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殭屍、沒有吸血鬼、沒有反烏託邦抗爭下的愛戀,電影《你給的仇恨》優雅感性地證明,給青少年看的電影也可以討論嚴肅的社會議題。
《你給的仇恨》聚焦美國社會對黑人嚴重到血腥程度的種族歧視,反映在警察暴力上。導演小喬治·提爾曼的這部作品不說教、不激發仇恨,透過青少女主角史塔兒(阿曼德拉·斯坦伯格飾演)的視角,溫情呼籲世人敞開心胸聆聽彼此的看法,不被暴力的第一反擊徵服。
《你給的仇恨》改編自Angela Thomas所著同名小說, 16歲黑人女主角史塔兒在黑人社區出生長大,父母送他到全白人的私立學校就讀,正值青少年時期的史塔兒在兩個身份之間切換,卻未覺得確實屬於其一。
一晚史塔兒與兒時朋友一同參加派對時遇到兒時摯友Khalil。派對因傳出槍響一群人一轟而散。即時逃離現場的Khalil開車載史塔兒回家,路上遇警察攔檢,半秒鐘不到的誤會讓警察射殺手無寸鐵的Khalil,副駕駛座的史塔兒成為唯一的目擊證人。
這個案件迅速蔓延全國成為新聞頭條,但Khalil被描述是販毒的不良份子,警方更未展現辦案的動作。少數知情人士希望史塔兒站出來澄清,社區的幫派份子則施壓要史塔兒噤聲。年紀輕輕的史塔兒必須抉擇是否要站出來替冤死的摯友發聲,更替她摯愛的社區存在的黑暗問題照亮一束曙光。
預告片
雖然原著小說歸類於青少年小說,電影《你給的仇恨》並不以此為限,反而以此為跳板,呈現這樣沒緣由的暴力血腥對一個高中生與非裔社區造成各層面的影響。電影絲毫不隱諱血腥,警察誤以為Khalii手上拿槍因而射殺他的那一秒鐘,三聲槍響震懾得讓觀眾失聲驚呼。案件造成的餘波效應也反映在生活的大小瑣事,像是高中舞會、史塔兒與白人好友的友誼變化等,非常細緻。
這是製作人起家的黑人導演小喬治·提爾曼的說故事特色之一。他最著名的導演作品是2007年的家庭喜劇《精神食糧》,片中他處理家人間各種互動,打造非裔社區的正面印象。
提爾曼在《你給的仇恨》也發揮此專長。如片中史塔兒的小康家庭溫馨可人,但其實爸爸(拉塞爾·霍斯比飾演)是一個刑滿釋放人員,更有一個婚外子。但是媽媽(雷吉娜·赫爾飾演)不僅把婚外子納入家中當自己兒子疼愛照顧,更告訴史塔兒:「我和你爸爸共享的愛勝過於一切。衡量好壞後只要優勝於劣,你就放下過去繼續往前。」
以此呈現不完美的美好以及面對瑕疵的正面思考,是《你給的仇恨》貼近人心引人入勝的關鍵,也是提爾曼成功讓觀眾忘記膚色,理解這是人與人之間的人性問題。
女主角阿曼德拉·斯坦伯格的演技有所突破。在8月初那一部讓人摸不著頭緒的《黑暗心靈》之後,斯坦伯格在《你給的仇恨》中替目睹人生最黑暗一面的少女注入非常可信的靈魂。斯坦伯格飾演的史塔兒散發一股堅毅的領導風範,也有青少女處理自我身份以及感情問題的糾結,在片中經歷過人生所有的喜怒哀樂,演繹非常有層次。
雷吉娜·赫爾(《嗨翻姐妹行》)詮釋史塔兒的媽媽也有多種面相,督促兒女學業、保護兒女不受外界暴力血腥打壓之餘,也支持兒女的決定(當然還是會有一點反對掙扎。)即將在《奎迪2》現身的拉塞爾·霍斯比,則是成功詮釋這位為了家庭能不顧生命的柔情硬漢。
《復仇者聯盟》中的「獵鷹」安東尼·麥凱在《你給的仇恨》中飾演黑幫老大King,電影對這個角色沒有太大著墨,但麥凱的演出給人一種不寒而慄的恐懼感。饒舌歌手科曼剛在《雪怪大冒險》裡替村長配完音,就在《你給的仇恨》中當起夾雜在黑白之間的警察,說出警方籲緊急狀況的當下應變方式,雖然並無法讓人苟同,但著實點出問題癥結的轉折點。
美國的種族歧視問題反映在警方辦案上,尤其對待非裔更是有許多先入為主的觀念。《你給的仇恨》不說教、不尋仇,運用最日常生活的細節、最赤裸的血腥與溫情,激發同理互助的心,給不清楚美國種族問題的觀眾上了一堂暖心又寫實的入門課。
《你給的仇恨》將在10月19日美國上映
點擊小程序,答題贏大獎!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更多 >>"小偷家族"成員送別奶奶樹木希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