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來傲客報導的第一天,主編跟我說,她的夢想是在家裡擺一個小吃攤。
正巧這會兒趕上五一假期了,鑑於今年特殊情況,不太好出遠門旅行,宅在家的話可也別閒著,自己動動手就能吃遍街頭小吃,不香嗎!!!
今天我就來手把手教學,如何在家輕鬆擁有一個小吃攤~有手就能做!超easy!
說到街頭小吃,離不開的就是油炸食品。那份經過高溫而升華的美味,不算健康,但永遠令人難以抗拒,可以說是街頭小吃攤中的明星美食。
廈門人其實更習慣叫白糖粿為「糯米炸」,是一款簡單、好吃的古早小吃。而去年一播出就爆火的《想見你》裡,許光漢飾演的李子維就超愛吃白糖粿!
有沒有和我一樣是小粉絲的,讓我看到你們的雙手!
糯米粉加入適量的水和白糖(糖可以多一點,不然沒味道),用筷子攪成絮狀後,上手揉成光滑的麵團,溼度以不粘手、不開裂為宜。
把麵團揪成小劑子,團成小球後按扁,可以做成牛舌狀或者小圓餅,形狀隨你喜歡。
油鍋燒到八成熱(木筷子插進去會冒很多小泡泡),把捏好的糯米條放進鍋裡炸。由於在高溫作用下,麵團會變得很膨脹,所以下鍋定型以後,一定要時不時地翻動它。
炸到蓬鬆並略微上色以後就可以撈出,放進綿白糖裡裹上一層,甜甜的白糖粿就做好啦!
趁熱吃非常香甜軟糯,李子維同款白糖粿真是很棒的小甜品啊!
海蠣餅、海蠣炸和海蠣煎,三者常常讓人分不清。
海蠣餅是圓圓小小的,需要用到平底勺兜著,而且很多會再加肉和菜;海蠣炸一般不這麼講究,加上青蒜苗和地瓜粉,舀一勺直接放下去炸就行;至於海蠣煎,又叫蚵仔煎,通常加入雞蛋和地瓜粉烙成「大餅」狀,是閩南人家裡餐桌的常客。
先把海蠣肉清洗幾遍(可以用地瓜粉和鹽多洗兩遍)。胡蘿蔔切絲,和蔥薑末、蒜苗末一起和海蠣肉混合,並加入兩小勺鹽和一勺生抽調味。
熱油,下鍋前再倒入適量的地瓜粉,並用手抓勻,直到海蠣表面都能掛上一層薄漿,狀態就剛好。一定要下鍋前再弄,不然會生出很多水!
用勺子把海蠣糊糊舀到鍋裡,稍微整理一下「儀容儀表」,不要有的太厚有的太薄,最好均勻一點,至於具體的形狀,隨緣就好。
▲雖然看起來很像海蠣餅,但本質還是海蠣炸啦!
炸好後出鍋享用!建議搭配廈門甜辣醬,更能突顯海蠣的鮮甜肥嫩。
海蠣鹹香,地瓜粉增添了一份韌性,外殼炸得酥脆,內裡則柔軟有彈性,和廈門甜辣醬真真是絕配啊!
炸裡脊肉串廈門有很多家店都在賣,大串的通常都是3塊錢一串左右。出於錢包的限制,往往很難一次吃過癮。現在可以自己在家做,真是太——爽了!
首先將新鮮的裡脊肉清洗乾淨,切成長、寬、厚都比較適中的長條形肉片。厚薄根據自己的喜好就行,但是不建議過薄或者過厚,在3-5mm左右為宜。
切好的肉片可以適當用料酒、生抽、蠔油等調料醃製10-20分鐘,否則可能會寡淡到你懷疑人生。之後再用長的燒烤籤串起來,也可以做成牙籤肉。
串好的肉串裹上一層麵粉或澱粉,粉要均勻,可以用肉串互相擊打一下,拍掉多餘的粉,這樣炸衣也不會太厚。
鍋中燒熱油(同白糖粿),裡脊肉串就可以下油鍋啦!表面裹的粉變色以後就可以撈出,之後再復炸到微焦就可以了。
千萬千萬不要炸得太久,裡脊肉很嫩,容易老。可以說,三顆星的難度裡有兩顆都在火候控制上了。
出鍋後瀝油,撒上你喜歡的調料粉,比如椒鹽、孜然、黑胡椒等,就可以開始大口吃肉了!
自己做的肉串,真的是一次吃到過癮哈哈哈哈!
韭菜盒子全國很多地方都有,但區別就在於餡料和酥皮。因為廈門傳統的酥皮做起來比較麻煩,所以我找了一些家常替代品。雖然沒有完美還原傳統意義上的廈門韭菜盒子,但足以在家裡解饞。
反正好吃就完事了,關鍵是還很簡單!
韭菜洗乾淨切末(切之前最好能用廚房紙巾按掉水分),豆乾、筍乾也切成末,三者都要炒到斷生,豆乾可以另外煎一下。
起鍋後再加入適當的鹽、胡椒等調味,餡料就成啦。也可以給自己加點肉進去,更香。
先在一塊皮上放餡料,再蓋上另一張皮(或者對摺),邊緣捏緊封口(手抓餅皮用手的溫度多捏一會就會完全解凍,才能徹底捏緊)。
TIPS:不會做傳統酥皮的話,用餃子皮或者手抓餅皮代替都可以。因為餃子皮不會起酥,更推薦用手抓餅皮代替,味道更豐富,還會酥脆。
捏緊後的邊緣,用你靈活的小手摺出一圈花邊。相信我,多看幾遍你一定能學會!(我也不過是廢了一盤才學會而已)不過其實能捏緊就問題不大,反正花邊捏不出來……也能吃!
包好花邊的韭菜盒子長這個樣子——
或者是這個樣子——
理論上這個是要炸的,但是因為用的是手抓餅皮或者餃子皮,所以用稍多一些的油煎也是可以。看到兩面焦黃就可以出鍋啦,一口下去酥酥脆脆,餡料的香味也十分濃鬱。
過了五一,眼瞅著就要立夏了,廈門也是一天比一天熱。這時候,便充分體現了糖水的重要性!
花生湯或者花生湯泡蛋,是不少廈門人鍾愛的早餐之一,如果能再配上油條,更是完美的晨間享受,也可以作為夜宵甜湯食用(但不要貪杯,易發胖)。
鑑於熬花生湯對很多人(包括我)來說略嫌麻煩,所以我決定用花生湯罐頭代替!
花生湯罐頭打開,一滴不剩地倒入鍋中,開火加熱。同時在碗裡打顆雞蛋,用筷子充分攪散。
花生湯煮沸後關火,用最快的速度把湯衝到碗裡,並不斷攪拌,這樣你就會得到一碗非常香濃的花生湯泡蛋。
至於最後一步,就是直接開動咯!花生湯裡的花生大粒飽滿,熬到軟爛,甜甜稠稠的非常好喝。
五一過後便正式邁入夏天,清涼解暑的四果湯即將成為廈門人的糖水首選。而Q彈軟糯的阿達子,可謂是四果湯的關鍵之一。做法和材料也很簡單,和白糖粿比較接近。
最簡單但是最重要的一步,燒一壺開水。把剛燒開的沸水少量多次地注入木薯粉中,用筷子攪拌成絮狀後,揉成光滑的麵團。
TIPS:一定!一定!要用剛燒開的沸水,不然會收穫非牛頓流體……
揉好的麵團搓成細長條,再用刀切成小劑子。在盤子裡鋪一層幹的木薯粉,把切好的小劑子丟進去滾一滾,就不會黏在一起了。
想吃多少煮多少,不到五分鐘就熟了,剩下的丟冰箱冷凍就好啦。煮好的阿達子記得過一下涼水,會更Q彈爽滑。
在給自己做一份誠意滿滿的四果湯之前,先繼續往下,學一下石花怎麼弄!
聽父輩說,他們以前還會去海裡的礁石上,自己摘野生石花草。剛摘回來的石花草是咖啡色的,經過反覆晾曬才變得微黃泛白。
石花草其實是一味很好的中藥,老少鹹宜,又是四果湯的必備基底,所以快快學著做起來吧!
從某寶直接買石花草,這家還送了刮刀和煲湯袋,很貼心。把洗乾淨的石花草裝進煲湯袋裡,放進電壓鍋裡,50g一包的石花草剛好裝滿一個煲湯袋,加1500ml水並完全淹沒後,選擇煲湯或煮粥模式即可。
TIPS:家裡有電壓鍋的話,選擇煲湯模式煮半小時到一小時,再蓋蓋燜一段時間就可以。如果沒有,可以用普通的鍋大火煮開,轉小火煮一小時,再燜半個小時。
煮好的石花水倒進容器裡,放涼後自然就會結凍,所以在液體期間,可以依自己的喜好加入白糖或者水果(分小碗裝涼得更快)。結凍以後就可以享用啦~可以刮成石花條,或者直接切塊吃。
加上糖水、奶茶等基底,鋪上水果、涼粉(仙草凍或龜苓膏都可以)和剛剛做的阿達子,一碗爽翻天的簡易四果湯就成了!有條件的,可以加上碎冰和其他配料享用~
石花草復熬的時候水量需要減到1000ml,一袋50g可以反覆煮上4次,能做出好幾斤的石花凍……好划算!!!
碳水的快樂,大家都懂的。而廈門人的點心籃子裡少不了的,就是鹹、酸、甜這三種味道和碳水的組合了。
鹹、酸、甜,看起來並不特別搭旮的三種味道,卻是老廈門人最愛的組合。每次提到這三個字,廈門人的腦子裡最先蹦出來的,大概就是鎮邦路的老郭古早味仍然在賣的、承載了無數廈門人童年記憶的油蔥糖薄餅。
做這個只有一個步驟,就是把食材按順序鋪到薄餅上就行。這裡的油蔥糖用白色麥芽糖代替,大體上是差不多的。
先扯出並剪下三段糖,等距鋪在餅皮上。
然後刷辣醬,鋪上酸蘿蔔、花生碎(或者貢糖)、肉鬆,最後放上一撮香菜,按包春卷的手法捲起來就行。
一口咬下去,糖的甜和蘿蔔的酸在口中率先炸開,緊隨而來的是甜辣和一絲肉鬆的鹹味,是非常有層次的味道,很推薦大家試一試。
糯糯的麻餈經常能在街頭買到,每次一買都是一大盒。而當我媽聽說我要自己來做的時候……
「你還會做麻餈?」
本料理小天才,必然不能被輕視。零失敗的麻餈,走起!
糯米粉加水攪成糊糊狀,喜歡緊緻一點的就濃一點,喜歡比較溼軟的就多加一些水,攪拌均勻到沒有粉坨坨就好了。
TIPS:這裡更建議用牛奶或者椰奶代替水,也可以另外再放入一點黃油(需要先隔水融化再加入),香味更足。
給糊糊蓋上保鮮膜,扎幾個小孔透氣,送入蒸箱裡蒸15-20分鐘,然後我們就可以來準備一下餡料。如果喜歡脆片的口感,可以炸一點麵皮,掰碎混入花生碎裡就行。
我這裡用貢糖代替了花生碎,不得不說,敲碎貢糖真是一項非常減壓的活動。
等到完全放涼後,糾一團麵團,壓出凹槽,把餡料塞進去以後封口,包成一個圓滾滾的糰子,再在粉裡裹一圈就妥啦!香甜軟糯,一口一個,真香。
這次做了花生的和黑芝麻的,都很好吃,皮也超Q的,請多多誇獎我!TIPS:蒸好的麵團非常粘手,要放到完全涼透再上手,如果還是很黏,可以蘸點水或者油在手上。
金包銀,有的地方是指蛋炒飯,有些地方是金黃的外皮裹著白色的肉餡,所以叫「金包銀」。但廈門比較不同,是白色偏透明的外皮,包裹著深色的肉餡,所以也有人猜測和肉夾饃的道理類似,是「金包於銀」。但具體是為什麼,也還沒有一個比較明確的說法。(如果有比較了解的小夥伴歡迎評論區告訴我們呀~)
外皮的材料是澄面(小麥澱粉)、糯米粉、木薯粉,其中澄面主要讓皮透明,木薯粉和糯米粉則會讓皮更Q彈。三種粉等比例混合均勻(澄面可以多一點,到2:1:1也沒問題),倒入開水攪成絮狀後和面。
麵團放在旁邊靜置醒發,將三層肉、泡發的幹香菇、蔥、姜等配料都切碎,放入蝦皮和調料拌勻。
把麵團分成小劑子,擀成比較大的餃子皮,放入調好的餡料後封口就行。餡料可以多包一些,吃起來比較爽!
上鍋蒸15-20分鐘左右,比較入味。剛蒸好的時候不會特別透明,放涼一些以後就非常透明了!
幹香菇和蝦皮特別提鮮,如果加上豆乾和筍乾會更好地激發肉的香氣,肥瘦相間的三層肉油香四溢,汁水飽滿,非常美味。
如果覺得上面那些都太easy,不妨來一起挑戰這個吧!本篇複雜係數最高的一樣小吃,就是它了!
炸棗本身的做法,相比前面那些是比較複雜和困難一些的,但是不少人會在家裡自己做(比如我的鄰居阿姨)。尤其是翔安和同安的阿嬤們,個個手藝了得,所以特地跑了一趟翔安取經。
地瓜蒸熟後碾碎,加糖一起熬成漿,和糯米粉混合在一起和成麵團,這就是炸棗的皮啦。
花生搗碎,加入糖一起混合,這是甜口的花生餡。之前我的鄰居阿姨還做過鹹口的和芝麻餡的,都很好吃。
大麵團分成一個個小麵團,中間轉出一個凹槽來,填滿餡料,再一邊旋轉一邊慢慢捏合封口。這一步挺考驗手法的,很容易翻車,弄得皮外面也沾了很多餡料。
鍋裡燒熱油,包好的炸棗下鍋炸,期間要用大勺子不斷打圈翻動,這樣不僅溫度均勻,炸出來的也會更加圓潤好看。
出鍋後的炸棗隨著溫度下降,會漸漸癟掉,但口感奇好。軟糯的外皮細中有粗,還帶著些地瓜的粗纖維。
包餡的香甜誘人,不包餡的味道純粹,都非常好吃。有興趣的話,不妨在家試試看哦!
自己在家做小吃這件事,其實比較因人而異。畢竟每個人的廚藝水平和客觀物質條件不同,廚具和材料也有所限制。所以綜合了不少做法,調整出了以上比較簡單的懶人版的配方,包會!
但你如果還是學不會的話……
請點個「在看」讓我知道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