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本該授中將,因在一九五五年做的貢獻之大,後授予上將軍銜

2020-12-22 品鑑歷史長河

我國在一九五五年的時候,對在戰爭中做出貢獻和立下戰功的戰士們進行授軍銜的儀式,以此來感謝和肯定他為國家做出的貢獻。軍銜的授銜是按照軍功和貢獻來評級的,但是有兩個人,他們被偉人親自提升,今天我們介紹的就是其中的一位,他在軍隊中的威望很高,戰鬥十分勇猛,不怕危險,是偉人十分相信的人物,那麼他是誰呢?

他就是「旋風司令」—韓先楚。他一九一三年出生在人稱中國第一將軍縣的紅安縣,這裡有無數的英雄兒女參加革命。出了二百二十三個將軍。將軍縣的稱號名副其實。韓先楚的家庭十分困難,家裡靠務農為生,小時候的他就靠給被人放牛,做勞工貼補家用。後來黃麻起義,他也加入了當時的農民協會,在附近打遊擊戰來擊退敵人,後來他正式的成為了一名共產黨員。

在軍中,他參與了萬裡長徵,抗日,解放與抗美援朝戰爭,他參加了無數的戰鬥,每次戰鬥都是凱旋而歸,從未嘗過敗績。有著不敗神話之稱。他帶領的部隊驍勇善戰,讓敵人聞風喪膽。但是讓他能夠升為上將的卻是一九五零年他做出的貢獻。

一九五零年,老蔣在大陸的只有西南方向還有一點殘留的兵力所以我軍商議要將海南島解放,這件事情其實在一九四九年的時候就開始有所打算。但一直因為沒有足夠的船只能讓將士們到達海南,為了這個解決難題,韓先楚茶不思飯不想的思考了很多天,但並沒有什麼好的辦法,就在這時,軍中傳來消息說潿洲島的敵軍搶佔了人民四百多艘船隻,如果可以將敵軍擊敗,不僅消滅敵人還有了作戰的船隻。很快我軍開始準備行動,經過戰鬥,敵軍被我們擊敗,船隻的問題得到了解決。但作戰計劃卻沒有傳達下來。

原來由於大家對坐船登陸戰鬥沒有底氣,加上士兵們大多都不會水。作戰的準備不充分,所以想要將戰鬥推遲一段時間,但韓先楚覺得如果過了現在的時間,就只能等到明年的時候才能作戰,因為船隻是帆布木船,這種船隻只能通過海風來前進、現在正處於季風期,只能現在就出發。他將自己的想法傳送給中央並表示:四十三軍如果還沒有做好準備,我願意帶著四十軍獨自去戰鬥「之後經過中央思考同意了他的出海戰鬥計劃。

在一九五零年的四月十六日,韓先楚帶領著四十三軍和四十軍乘坐木船前往海南作戰。次日我軍就戰勝了敵軍的炮火在海南登陸成功了,在五月一日海南島被全部解放,如果真的推遲幾個月再去解放海南島,那麼海南島很有可能變成第二個臺灣。

在授銜儀式之前,偉人查看了名單,見韓將軍的名字出現在中將的名單中,覺得不妥。說道:「不能忘記他為海南島做的貢獻」於是韓將軍成為了開國上將。

相關焦點

  • 他曾沒有任何軍職,1955年卻被授上將軍銜,只因做出的這些貢獻
    在那場持續幾十年的民族獨立和解放戰爭中,多少革命先輩付出了青春和熱血,雖然革命工作不分高低貴賤,但是最終我們還是要按照貢獻大小進行論功行賞的,元帥、大將、上將,都是有一定的評選標準的,對於十大元帥、大將這樣的大人物大家還是比較了解的,他們的名字也是耳熟能詳。
  • 他本應授大校,林總:他頂10萬雄兵,55年破例授予中將
    他本應授大校,林總:他頂10萬雄兵,55年破例授予中將 他,早年從軍,是紅軍長徵的開路先鋒,長徵時走路最多的人,為北平的和平解放立下了汗馬功勳,連一向不輕易誇人的林總,也禁不住稱他「等於10萬雄兵」,但他卻是我軍歷史上唯一一位沒有直接領兵打過仗的開國中將。
  • 魯南軍區的政委授上將,副司令員授中將,司令員為何沒授軍銜?
    確實,之前他就是新四軍皖南第1縱隊司令員兼政委,新四軍第七師副師長,從延安中央黨校畢業後調魯南軍區任政委,後任魯中南區委第一副書記、魯中南軍區司令員兼第一副政委。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魯南軍區除傅秋濤授上將之外,還有一位副司令員也被授予中將軍銜。他就是郭化若。
  • 參加人民軍隊的26位東北軍將領,都授予啥軍銜
    在五五授銜時,有25位出身東北軍的將領被授予將軍軍銜,他們分別是上將呂正操、中將萬毅、少將解方、張學思、陳銳霆、賈陶、沙克、封永順、趙東寰、於權伸、趙承金、高存信、李覺、徐明、宋學飛、金振鍾、張志毅、楊有山、張加洛、羅文、紀亭榭、管松濤、郭維城、王振乾和江潮。
  • 1952年評定軍隊級別,將全軍將士劃為24級,分別授予啥軍銜
    而參加授銜的第一級別全部三位元勳,都被授予開國元帥軍銜,可謂是當仁不讓的,無論是貢獻還是級別,他們都是全軍的領頭羊。第二等第一級:大軍區的司令員和政委級。開國將帥中,位於這一級別的有七位,分別是:陳老總、徐帥、劉帥、聶帥、葉帥、羅帥、賀老總。這一級別的元勳和第一級別的元勳們一樣,也是全部被授予元帥軍銜,以他們的突出貢獻和赫赫戰功來說,自然也是當仁不讓的。
  • 李雲龍嫌軍銜低,他的老戰友才真委屈,堂堂縱隊司令員授少將
    導讀:在影視劇中,從來不缺以抗戰為題材的作品,但能夠被稱為經典的卻少之又少。近期上映的《雷霆戰將》,打著抗戰題材,大搞偶像劇,結果遭到全網抵制,灰溜溜下架。《雷霆戰將》的撲街,不禁讓廣大觀眾懷念起了2005年上映的,由李幼斌主演的經典抗戰題材電視劇《亮劍》。這部劇一經播出,好評不斷,連創多項收視率大獎。
  • 四野第41軍轄四個師,先後有6位師長,為何就他授了中將軍銜?
    第41軍的軍長是開國中將吳克華,他從部隊成立不久就帶領著這支光榮的部隊,先後任第5支隊副司令員、第5旅旅長、第5師師長、第41軍軍長。第41軍成立之時,下轄有四個師,先後有6位師長:蔡正國、左葉、周光、田維揚、江燮元、盧燕秋。一、第121師師長,先是由蔡正國擔任,1949年6月蔡正國調40軍任副軍長後,由152師師長左葉接任。
  • 開國上將洪學智之子洪虎:父親被兩次授予上將軍銜
    1988年7月1日,第七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次會議審議決定:對在1955年至1965年期間被授予軍官軍銜的人員,其軍銜予以確認。同時,會議還通過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軍銜條例》,人民解放軍開始實行新的軍銜制。 因此,父親1955 年被授予的上將軍銜被依法確認。
  • 1955授銜時,他說要把軍銜掛在狗尾巴上,主席聽聞說了句話
    早些時候,許世友曾在少林寺學習武藝,後參加紅軍,在土地革命時期已是軍級幹部,解放戰爭期間任華野九縱司令,1955年受命為上將。對於自己的軍銜,許世友有些不滿,他認為自己的軍銜太低,於是找了周總理,說至少也應該給自己評個大將軍,周總理說蕭克也是將軍。聽到這個消息,許世友不再吵鬧了,因為他知道蕭克的履歷比他更深。
  • 授銜時,四野有七位軍長授上將,為什麼三野的軍長大多都是中將
    五五授銜時,第四野戰軍的18位軍長中,共有7人被授予了上將軍銜,他們分別是:鄧華、韓先楚、洪學智、李天佑、劉震、黃司令、陳明仁。 相比之下,在三野的16位首任軍長中,共產生了十位中將、三位少將,而何基灃、吳化文、張克俠三人則未被授予軍銜。
  • 抗美援朝他是萬歲軍政委,55年授中將時他才38歲,他兒子是上將
    主席見到劉西元後,握著他的手,高興地說:「你們打了個蠻好的仗,名氣可大啦!把美國佬打痛了!」1955年,戰功赫赫的劉西元被授予中將軍銜,朱老總握著他的手,風趣地說:「你這個小鬼頭,也當上中將了!」那一年,劉西元還只有38歲。
  • 1955年授銜時,他覺得軍銜高了申請下調,毛主席並沒有同意
    1955年初,軍委發布了將軍授銜方案,不久,毛主席收到了一個人的信,在信中,此人極力的請求降低他的軍銜,本來是要授予他上將軍銜的,但是他請求授予他中將軍銜,對此,毛主席叫來了送信的楊成武,他對楊成武說:此人不可不授上將。毛主席說的人,正是抗日英雄董其武。
  • 三野27軍的一匹黑馬,軍長中將師長少將,他是副連級卻封上將!
    建國後授銜的時候,軍長被授予了中將軍銜,旗下師長也被授予了少將軍銜,讓人想不到的是,下面的連副卻被授予了上將軍銜。聶鳳智軍長聶鳳智,許世友的心腹愛將,27軍是第一個突破長江防線的部隊,軍長聶鳳智在建國後曾經擔任華東軍區空軍司令員、福州軍區副司令員兼軍區司令員、南京軍區司令員等職,他被授的軍銜是中將軍銜
  • 說說孫毅中將
    提起開國中將孫毅,人們最初想到的總是他的鬍子,孫毅將軍因留有高爾基式的鬍子,人稱「鬍子將軍」。
  • 閻紅彥:沒有參加長徵,授銜時已無軍職,為何主席執意授他上將?
    這次授銜,是新中國成立後第一次大授銜。按照主席的說法,已經不再軍隊系統中工作的將領,不授軍銜,這大大減輕了參與授銜工作的人員的負擔。但是其中閻紅彥將軍例外,在授銜的時候,他已經沒有軍職,但是主席還是決定授予他上將軍銜,這是為何?
  • 三野8大開國虎將,1人僅次於十大元帥,1人毛主席破例提升為中將
    其前身是抗日戰爭時期的新四軍和八路軍山東軍區部隊,後改為華東野戰軍,在1949年2月更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簡稱三野。三野在全盛時期兵力曾達到82.5萬人,可謂是兵多將廣,1955年新中國全軍第一次授銜時,從三野走出了1位元帥、2位大將、13位上將、39位中將以及295位少將,成材率非常之高。而在這諸多三野開國虎將之中,有10人尤為人們津津樂道。
  • 抗戰時魯中軍區司令與屬下的團長,後來都是海軍副司令、授中將銜
    1955年,授開國中將,後為海軍第二副司令員。1942年,被魯中人成為「吳瘸子」的魯中軍區老二團團長吳瑞林,同時擔任魯中軍區第一軍分區司令員。1955年,吳瑞林授開國中將,後為海軍常務副司令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參謀長、第二副司令員,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中將軍銜。吳瑞林是一員戰將,他在朝鮮戰場,把一支搞生產的部隊42軍打成了一支王牌軍,在歷次的軍隊精簡整編中,保持了編制和地位。吳瑞林,吳瑞林(1915-1995),原名吳尚德。四川省巴中市人。
  • 當年授銜時,為何四野有七位軍長授上將,而三野軍長大多都是中將
    而除了他們幾位軍長以外,其他幾位軍長的履歷就更不用提,是人人都知道的著名將領,把上將的頭銜授予他們,基本上就沒有什麼懸念。首先是李天佑一直擔任軍事幹部,是林帥倚重的名將,其次是洪學智,洪學智紅軍時期是紅四軍的軍政治部主任,他在解放戰爭時期、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志願軍時期均有傑出貢獻,為中國的解放出了一份力,為中國的軍事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是四野一位名將。
  • 梁興初調任38軍軍長後,是誰接替他任47軍軍長的?後授了啥軍銜?
    大家都知道,梁興初是被譽為「萬歲軍」的38軍軍長,開國中將,但他在任38軍軍長之前是第47軍軍長。1949年5月,梁興初調任第38軍軍長,那麼是誰接替他擔任第47軍軍長的?後來授了啥軍銜?曹裡懷不願無故傷害別人,結果反被一個俘虜兵咬了一口,說他是「AB團」。軍黨代表蔡會文親自用刑審訊,追問他是不是「AB團」。曹裡懷沒有在嚴刑拷問下屈打成招,後來朱老總知道此事後,寫了一封信給蔡會文,說曹裡懷是井岡山下來的,不會是「AB團」,你們把他放了。這才解除了曹裡懷的「AB團」之疑。
  • 紅一方面軍參加長徵的24位師級將領,後來分別授予啥軍銜
    中央蘇區第五次反圍剿鬥爭失利後,人民軍隊開始了波瀾壯闊的長徵之旅。為了方便指揮,組織上對紅軍進行了重新整編,共編成了五個軍團,五個軍團共下轄12個師。那麼這十二個師的師長、政委都是誰?後來又分別授予什麼軍銜呢?且聽本人一一道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