素是它的連貫性,其簡明的菜單自它35年前開業至今保持不變。
在新德裡的ITC Maurya酒店創立,這家寬敞和有鄉村情調的餐廳可稱是全印度最有名的,曾(但並非同時)接待柯林頓和普京等貴賓。Maurya酒店的總經理Ranvir Bhandari笑說這家餐廳和它的以炭燒美食為重點的菜單已經成為一隻聖牛,現在無人敢動它經典的菜式,例如dal Bukhara:在碳上慢火煮過夜的黑扁豆、番茄、姜和大蒜,配上奶油和一大塊無鹽的黃油。這是Bukhara的「溼」菜之一,但他們大多數的肉類都是沒有醬汁的,位展示廚師們重造印度西北邊界的醃泡美食的卓越技巧。菜餚的發源地是英軍於1900年劃分的界線,是阿富汗和獨立前的印度西北邊界的一部分。
這家餐廳不但止因它的菜式而令人難忘。儘管Bukhara在美食界的高尚地位,它仍然有溫暖、輕鬆和歡樂的氣氛,而客人一般都喜愛它的開放式廚房和 - 按照傳統 - 無餐具的食法。
在曼谷高檔的素坤逸區品嘗大膽濃厚的泰國口味
Bo.lan是一個東西合璧的故事,因為出生於泰國的Duangporn Songvisava和來自的Dylan Jones是在David Thompson當時在倫敦的餐廳Nahm認識的。夫妻兩人都是廚師,他們現在一起管理曼谷最受尊重的餐廳之一Bo.lan,而居住曼谷的本地人和外地人以及遊客都紛紛來到Bo.lan品嘗他們正中的泰國菜。已得到「曼谷緩慢食品」認同的菜式的靈感來自泰國辛辣的街頭採、傳統家常菜和優雅的宮廷菜餚。
市內最有魅力的餐廳之一,這個空間的設計屬於簡單和現代化,內有大量的未經處理的木頭和一些精心挑選的泰式元素。客人嘗試混合傳統泰國烈酒yaa dong,露兜汁和各種酸果的雞尾酒後,大多數會選擇Bo.lan Balance(平衡)套餐:首先是一系列的精細小吃,接著是較完整的菜式,包括碎豬肉伴豬脆皮配菠蘿蜜醬,和淡水蝦、本地茄子和半熟有機雞蛋沙拉。
有趣、豐富而帶國際色彩的印度佳餚
咖喱雞墨西哥烤餅搭配瑞士格魯耶爾奶酪;唐杜裡培根蝦佐綠芥末奶油;馬沙拉味噌蘇格蘭三文魚 – 由此可見,Manish Mehrota在新德裡創立的旗艦餐廳並不關注國際美食的邊界。位於The Manor酒店的Indian Accent是一個豪華和現代化的空間,其客戶包括國際商人和富裕的當地人,他們來這裡的目的都是要品嘗一些印度次大陸地區最有自信和具創意的美食。
Mehrota曾於孟買的著名酒店管理學院接受可靠的傳統印度烹飪培訓,再加上他拒絕把兩種印度不同地區風格的食物放在一個盤子上,保證他的混合菜式一點也不混亂。菜式雖然精細和有不同的層次,但Indian Accent提供的是熱烈和親切的就餐感受:光滑的設計不代表裡面是寂靜而無生氣的商務用餐場所。他們鼓勵客人投入進食豐盛、塞滿肉類的麵包,而整隻的蟹和鉗子一起提供以便客人挖出香甜的蟹肉。俯瞰著清涼的陽臺和蔥翠、整齊的草地, 這家餐廳內設有兩個巨大的純銀生命之樹蠟燭臺,給它現代的設計帶來印度的風味。
(寫的流口水了。。。。)
NO.31
Issaya Siamese Club
泰國曼谷
豪華的曼谷別墅內的現代泰國餐廳
富有魅力的二十年代風格別墅及圍繞它的熱帶花園,給廚師Ian Kittichai的曼谷旗艦餐廳帶來詩情畫意的環境。於2011年開業,Isaaya是一部分餐廳,一部分高級酒吧,而它典雅的室內設計結合了傳統的泰國布料及古董和時尚別致的色調。菜單的起源是Kittichai在曼谷的童年,但也吸收了他在美國和歐洲的餐廳工作時取得的經驗。傳統的泰國草本(大部分都是在他的花園種植的)加上國際性的風味,造成像辣醬小排骨和茉莉花奶油布丁搭配茉莉花香米雪糕之美食。廣泛的酒單具有新世界和舊世界的葡萄酒,和迷人的雞尾酒,包括他們經典的生薑、羅勒和龍舌蘭酒之傑作。
Kittichai的全名是Pongtawat Chalermkittichai,他出身卑微,小時候在曼谷的街上推動食物車。經過他的努力和決心,他克服了早期的困難,在雪梨的Claude’s餐廳工作後到達曼谷的四季酒店擔任廚師長。每周播放的電視烹飪節目令他在泰國成為了家喻戶曉的人物,而他已在紐約、孟買和巴塞隆那創立了餐廳。
一間全無味精的食肆,就連蠔油都沒有的店舖
當大家都想低成本、高利潤來開店時,作為一間全無味精的食肆,就連蠔油都沒有的店舖,除了贈以「傻瓜」這兩個字,實在想不到還有什麼形容詞。 畢竟,有心將食物原味呈現在大家眼前的理想,愛吃的朋友一定感覺得到;大班樓開業以來,就算在還未奪米芝蓮一星的日子,已經一檯難求,跟食友在飯局中聊起,原來尚有大班朋友望門輕嘆;老實說,反正私心作祟,結果花了一個多月來訂檯。朋友整餅人跟主理人是朋友,親手造了一個栩栩如生的蛋糕,當是聖誕禮物吧! 整個菜單由店方代為擬定,差不多把signature的菜色都包含在內。
探索杭州獨特的地方菜餚
一般來說酒店裡的餐廳都提供比較缺乏新鮮感的菜單,看到的都是漢堡包、牛排和沙拉,但幸好湖濱28已激烈地打破了這個形象。這家位於五星級酒店內的高級餐廳拒絕採用保守的模式,極有風度地讚美杭州地區的多種美食。受當地的家庭和西方遊客同樣的愛戴,它提供的地方菜式包括「西湖醋魚」- 用酸甜汁煮的鮮魚 - 和「叫化雞」- 雞裡面塞滿美味的菌子然後用蓮葉包著,外面再塗一層泥以後放入窯中燒。
但他們最精彩的菜式毫無疑問是東坡肉 – 多層的扣肉在金字塔形的陶具內燉煮,再塞入滷筍和配上慄子餅。餐廳的設計非常有特色,混合傳統的中式茶具和現代的家具以及時尚的巧克力和奶油色調配搭。它有巨大和具吸引力的酒窖,收藏了超過2500瓶的美酒。而樂於助人的服務隊伍給客戶提供禮貌、體貼的服務。
日本菜餚燦爛地碰撞
這家位於東京港區的餐館去年擴展至比原來多一倍的座位: 即由兩桌加至四桌。小規模的經營容許極度精細和歡樂的美食體現。廚師長Yoshiaki Takazawa喜歡令客人驚喜,例如「白汁意面」用竹筍來代替意面,他們的青豆湯懸浮在木魚果凍內,特意設計成一對橄欖的模樣。
Takazawa廚師在一個烹飪家庭中長大,工作經驗從串燒店至高級酒店的餐廳,所以他擁有多花樣及參照不同美食的風格和手法,最適當的描述應該是日式烹調觀點的混合。
這家裝修簡樸的餐廳保持如此嬌小是為了懷念傳統的日本茶道,當中主人會給小組的客人泡茶。Yoshiaki的夫人的寬容、柔和的表態調和了這家餐廳超時尚的氣氛。Yoshiaki本人也是個職業斟酒師,所以那裡的酒單絕對能與他精彩的菜式相配。
NO.35
Shinji By Kanesaka 新加坡在新加坡的正中Omakase日本料理
這家沒有菜單的omakase(「由您選擇」的意思)餐廳的正中菜式和環境令客人想像他們身在東京(而非新加皮)。由米其林星級及在東京有名氣的壽司大師Shinji Kanesaka創立,這家餐廳屬於著名的萊佛士酒店的一部分,富有精細和含蓄優雅的魅力。這家用純樸的木和紙製成的餐廳以漂亮的壽司吧檯為中心,該吧檯是從一棵220年的日本老柏樹雕刻出來的。
在吧檯的後方,具有豐富經驗的日本廚師在主廚Koichiro Oshino的監管下默默準備完美的壽司和海鮮類的美食。 Oshino是與Kanesaka工作多年的壽司大師。他們的omekase菜單是一個有微妙的味道和柔滑的質感的旅程,一般會有刺身、握壽司(nigiri)、壽司卷(Maki)、湯及多種的煮菜,包括清蒸五個小時的北海道鮑魚,而全部菜都放在他們自己製造的陶器上。
NO.36
Wasabi by Morimoto 印度孟買
時尚日本菜加上壯麗的景色
印度的首位高級日本餐廳證實了兩位出色廚師聯合起來時能達到的成果。Wasabi by Morimoto是日本「鐵廚」森本徵治與泰姬瑪哈皇宮飯店的傳奇人物Hemant Oberoi的合作項目,這家餐廳給孟買的一線名人提供精美的日本料理,顧客也非常欣賞能俯瞰「印度之門」的極佳美景。菜單是與森本徵治一起設計的,而酒店的廚師都曾到日本學習傳統的烹飪法。此外Hemant Oberoi創造了一個為印度大量的素食者的需求而推出的全素菜單。喜歡吃魚的客人都無法抗拒味增黑鱈魚配上超薄醃製紅辣椒和甜黑豆的誘惑。
雖然在孟買恐怖分子事件中被嚴重損毀,這家餐廳已成功的捲土重來,其時尚與高雅的新形象以櫻桃木的建築和木護牆板為特色。廚師Kobayashi和他的隊伍準備壽司和鐵板燒料理時為這優美的空間帶來戲劇性的表演,而廣泛的清酒和梅酒挑選給這家正中的日本餐廳再添加魅力。
在休閒的環境中供應多元化的正中亞洲美食
來自蘇格蘭的Will Meyrick在倫敦工作了一會兒後決定前往亞洲和澳大利亞,在這段時期從事了範偉廣泛的工作,從路邊的小店延伸到高級酒店的廚房,讓他正式熟練亞洲各種烹飪法。五年前開業的Sarong聚集了他的經驗,是亞洲區多種美食的大熔爐,採用的方式包括印度唐杜裡烤箱和峇里島本地的椰子烤架烹飪。咖喱是這家餐廳的特色,例如斯裡蘭家辛辣豬肉咖喱,及越南焦糖鴨和椰青、黑椒和青檸咖喱。Meyrick也是東南亞街頭小吃的專家,他最近寫的有關該題材的書大受歡迎。來到Sarong的客人都能享受他從亞洲各國的行家學到的正中、味道濃厚的菜式。
容納142人的餐廳分割成兩個亭子:一邊是室外的客廳,另一邊是比較隨意且靠著酒吧的用餐空間。這裡的服務輕鬆但高效率,適合其熱帶海灘的氣氛。Meyrick其實是在倫敦因一個涉及Gordon Ramsay的不愉快經歷以後才下決心搬至亞洲。 現在,有幸能來到這家印尼餐廳的客人都會萬分感謝當年有這件事情的發生!
NO.38
Sukiyabashi Jiro 日本東京
「壽司之神」的完美作品
八十多歲的壽司大師Jiro Ono自David Gelb製作而以他為題材的紀錄片《壽司之神》(2011)播放後,突然變成國際級巨星。但日本的美食愛好者早就認識他的傳奇餐廳。藏在東京銀座地鐵站的旁邊,Sukiyabashi Jiro已獲得三顆米其林星,其因它嚴格的質素標準而得名。
Ono費盡心機保證他的壽司的優秀品質, 要求他的兒子Yoshikazu每早去漁業市場從由他挑選的供應商採購最新鮮的海鮮。他的學徒必須苦練多年才被允許用手觸摸他們的魚,更不用說用刀切魚片的資格了。
在這個只容納十人的木製壽司吧定位可不容易,而有幸入內的客人也只能停留片刻。整體的用餐維持大約半個小時,而一般費用超過兩百英鎊。但是客人得到的是一些全球最高端的壽司和一連串的漂亮、簡單的菜式,包括放在像枕頭一樣鬆軟的米飯上的八爪魚、蚌和鰻魚。
NO.39
Robuchon Au Dome 中國澳門
在澳門的高成就及高空美食經歷
鼎鼎大名的新葡京酒店給Joël Robuchon的超豪華米其林三星餐廳合適的位置,從這摩天大樓的頂層能清楚看到澳門的美景。但來到這裡的客人的很快就會把注意力放回餐廳的內側,欣賞引人入化和吊著漂亮水晶燈的弧形的穹頂 ,而最令人矚目的當然是行政廚師Francky Semblat創作的精彩菜式。他的菜單照應餐廳華麗的環境,其單點菜單提供的美妙菜式包括魚子醬珊瑚藻果凍佐茴香奶油;海螯蝦餃子搭配切片白松露和燉野菜;「皇家龍蝦」是芬香的龍蝦螯天麩羅,陪同珊瑚藻黃油拌龍蝦意面和茴香龍蝦湯;內塞鵝肝的焦糖鴿子佐土豆泥和白松露絲。主菜結束後,他們會炫耀傳統的甜點車,上面布滿經典的法式甜品加上一些混合東方口味的選擇。
可觀的酒窖設有背光牆,方便迎接客人,內裡 藏有 11,300種酒標,來自全球生產葡萄酒的主要地區。酒單包括跨越七頁紙的香檳挑選,而這裡的勃艮第種類也許能令法國本土的高級餐廳妒火中燒。
專門製造完美的北京烤鴨的餐廳
這家大受歡迎的餐廳的北京烤鴨的確是高人一等,難怪經常被認為是新加坡最頂級的。御寶至尊烤鴨店是御寶集團的皇冠上之寶石,該集團現擁有遍布亞洲的十八家餐廳。位於商場的五層,可乘搭自動扶梯進入,絕對是個值得一試的經歷。這裡的客人可享受被稱為全城最佳的北京烤鴨,以傳統的北京手法準備,最後在桌上切片。手拿利刀的服務員會先分配香脆的鴨皮,讓客人感受它濃厚的味道和細嫩的質感,然後才供應香甜的鴨肉,其過程為餐廳的各個房間帶來精彩的表演。餐廳一般有熱鬧的氣氛,包括歡樂的家庭聚會和商業宴會。除了烤鴨以外,新加坡廚師Tong Yuk Sing的特色菜是各種烤肉,而面薄等經典菜也很受歡迎。
餐廳的室內也很有魅力,在最繁忙的客廳內裝置金色和棕色的藝術設計。比較喜歡安靜的客人可選擇卡座或私人宴會廳。
(能看到這裡,絕對要給你32個贊!)
NO.42
Hajime Restaurant 日本大阪達觀的廚師製造的精彩法國菜加上完美的服務
Hajime Yoneda為追隨他當廚師的夢想放棄了他原來擔任電腦工程師的事業。在烹飪學院培訓後,他搬到法國去學習法式菜餚的秘密。在廚師Michel Bras於北海道的Toya餐廳磨練三年後,他在2008年創立了自己的餐廳,並獲得了評論界的讚頌。這位說話溫和的廚師可說是直上青雲,由於他對食物有獨特、基於美感和大自然的哲學。
在業餘時間當藝術家的Toneda創製的菜式都是漂亮迷人且一絲不苟,採用各種耀眼的顏色和質感,同時蔬菜是他的一個重點。他的哲學的兩個組成部分在chikyu(地球)菜式充分地表達出來:這是他的招牌菜,有大約110種蔬菜、糧食和草本圍著海鮮泡沫配置。
Yoneda的烹飪風格明顯是由他在法國取得的經驗形成,但也能看到一些日本和現代西班牙文化的影響,例如扇貝和藏紅花泡沫,和鵝肝肉凍配上芒果及日本蘿蔔。這家親密的餐廳只有幾張桌子,有靈巧和知識面寬廣的服務員,而 Yoneda經常會走出廚房與客人交談。
東京的精英級壽司餐廳之一
Sushi Saito將於2014年年初搬移至位於東京六本木的新場地,離開它目前(奇怪的)在美國大使館對面的停車場內的位置。在此處,客人要走上斜坡進入停車場,然後再尋找隱沒在一塊紅色窗簾後面的餐廳門口。裡面是一家像日式餐盒那麼嬌小的餐廳,內設有一個小型的壽司吧和幾張椅子。
但樸素的環境的隱藏著餐廳老闆和主廚Takashi Saito的高等技巧和敬業精神。雖然他還年輕(且出人意料的健談),但他的確是一個壽司大師。他不斷埋頭研究烹飪的細節和追求完美的外貌。這裡提供比其它餐廳較小的魚片(有部分是陳年的,而溫度被他門精確的控制著)和鹽分較高的米飯,並採用不常見的淡紅醋。
Saito的工作效率很高,可同時與客人交談,最終提交一連串的精緻壽司,包括鯖魚佐薑絲和洋蔥;金槍魚的三位一體:maguro(瘦魚肉)、chu-toro(肥魚肉)和otoro(特肥魚肉);還有海膽、鰻魚和蚌。這裡的服務溫和、友善,而Saito很樂意照相和用餐後以他流利的英語與客人交談。
位於科倫坡中心的正中日本料理
以著名的日本橋命名,Nihonbashi的目標是要連接西裡蘭卡和日本的傳統烹飪和飲食文化。禪宗的巖石花園和水池圍繞著這家餐廳,而餐廳的中心是一個用竹子建成的天井和壽司吧。室內還設有多個簡約設計的房間,客人都舒適地坐在坑式的座席中。Dharshan Munidasa出生於東京,其父親是西裡蘭卡人和母親是日本人。他並沒有接受過正式的訓練,但他是從小就跟他的媽媽和姨姨們學習烹飪的。 這位電腦工程師和國際關係學系畢業生於1995年在美國大學畢業後創立了Nihonbashi餐廳,後來通過他主持而十分受歡迎的電視節目成為了西裡蘭卡最有名的廚師之一。
他努力地保持他的菜式的真實性,例如為烤架購買硬木炭,從日本直接進口神戶牛肉,及本人去西裡蘭卡的海港挑選最好的金槍魚。他們廣泛的菜單包括壽司、刺身、串燒和天婦羅,還有日本咖喱和麵條,而特色菜有雞肉丸子火鍋(tsukune nabe)- 即客人在桌上自製的濃雞湯 - 和放在熱石上燒的神戶牛肉。
NO.45
Ministry of Crab
西裡蘭卡科倫坡
這是我一輩子吃過的最贊的螃蟹了
享用美食,享受人生
來到 Osteria Mozza 的貴賓,從餐廳中央的島型義大利乾酪吧,就可享用到 Burrata 佐魚子醬等新鮮美食。 廚房裡還有風味絕佳的豐盛義大利寬面佐牛尾,或原木炭烤的牛肝蕈和牛肋眼扒等料理。 主廚 Mario Batali 的妙思巧手,完美呈現義大利料理出乎想像的絕妙好滋味。
倫敦當代烹飪藝術精髓,結合傳統粵菜
Hakkasan汲取倫敦當代烹飪藝術精髓,結合傳統粵菜予以全新演繹。區別於傳統精緻餐飲理念,Hakkasan通過為顧客帶來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和味覺的多重享受,在令感官沉醉的現代美食體驗中,闡釋別致中式美學。
Hakkasan連續多年被評為米其林一星餐廳,並獲得眾多業內專業機構以及頂尖生活方式類媒體頒發的美食獎項。Hakkasan成功的秘訣在於其獨特的品牌基因,每一家Hakkasan餐廳都以無與倫比的環境、氛圍、音樂、香氛和燈光呈現中式美學。不僅如此,Hakkasan融合不斷進化、齊全完善的設備,以及珍饈美饌與別致的調酒藝術,註定了Hakkasan上海餐廳與眾不同的迷人風格。
(好開心能在這裡看到你!不枉我花了一天的時間來整理)
NO.49
Cuisine Wat Damnak 柬埔寨(能看到這裡,是時候向你這位超級吃貨致敬了!)
山本徵治首次進軍海外市場而不負所望
與東京龍呤的簡樸環境做對比,天空龍呤位於香港國際會議中心的101層,也是香港的摩天大樓中的最高一座。於2012年開業,它能容納48位客人(多於東京龍呤),包括兩間豪華的私人房。山本徵治尊重傳統日本廚藝、季節和原料的哲學,又同時採用現代的技術和器材去探索烹飪的界限的使命,在天空龍呤依然如固。在可信的廚師長Hidaki Sato的監管下,每道在他們的時令美食菜單中出現的貌似簡單、味道清純的菜式都是經過廚房的精心注意而造成的。他們用的原料每天從日本直接運到,證明了這家餐廳對採購和質量監督的重視。
天空龍呤已獲得兩顆米其林星,它的聲譽已快速的追上比它有名的東京關聯餐廳,且富有無比超越的壯麗景色。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