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中華老字號·福州永和魚丸製作技藝項目啟動...

2020-12-24 新華網客戶端

  12月19日,《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中華老字號·福州永和魚丸製作技藝》項目啟動儀式暨學術研討會在北京召開。

  福建省老字號協會會長鄭禮水詳細介紹了福建省老字號工作的基本情況和福州永和魚丸品牌的發展歷史。永和魚丸項目作為福建的一張名片,也是魚丸行業中唯一的一家中華老字號企業,在挖掘自身品牌歷史、營造良好的企業文化發展空間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福建非遺》原編輯部主任劉如珍表示,福州地處沿海,是農耕文明與海洋文明的交匯點,福州永和魚丸作為福建省飲食的招牌之一,其背後所包含的歷史和文化信息與福州的地理環境分不開。因此不僅要看到魚丸,更要從魚丸的歷史和今後發展的趨勢進行更好地記錄和傳承。

  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展示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中華老字號·傳統技藝》項目負責人孫冬寧表示,本項目除了將福州永和魚丸作為地方名品的物質載體加以研究,更將它背後深藏的歷史、文化、民俗、技藝和傳承人作為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加以傳承、傳播和推廣。因此,在福建等省市率先開展中華老字號傳統技藝項目的研究和踐行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文化意義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價值。

  啟動儀式後,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中華老字號·傳統技藝》項目專家組成員楊秀主持了學術研討會,她表示飲食類非遺項目仍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間,要更多的探尋其背後的文化脈絡。

  孫冬寧為本次項目的調研工作提出了四方面的要求。第一,要注意福州的文化空間與永和魚丸產生的文化場域存在的必然關係。第二,要充分挖掘福州永和魚丸「代表作品」的獨特價值。第三,要言之有據,找尋與永和魚丸歷史溯源相關的文獻記載。第四,福建地處東南沿海,其重要地理位置是連結海峽兩岸的重要的文化紐帶,對永和魚丸的研究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福州永和魚丸製作技藝項目傳承人劉景舒、福建省老字號協會會長鄭禮水、永和魚丸總經理何香惠從各自的角度對永和魚丸的歷史沿革、發展現狀和未來展望做了非常完整的闡述,並針對永和魚丸的獨特的地理環境、歷史溯源、民間傳說、譜系傳承、原料和工具、技藝獨特性等方面進行了詳細的介紹。

  據悉,各專家組不日將前往福州永和魚丸進行實地研究和調研,為福州永和魚丸製作技藝進行全面深挖文化底蘊、建立完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存檔邁出堅實的一步。

相關焦點

  • 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中華老字號·福州永和魚丸製作技藝項目啟動...
    12月19日,《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中華老字號·福州永和魚丸製作技藝》項目啟動儀式暨學術研討會在北京飯店召開。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展示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中華老字號·傳統技藝》項目負責人孫冬寧,中華老字號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劉小虹,福建老字號協會會長鄭禮水,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福建非遺》原編輯部主任劉如珍參加儀式並致辭,此次啟動儀式由中央電視臺著名主持人劉藝主持。
  • 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福州永和魚丸製作暨學術研討會在京召開
    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中華老字號·福州永和魚丸製作技藝項目啟動儀式暨學術研討會在京召開2020年12月19日,《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中華老字號·福州永和魚丸製作技藝》項目啟動儀式暨學術研討會在北京飯店召開。
  • 迷途旅遊網&王星記·百年非遺扇藝體驗遊,非物質文化遺產.王星記
    王星記.檀香木扇子 王星記經歷一百多年風雨,積累了獨特的制扇秘笈和豐厚的文化底蘊,是「中華老字號」企業,王星記制扇技藝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和傳統工藝振興項目。王星記.中華老字號文化創意產業園杭州王星記扇業創建全國首個中華老字號文化創意產業園,從一家綜合性扇子生產銷售企業發展為集設計研發、工藝演示、生產銷售、商貿旅遊和文化交流為一體的現代綜合性服務企業。
  • 致敬匠心 傳頌經典|品味老字號的傳承故事
    「老字號」是優秀民族品牌和傳統商業文化的集中代表,擁有世代傳承的獨特產品、精湛技藝和服務理念,承載著中華民族工匠精神和優秀傳統文化,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和巨大的品牌價值、經濟價值和文化價值。作為金字招牌,老字號承載了太多的文化情懷與記憶,每一個老字號背後幾乎都有一個美好的故事,時間的積澱讓它更像一缸滋味悠長的老酒,慢品其味令人沉醉。
  • 海南十大非物質文化遺產
    海南除了我們熟悉的陽光、沙灘、海水之外,還有許多令人稱奇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呢 到目前為止,海南省已基本完成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工作,搜集各類資源線索10萬多條,建檔2千多個。
  • 詠春拳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太極落選
    國務院日前公布了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及擴展項目名錄。盧溝橋傳說、永修丫丫戲、數來寶、詠春拳、上海本幫菜餚傳統烹飪技藝等上榜。此前遭受爭議的「張三丰太極拳」落選。本次公布的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共153項,同時公布的還有153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
  • 喜訊| 甘肅省5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記錄工作項目...
    近日,在文化和旅遊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公布的關於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記錄工作2017年支持項目驗收結果中,由西北民族大學西北民族民間美術研究所所長牛樂教授擔任學術專員
  • 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優秀實踐案例發布
    省文化和旅遊廳開展了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優秀實踐案例徵集活動,各地、各單位共推薦77個優秀實踐案例,經專家評審,確定「河洛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保護實踐」等16個項目為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優秀實踐案例,於6月13日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進行了發布。
  • 畲族彩帶編織技藝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畲族彩帶編織技藝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2020-12-24 16: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們義無反顧
    賀月紅是景泰藍掐絲琺瑯技藝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國務院國(賓)禮特供藝術家人才庫人才,從事掐絲琺瑯技藝研究製作工作三十五年,其作品手法精緻,形神兼備,古樸典雅,並以新、巧、俏、美、雅形成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
  • 新寶堂與廣東著名電視劇《七十二家房客》品牌贊助合作暨新會陳皮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創啟動
    8月11日,廣東新寶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寶堂」)與廣東著名電視劇《七十二家房客》(以下簡稱《七十二家房客》)品牌贊助合作暨新會陳皮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創啟動,《七十二家房客》劇組製片人 梁柱、製片主任 何志榮、導演 郭昊明、演員 吳家輝、演員 盧全等劇組成員和廣東新寶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柏忠出席揭牌籤約儀式。
  • 發揚中醫文化:福建傳統醫藥非遺活態展在福州舉辦
    央廣網福州12月20日消息(記者萬存靈)古法阿膠膏熬製、手工芝麻丸製作、山楂丸製作、製作傳統中藥小香囊……今天(20日)上午,「品健康行 共全福遊——福建傳統醫藥非遺活態展」在福州舉辦。文化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原司長馬文輝在致辭中提出,要進一步加強中醫藥文化宣傳,增進大眾對中醫藥的了解和認同,使中醫藥更好地惠及百姓,同時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中國國際文化傳播中心藝委會副主席、福建省海峽生態書畫院院長盧一心先生表示,希望通過開展中醫藥文化節,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傳播中醫藥健康文化理念,推動中醫藥健康文化的傳播和普及。
  • 高陵區開展第七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申報工作
    按照省、市相關文件精神,為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一步加強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建設,推進全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高陵區日前全面鋪開第七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推薦申報工作,經充分調研,決定將《藥惠竹馬》《西營戰鼓》《吉氏祖傳皮膚病製藥技藝》等3項市級非遺項目申報為省級非遺項目。
  • 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公示,孫氏太極拳上榜
    孫氏太極拳項目近日由文旅部公示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太極拳」擴展項目)。據悉,公示的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推薦項目337項,其中,新列入198項,擴展139項。
  • 泉州豐澤五個項目入選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非物質文化是人民智慧和文化的結晶。近日,泉州市人民政府發布《關於公布第六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的通知》。其中,來自豐澤區的泉州古琴藝術、泉州市正骨醫院吊膏、了乙膏貼入選新增項目名錄,泉州錫雕技藝(林氏錫雕技藝)、泉州正骨療法(張氏)入選第一批至第五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
  • ——「文旅龍江」訪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滿族服飾製作技藝」傳承...
    「文旅龍江」專訪  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滿族服飾製作技藝」傳承人賈淑娟  「讓這些既熱愛生活又沒有基礎的『學員們』,在家裡跟著我們的視頻,學習滿族服飾的簡易製作方法,不但響應政府呼籲市民在家自我隔離的號召,還能傳承我們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更能讓這些『學員』們在自家『炕頭上』就能創造社會價值,這絕對是幾全齊美的事情
  • 中華老字號「便宜坊」品牌創立600周年紀念活動舉行
    2016年6月6日上午,北京便宜坊烤鴨集團有限公司在東城區紅劇場舉行「百年基業,世紀傳承,凝心聚力,共鑄輝煌——暨便宜坊品牌創立600周年員工慶祝大會」活動,紀念創建於明朝永樂十四年(公元1416年)的中華老字號「
  • 關於公示擬列入天津市河北區第十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關於公示擬列入天津市河北區第十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的公告 2020-11-16 16: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老字號如何突圍?
    「國家為什麼要大力宣傳與推廣中華老字號?根本地,是因為老字號品牌產品或服務中的技藝本身大多就是極其稀缺珍貴的國家乃至世界級非物質遺產,如果捨棄這個價值,說句不好聽的話,那是「掛羊頭賣狗肉」,也不配再稱為 『中華老字號』企業了。」
  • 非物質文化遺產:王家沙本幫點心製作技藝
    用料的講究、精心的製作令王家沙的各式小吃點心馳名申城,雞肉生煎饅頭、蝦仁餛飩、豆沙酥餅和兩面黃更被民間評為「四大名旦」。 這年頭,手工製作的東西往往比機械化產品更來之不易,口感上也更勝一籌。難怪香港的老字號「萬利隆」臘腸店為保證50多年來口感的一致,至今仍拒絕工業化生產。王家沙始終堅持的手工製作、現做現賣,無疑是人們爭相購買嘗鮮的「誘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