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論道談了些什麼?仁人之兵要有王者之志

2020-12-23 阿陳說

荀子是戰國時期的一個大思想家,荀子曾經和臨武君一起在趙孝成王面前討論用兵的關鍵。但是兩個人的看法完全不同。比如臨武君就認為上得天時下得地利,後發先致;這才是用人之術。可是荀子和他的看法完全相反,他認為只有保證團結人民上下一心,才能夠打贏勝仗。這是為什麼呢?因為一把弓箭箭和弓不配合的話,那麼即使是后羿也無法將他射遠;馬車的六匹馬如果之間不相互配合的話,即使是造父(善駕車者)也無法跑遠。假如說失去了人民擁戴的君主,即使是再怎麼強大也無法贏勝仗。所以說得到人民的擁護,比你如何去得到天時地利更加重要。

荀子

實際上荀子的看法和《孫子兵法》當中的思想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孫子兵法》的第一篇就是在討論能不能戰的條件,首要便是說到了道。臨武君說的是在戰場上時需要觀察的點,比如天時和地利。而荀子討論的是什麼樣的國家可以戰,那就是擁有百姓愛戴的君王可以戰。所以在荀子看來這才是前提,沒有這一前提即使有軍隊也沒有辦法調動,能打仗也不能打贏。之後臨武君又開始說到,兵法最厲害的地方就在於製造形勢,逼迫人們去利用心理上的趨利避害,所以都是以狡詐行事。所以自古以來那些會打仗的軍事家都是神秘莫測的,比如孫子和吳起,他們就是典型的代表。既然是依靠的陰謀詭計,那麼又和人民的依附有什麼關係呢?實際上這也是出自於《孫子兵法》的內容,講究的是兵勢。但是這是戰爭中發生的事,而荀子說的都是戰爭前發生的事。

荀子

也就是說荀子更看重的是內求的過程,在荀子看來君主是仁者無敵。用荀子的話就是「仁人之兵,王者之志」。仁人之兵是不用陰謀詭計的,而那些能夠被騙到的人本身就是欲望很多而且貪婪的人,又或者本身就是陰謀纏身的人。這通俗的來說就是善水者溺,單純的人沒有貪慾又怎麼可能被利用呢?就比如夏朝的桀,如果雙方都是夏桀這樣的君主,那麼互相陰謀詐騙還能拼個高低,但如果是夏桀碰上了堯舜這樣的君主,怎麼可能欺詐的到呢?所以上下一心的仁人之兵,就好像是一個人的手腳一樣,三軍同力,下屬對待君主就像是子女對待父母。別人要對他使詐,全國上下都在提防保護,又怎麼可能被欺騙到呢?

荀子

而後荀子有繼續討論了有關於王者之師的運用,荀子說齊國是一個注重戰爭技巧的國家,所以凡是殺敵人一個首級,那麼齊國就出錢購買。而這也就意味著即使是打了勝仗但是殺敵太少也沒有多少賞金,這就帶來了一個問題,齊國遇到了弱敵就像看到錢一樣拼命殺敵,看到強敵知道沒有便宜佔就一鬨而散。這樣的軍隊只是亡國之兵,毫無戰鬥力可言。而秦國對百姓苛刻,所以迫使士兵去參與戰爭,戰勝了就有獎賞,就能改變自己的生活環境。而且功勞和賞賜成正比,而這也是秦國為什麼能夠突然崛起的原因所在。

荀子

那麼荀子說的這番話是什麼意思呢?其實就是討論團隊和團夥的區別。一個真正的團隊是朝向一個共同目標去的,而不是為了私利。比如齊國的軍隊雖然厲害,但是士兵們看到的是賞金,齊王看到的是殺敵的數據。這也就難免各取所需,下面為了哄上面故意挑數據,上面為了激勵下面拼命給賞賜,這也就帶來了濫竽充數的現象。比如現在很多公司定下了激勵政策,可是很多人為了達到條件而去走歪門邪道,這樣的下屬能有什麼用?一個好的團隊一定是有敬畏感和集體責任感的,不然你有的只是一個團夥而不是一個團隊。

荀子所說的這些都是在於國家的培養,也就是戰爭前的準備,說的都是大局觀。而臨武候說的都是現下眼前的技巧。比如戰場上的計謀運用,兵法的實施等等。所以兩個人說的話都不算錯,只是角度不同層次不同罷了。而我們也要加以區分,適合的時候去討論適合的問題。荀子說的是想要讓趙孝成王明白王者之師需要具備的條件,而臨武候想要的是單純討論軍事理論,每個人個目的不同也會導致出發點不同,而這也就造成了每個人的理解不同。當然荀子說的很重要,修身才是正道,人人都去做就會成為習慣,那時候爾虞我詐也就不存在了。

相關焦點

  • 《荀子》: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光輝思想!(8)
    班固注曰:荀子"名況,趙人,為齊稷下祭酒。"顏師古注曰:"本曰荀卿,避宣帝諱,故曰孫。"也有的說"荀"、"孫"古代同音,兩種說法都能成立。"三十三篇"可能是"三十二篇"之誤。劉向的《荀卿新書敘錄》載孫卿書322篇,除去重複的290篇,定為32篇,這與現在通行的《荀子》32篇基本相符。《隋書》、《舊唐書·經籍志》、《新唐書·藝文志》都著錄12卷,這大概是劉向編訂的32篇本。
  • 楊倞第一位給《荀子》作注之人-焦子棟
    楊倞第一位給《荀子》作注之人楊倞,生卒年月不詳,唐憲宗年間弘農(今河南靈寶縣南)人,楊汝士之子,大理評事。著《荀子注》一書,是現今流傳《荀子》的最早注本,《荀子》一書,以難讀著稱,學者多從楊注。為荀學研究史上繼劉向之後的又一位裡程碑式的傑出人物。
  • 「王者之志」賽事再起,YONEX新品精彩亮相
    11月7日-8日,2020年上海市第三屆市民運動會上海市民羽毛球節總決賽暨「王者之志」復興賽上海站在上海市體育宮迎來重啟,這讓廣大羽毛球愛好者為之興奮不已。而在上海這場」王者之志「復興賽上,更讓廣大球迷激動的是世界冠軍林丹、鮑春來和王儀涵的空降現場。
  • 再看大秦帝國,李斯、韓非的老師荀子是個什麼樣的人?
    荀子也因此以為李斯志在天下,不如遊走列國完成其輔助王者統一天下之理想。那麼,培養出李斯、韓非等戰國風雲人物的荀子是什麼樣的一個人呢?這本書裡會有答案。這個寫作手法,要說這個人厲害,你不知道他厲害到什麼程度,先鋪墊一下。有三個非常厲害的,他比他們還厲害,「最為老師」。「荀卿三為祭酒焉」,當過三次社科院院長。公元前286年,齊國滅了宋國。《鹽鐵論·論儒》談到齊閔王驕傲自大,「諸儒諫不從,各分散。」這時,荀子向齊國相進言「處勝人之勢,會勝人之道」。他指出:當今巨楚在我們前面牽繫著,大燕在我們後邊威逼著,勁魏在我們右邊鉤取著。
  • 荀子四字成語第四季
    出處:《荀子禮論》:「故有天下者事七世,有一國者事五世,有五乘之地者事三世,有三乘之地者事二世,持手而食者不得立宗廟,所以別積厚者流澤廣,積薄者流澤狹也。」 簡拼:JHLG 注音:ㄐ一 ㄏㄡˋ ㄌ一ㄡˊ ㄍㄨㄤ 常用:生僻 感情:中性 用法:積厚流光聯合式;作謂語、定語;指功業深厚,則流傳給後人恩德廣。
  • 『 談箏論道 』第十四期 | 關於古箏歷史的探討(作者:曹正)
    「箏瑟同源」;「箏、瑟、築同時並存」,是從樂器的形制,結構上有某些近似之處而提出的看法。《史記·李斯諫逐客書》:「夫擊甕叩缶,彈箏搏髀。。。。。。鄭衛桑間、韶虞武象者、異國之樂也。今棄擊甕而就鄭衛、退彈箏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快意當前、適觀而己矣。
  • 荀子研究丨以禮治孝與從義從道——荀子孝道觀及其啟示
    更有不少學者認為禮是荀子思想之核心。而禮之於孝關係重大甚明。禮是化性起偽的最重要工具。孝作為人內在情感的體現,在其發於外的過程中必然也是要在禮的引導下實現。可以說禮是荀子孝道落實的最重要依託。在禮的基礎之上,荀子發展出了獨特而又系統的孝道觀。大體言之,即禮以養欲、禮以養體、禮以別異、敬始慎終,生死若一、從義從道、通權達變的孝道觀。
  • 戰國 235 荀子的悲哀——他去趙國又發生了什麼呢?
    在秦國,荀子看到的不是雄才大略的範雎,也不是雄心勃勃的秦昭襄王,至於白起,儒家的人更不會將一個殺人如草芥的將軍放在眼裡,荀子所看到的只是一百年前就在這一座城市當中逝去的巨人--商鞅。在秦國的首都,範雎也見了荀子。他就問荀子:「你在秦國,看到了什麼呢?」他的原話是「入秦何見?」
  • 荀子日課094丨不能用仁義解決實際問題的人,是因為他根本就不相信...
    今天開始《荀子日課》第94講。歡迎你留言交流。 彼王者則不然,致賢而能以救不肖,致強而能以寬弱;戰必能殆之,而羞與之鬥;委然成文,以示之天下,而暴國安自化矣。有災繆者,然後誅之。故聖王之誅也綦省矣。
  • 荀子「天論」中的人學觀-光明日報-光明網
    荀子以「天行有常」的邏輯前提,推導出「天人之分」的重大命題,指出「明於天人之分,則可謂至人矣」,要人正確地認識天與人各自的職分,不可將自己要盡的職分託之於上天,而要遵循「治道」的要求,由人自己主宰治亂吉兇。
  • 荀子的真墓有哪些相關記載 臨沂蘭陵縣荀子墓資料介紹
    如同荀子是哪裡人一樣,荀子的真墓也有很多猜測,原因也是荀子一生遊學,漂泊半生,但是根據眾多史料記載,荀子去世的地方再山東臨沂蘭陵無疑,所以荀子的真墓也是在這裡。   荀子墓又稱「蘭陵古墓」、「荀卿墓」,位於山東省臨沂市蘭陵縣蘭陵鎮東南 1.5公裡處,是古代聖人荀卿的墓地。
  • 羽球盛會群強匯聚 YONEX王者之志挑戰賽在滬舉行
    東方網記者鬱婷藶12月14日報導:YONEX MIX&MATCH 王者之志挑戰賽日前在上海舉行,林丹、李雪芮、鮑春來、杜鵬宇、柴彪、王儀涵、張尉等名將現身,活動通過網絡向全世界直播,引發全球羽毛球愛好者的關注。
  • 「制天命而用之」——荀子的天命觀
    正如荀子的「天行有常」的自然義,與心虛靜以知道的認知義,都承自老莊,只是「天」失去其形上性格,落在陰陽氣化中;而「心」之虛靜,也不再是超越的觀照,而落在平對的認知。故「天行有常」的現象自然,成了被治的對象,而「心」之虛靜認知,成了能治的主體。此開展出諸子百家間僅見之以認知心建構禮義法度,而將天地萬物與天下百姓納入體系中運作的客觀思考。
  • 群星雲集申城共鑲羽球盛會 王者之志挑戰賽
    2020年12月12日,YONEX MIX&MATCH 王者之志挑戰賽在上海舉行,林丹、李雪芮、鮑春來、杜鵬宇、柴彪、王儀涵、張尉等名將紛紛參與,活動通過網絡向全世界直播,引發全球羽毛球愛好者的關注。
  • 電視小說《荀子》連載第四章一(第四節)韓飛專注學習,師徒樂遊學宮,偶遇淳于越​
    韓非哥哥,別寫了,你看這稷下學宮裡有多好。大的很哪!我想讓我爹帶我到各處看看,你也去瞧瞧吧!」韓非:「好!」幽蘭:「那就快走!」韓非:「哎!」他立即收拾好筆墨、竹簡,隨幽蘭出門。荀子在院中站著,韓非出門看見,向荀子施禮:「老師!」荀子:「咱們一起到學宮各處走走,以後就生活在這裡了,你們也熟悉熟悉。」
  • 高明的荀子:人過得好不好不在華衣美食,而在於他有沒有這樣東西
    即便是在性惡論中,荀子只是在表明欲望沒有後天教化中的「禮」來制衡,就容易出現惡的情況,荀子這不是在說人性本惡,而是在說人生來就有的欲望,會讓人出現走向惡的趨勢。也就是說,即便荀子看到了人性之欲可能會讓人做出擾亂社會秩序的事情來,但是荀子對待欲的態度依舊是客觀的。他肯定先天之欲屬於人的自然之性,既是自然,又何來善惡一說?善惡更多出現在倫理社會。
  • 荀子經典名言二十句,不愧儒家文化之「後聖」
    荀子學識淵博,繼承了儒學並有所發展,還能吸收一些別家之長,故在儒學中自成一派。清末民初學者章太炎認為,周公、孔孟之後最能代表儒家發展創新的人物是荀子,推其為「後聖」。  1、利少而義多,為之。  利益少,但是道義多,這樣的事要做  —《荀子·修身》  在利與義之間要舍利而取義,強調的是一種修身原則。
  • 當我們用一本書談論烹飪時,要談些什麼?
    他又說「蓋大德者小物必勤」,可見對烹飪之事的看重與認同。那麼,朱彝尊究竟在這本《食憲鴻秘》中寫了什麼?本期書目《食憲鴻秘》,作者:[清]朱彝尊,版本:中國商業出版社,2020年1月當我們在一本書裡談論烹飪時,首先要談些什麼?如果翻開的是一本現代烹飪書,大概率可能是烹飪術語或者烹飪工具。
  • 治心之道與學至聖王 ——《荀子·解蔽》篇新詮
    如此,「蔽」是人人都要面對的,但既然人之心皆有理性認知的能力,主體甚至可以憑藉此能力把握天地之大道,那麼現實中何以還會有主體困於蔽的事實產生呢?統上訴二者言之,解蔽之要固然在於「心」,然而「心」亦有「使」與「不使」之分,心若使之,則能知道以至於贊稽萬物;心不使焉,則白黑在眼前上不能分辨,更無論明察於蔽而解之矣。由此,荀子解蔽之關鍵也便自然由對「心」之能力的肯定過渡到如何「治心」這一層面來。
  • 王者榮耀白虎志什麼時候返場 百裡玄策白虎志2020返場時間
    王者榮耀白虎志什麼時候返場呢?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是王者榮耀百裡玄策白虎志2020返場時間哦!想知道的小夥伴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