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可辛聊了《喜歡·你》和《七月與安生》,以及被「小鎮青年口味」綁架的市場

2021-02-11 烹小鮮

在接受採訪的時候,陳可辛形容這兩部愛情片算有些「雙生」的意味。兩部幾乎共用一班人馬:除了陳可辛和許月珍(「我們製作」的搭檔)兩位監製,陳可辛通過《喜歡·你》的籌備認識了兩位年輕女編劇,李媛和許伊萌,把她們帶到了率先開機的《七月與安生》;而他又通過《七月與安生》認識了周冬雨,讓她繼續演了《喜歡·你》。

另外,實際上《喜歡·你》的許宏宇,也是《七月與安生》的剪輯師。

陳可辛說,同時選兩部愛情題材「不是一種巧合」,原因純粹是從流行品類考量,「因為拍完《親愛的》之後,那個時候市場上都充滿這種愛情 IP,都是網絡小說」。

他們最早於 2014 年底拿到了原著版權合作——《七月與安生》來自安妮寶貝(慶山)的同名短篇,《喜歡·你》同樣改編自一部言情小說,網文作者「藍白色」的《終於等到你》。

2014 年中,阿里收購「文化中國」時和王家衛、周星馳以及陳可辛分別籤了五部電影的優先投資權。陳可辛隨後從阿里那裡看到了一些版權作品,包括今年《三生三世十裡桃花》的電影版,而最後選中了兩個。

但事實上,陳可辛一度猶豫過。他說自己對於兩部小說原著,「老實講都不是說非常喜歡,就不是一看就覺得必須要拍。」

《七月與安生》的故事雛形,講一對閨蜜同時愛上一個男孩,上演一段「相愛相殺」。而《喜歡·你》的小說《終於等到你》大綱歸納起來便是空洞的「傻白甜配霸道總裁」,在數量眾多的「少女心」作品中也顯得俗套。

陳可辛說這種「俗套」的直接後果,就是看上去很「假」,尤其是對於「上層社會」的描繪:「其實那你想,可能不是中產的人,但是去寫中產,你就覺得特別假。你明白我意思嗎?就特別假。」

陳可辛說:「其實我覺得 IP 也是一個起點而已,你拿到之後你還是要全改。」儘管他在採訪的開端,就直接拋出自己對於商業回報的渴望,但當細緻到創作層面,他的反應也給得很直接:「其實電影本身就是一個商業的行為,但是在這個商業行為裡面,它一定有一種藝術的屬性,因為它是一個你要拍得好,你必須把它個人化的事情,你不把它個人化,你這個東西也拍不好。」

陳可辛小時候念的是講英文的國際學校,大學在 UCLA(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學歷史,最喜歡的都是好萊塢那種「位於商業和藝術之間的類型」。他自己當導演從愛情片出名,無論是《甜蜜蜜》《金枝玉葉》《如果·愛》,都帶有 city romance 的調子,後來的《投名狀》《親愛的》《中國合伙人》,也要講大時代的奔波流離,小人物現實、悲觀但又浪漫的情懷。也正因為此,陳可辛一直被同行和媒體賦予「中產品味」的標籤。

但相對於自己執導,陳可辛對於監製的作品更加寬鬆。早在《十月圍城》時期接受《時光網》訪問,陳可辛就說道:「當你做導演的時候你是需要很多很多糾結的熱情。工作量是一樣,但是做監製你不個人,只是看市場需要什麼,然後幫導演去實現。」

《七月與安生》和《喜歡·你》的劇本改編都花了大約一年的時間,最後的結構、立意一定程度上跳脫了原著的局限。

《七月與安生》弱化了男主角的存在,讓「七月」和「安生」進行「人生互換」,就像一個女生的不同兩面被放大,人生走向不斷反轉。

《喜歡·你》沒有擺脫「瑪麗蘇」的老梗框架,但電影總體得到 7.3 評分,能夠滿足偏愛此類的觀眾。一條公允的評論是:「電影的人設和框架也許是俗套的,但很多小細節的走向並不俗套。

電影的另一位監製許月珍告訴記者,《七月與安生》籌備時就是「一個比較文藝的案子」,演員沒有那麼「大咖」,成本控制在三千萬;而《喜歡·你》本身「更加商業」,用了金城武、林志玲,在上海拍,「很貴啊」。

相關焦點

  • 陳可辛任《七月與安生》監製 將用真誠講述青春、愛情
    在接受採訪時陳可辛表示:「《七月與安生》是一部天生適合被搬上銀幕的小說,呈現了自己最喜歡的人物情感和故事結構。」   有矛盾無壞人的故事   安妮寶貝小說《七月與安生》誕生於13 年前,講述了兩個從13 歲就相識的女孩所經歷的相依相離。
  • 陳可辛:我很喜歡拍「集體回憶」
    觀片後,記者們也與導演曾國祥與監製陳可辛進行了交流。 揚子晚報記者 張漪  陳可辛護駕 竇靖童唱主題曲  電影《七月與安生》改編自慶山(安妮寶貝)的同名成名小說,講述了 「安生」和「七月」從1997年相識開始,羈絆十幾年的成長故事。
  • 兩個少女的故事 -- 電影《七月與安生》觀後感
    我倒不這麼看,因為真有安妮寶寶這樣的女生存在,她們與眾不同的生活經歷和追求,那些看似漫不經心略帶慵懶文字來自內心的感悟,沒有作假。就如同張愛玲的作品,《小團圓》中女主角才是她真實的存在,《傾城之戀》的圓滿純粹是為了討好觀眾喜歡一樣。電影《七月與安生》來自當下IP改編影視劇的熱潮,由陳可辛監製、曾國祥執導。內容比原著改動不少,敘事方式也更適合電影的結構。
  • 陳可辛自認老了:年輕人並非如我想像
    即將公映的《七月與安生》,他再次觸及內地人的深刻記憶點,攜手曾國祥把安妮寶貝的原著搬上大銀幕。昨天在京接受記者專訪時,陳可辛袒露了這兩年的一些全新思考,比如什麼才是真正的「接地氣」,什麼才是90後觀眾最愛的講述方式。而處女作《雙城故事》找來曾志偉主演,竟埋下了25年後和他兒子曾國祥合作的可能性。
  • 《七月與安生》之後,人們開始認真叫他曾導,而不僅僅是曾志偉之子
    只不過,此前的16年裡,他唯一被大家熟悉的身份是「曾志偉的兒子」。9月21日,在中國傳媒大學舉辦了一場《七月與安生》專場論壇。主持人開場時介紹曾國祥,還是用了「曾志偉之子」這個身份。「我完全不介意別人這麼說,可如果你現在還是覺得我做的事情都是因為我爸的關係,那我會生氣。」曾國祥認真地說。
  • 《七月與安生》關於友情與愛情的一些思考
    直到遇到蘇家明,明明知道七月喜歡他,所以安生選擇了逃離。從安生從小的表現來說,軍訓時散頭髮,不喜歡學習,這種不符約束的性格,從她偷拿耳環送七月媽媽也能表現出來,如果遇到她想要的東西,肯定想盡辦法去得到的。但是因為七月也喜歡蘇家明,所以她選擇逃走,離開七月和蘇家明。
  • 《七月與安生》觀後感,兩個女孩的友情與人生,家與遠方
    又過了幾年,26歲,七月去北京探望家明時,發現苦苦等待的家明竟然和安生生活在了一起。終於,影片中最殘酷的一幕發生了。備受打擊的七月,拿著花灑朝著安生怒吼:「你一無所有,沒人願意和你做朋友,除了我!家明才不會喜歡你這種風格!」她所有的苦毒、傲慢、憤怒、陰鬱在瞬間爆發。但即使,這一幕的殘酷中依然也看到溫情,七月發洩完怒火後,隨即又懊惱地蹲下去,抱住安生哭:「安生,我們為什麼會這樣?」
  • 《七月與安生》周冬雨曾志偉什麼關係
    不少人相信只是因為周冬雨和曾國祥有過合作,周冬雨的《七月與安生》是曾志偉的兒子曾國祥拍的。  事實上,曾國祥和周冬雨是同事也是好友,《七月與安生》是曾國祥獨立執導的第一部電影長片,最初導演選擇的是馬思純飾演安生,「結果發現她真人不是這樣」。
  • 電影《七月與安生》,一對閨蜜兩種人生,原來友情也可以這樣
    《七月與安生》被拍成了電影和電視劇,而今天所說的電影《七月與安生》,是一部由曾國祥執導,陳可辛監製,周冬雨、馬思純領銜主演的青春愛情電影。這部電影改編自作家慶山(安妮寶貝)的同名小說,這是一部有關於友情的影片,講述了「七月」和「安生」兩個女孩從13歲開始相識相知、相愛相殺的成長故事。
  • 第36屆香港金像獎《七月與安生》獲12項提名
    第36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昨天下午公布候選名單,此前在臺灣金馬獎上大熱的電影《七月與安生》獲得12項提名領跑,包括最佳電影、最佳導演、最佳編劇等,而贏得金馬獎「雙黃蛋」的周冬雨、馬思純也預料之中地同時入圍最佳女主角。
  • 你有看懂電影《七月與安生》嗎
    《七月與安生》你有看懂《七月與安生》嗎?我覺得我沒有看懂,我的觀後感是,這是一部介紹友情,愛情的劇,總體感覺有點淡淡的傷感。小時候七月與安生小時候一塊玩的那麼好,遇到男生蘇家明,感情也變的複雜起來,七月恨安生,七月又愛安生,安生避免複雜的三角關係,遠走他鄉,長時間不回,安生為了七月放棄了愛情,安生不會和七月爭
  • 《七月與安生》,七月不安生
    沈月和陳都靈的《七月與安生》播了。之前預告版和海報出來的時候,其實已經勸退了。你不要再妄想著捕捉電影裡一點七月和安生的影子,因為根本沒有。結果狂怒的七月氣憤不已,說你就做這樣的模特.《七月與安生》作為劇的名字,簡直是侮辱影版,並且整個設定除了主演名字是七月和安生,其他加的那些囉裡吧嗦的家長裡短根本與《七月與安生》完全無關。原著和電影裡那種女生之間又愛護又嫉妒的細膩心思,劇中全都沒有!最後只能溫馨提醒大家了:珍愛生命,遠離爛劇.
  • 叔採訪了陳可辛導演,和他聊了聊老婆吳君如的新片
    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已經過去,內地資本雄起,如今中國電影市場顯然是內地電影人在佔據主導地位。內地電影市場發展勢頭太好了,隨便什麼片子都能收攬幾億以上票房,所以香港電影人也紛紛北上發展。 2011年,他拍了一部以民國時代為背景的電影《武俠》,但這部電影口碑和票房都差強人意,有人說,陳可辛轉型失敗了。
  • 以前的《雙城故事》,其後的陳可辛式愛情片及其他
    前者屬於陳可辛短暫推行過的「泛亞洲電影」計劃的產物,由他和製作班底帶著濃鬱的香港思維,在內地首度大量取景拍攝完成,後者是他順應內地影人拍攝《英雄》式的武俠大片風潮,不得已的跟風之作。只是順應觀眾的倫常觀念,陳可辛讓袁詠儀最終回到了張國榮身邊。《金枝玉葉2》裡的袁詠儀與梅豔芳監製作品區分方向,依託市場帶有《雙城故事》印跡的,除了上述陳可辛執導的電影,還有他2016年監製的《七月與安生》。
  • 那久違的《七月與安生》,依然滾燙
    如果,用荷韻悠揚、驕陽似火來形容七月。那麼,我會忍不住重溫《七月與安生》。曾經荷韻悠揚的七月,曾經驕陽似火的安生,曾經坦誠相見的七月與安生,在愛情面前這對勝似姐妹的閨蜜都變了模樣。七月,由愛生恨。它不分先來後到,不需時間積累,它不看你的出身,也不看你是否優秀。七月,自從和安生分享她愛的人的名字,家明。愛情就已經分享啦。從酒吧家明看安生的眼神,從山上安生和家明的對話,從安生離開時脖子上掛著家明送的項鍊。七月,她恨了。一、七月恨安生。七月太了解安生,安生內心很脆弱,她用她火一樣的熱情來掩藏她內心的孤獨。
  • 《七月與安生》:嶄露頭角
    監製和導演的關係像是《北平無戰事》裡面的倪大紅和祖峰:「他在前面替我擋著,我在後面替他把著。」陳可辛把著曾國祥,曾國祥擋著陳可辛,擋著可能飛噴的口水,一老一新,不同的三觀交融,交融出前半部分很陳可辛,後半部分很曾國祥的《七月與安生》。說到底,《七月與安生》本質上就是一段三角戀的故事。
  • ——《七月與安生》觀後感
    安生,原生家庭破碎冰冷,學業很差,性格桀驁、敏銳、叛逆,被公認為是「不健康的頹廢」,而七月,原生家庭溫暖幸福,學業優異,性格平和、寧靜、寬厚,被公認為是「溫良恭儉讓的乖乖女」。但兩個生活和性情迥異的少女卻互相吸引,情深意長。然而,安生默默愛上了七月的男朋友家明,因為家明溫厚、淳樸,「能夠讓所有的喧囂都失去聲音」,家明雖然喜歡七月的溫柔賢惠,卻也被安生的特立獨行所吸引。
  • 電視劇《七月與安生》又添新角色,竟然是他
    「美作」和 「杉菜」有戲,梁靖康搭檔沈月新添角色劇情神秘電視劇《七月與安生》根據慶山(安妮寶貝)同名小說改編,頂級製作團隊加持,為該劇品質保駕護航:業內著名導演、編劇安建擔任監製、青年導演崔亮執導、金牌編劇白一驄改編
  • 陳可辛——不想當商人的監製不是好導演
    事實上陳可辛並不喜歡這種古裝大片,對於打打殺殺也沒有什麼興趣。最後,過大的工作壓力令他患上了焦慮症,創作上的意見不合也讓他和自己的好搭檔美國製片人安德魯·摩根分道揚鑣。 或許就是有舍才有得吧,一段並不愉快的經驗卻無意中成就了陳可辛,也幫助他打開了內地市場。 2009年,陳可辛和拍戲時認識的黃建新一起,在北京成立了「我們製作」公司。
  • 影片《七月與安生》,你們是怎麼看待的,來看一下吧
    本文章由【福字看娛樂】獨家發布,歡迎小夥伴們來閱讀~今天帶給大家的電影是《七月與安生》,跟著小編一起來看一下吧。《七月與安生》憑藉自身過硬的素質在一眾無病呻吟的同類題材影片中脫穎而出,兩個女主人公的設置點明了人物之間強烈的情感共鳴與命運糾葛;青春的迷茫、多元在七月與安生兩人相互的豔羨、嚮往中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