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身為吏部侍郎海瑞,一生清廉為官,去世後竟然連安葬費都湊不齊

2021-01-18 你所喜歡的歷史

在中國歷史上的帝王時代,官吏這個大集團始終是極為引人注目的那一位置。這個社會大集團壟斷了整個國家的暴力和暴利。不僅如此,他們還掌握著法律,控制了巨額的人力物力,而這個大集團的作為也往往決定著一個社會的走向乃至命運。但是令人嘆息的是,支配這個集團行為的東西,往往經常與他們宣稱的那些原則性東西相差甚遠。比說:仁義道德、忠君愛臣、清正廉明、愛民如子等等。相反,真正支配這個集團行為的東西,在更大程度上是非常現實的利害計算摻雜在其中。

在封建官場中,不遵循這些背後的規則,很難生活下去,而假如你適應遵循了這些規則,那麼你將必是一個貪官汙吏。相較之下,一個浙江淳安的知縣卻十分清正廉明。這個官吏是一個不貪汙不受賄,也不接受任何「灰色收入」的地地道道的清官。他叫做海瑞。在他當知縣時,窮的讓人意想不到。他一年四季都吃自己種的菜,自給自足。當然了,更沒有多餘的銀兩去買肉吃。兩袖清風,全被當地百姓看在眼裡。

有一次,海瑞的母親過生日。海瑞只給母親買了二斤肉來慶賀。可就是如此,這條消息也被傳到了當時的總督胡宗惠耳朵裡。第二天,這個總督竟然就發布了一則新聞說,「昨天聽說海縣長給老母過生日,竟然買了二斤肉哩!」口氣中滿滿的譏諷意味。

後來,海瑞坐上了吏部侍郎的位置。這個官就相當於現如今管幹部的副部長。就是一個權力這麼大的官員,卻也依舊窮的叮噹響。只可惜海瑞一生兩袖清風,從不貪汙受賄一分一釐,也不搶奪半點百姓的民脂民膏,更不與鄉紳土豪相勾結謀財取命,到死後卻落得了一個悲涼的下場。海瑞去世後,竟連喪葬費都湊不齊。當時的監察部助理王用汲去看,看到海瑞住的地方哪裡像個禮部侍郎的府邸啊,清清寡寡,布衣陋室。看見了當時海瑞生前的衣服時,流下了眼淚。原來這個清廉的大官穿的不過是葛帷(用葛藤的皮織的布,比麻衣還差),竟然還是破的。王用汲深為感動,立刻湊錢為他下葬,入土為安。

當時,有個叫做朱良的人去海瑞家看,回來寫了一首詩,其中有四句便可看出,海瑞果真清廉寡淡:蕭條棺外無餘物,冷落靈前有菜根。說與旁人渾不信,山人親見淚入傾。人這一生,是必定要做平一個等式的:一生的總收入等於一生的總開支。結餘下來的是遺產,虧損的就是債務。作為百姓的父母官,一定要努力把這個等式做平,若能有些節餘惠澤子孫當然也可。而他們拿著規定的工資似乎註定了他們很難做平。孝敬上司以及送往迎來是年年不能斷的,外地的官員上京覲見是三年一次,考滿則需要足足九年。即使按照最有利於開銷者的標準估計,九年花二十萬,這個龐大的窟窿可不是一個普通的官吏的工資能夠解決的。

所以,在那個年代,做一個清官太難。這還是沒有計算養老和防病所必需的一些積蓄。相差如此懸殊的人生不等式,怎麼才能夠做的平?有些人,歷經數年好不容易考取了功名,當上了官,可不願意再過那種苦日子。所以,他們漸漸地背離了讀書的本心,他們的眼睛開始盯著百姓的腰包,貪汙受賄,官官相護。惡性循環,以至於像海瑞這樣的官員越來越少,越來越難以生存。最終使得封建君主專制走向覆滅。

相關焦點

  • 海瑞為官清廉至極,為何張居正卻終生不重用海瑞?
    提起歷史上的清官,就不得不提海瑞。海瑞,字汝賢,號剛峰,海南瓊山(今海口市)人。海瑞一生,經歷了正德、嘉靖、隆慶、萬曆四朝,是歷史上著名的清官。萬曆十五年(1587年),海瑞病死於南京官邸。獲贈太子太保,諡號忠介。海瑞死後,關於他的傳說故事,民間廣為流傳。海瑞是一個著名的清官,但也是一個爭議很大的人物。在張居正任首輔時,就堅持一點:堅決不用海瑞。海瑞這麼清廉的一個人,為什麼張居正就是不用海瑞呢?為此當時的吏部尚書找到張居正,說海瑞是天下讀書人的楷模,書生人言可畏,你就給海瑞個官做,何苦要得罪天下士人呢?
  • 心理學:海瑞,一個道德化身的大人物為什麼不能施展出他的理想?
    文/夢嫻君海瑞,一個至清的清官,一個道德化身的大人物,一生經歷坎坷,三起三落。妻妾眾多,但是留下的兒女都不幸夭折,晚年漆下無子女,無好友,自己的理想抱負也沒有實現,悲憤而死,死後連一點值錢的東西都沒有,清廉至極,可見一斑。
  • 為什麼海瑞為官清廉,深受百姓愛戴,卻不被朝廷重視?
    為什麼海瑞為官清廉,深受百姓愛戴,卻不被朝廷重視?海瑞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清官,他一生為民愛民,廉潔奉公,但他的官場生涯並不順利,最高官至右參議、監察御史,相當於中央派來的地方紀檢組長。海瑞在仕途之初就被任命為淳安知府,以其一心為民、廉潔奉公、不徇私情,深受當地百姓的喜愛。海瑞寫的《公安通緝令》因為批評明世宗無能而名聲大噪,他也因此被捕入獄。按常理說,海瑞是個正直的官員,為什麼不被朝廷使用呢?這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一是海瑞自身的性格,二是當時官僚環境的影響。
  • 海瑞一生清廉沒能挽救大明,張居正半生貪腐卻主導了萬曆中興
    海瑞到任後,大力推行清丈土地,打擊豪強兼併土地。但是海瑞這個人,清廉是清廉,但是有時候也是矯枉過正,在應天巡撫任上,就被奸詐的刁民,抓住他憎恨豪強的特點,到他這裡誣告,當時有不少世家大族被海瑞給冤枉了。這些是海瑞為官任上的一些主要施政舉措,然後我們從他的一些奏疏中來看看海剛峰的政治主張。
  • 海瑞一生清廉愛民,為何得不到朝廷重用?專家:是你也不用
    然而在我國歷史上,有這樣一位著名的清官,他一生為官清廉,百姓也都非常喜愛他,但是他在官場上卻一直不得志,這個人便是海瑞,那麼他為何得不到朝廷的重用呢?專家:是你也不用。海瑞生活在明朝中後期,這是一個什麼年代?
  • 明朝秘聞 抬棺上疏的海瑞為何沒有被嘉靖所殺
    於是,身為武宗堂弟的朱厚熜被群臣迎接至京師,登基為帝。 即位後,嘉靖皇帝想追封親生父親興獻王為皇帝,而眾大臣卻堅持認為嘉靖皇帝應過繼到明孝宗膝下,以保證嫡系即位的正統不受歪曲。 一邊是至高無上的皇帝,一邊是維護正統的群臣,誰也不肯作出讓步。
  • 明朝一學士,因對對子討朱元璋歡心,被封為吏部侍郎
    據說乾隆帝一生作詩4萬多首,可以說非常高產的詩人。乾隆不僅詩寫得多,還喜歡對對子。有一次乾隆帝南巡到江蘇通州市,突然想到河北也有一個通州,覺得很好玩,對身邊的大臣道:「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大臣們一臉茫然:「啥!」這時候旁邊的一個侍從看到街上的許多當鋪靈機一動:「東當鋪,西當鋪,東西當鋪當東西。」乾隆帝一聽,龍顏大悅,給這個小侍從升了官。
  • 海瑞一生為官剛直清廉,為何張居正不願意重用他?原因只有八個字
    有讀者留言:張居正和海瑞幾乎是同一個時代的人,兩人有過交往。可為何身以帝師身份成為內閣首輔的張居正,就是不重用海瑞?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問題,我們換個角度來看這個問題。這位讀者的問題可以這樣來問,「為何張居正和海瑞水火不容?」
  • 海瑞一生娶三個妻子,73歲納第2個小妾,這麼窮還有錢納妾
    海瑞去世的時候是74歲的年紀,關於海瑞的種種記載,都有歷史書籍作證,這一生清正廉潔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我們去看看他的人生,卻發現他娶了至少三個妻子,兩個妾室,那麼當時連豬肉都窮的買不起了,怎麼還有錢娶妻娶妾呢。
  • 《大明王朝1566》中,楊金水為什麼不暗中殺了海瑞,而選擇裝瘋?
    其實想殺海瑞的,不止楊金水一人。在楊金水想殺海瑞之前,鄭泌昌、何茂才也曾想殺海瑞都快想瘋了。因為被海瑞逼得緊,而海瑞又沒有什麼把柄(為官太正太清廉),於是鄭何二人慌不擇路,想出用通倭的罪名栽贓海瑞,想先殺掉那些假通倭的義民,然後再幹掉海瑞。
  • 海瑞不適合做官,除了清廉一無是處?別再被影視劇騙了!
    海瑞,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清官,因一生與貪官汙吏作鬥爭,所以在民間一向有「海青天」的美名。不過,近年來隨著影視劇和地攤文學的普及,人們對海瑞的看法卻有了很大的改變。很多人認為海瑞空有「清廉」之名,毫無從政之能,於國於民所做的貢獻還不如大貪官嚴嵩。
  • 盧懷慎為官清廉,品行端正,清正廉簡史書上頗為有名
    懷慎自小受家庭薰陶,平時崇尚清廉節儉,不喜歡營造府第,不喜歡置買莊田,雖身為朝中大臣,可是,家裡的住宅及用具都十分簡陋。盧懷慎曾先後擔任監察御史,右御史臺中丞,黃門侍郎,進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還身兼吏部尚書,可謂身居要職,官位顯赫,但是,盧懷慎繼承了祖上不貪不佔的良好家風,家人僅靠其微薄的薪水度日,妻子和兒女們仍舊免不了挨餓受凍。
  • 海瑞一生不知變通,反而官場升官不斷,究竟是為何?
    明朝海瑞是歷史上著名的清官,觀海瑞的一生,我們無不為其剛正不阿的人格所折服。海瑞代表了傳統士大夫階層最高尚的人格和品質,對我們今天仍有很強的教育意義。在如今的社會,靈活變通是處理人際關係的重中之重,不懂得變通無論走到哪裡都混不好,容易受到很多人的排擠最終導致失敗。而海瑞卻是這樣一個例外,他固執到極點,但卻在仕途上平步青雲,這是為何?
  • 海瑞痛罵嘉靖皇帝,為啥還能活命?
    海瑞長大後自號「剛峰」,寓意就是為人剛直、不畏邪惡的意思。海瑞對王陽明的心學非常感興趣,擅長實務策論,而對程朱理學不太感冒,這樣在以四書五經為主要內容的科舉考試中,海瑞的表現不給力,36歲才考中舉人,隨後參加了兩次會試,都名落孫山。海瑞一氣之下放棄科舉考試,接受廣東布政使司的委派,到福建延平府南平縣當了一名教諭(中國古代的正式教師)。
  • 中國廉政文化歷史故事 | 海瑞抬棺諫儉(六十六)
    66海瑞抬棺諫儉海瑞(1514年—1587年),字汝賢,號剛峰,海南瓊山(今海口市)人,明朝著名清官。海瑞一生清廉節儉,剛直不阿,經歷了正德、嘉靖、隆慶、萬曆四朝。鄢懋卿十分氣憤,然而他早就聽說過海瑞的名字,只得收斂威風而離開。隆慶三年(1569年)夏,海瑞升調右僉都御史(正四品),外放應天巡撫,轄區多為江南富庶之鄉。海瑞就任應天巡撫之後,立即頒布《督撫憲約》,規定巡撫出巡各地,府、州、縣官一律以節儉為本,不準出城迎接,也不準設宴招待。
  • 歷史解密 || 包公與海瑞有哪些不同
    歷史上,大家都喜歡把包拯海瑞放在一起比較,因為包拯和海瑞都是為官清廉的好官,一生光明磊落,大公無私,一心只為百姓。但是兩者一定會有不一樣的地方:包拯正直不阿,但是懂得情溶於法度;海瑞剛直不阿,但是做事有些極端。
  • 海瑞大罵嘉靖:連聖人都解決不了的事,更何況你?嘉靖為何不殺他
    入京之後,海瑞帶著自己寫的《治安疏》上了朝堂,這《治安疏》裡指出了嘉靖帝的諸多問題,例如「陛下之誤,修醮所以求長生」。這一句主要是指責嘉靖沉迷修仙,欲求長生不死,海瑞以聖人舉例,就連聖人都抵不過凡夫俗子的命運,逃不脫生老病死,更何況是陛下您呢?
  • 明朝清官之首海瑞,當一個人清正廉潔到一定程度,他將無所畏懼
    說起清官,很多人腦海中都會浮現幾個人,比如包拯、海瑞,不過這兩個人身上的清廉又不太一樣,包拯的廉潔公正仰仗於皇帝的寵愛和信任,而海瑞的清正廉潔則是以身作則,身體力行,也正是因為如此,從海瑞身上我們能真正的意識到這樣一個概念,當一個人清正廉潔到了一定的程度,他將無所畏懼。
  • 其實官與吏是兩種不同的職位,不可混為一談了
    而「吏」則相當於是外聘人員,是地方官員為解決人手不足的問題,臨時招來的助手,其主要職責就是輔佐「官」來實施執行具體的行政工作,並不是在編人員,無法享受到穩定的朝廷待遇。所以可以說「官」的身份往往要比「吏」更高一些,也更具優越感。前途發展大相逕庭一般而言,可以做官的都是有學識、能出口成章、舞文弄墨的進士、翰林。
  • 海瑞-大明之神劍,唯有德者方可致之
    05 大赦出獄 一年後,明世宗駕崩,太子裕王朱載垕(明穆宗)繼位,年號隆慶。奉先帝世宗遺詔,赦免了以海瑞為代表的所有諫言諸臣。而在一年之內,海瑞官連升四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