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往事」一個再痛也不願醒來的夢

2020-12-23 雞湯解讀

二十世紀初的美國,在完成了第二次工業革命後,美國已經超越英國成為當時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然而與它的富裕形成鮮明反差的卻是它的國際地位,美國迫切需要一個機會來改變現有的世界秩序。正如美國想取代英國成為世界霸主一樣,當時千千萬萬的美國年輕人希望同他們的父輩一樣,通過自己的勤奮、勇氣與努力邁向繁榮過上幸福的生活,成就自己的美國夢。

影片就是在這樣一個時代背景下,通過一個黑幫故事,從男主麵條的少年、青年和老年三個不同時期裡發生的事件,講述一群年青人從最初追逐夢想到最後見證夢想破滅的故事。

年輕人喜歡選擇與有優點的人做朋友,是因為那個年紀更容易接受別人身上的缺點

在一次搶劫醉漢的行動中,麵條與麥克斯意外相識,很快他們便成為了形影不離的好朋友,麥克斯性格好強,做事情很有心機,麵條對朋友坦誠,性格直爽。他們兩人的優點剛好彌補了對方的缺點,但隨著兩個人年齡不斷增長,因性格所產生的不同價值觀為日後兩個人的友誼埋下了隱患。

在麥克斯和麵條手握主管該區警察的把柄後,他們決定背著霸哥自立門戶,雖然中間被霸哥發現並對他們進行了嚴厲的懲處,但麥克斯依然選擇繼續進行他們的事業,他對麵條說他不喜歡老闆,討厭被約束。實際上他性格雖然好強,但心思縝密的他早已看穿霸哥的實力,他只不過與他們一樣是個街頭混混而已,靠著收取保護費和一些違法的小生意來獲取收入,在他手下混一輩子也出不了頭,所以他必須憑藉自己的能力,開創屬於他們自己的事業,這樣便能將利益最大化,只要後面能讓團體的每個人都獲得相應的好處,即便生意當中含有較高風險,夥伴們也能一如既往的支持自己,從而穩坐老大的位置。但麵條卻不喜歡把做生意的風險代價建立在朋友間的情誼上,他的眼中友情和愛情都排在事業之前,麵條會為了有意義的事情去放棄喜歡的東西,他老年時曾對麥克斯說過這樣一段話:我殺過人,有時是為了自衛,有時是為了錢,曾有許多人來找我們,商業夥伴、對手、愛人,我們接受了其中一些也拒絕了一些,而像這回這樣的工作,就是我們永遠都不會去碰的這是我對人生的看法,而麥克斯則相反,他不能停止追求自己喜歡的事業,所有約束他的東西他都會想方設法去擺脫,最終他們的這一選擇招致了霸哥的報復,夥伴中年齡最小的一個死在了他的槍下,麵條也因捅死霸哥而進了監獄,就這樣麵條的少年時代結束了。

愛情的結果是婚姻,黛博拉想要的是婚姻,對愛情她並不堅定,所以麵條選擇了把愛深埋心底。

在麵條出獄那天,邁克斯將他接回到肥摩的餐館,只不過現在地下室已經被兄弟幾人改成了販賣私酒的酒吧,在人群中,他看到了少年時期喜歡的對象黛博拉,他們久別重逢,麵條迫切想知道黛博拉現在還是不是依然愛著他,但是麥克斯卻在此時打斷了他,要帶他去談生意,黛博拉對他說:去吧,你媽媽在叫你呢?這就話在他們還是少年時期的時候,有一天逾越節黛博拉對即將離開的麵條說出了同樣的話,那時候的麵條情竇初開,對女性身體的那種懵懂無知,使他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所以麵條經常躲在倉庫後邊偷窺黛博拉,但這還遠不能滿足肉體對性的強烈渴望,佩姬是個援交少女,也是麵條的第一個女人,她就如同一位性啟蒙導師,教會麵條認識女性身體,如何用身體進行交流。雖然麵條已經懂的男女之情,但面對黛博拉卻很少有這種想法,黛博拉雖然同樣也喜歡麵條,但由於猶太人的繼承制度,使得她成年以後只能依靠自己的努力來獲得收入,作為街頭混混的麵條顯然是無法保障她的生活,現在留給她的時間不多了,必須儘快把自己的意願跟麵條講清楚,所以在逾越節當天,她故意留著店裡的一扇門沒關,讓麵條溜了進來,當麵條再一次準備偷窺被她發現時,黛博拉藉口做禱告把他帶進來倉庫,借著聖經裡的雅歌對麵條表了白,最後她說到「可惜他永遠是一個一無所有的小阿飛,所以他永遠不會是我的愛人真可惜」這個時候的黛博拉還是願意在愛情上做一些讓步的,後面她接受麵條的吻也表明了她介意的是麵條現在混混的地位,她可以花時間去等他改變,但麥克斯卻在他們接吻的時候來找他,黛博拉便開始逼迫麵條做出選擇,說道「去吧你媽媽在叫你呢」她的意思很明顯,如果麵條選擇聽從麥克斯說明他只是個不能自己做決定的孩子,但年少的麵條並不明白這句話更深一層的含義,離開意味著對黛博拉的拒絕,所以當他事後再回來拍打門窗呼喚黛博拉的名字時,她已經放棄了想要與麵條在一起的念頭。

現在麵條又面臨著同樣的選擇,他的猶豫不決早已被黛博拉看穿,在他的內心情感上依然是個不能自己做決斷的孩子,麵條以為黛博拉和自己一樣,還是那個對著他念雅歌還未被物質所腐化的女孩,他仍然希望再續之的前緣。

於是在一個夜風微涼的晚上,用過晚餐後,麵條在沙灘上對黛博拉傾述多年以來藏在他心中的愛意,可此時的的黛博拉一心只想早日成名。她對他說明天自己就要出發去好萊塢,今天是來和他做告別的,麵條現在已經完全清醒了,眼前的黛博拉已經不再有對愛情的渴望,本質上與普通女性並無太大差別,他依然愛她,,只是對現在的黛博拉沒有了感情。

人們對於所討厭的東西一般只有2種選擇,要麼遠離它,要麼毀掉它。

在坐車送黛博拉回去的途中,麵條面無表情,黛博拉誤以為是因為自己的離開導致的,其實麵條這個時候已經對她有所厭惡了,但她又做了一個錯誤的決定,她想用自己的吻來安慰身旁這個男人,而這一下卻激起了麵條的原始欲望,於是不顧黛博拉的反抗強暴了她。

在黛博拉離開不久之後,他們幾個人的事業便迎來了嚴重的危機,因為禁酒令解除酒吧即將關門,可在團隊未來的發展方向上他們卻發生了嚴重的分歧。麥克斯的能力擅長在法律監管不到的地方發揮其獨特的優勢,但如果只是安分守己的做普通生意,便很難與其它公司相競爭。麥克斯雖然一直想往政界發展,但麵條一直看不起政客做事的手段,最後他們的討論不歡而散。

其實麥克斯和麵條一直存在著競爭關係,在麥克斯未加入團隊前,麵條一直是團隊的核心領導,作為黛博拉曾經喜歡過的人,同樣也喜歡她的麥克斯一直把麵條當作追求她的阻礙,在此種種問題之下,潛藏在友誼下的矛盾也隨之爆發了。麥克斯終於下定決心要擺脫麵條,於是設計上演了一出李代桃僵,讓麵條誤以為是自己的舉報讓他們幾個兄弟死在了警察的槍下。

影片想要告訴我們的是人生終究不過一場皮影戲,所看到的表象都是不真實的,只有曾經滿懷的希望是真真切切發生過的。

當多年以後已是白髮蒼蒼的麵條再回到紐約時,只有他的好友肥摩還在原來的地方,曾經所熟悉的事物早已換了模樣。他這回來尋找真相的,然而現在展現在他眼前的卻是這個世界最黑暗的一面,他在劇院後臺化妝室見到了黛博拉,發現她對他曾經造成的傷害仍然不能釋懷,並欺騙他說她並不認識貝利是誰(其實是麥克斯的化名)希望他從別的門離開,但麵條卻選擇了另一扇門,現在他已經知道了真相,但黛博拉卻沒能保持住她在麵條心中的形象,影片中黛博拉對麵條說過這樣一段話:我們都已經老了,只有保有回憶,如果你周六去了,就會連回憶都失去,可以說黛博拉至始至終都只是考慮自己的問題,她所害怕的是自己的謊言被揭穿。

在長島,麵條與麥克斯時隔幾十年後再度相見,此時麥克斯官司纏身,他希望死在麵條的槍下,但麵條卻拒絕了,往事一幕幕在他眼前輪現他對貝利說:我曾經有一個摯友,為了救他把他送進監獄,但他卻被殺害了,但這正是他想要的,我們情同手足卻都落得了一個悲慘的結局。可以說在這麼多年的時間裡麵條早已想明白了他這一生所犯過的錯,他對自己所做的事並不感到後悔,也願意為它付出相應的代價,至始至終都堅持自己的選擇,是麥克斯每天都活在悔恨裡,他一直都認為自己最了解麵條,認為他會因為自己的所做所為而憤怒,只有他殺了自己,自己就再也不用在承受那種悔恨之痛,但麵條卻讓他明白了自己才是那個最可悲的人。

麵條在離開別墅的路上,一群年輕人正駕駛豪華的汽車向他駛來,他們在車上高歌狂歡,現在他們是美國的未來,就如同當年的麵條和麥克斯一樣,雖然時代不同了,但人們追求的東西本質上並沒有改變過,新的輪迴又開始了。

相關焦點

  • 有你的夢,我都不願醒來
    大家好,這裡是小川窺情感夢,是一種美好的東西。美夢更是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做美夢,是我們內心深處渴望的一種思想境界。我們想的時候就在我們的夢裡面完整地透露出來了。我們想要的東西,我們想成為的,我們想完成的事情。或者是我們想見的人?
  • 淺談林夕:一個不願醒來的夢,讓他一步一步跌落神壇!
    在華語歌壇,你很難說有哪一個歌手像麥可傑克遜走到了頂端,凌駕眾生之上。林夕就是第二類,一個可以用歌詞成就歌曲,成就歌手的作詞人,一個在歌詞創作領域走上神壇的男人!或許是內心過於偏執,也或許是感情上過於執著,也或許是沉浸在歌詞的世界裡不願醒來。
  • 《美國往事》影評:時間的灰燼,幻夢的殘片
    》都是實驗和妥協的產物,直到《美國往事》誕生,讓我們看到了影史上又一座無法逾越的山脊。此時,麥克斯回憶起這荒唐的一生,他想起了麵條,召回了他,只想在終點的時候,做一個了斷。美國是什麼?《美國往事》可以說道出了一個歐洲移民美國的人心中的美國的最生動形象。紐約以及更加廣闊的美國,是這部作品的宏偉背景與註腳。
  • 《美國往事》——屬於美國的回憶和美國夢必然的破滅
    上周只看了一部電影《美國往事》。全片大約4小時,然而實際觀影遠遠超過4小時。《燦爛人生》中講了馬裡奧、尼古拉兩兄弟的人生,雖然《美國往事》以黑幫片著稱,但是不同年紀的人有不同的解讀,在我看來,就是noodles和max兩兄弟的人生,儘管,他們並不是血緣意義的兄弟。兩兄弟代表了兩種價值觀,兩種價值取向,兩種人生追求,自然,也是兩種人生,如同,馬裡奧和尼古拉,一個壯懷激烈地死,一個平淡以安老,作為觀者,你真的能二元對立非黑即白地看待這樣的價值觀嗎?
  • 『影視評論』飄零時代的美國殘夢——淺析電影《美國往事》
    黛博拉在初入觀眾視野時就是一個高貴又純淨的少女形象,她踐行了一個從紐約猶太區移民的苦孩子成長為好萊塢一線影星的美國夢歷程。在後期她成為大紅大紫的好萊塢明星時,利慾薰心的黛博拉同樣也揮手作別了那個廠房中美好芭蕾女孩。
  • 《美國往事》:時空不變,苦痛永續
    影片以極具魅力的形式呈現了一個歐洲導演眼中的美國景觀,以及一個外來者對美國的想像與幻覺中的記憶。但這對被noodles的記憶展現為刎頸之交的摯友,卻互為美國夢的正反面。毋庸置疑,noodles是美國世俗神話中的英雄——一個「好強盜」:他重情重義,可以為兄弟付出一切,有著樸素的正義感與善惡感。
  • 懷念哥哥-MV【當愛已成往事】忘了我就沒有痛 將往事留在風中
    他是一位歌手、演員和音樂人;他是一位嚴謹,敬業的藝術家;他是一位被尊為傳奇的全能藝人;被大家親切的稱為「哥哥」 然而天妒英才…早早的將哥哥從我們身邊帶走帶到一個沒有喧囂的世界…。往事不要再提 人生已多風雨縱然記憶抹不去 愛與恨都還在心裡真的要斷了過去 讓明天好好繼續你就不要再苦苦追問我的消息愛情它是個難題 讓人目眩神迷忘了痛或許可以
  • 《美國往事》跟美國有什麼關係?
    美國往事影評(一)曾經有人這樣說過,在美國電影史上,只有一部類型片可以與《教父》相提並論,那就是義大利導演塞爾喬?萊昂內的「往事三部曲」之一,耗資4000萬美元,歷時十三年的《美國往事》。而難能可貴的是,影片又不僅僅是一個傳說,它客觀冷靜的態度、犀利無情的剖析更像是一個影像寓言。一般說來,傳統意義上的劇情片都喜歡將主人公粉飾成一個能飛簷走壁的英雄,但萊昂內從始至終都沒有對幫派團夥進行任何美化,主人公麵條的一生在它的鏡頭下更像是一場幻夢,甚至接近惡夢,然而就連這惡夢導演也不願意讓他保留,最後任憑無情的現實將夢幻碾得粉碎。
  • 《美國往事》:人情冷暖中的夢與真實,世事浮沉中的愛與忠誠
    看完近四小時的《美國往事》,心中感慨萬千,有一個詞突然冒出來:厚重。這不是一部爆米花電影,也不是主題單調鮮明的類型片,而像是集合了多種元素、經過時間醞釀後形成的一杯醇厚的酒,飲後餘韻悠長。一、人人都有一個「美國夢」美國《電影評論》雜誌的記者曾採訪萊昂內, 請他談談為什麼喜歡拍攝美國的故事。萊昂內說:「作為一個歐洲人, 美國既吸引我, 又令我吃驚。我愈喜歡他, 就愈覺得與他距離若千光年之遠。
  • 《美國往事》:人情冷暖中的夢與真實,世事浮沉中的愛與忠誠
    看完近四小時的《美國往事》,心中感慨萬千,有一個詞突然冒出來:厚重。這不是一部爆米花電影,也不是主題單調鮮明的類型片,而像是集合了多種元素、經過時間醞釀後形成的一杯醇厚的酒,飲後餘韻悠長。《美國往事》(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是賽爾喬·萊昂內導演「往事三部曲」的壓軸之作,它通過紐約四個底層少年在殘酷社會打拼成為黑社會幫派的過程,刻畫出美國二十年代到六十年代社會風貌的變化。
  • 《美國往事》—羅伯特德尼羅
    《美國往事》是非線性敘事電影的巔峰之作,四個小時的時長,在恰當的時機,給出恰當的故事,糅合了主角「麵條」的一生。但這種非倒敘、非插敘的敘事手法,於觀眾而言,是一種莫大的挑戰。時間線條雜亂,人物劇情穿梭不斷。除了需要抗住四個小時的超長觀影帶來的疲勞外,還需要理清和走進「麵條」一生跌宕起伏的故事。下面讓我們拉直「麵條」的一生,從年少到年老。
  • 【江湖一本道·其一】美國籃球大夢20年前就醒了,但就是有人不願醒來
    真相只有一個:小編作為王寶強保護協會的會員,一定會給各位帶來公平公正公開的報導。夢之隊需要警惕起來對了,最後這一個問題,是美國男籃主帥「K教練」本人問的。久經沙場、戰績彪炳如他,也不知道約基奇在14-15賽季的「最佳新秀」評選中名列第三,很多普通球迷自然就更是一頭霧水了。
  • 人生必看電影之《美國往事》
    他隨後的,也是最後的三部電影《西部往事》、《革命往事》以及《美國往事》,有時也稱為他的「往事」三部曲,都包含了對影響現代社會的重要社會動態的視角。《美國往事》講述的是紐約曼哈頓下東區三個主要人物的故事,以三個相隔甚遠的時間片段跨越了近50年的時間。
  • 陳凱歌《霸王別姬》:往事不要再提,人生已多風雨
    #電影#曾經許多人以為《霸王別姬》是中國電影一個劃時代的標誌該片曾獲第46屆坎城國際電影節最高獎項金棕櫚大獎、美國金球獎最佳外語片獎、國際影評人聯盟大獎等多項國際大獎,併入選美國《時代周刊》評出的「全球史上百部最佳電影」,藝術價值非常高。
  • 《美國往事》與中國導演
    《美國往事》是我讀大學時很愛的一部電影,許多年後重看,才發現當年的所謂「好看」,大概只是一種朦朧的感覺,箇中緣由其實並不明了。我很懷疑,或許電影裡那些對於一個少年來說絕對稱得上瞠目結舌的「性展示」,才是我覺得好看的真實原因。
  • 一個人痛徹心扉的傷感句子圖片,總有一句讓你淚流滿面
    1.一次痛徹心扉的經歷,抵得上千百次的告誡。2.世上最心痛的距離,不是你不懂我的悲哀,不明白我的孤寂,而是我即使痛徹心脾,卻不能放聲哭泣!3.不是所有的傷痛都需要吶喊,不是所有的遺憾都非要填滿,最痛的,不是離別,而是離別後的回憶。
  • 《美國往事》:對往事的追憶,是對青春不復的惋惜與夢碎的不甘
    儘管影片中每一個主要人物都有自己的夢想,無論他們的夢想正確與否,當夢想破滅時,醜惡的真相浮出水面,也代表著 「美國夢」 虛偽神話的破滅。麵條選擇將往事遺忘,也是對美國社會中暴力、陰謀等醜惡現象的遺忘。03、結合著時代大背景,影片人物對於美國夢的追逐背後表露出引人深思的思想主題《美國往事》是萊昂內「往事三部曲」中的代表作,以個人遭遇,折射出各類群體在美國社會中的境遇。影片由美國夢引起遠大的理想,經歷了短暫成功之後是長久的失落。作為一部現實主義作品,展現了美國社會的全景圖。影片結合著時代背景,展現深刻的思想主題。
  • 五首夢境詞:荒涼,睹物思人,夢已醒來,夢中人已遠去!
    《山花子》納蘭性德欲話心情夢已闌,鏡中依約見春山。方悔從前真草草,等閒看。環佩只應歸月下,釵鈿和意寄人間。多少滴殘紅蠟淚,幾時幹。賞析:容若多想和死去的妻子再說說話,可是滿腔懷念還來不及傾訴,夢已經醒來,夢中人也隨同夢境遠去。想起從前的美好,多後悔沒有牢牢把握。手中的髮釵猶在,這些舊物本應隨著伊人一同埋葬,為何還留在世間?一切只因自己的不舍,燃燒的蠟燭也留下斑斑淚痕,那何嘗是蠟燭在哭泣,明明是容若的心底流淌著思念的淚水。
  • 《美國往事》:一個男人在銀幕上寫給光陰的情詩
    著名的西部片導演萊昂內在談到他的巔峰之作《美國往事》時曾說到:「《美國往事》是我的電影。我就是這部電影。同樣一部電影,我們只能用成熟、花白的頭髮和眼角邊的褶皺才能拍成它。如果我40歲時就能拍它,這部電影將永遠不會像現在這樣……」。
  • 深度影評 |《美國往事》
    因為導演賽爾喬·萊翁內並不是美國人。他出身於義大利電影世家,早些年給大導演德·西卡打下手,在《偷自行車的人》劇組當副導演,順便跑跑龍套。自然,「往事三部曲」也都並非美國電影,《美國往事》頂多算義大利和美國聯合製片,電影的主要取景地在羅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