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菜如同客家語一樣古老,是中華飲食文化重要組成部分,與廣州菜、潮菜並稱廣東三大菜系。烹飪界對客家菜這樣評價,客菜有「無雞不清,無肉不鮮,無鵝不美,無鴨不香,無肘不濃」,可見,客家菜有多好吃。
2006年,中國烹飪協會把廣東梅州評為「中國客家菜之鄉」,代表客家菜之正宗。同時,梅州也是「中國長壽之鄉」,2018年民政部門統計,這裡共有上百歲的老人達439人,最長壽者高達115歲高齡。有營養專家認為,除了這裡的自然環境因素,其飲食習慣對健康也起到重要的作用,這裡普遍飲用一種客家火炙娘酒,而且以此為中心,形成了花樣百出的娘酒膳食。
北京朝陽醫院營養科營養師宋新接受《生命時報》記者採訪時說,做菜時減少油的用量,同時以酒代之,是防止攝入油過量的好方法。中國營養學會建議,每人每天油脂攝入量最多不應超過30克,但目前國人普遍超標。
實驗發現,油如果放得太少,做菜時的確會感覺菜餚口感較幹、炒菜時也易粘鍋。如果做菜時加點酒,就可解決這些問題。炒素菜加味道清淡的酒,不僅可以提味,還可減輕某些蔬菜的苦澀味,如苦瓜、菠菜、西蘭花等。綠葉菜的葉子容易掛油,不經意間人們就吃了不少油,加酒減油有益健康。所以,客家菜不靠油增香,而靠酒來增香,加酒減油的習慣,對梅州的客家人健康起到重要作用。
產自梅州的客家火炙娘酒代表品牌「客家女孩」,以弘揚客家酒文化、飲食文化為己任,通過對梅州當地傳統方法的實踐以及消費者朋友的反饋,形成一系列傳承出新的客家美食,並總結了以娘酒入菜所得到的妙用。
01 | 「娘酒入菜,加酒減油」的五個作用
1、去腥客家火炙娘酒是發酵酒,沒有經過蒸餾,所以其中含有豐富的胺基酸,起到增鮮的作用,而且魚蝦以及肉類中有腥味得胺類物質也能溶解在酒中,加熱的時候隨著酒精一起揮發掉,從而達到去腥的目的。
2、增香客家火炙娘酒中的酒精,能與烹調中的醋類發生反應,產生芳香且有揮發性的酯類化合物,酯類物質不但能去除菜餚中的異味,還能使所製作出的菜餚更加美味。此外,客家火炙娘酒中所含有的胺基酸,在烹調中也能與食鹽結合,生成胺基酸鈉鹽,從而使魚、肉的味道變得更加鮮美。再有,胺基酸還能與調料中的糖反應形成一種芳香醛,產生誘人的香氣,使菜餚香味濃鬱。
3、代糖客家火炙娘酒與其他地區的黃酒具有一定的差異,比如浙江地區的黃酒基本都是幹型黃酒,就是突出醇香但會有苦澀,而客家火炙娘酒是甜型或者半甜型,突出甜香,其中的糖是自然發酵糖,因此多種糖並存,比如功能性的低聚糖—異麥芽低聚糖、異麥芽三糖等等,這些糖類不產生熱量,更可以促進腸道有益微生物的生長發育,起到調節腸道的作用。而正因為含有多種糖類,客家火炙娘酒更耐高溫、酒味更醇香,尤其適合紅燒,以娘酒做紅燒菜,不僅能減油、減少醬油,更減白砂糖的使用。
4、易消化在烹飪肉、禽、蛋等菜餚時,客家火炙娘酒中的酒精以及其他醇類物質,能滲透到食物組織內部,溶解微量的有機物,從而具有能使肉類等快速質地松嫩的效果。有客家娘酒的消費者反饋,之前在家裡燉肉,加入娘酒之後,燉煮的時間可以縮短20分鐘,大大節約時間,而且肉質也比之前更加軟嫩,更易消化吸收。
5、健康客家女孩火炙娘酒,是極少堅持傳統工藝的娘酒品牌,邀請客家火酯娘酒傳承人匠心釀造,並在原料、水質上優化,採用黑白兩種糙糯米,草藥入曲的南方小白曲和被李時珍稱之為「奇藥也」的紅曲,國家一級水源地百年古井水進行釀造。
正因如此,娘酒中富含鈣、鎂、鉀、磷、鋅、維生素B、維生素E、多酚、類黑精、穀胱甘肽等生理活性成分,起到清除自由基、預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尤其是微量金屬元素鎂,含量比白葡萄酒高10倍之多,有利於防止血壓升高和血栓形成。此外,娘酒中的蛋白質含量、胺基酸含量是啤酒或葡萄酒的多至一倍或數倍,因此,有著「液體蛋糕」的美譽。
因此,用客家女孩火炙娘酒做菜,可使菜餚更有營養,此外,比起油,很多食材的營養由於酒的作用,更容易溶解,有利人體吸收。此外,從中醫角度來看,適時適量攝入點娘酒,能健脾補胃、幫助消化。
02丨美味與健康兼具的客家傳統美食食譜
在這裡為大家分享,客家女孩延續梅州當地烹飪方法,總結的四道客家美食食譜,方便大家烹飪使用,為家人做上一道地道的客家梅州菜。
最後,給大家提供一個烹調時放黃酒的小技巧,放黃酒的時候要把握時機,過早過晚都會失去效果,如果是急火炒菜,溫度很高,一般在起鍋的時候放黃酒,過早放會被會發殆盡,起不到增香的作用。而炒肉或者魚蝦類則要先放黃酒,達到滲透去腥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