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我吃過最有底氣的中西融合菜

2021-01-10 喜北在覓食

開始正題之前,我想先講講融合菜。

最早的情況,不是兩國交界邊民互通,就是移民拿本地食材做家鄉菜,比如德州墨西哥菜、美式中餐甚至新加坡菜,都是自然演化而來。硬拗的那種就很嚇人了,路易斯安那州鄉下小店,手卷壽司裡頭塞Cheddar芝士芯子,也就本地人能欣賞。

世界越來越小,廚界交流日益頻繁,日式法餐,秘魯日本菜,也都見怪不怪了。但真正靠譜的融合菜,是建立在對兩種菜系、兩種文化,長期深入體驗的理解之上的。日本最有發言權,這樣一個小島,對外來事物心態一直很開放:咖喱也好,義大利麵也罷,就算是炸雞和甜點,改造一番都成了日式出品,可以說,融合的精神早已深深沁入了日本的DNA。

早些時候在香港,有人推薦我去吃 VEA:

香港本土大廚北美學成歸來,粵菜滋味與法餐手藝結合的」中法融合菜「,劇場式吧檯位,開放式廚房一鍋一瓢盡收眼底,哦,還有知名調酒師的雞尾酒Pairing……

簡直是網紅餐廳套路模板。類似的餐廳我吃了不少,已經交過很多學費了,雷麼也是踩過的。大體上一次兩次吃著新鮮,時間長了,算了吧……

朋友吹得天花亂墜,我還是不太信。一時興起、沒抱什麼希望的這頓飯,卻是本年度最驚喜的一餐,也是我吃過最有底氣的中西融合菜,以致於我要為它長篇大論單獨撰文,一道菜都不想漏掉。

▲ 極少要求和廚師合影的我,完全掩飾不住吃high了的嗤笑,請忽略男朋友的大胸

33歲的主廚Vicky Cheng,眼界、手藝、品味和野心,一樣都不少。獨具匠心的菜品裡透著極強的文化使命感,用西方人能理解、卻又不曲意迎合的手法,去推廣粵菜、中餐文化,不但老外欣然接受,我亦深感自豪。

我再來翻譯一下:大約就是好人家孩子立志做廚師,從小吃過見過做過的都非同一般,學了西廚、又在海外生活,把中西兩種文化都吃得透透的……

之前在世界50佳的稿子裡,探討過中餐文化如何走向世界,除了堅持傳統、不忘初心的大班樓,我想,VEA 的中法融合菜也是不錯的一條路。順帶一提,這家店去年首次入榜亞洲50佳,就拿到了34名,明年繼續看好它!

P.S. 重要的事先說:法餐的烹飪方式挺肥的,菜量也真的是可以的,吃得我偷偷去洗手間鬆了松裙子背後的拉鏈,才堅持到了最後。

開胃菜

葡萄酒選得不錯,但侍者強烈推薦我倆選雞尾酒,說是真的跟菜很般配。桌上放了些麵包小點,味道一般,男朋友出於禮貌吃完了;還有一塊 Magic Tower 壓縮毛巾,可能老外食客覺得好玩。

事後覺著,這雞尾酒配餐真是名不虛傳,每杯酒都與菜品甚為契合,直接助力提升整體體驗。香港新式調酒開山人物、一手打造以 Quinary 為首 5 家酒吧的 Antonio Lai,是這間餐廳Cocktail Pairing 的創作者。當晚我運氣不錯,恰好碰到他在店裡親自侍酒。

Amuse Bouche 統共 5 樣,打頭陣的芝士三明治都吃過,做得如此用心的是頭一回,光是芝士就用了兩種,取 Burrata 水牛芝士的柔滑質感,與帕瑪森芝士的馥鬱香氣,層層夾心,一口咬下去……

烘烤麵包的酥脆,芝士的綿軟,魚子醬的鮮美,與季節尾聲卻仍舊強勢的黑松露,每一樣都獨具個性,卻又極致和諧,交織出漩渦般複雜迷人的豪華口感,bling bling的金箔點綴亦恰到好處。

是港幣的味道沒錯。

鱈魚白子與熒魷魚,結合了天婦羅做法的中式椒鹽味,太下酒了。蘋果燻鵪鶉蛋,入味均勻的完美溏心,很想要一串來吃……

開胃菜裡負責講故事的是這一道。主題是鹹魚白菜,但呈現方式每個月都會變,去時是把白菜烘乾夾鹹魚芯子。

靈感來自主廚求婚時給老婆唱過的一首老歌,林子祥的《分分鐘需要你》,還配上了歌詞:「有了你開心啲乜都稱心滿意,鹹魚白菜也好好味」。

味道已經忘了,但這點示愛的小心思,還是挺甜的。直男朋友們學起來啊!

鹹味菜

蝦姑、海膽和花菜泥層層堆疊,點綴個清麗淡雅的紫蘇小花,現場刨上義大利檸檬皮。好看好吃好理解,但和主廚想要表達的中餐法做好像沒啥關係。

粵語區人民對馬友魚的愛,我是真的感受到了。這一道很好玩,四川辣椒油配東北大酸菜(也可能是德國)的酸辣風味,腦洞蠻大的,照顧西方味蕾的微辣,貼心給到辣椒粉,方便能打的中國群眾酌情增量。

絲絲辣意打開味蕾,柑橘類沙拉調味清新宜人,剛好清個口。準備進入這張菜單最念念不忘的一道菜,同時也是餐廳的招牌菜 --

做中餐融合菜,少有廚師膽敢碰海參。一來老外不喜海參口感,接受度實在是低,二來能把海參發好、做好也絕非易事,更何況是法餐廚房裡泡大的朋友。

吃完這道菜最直接的感受:廚師從小肯定是吃好東西長大的。

海參無甚風味,主要吃的是附加的調味。這道菜則另闢蹊徑,在口感上下了不少功夫:不但發得恰到好處,還別出心裁地用拉油燙熟,外皮則是罕見的酥脆與燙口,內裡則軟糯彈牙,中間釀入本港花蟹蟹肉,這絕妙的層次感,若非見多識廣,一般人他想不出來。

一汪金燦燦的醬汁,則取姜蔥炒膏蟹之味,蟹黃蟹膏、蔥姜與雞蛋熬至香醇綿密, 最後烹入22年陳年花雕,吃起來極似禿黃油,鹹鮮豐潤,油而不膩,與香脆的海參本就登對,吃不完的醬汁,配上兩小截油條,當真不夠抹盤底!

知名調酒師 Antonio Lai 的配酒功力,也在這道菜中盡顯無餘。一杯澄清番茄汁,幹邑做底,結合了白胡椒檸檬,鮮鹹味型,單喝有如老佛手話梅涼茶,一股子發酵味道,配合菜品服用卻十分解膩,更升華了整道菜的品嘗體驗。

從海參開始,這頓飯是漸入佳境了。

魚子醬、炸過的藜麥與法式小蔥,在黃油中融化、攪拌,最後澆在一塊慢燉的花膠上……蠻好吃的啦,但是排在海參之後,衝擊力就不是那麼強了。況且還要加港幣 780 替換才能擁有。

雖然有堆砌貴食材嫌疑,我還是蠻欣賞主廚我行我素地使用這些」外國人不好理解「的食材,也算是為中餐文化推廣做貢獻吧。

所以,還是乖乖點原配的紅燒蘿蔔就行了!蘿蔔配超肥溏心蛋配黑松露,目測醬汁裡黃油沒少放,果然是窮兇極惡的超肥法餐,記得多喝點水不然可能會齁住。

恩,我就是這道菜的時候跑去洗手間松拉鏈去了……

香港80後的童年回憶蟠桃果(差不多就是我們的無花果、鹽津棗吧),製成清口冰霜,連吃兩道肥膩膩的菜之後,來的很是時候。

鴿子是法餐廚師們最愛用的食材之一,但在亞洲燒法式鴿子最大的問題:歐洲鴿子只有冰凍的,口感風味俱衰,要用本地鴿子就無甚野味了……

VEA 這隻鴿子,是德國和法國以外,我吃過最棒的法式製法鴿子菜,Odette 的招牌鴿子都沒它好吃。鴿子來自蘇州,目測和上海某三星餐廳分店來源一致,是目前大中華區最好的養鴿場。

所以說 Vicky Cheng 真的是我見過最聰明的華人西餐師傅,汲取粵菜裡醉乳鴿的製法,先酒醃後蜜烤,完美解決了鴿子風味不足的問題……腿與胸肉,很考究地分開料理,胸肉細膩潤澤、香氣風味俱佳,腿肉輔以西域風味香辛料,撩起來嘎吱嘎吱啃一啃,津津有味~

Again,能想出這種菜的真的不是一般人。

文化使命感再度出擊,解釋中國人為什麼每頓都要吃米飯。其實還有一個中文版,因為繁體字某人一毛錢都不認識,就安排了英文版……很特別的牛肉叉燒,牛肉是事前熟成過的,口感豐腴華麗。配菜的韭蔥珍珠洋蔥,是法餐中的常見蔬菜,以四川花椒油提味增香,令人眼前一亮。

炒飯特別香,小小一盅還挺敦實,之前明明撐得要死,居然沒幾口就吃完了。用雞頭米入飯還是第一次見,英文譯作 Fox Nut。

感覺老外來吃飯也挺累的,一頓飯知識點好多……

甜點

雖然跟中餐文化沒啥關係,但依然深得我心的甜點:自選日本草莓……侍者會悉心介紹每種草莓的產地、口感與風味,不過最後基本上都記不住,看眼緣選的。

少女心的 Pink Nara 粉奈良,果然不負所望 ~ 酸甜平衡,果肉飽滿,汁水豐沛,早知道就都選它了。

當然不會讓你光禿禿地只吃草莓,否則也太沒誠意了。柚子冰霜,Brillat Savarin 超肥芝士,糯米糖糕,奶油果丹皮……甜點師是 Vicky 曾經在紐約 Daniel 共事的美國妹子,做起糖糕什麼的中式甜點,未免差強人意。

好在第二道蓮蓉甜點扳回一城,回到蓉啊冰霜啊海鹽巧克力這種熟悉的材質,發揮就好了很多呢。

吃到 Mignardises 的時候已經差不多不行了,這個球型套盒,總覺得有點眼熟……

食畢,與男友相視一笑,VEA 的表現真的太超過預期,太太太太太精彩。Vicky Cheng 的這一套中法融合菜,服氣到不行。搜腸刮肚能想到與之並駕齊驅、處於同一水平線的,大概只有日本的 Florilege吧(恩下個月又要去吃了!)

據說廚房每兩周會改換一個新的菜,而即便是脆皮海參一類的招牌菜,也會根據時令不停探索新的做法。

非常期待下次香港行再見!

圖文:喜北

部分圖片來自VEA官網

回複合集,獲取所有歷史文章

相關焦點

  • 廈門五緣灣歐式城堡在木星中西融合菜,我獨愛農家酥炸農家鼠曲粿
    在木星,一家位於廈門五緣灣溼地公園相望的餐廳,它主打中西融合的私房菜。環境優美,歐式古堡宮廷風又有點地中海風系列,超適合拍照,吸引了很多小網紅過來打卡。一樓超大的吧檯,暗綠色的色調,優雅而又奢華。二樓還有不同風格的包廂,私密性極好。在木星還有大片草坪,婚禮、聚會派對也是很不錯的選擇。
  • 中秋節SkyCity搞出新花樣,手作月餅吃出中西融合味!
    歡迎把「小才」設置成星標哦~ /// 對紐西蘭華人而言,中秋節是僅次於春節之後最重要的傳統節日。 SkyCity天空城為了慶祝今年的中秋節,由獲得了3次米其林甜品師稱號的重要級甜品師親自登場,開發並手工製作融合中西文化的創意月餅——芭菲月餅。
  • 感受中西融合的味道,澳門葡國菜餐廳推薦!
    文化相互碰撞融合的澳門,談起美食,總會有說不完的話題和特色餐廳推薦,但其中有一樣必不可少的就是葡國菜! 今天搜羅君為你推薦幾間吃葡國菜的餐廳筆記本準備好了嗎?位於澳門銀河百老匯的福龍葡國餐是澳門最經典也是最地道的葡國菜,是米其林星級餐廳,也是澳門新馬路擁有歷史最長的葡國菜餐廳。本餐廳的招牌菜有咖喱蟹、葡國烤鴨飯以及芝士包。
  • 寧波不起眼小店居然能做位上中西融合菜式?
    啷個哩個啷,~今天有幸能夠來這家店品嘗一下下中西融合的菜品,我表示非常愉悅~講真位上的店我真沒吃過多少,所以也是蠻新鮮的,本來是來這家店吃海鮮的哈哈哈,結果後來機緣巧合變成了這個,也是蠻酷的位上呢顧名思義就是說有幾位就上幾位菜~上菜服務最重要的是要保證菜餚應有的溫度
  • 八款中西融合新菜,各地方菜系與國際接軌
    我能說廚師星球的山水真滋養人嗎?廚師看起來也水靈靈、白嫩嫩的……]  [哎,廚師可不是吃的,咋被你形容得這麼奇怪呢。]  [廚師比津津還要高嘞!話說廚師和津津,應該是同一個位面的吧!他們的身形樣貌,看起來是屬於同一個人種的。而且他們倆的食物我都在他們倆彼此的做菜裡看到過!]
  • 南昌這6家港式茶餐廳,讓你住在南昌吃在香港.
    沒有各種媒體的轟炸式宣傳,沒有各種送券搞活動攢人氣,真的很有底氣,不過因為有底氣又硬氣也是有原因的。香港的思想、觀念、文化上處處有中西結合的痕跡。阿一整體裝修屬於現代風格,黑色框架奠定空間的西式基調。彩花地磚恰有民國風情,牆面掛畫滿是舊時場景,整個空間又充斥著中式特色,想起港劇就來這裡看看吧。
  • 大廚寶典 18道中西融合菜製作詳解
    因此,中西融合菜現正被中餐廚師們廣泛地開發。本期紅餐微雜誌,就給大家帶來了一些中西融合菜的做法,以供各位大廚們參考學習,馬蘭頭藜麥拌三文魚3、胡蘿蔔和土豆切2釐米見方的小塊,在煎過牛小腿肉的平底鍋中炒香乾蔥頭,加入胡蘿蔔略炒,噴入紅酒燒開,然後所有東西倒入燉牛小腿的鍋中一起燜燉。4、燜燉約1小時候後,加入土豆塊,再繼續燉至土豆和牛小腿肉酥軟即可。香醉鵝肝
  • 我在香港吃過的廁所
    看他常去各地吃飯,尤其熟悉香港,不光去吃飯,也看演唱會,還跑馬拉松。問他有沒有寫過什麼稿子,他說有啊,然後給了我下面這篇稿子,其實是香港新晉的米其林餐廳實測。元宵節期間,去香港跑馬拉松,順便把2017年新上榜米其林星摸了個底新星中的兩家中菜,嘉麟樓和逸東軒,以前吃過,這次就沒有再訪還吃了一些排隊拼桌不設加一的路邊攤有一些餐廳,不但菜狠有意思,廁所也狠有趣明閣不是香港
  • 記錄我吃過的米其林餐廳——Bo Shanghai篇
    吃起來全然不似國內陳皮鴨那樣橫的硬菜,但也不像海外做法的秀氣,不中不西的融合菜,反倒意外好吃。從來沒吃過這樣做出來的食物,我反正覺得挺新鮮的。不過剛剛查資料得出……好吧,陳皮鴨居然是粵菜,那可能用的鴨子是江蘇的吧……其實從剛剛幾道菜你也能看出來,主廚融合八大菜系只是融合皮毛,但是,管他呢,還是好有創意,而且蠻好吃的!
  • 專訪|口利福主廚Jowett Yu我用自己的菜代表了我
    G's」的掌舵人,將中菜重新演繹,在三年間獲得澳洲版米其林一星和二星的榮耀,最後決定回歸亞洲,在香港蘇豪區開設全新摩登中式飯堂——口利福。在Jowett Yu兒時,母親怕他不吃蔬菜,便用山區盛產的高麗菜加入豬肉來包餃子。
  • 中西融合菜
    2、鍋內菜油,燒至七成熱,下薑絲,倒入黃魚煎至兩面金黃色,倒出。3、鍋留底油,下豆豉、郫縣豆瓣醬、真辣爽剁椒、辣妹子醬、蒜末炒香,加骨湯,下魚,加味精調味,小火煨3分鐘,加雞精調味,起鍋裝入乾鍋內,稍做點綴就可走菜。
  • 8家人氣最HOT的香港餐廳
    今天要介紹的這8家餐廳,家家都有自己的殺手鐧,並大受追捧,成為城中最HOT的聚點。Mott32請來曾在滿福樓及利苑任廚的馮師傅,主理廣東菜,亦加入部份四川菜以及京菜。吃得奢華,並不是用甚麼珍貴食材,而是吃有名有姓、有地區性的有機食材。
  • 在香港吃上海菜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在香港生活了兩年半,每天和茶餐廳、魚蛋粉、車仔面為鄰。時不時地還是想念熟悉的味道。雖然我最喜歡的鹹香下飯的寧海菜,嗆蟹啊、白切土豬肉啊、鹹筍啊、臭冬瓜啊,小海鮮啊...但這些太難實現了,那麼濃油赤醬的上海菜也好啊...燻魚,烤麩,小籠包,醉雞!蔥油拌麵,酒香草頭,紅燒肉,醃篤鮮,再炒幾個菜吃...香港上海餐廳還是不少的。
  • 中獎名單 | 安佳「和風in中西融合菜品」的操作指南!創意滿滿!
    HOTELEX延期不延展線上展會持續中,安佳特別打造了和風in中西融合菜品,融合了當下年輕人喜歡的潮流元素、和風日系元素,跨界帶感!本次直播,掌勺的大廚是安佳總廚顧問樊康Michael ,為大家現場演繹了芝士餃子御好燒和醬油泡芙配奶蓋兩道中日融合的創意菜~還與大家分享了如何融合烘焙、飲品和餐的網紅元素、中式與日式食材的菜品研發思路。
  • 創意中西融合菜
    出新菜再也不用愁了,關注萬眾美食菜品公眾號每天給你最新的菜品體驗!鴨肝高白鮭魚卷、低溫高白鮭沙拉維希土豆、柑橘啫喱及蟹黃醬將大閘蟹去殼,高白鮭去皮、去骨,然後蒸熟,過冰水,取出蟹黃、蟹肉和魚肉,加入油浸洋蔥、奶油芝士、法蔥碎、青檸檬皮、檸檬汁、鹽和白胡椒粉打碎,冷藏備用。4. 取鍋,大火炒香洋蔥、西芹、胡蘿蔔,放入魚骨和蟹殼,加入白葡萄酒、高湯熬成醬汁。5. 將南瓜、牛奶煮開,加入黃油調味,打成奶油狀。6. 把「00」麵粉、雞蛋、橄欖油和鹽混合在一起,揉成麵團,抽真空冷藏2小時。7.
  • 【香港】TATE Dining Room & Bar 中法融合料理散發優雅風採 | TastyTrip
    這次在香港我們就發現一間餐廳名叫TATE Dining Room & Bar,女主廚劉韻棋Vicky Lau將餐廳妝點地像珠寶一樣美輪美奐,粉金色調為主的精緻空間襯託清新淡雅的法中融合料理,成為香港巷弄中一顆耀眼明珠。
  • 5家人氣最HOT的香港餐廳
    香港作為美食天堂,隨便走兩步就是餐廳、而且是好吃的餐廳,2014的米其林星級餐廳就有62間,要在眾多的競爭中脫穎而出就必須搞搞新意思
  • 2015年,我吃過最好吃的東西是________
    昨晚我問 「2015年你吃過最好吃的東西是什麼」,一夜間收到了300多條回復留言,於是躺在床上咽著口水把每一條都看了
  • 大廚寶典 李亞:創意融合菜的九大法則(最新珍藏版)
    其實,提到創意融合菜「九大法則」的產生過程,李亞大師透露,這其中還頗費一番周折。因為之前他曾想過將創意融合菜法則定為「七大法則」或「八大法則」,並沒有將「工具法」與「裝盤法」、「挖掘法」與「借鑑法」分開,但總感覺比較籠統,不夠具體,後來經過和同行的前輩們的研究討論以及他本人的深思熟慮,才決定將創意融合菜的法則定為「九大法則」。
  • 上海最讓人「意想不到」的創意菜大集合
    開始:誰給我買個甜筒我就跟誰好後來:誰給我買個全家桶我就跟誰走然後:誰請我吃頓自助餐我就當誰女朋友▼▼▼一般烤鴨的皮我都不吃的,聽說他們家這道菜超級受歡迎,可能是孔師傅本身是北京的原因吧,結果沒有讓人失望,配合自製醬料和麵皮,吃了很多塊,一點也不覺得膩。更有創意的是,小魔吃到最後發現鴨和麵皮下邊都是燒熱的石頭,為的是在這冬日能保持菜餚的熱度,不要那麼快冷去。真的非常貼心。▼鐵棍山藥鮮蝦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