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風靡一時的海狗鞭產品,其實明代就有,害死了一代名臣張居正

2020-12-27 照理讀史

列位,歡迎來到照理讀史。張居正可是一代名臣,甚至有人說他比諸葛亮也差不了多少,但是這樣一位一代名臣,曾經有10年自己獨立自主的改革機會。

皇帝太小,根本對他沒有掣肘的能力,然而就是因為自己在萬曆十年突然暴病而死,死後不到半年,所有的改革成果付之東流。

甚至有人說明朝亡,亡於萬曆,而張居正如果能多活10年,整個明代的歷史走向都會發生變化。

張居正死的時候五十七、八歲,這不算一個長壽的年齡,可別忘了,張居正當時可是明帝國的第一人,全國最高的醫療水平一定匯聚在他那裡,可為什麼張居正這麼早就死了呢?

編輯

相關史書記載,張居正是怎麼死的?說是張居正得了痔瘡,沒辦法十人九痔,尤其是當大官天天坐著容易得這個病。

得了痔瘡不怕,你找個名醫開刀就可以了,即便在古代痔瘡治好也不難。結果張居正遍訪名醫給他做了開刀手術,然而開刀之後細菌感染,幾個月之後張居正就一命嗚呼了。

可問題是很多人都質疑,說張居正是當朝宰相全國第一人,什麼樣的名醫他找不到?開刀之後怎麼可能死於小小的細菌感染呢?張居正的死因是不是另有他因呢?

明代就有人提出了這樣的質疑,甚至有人找到了張居正死的另外一個原因,說張居正死於生活習慣不健康。

編輯

張居正當宰相很有能力,這個毋庸置疑,但是張居正自己生活也是驕奢淫逸,怎麼個驕奢淫逸法?

張居正有一次回家坐轎子,他坐了一個32人抬的大轎子,那個轎子簡直是1室1廳,有坐的地方、有躺的地方,甚至還有上廁所的地方,那簡直是把一層樓房抬到了轎子上!

張居正好美食,經常一頓飯吃上百道菜,他還說沒有什麼可下筷子的地方,都是一些陳年舊食不好吃。

甚至有人傳說,張居正喜歡吃一道名菜叫冬瓜燒裙邊,什麼裙邊?甲魚的裙邊,吃過甲魚的朋友們都知道,甲魚的裙邊最有滋味最有營養,但是一隻甲魚的裙邊沒有多少。

編輯

張居正吃這道冬瓜燒裙邊,一道菜就要殺死幾十條甲魚,就取裙邊跟冬瓜煨在一起,大家想想這得花多少錢!

光吃喝嗎?當然不能光吃喝還得愛好美女,據傳張宰相就非常喜歡美女,名將戚繼光跟張居正關係特別好,戚繼光就經常性給張居正搜羅美女,甚至相傳還搜索到兩個波斯美女!

但是咱這麼講,張居正也是50多歲人了,總有心有餘而力不足的時候,這恐怕是中老年男人的通病,那麼怎麼整?

戚繼光又給他帶來一味良藥——膃肭臍,這仨字其實講的都挺拗口的,它實際是什麼呢?實際就是海狗腎。

10多年前有一種藥風靡全國,天天電視臺廣播賣藥——海狗鞭,那個時候廣告裡面就跟你講,海狗性能力太強了,一條公海狗一天能夠跟三四百條母海狗交配,所以他們把海狗鞭取下來磨成粉做成藥,讓中老年男人服用。

編輯

這是有傳承的,明代我們就這麼幹,只不過當時我們沒有用海狗的鞭,用海狗的腎做成了這味良藥。

張居正吃了這個之後馬上就龍騰虎躍了,但問題是,咱也明白這藥能多吃嗎?張居正吃了這個藥之後,不單自己能力強了而且渾身燥熱,整個冬天的北京城多冷,張居正連帽子都不戴!

因為渾身發熱,張宰相是不戴帽子了,關鍵他下面那些人沒吃藥也得學他樣不戴帽子,那一冬天感冒的就好多人。

所以後來有人說張居正為什麼死,是因為吃補藥吃的太多了激發出痔瘡,手術之後還繼續吃補藥暴斃而亡的。可以說如果沒有這個膃肭臍,也許張居正還真能多活10年!

原作者:李承偉

相關焦點

  • 張居正,明代的中興時光
    因為在這些皇帝中,有專心修道的,有一門心思做木匠的,有二十幾年不上朝的,林林種種,奇葩甚多,這其中便有萬曆皇帝。按史書記載,萬曆皇帝登基之初,也可以說是位勤勉努力的好皇帝,至少前十年是努力工作的。可在明代「言官」盛行。所謂「言官」就是負責規諫皇帝行為、向帝王提意見和建議的官員,有點像今天的紀檢監察人員。
  • 明朝野史 宰相首輔張居正真正死因
    張居正的死因 有關張居正的死,正史的記載相當簡單,《神宗本紀》只用了一個「卒」字。在《張居正傳》裡則說:「亡何,居正病。帝頻頒敕諭問疾,大出金帛為醫藥資。四閱月不愈,百官並齋醮為祈禱。」至於是什麼病,沒有說清楚。
  • 為什麼一心要改革的張居正堅決不用海瑞?
    一位是開創萬曆新政的幹才張居正。一位是一身傲骨、為民請命與官場格格不入的海瑞。他們屬於同一個時代,都橫跨嘉靖、隆慶、萬曆三朝。因二人性格、志趣、個人修養、理想抱負迥乎不同,故二人少有交往。《明史》記載:「萬曆初,張居正當國,亦不樂瑞,令巡按御史廉察之。御史至山中視,瑞設雞黍相對食,居舍蕭然,御史嘆息去。居正憚瑞峭直,中外交薦,卒不召。」這大概是兩大名臣之間為數不多的一次交集。
  • 明朝歷史有影響力的名臣名將
    明朝初年名臣,洪武年間,由國子生授禮科給事中。後人尊敬其忠義不屈,在各地建立鐵公祠來紀念他。南明朝廷追贈他為太保、加諡號忠襄。 解縉,字大紳,一字縉紳,號春雨、喜易,明代大臣,文學家。洪武二十一年中進士,官至內閣首輔、右春坊大學士,參預機要事務。
  • 《中華史:嚴嵩與張居正》上也荒唐,下也荒唐,君聖臣賢夢一場
    手上這本《嚴嵩與張居正》,屬這一《中華史》書系的第22卷本。上一卷本《朱明王朝》主講明王朝的制度的建立和變革,比如廢除千年沿襲的宰相官職,建立內閣和行省,特別是臭名昭著的廠衛制度等等;也談及明朝八股取士和多樣的民間文化(四大名著有三本成書於明時期)等。
  • 張居正五大金句,不愧明代大政治家,做人做事必看
    從歷史大局看,張居正新政無疑是繼商鞅、秦始皇以及隋唐之際革新之後直至近代前影響最為深遠、最為成功的改革。梁啓超評價他為明代唯一的大政治家。張居正也為後人留下了《張太嶽集》、《書經直解》、《帝鑑圖說》等著作。
  • 戚繼光晚年有多悽慘?原因是什麼?
    但這悽然的一幕,卻是一代名將戚繼光,悽涼晚年的開始:「平調」廣東七個月後,戚繼光的胞弟戚繼美(貴州總兵)就被莫名其妙免職。他在廣東總兵任上,也是受盡了排擠,要兵沒兵要錢沒錢,幹看著一群文官蛀蟲成日「革火兵」「吃空額」,以至於「粵狀有不忍形於言語間者」。深知自己處境的戚繼光,也只能埋頭整理自己的心血書稿。甚至為了避禍,還把自己《止止堂集》裡的詩文大段刪去,是為明代文化的一大憾事。
  • 張居正死後被抄家,是因為跟李太后有染嗎?
    但張居正死後卻被抄家,被後人認為是天使與魔鬼集於一身,飽受非議。有很多關於張居正的負面傳聞,先來說張居正的"風流事"。民間有傳聞說張居正與李太后關係曖昧,「黑心宰相臥龍床」。並且李太后對張居正的欣賞、支持從不加掩飾,無論是國事還是對皇帝的教育方面,基本言聽計從。甚至導致了萬曆皇帝害怕被張老師斥責如同怕自己親爹那個程度。
  • 《大明王朝1566》裡的八位名臣名將
    張居正,字叔大,號太嶽,故稱之「張江陵」。嘉靖二十六年(1547)進士。政治家、改革家、內閣首輔,輔佐萬曆皇帝朱翊鈞進行「萬曆新政」,史稱「張居正改革」。
  • 張居正:以大學士的職權衡量有越權之處,但特殊的機遇造就了專擅
    張居正作為明朝內閣首輔大臣的命運隨著內閣制的不斷發展也在不斷的變化,而張居正人緣不好的根本原因,就在於觸犯了國家最高憲法。一、一代明相張居正的歷史作用隆慶六年,穆宗皇帝朱載垕去世,太子朱翊鈞登基,即為明神宗萬曆。萬曆皇帝繼位還小,內閣首輔張居正受先帝顧命,兼任帝師,輔佐小皇帝。
  • 張居正的一頂轎子由32個人抬著大得不可思議,完全實現了移動辦公
    張居正是中國六大改革家之一。他足智多謀,力挽狂瀾,卻獨斷專行。他是隆慶皇帝去世前受命輔佐萬曆皇帝的大臣之一。在任期間,他打擊腐敗,重振法院平臺,但也排斥異己,獨攬大權。在擔任內閣第一助理的十年間,張居正推行「萬曆新政」,從整肅貪汙,到減免農業稅,到訓練軍隊,到整頓軍紀等,使明朝國庫充足,外敵不敢侵犯,出現了中興局面。但作為歷史名人,他既有公開的一面,也有隱藏的一面。張居正可以說在權利上獨攬大權,在生活上揮霍無度。他的妻妾成群結隊,大肆斂財,修建豪華豪宅,十分講究排場。張居正回家奔喪。場面特別壯觀,氣勢非凡。
  • 張居正害他終身殘疾,他卻為張居正爭回了遲來的公道
    ▲張居正畫像當時,萬曆皇帝即位5年,正值少年有為勱精圖治,全力支持張居正進行改革;而張居正也剛經歷一番微妙的人事變動,升為內閣首輔,兼輔佐年幼的皇帝,正是大權在握,在全國範圍內大刀闊斧地施行著改革措施。此時張居正若是離職丁憂,正中了那句話——「人走茶涼」,不僅官職難以保住,就是如火如荼地改革浪潮也勢必受到影響,甚至偃旗息鼓。
  • 李太后一直支持張居正,張居正遭萬曆清算,她為什麼沒有阻止?
    萬曆皇帝清算張居正的時候,李太后為什麼不出面阻止?因為李太后沒有任何理由阻止萬曆這麼做。李太后是萬曆一朝,尤其是萬曆十年以前,一個至關重要的人物。倘若沒有李太后的存在,萬曆不僅可能會陷入主少國疑的困境,更甚者徹底被權臣操控也未可知。而萬曆之所以能夠一直安安穩穩地坐在皇位之上,這當中李太后其實就發揮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 羅宗強:張居正改革失敗與士人人格之缺陷
    因之他開始在處理張居正的問題時,常有一種適可而止之心態。萬曆十年(1582)六月張居正卒,九月,反張居正之風就從翻案的試探開始,之後愈演愈烈。此期間,萬曆皇帝曾於十一年(1583)正月、二月、九月、十月數次表示,應該適可而止。其實,萬曆皇帝在此一問題上並非糊塗者。或者他看到了清算張居正十年的改革若做過了頭,將會有什麼樣的後果。
  • 《萬曆十五年》首輔張居正
    人們往往忽略了很重要的環節:他死後,皇帝翻臉不認人,說 他「專權亂政」、「謀國不忠」,不僅廢除了新政,萬曆還對他的老師進行血腥清算:抄家、餓死10多口人、逼迫張居正後人自殺、充軍。政治嗅覺特別靈敏的官僚隨聲附和,乘機落井下石,誣衊張居正「殘害忠良,荼毒海內」,揚言:「即斬棺斷屍尚有餘罪」。為大明王朝鞠躬盡瘁的一代名臣,從高聳的雲端跌落下來,竟然成了社稷罪人,這是為什麼?背後究竟有什麼玄機?
  • 中國歷史上稱得上國士無雙的十大人物,有一個就能安邦定國
    周公旦歷來被看作聖人,是萬世名臣的表率人物,對後世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管仲管仲一生傳奇,從政後大興改革、富國強兵,是齊桓公成為五霸第一人的關鍵人物,有春秋第一相之稱。孔子對管仲的評價極高,他認為如果沒有管仲,大家還只是野蠻人。在中國賢臣史上,管仲是首屈一指的一位。韓信韓信人稱兵仙,其卓越的軍事韜略和用兵智慧,在軍事史上數一數二。
  • 張居正是一個怎樣的人?海瑞用了八個字評價他
    張居正毫無疑問是一個能臣,自王安石變法過去了500年之後,中國再一次發生的最有影響力的改革便是張居正改革。倘若說王安石是11世紀最偉大的改革家的話,那麼張居正便是16世紀最偉大的改革家。這也誠如梁啓超所言,張居正乃是「明代唯一的大政治家」。明朝被嘉靖折騰了幾十年,落到萬曆手裡的時候,說是一個爛攤子也不為過吧?
  • 明朝第一首輔張居正,人緣不好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有的人認為張居正是一個惡棍,因為他的確沒幹很多好事,貪汙受賄自然不用說打擊政敵,那也是下手不留情,更重要的是這個人似乎沒有明顯的道德觀念,連他父親死了,他都不願意回家奔喪;但是,支持張居正的人則認為張居正是明代第一高手,政治經濟文化全靠他支撐,這才有了大明王朝上千萬的收入,與無人敢匹敵的戰鬥力。
  • 史專家:大明非亡於崇禎,而亡於張居正!張居正到底做了什麼?
    而且,張居正的「一條鞭」法觸動的利益階層太多,就好像秦朝的商鞅一樣,死後反撲是必然的結果。只不過秦惠文王只是殺了商鞅,商鞅執行的變法依然沿用,而萬曆卻沒有秦惠文王的能力,加之因國本之爭常年怠政,張居正的變法可以算是荒廢了。
  • 張居正乘坐32人抬大轎,原來竟是才子王世貞造的謠言
    王世貞是明代「後七子」之一,李攀龍死後,他獨領文壇二十年,成為有明一代最著名的文學家。王世貞在史學上也卓有成就,著有《史乘考誤》和《嘉靖以來首輔傳》等著作。清代的紀曉嵐曾將《嘉靖以來首輔傳》收錄在《四庫全書》,評價其「大抵近實,可與正史相參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