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入夜後,穿著西裝、拿著公文包的上班族,總是愛到街邊的小店裡,吃上一頓簡餐,喝上一杯啤酒,作為一天辛苦勞累後的獎賞。
那麼香港有哪些深夜食堂的好去處?這次給大家推薦3家米其林必比登餐廳。
米其林除了評選出水準一流的星級餐廳,也會派美食評審員,親臨香港街頭,發掘地道超值的街頭餐廳,在這些餐廳裡,食客花費400港幣以內就可享用三道美食(三道菜式價錢,不包括飲品)。
仔細算算,大約100港幣就能吃到米其林美食,在高消費的香港,應該是很「慳錢」了!
💰人均100港幣
▲五次上榜香港米其林必比登推薦餐廳
🍴可能有香港最好吃的沾面
📍銅鑼灣加路連山道3號鋪(港鐵銅鑼灣站F1出口)
步行約7分鐘
拉麵JO共有三家店,坐落在銅鑼灣加路連山道的是老店。
這間連續五次獲得米其林推薦的餐廳很低調甚至不起眼,走得太快都可能會錯過。
店鋪裝修是日式風格,內部有L型開放式廚房,用餐區域就廚房外圍。
食客能觀看拉麵製作的全過程,也算是吃飯時的一種樂趣~
菜單完全可以滿足注重細節的美食控,面的粗細、食物溫度、辣度、配菜、湯麵或沾面都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
店家的菜單證明霓虹人民是真的注重細節。
圖源:Openrice
店家的豚骨湯底經16小時熬製,透著濃濃的豬骨香味,鮮香而不油膩。
拉麵選用細面,硬度適中,即使被湯汁長時間包裹住,也不會變軟爛。
加之肥瘦均勻、入口即化的叉燒和爽脆的木耳絲、竹筍絲整齊地鋪在拉面上,撒上蔥花和白芝麻,讓人食慾大增。
原味豚骨湯拉麵 圖源:拉麵JO Instagram
沾面現點現做,需要十五分鐘左右。
湯底是用木魚熬製的,味道濃鬱。麵條選用的粗面,爽口彈牙,十分容易掛湯。
配菜有肥瘦均勻、入口即化的叉燒和滑嫩的溫泉流心蛋。
一口面沾上石鍋中熱氣騰騰的木魚濃湯再配一口叉燒、流心蛋,吃下去全身都暖洋洋的。
由於沾面是麵湯分離,因此沾面有單獨的吃法,傳統的吃法是將煮好的面冷卻後盛在碗中,搭配單獨的湯底食用,冷熱皆宜。
第一次吃沾面的小夥伴不用擔心,店家會很貼心的贈送一張沾麵食用指南。
💰人均50-100港幣
▲連續2次上榜香港米其林必比登推薦餐廳
🍴可能是香港所剩無幾的碳燒煲仔飯餐廳
📍西環堅尼地城北街25號地下鋪港鐵堅尼地城站B口
步行3分鐘
嘗囍煲仔小菜的煲仔飯以碳燒為賣點。店家用香港碩果僅存的炭燒煲仔飯烹煮技巧,將香港地道風味帶回餐桌,因此受到許多食客的追捧,是西環必吃的三家煲仔飯之一。
店鋪是簡單的中式風格,店裡空間狹長,擺滿了整起的中式木桌椅,牆上有春聯紙寫好的菜單,顯得十分有情懷。
菜單上一共有二十幾種可供應的碳燒煲仔飯,腊味排骨、白鱔滑雞、窩蛋牛肉是店裡煲仔飯中的三大金剛!
煲仔飯現點現做,每一碗煲仔飯經過大約30~40分鐘的炭火均溫慢煮後,油香四溢,飯粒分明。
食材的油分滲入飯中,吃起來香濃可口且有碳燒煲仔飯自成一體的炭火焦香,特別是粘在邊緣的金黃鍋巴,焦香脆口。
💰人均50港幣
▲連續三次上榜香港米其林必比登推薦餐廳
🍴可能是全港top3的傳統中式糖水鋪
📍佐敦寧波街29號鋪(港鐵佐敦站B1出口)
佳佳甜品至今已經營40年,是一家具有古早味的中式糖水老店,就連發哥都是他們家的粉絲。
親民大使發哥和老闆一家的合照 圖源:佳佳甜品Facebook
店鋪的裝修是中式風格,木質桌椅填滿整個空間,顯得古香古色,瓷碗的餐具顯得十分有懷舊感。
菜單上總共列出了十幾種可供應的傳統中式糖水,每碗價格在22-24港幣左右。
芝麻糊由師傅親自磨製,色澤光亮,口感細滑,甜度適中,黑芝麻味更是香氣撲鼻。
寒冷的冬天喝上這樣一碗平靚正的芝麻糊,暖心暖胃,絕對物有所值。
店家的手工湯圓,每一顆都出自一位有30年湯圓製作經驗的寧波老師傅之手。
和我們平時吃的思念、三全等速凍寧波湯圓不同,湯圓先由老師傅親手擀至厚薄均勻的湯圓皮,然後包上芝麻炒制後磨成的芝麻蓉,最後包成個頭適中的湯圓。
煮熟的湯圓,一口咬下去,韌勁十足,芝麻餡濃鬱香口。
如果想在一碗甜品中同時吃到手工湯圓和其他糖水,建議根據個人喜好搭配核桃露、杏仁露、薑糖水。
最後,還想說一下,2019年共有80多間餐廳上榜米其林香港必比登餐廳指南,除了上面給大家介紹的餐廳外,還有很多餐廳都好吃不貴,是深夜食堂的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