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達70集的電視劇《清平樂》 剛剛播完,喜歡它的觀眾猶如告別一位心愛的戀人,難免不舍。
儘管,這部電視劇尚有遺憾之處,但它畢竟是值得尊敬的良心劇,尤其是體現不同審美情趣的女性形象,給人印象更深,需要從容地回味和品味,並琢磨出製作者的苦心來。
《清平樂》中的曹皇后(江疏影飾)
自然,由江疏影飾演的曹皇后是《清平樂》中塑造最為成功的一個。
她出場時間最長,與劇中人物瓜葛最多,也是作者著意美化的女性形象。
她出身名門,自幼求學於名師範仲淹,有著規範的教養和深厚的文化。
《清平樂》中入宮前的曹丹姝(江疏影飾)
作為女子,她也有自己的審美眼光和愛的追求,一次偶遇宋仁宗,就愛慕不已,認定這就是自己心儀的人。
恰逢此時,郭皇后因犯上被廢,曹丹姝成為眾臣推舉的新皇后。她的夢想實現了。
《清平樂》中新婚之夜孤獨的曹皇后(江疏影飾)
然而,仁宗不這麼想,他對強加給他的這門婚姻極為牴觸,對不了解的女子也沒有一點愛。
新婚之夜,仁宗將皇后晾在洞房裡。
這對一個新婚女子是多大的打擊、對皇后是何等的羞辱?
曹皇后孤坐花燭、紅牆之下,默默流淚,徹夜未眠。若按一個女人的本能、按曹丹姝原先的脾氣,她完全可以大鬧一番,宣洩心中的不快。
但她又是熟讀四書五經,懂得用儒家道德克制欲望的規範女子,更知道一個皇后所應有的禮儀行為。
她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度過了一般女子無法忍受新婚之夜。
《清平樂》中仁宗(王凱飾)與曹皇后(江疏影飾)
第二天曹皇后像沒事似的,精心為皇帝準備好早餐。共餐之時,皇后沒有半句埋怨,也沒有一句多嘴的牢騷,把與皇帝第一次正面交鋒,拿捏得恰到好處,使皇帝對她的舉止都有幾分驚訝和敬佩。
這種識大體的行為依然沒有感化仁宗。仁宗的心先是在與他青梅竹馬的苗娘子那裡,後來有移情到年輕風騷的張娘子身上,待這兩位娘子為他生了龍子鳳女後,他更是寵愛有加了。
《清平樂》中孤獨的曹皇后(江疏影飾)
皇后遭受了長達15年的冷遇。
這對一個年輕女子該是何等的殘酷與折磨!曹皇后都用這樣的責任和境界規範自己:
既然你不想我做你的妻,那我便做你的臣。
《清平樂》中的曹皇后(江疏影飾)
在這一境界的規範下,曹皇后盡心盡責地把後宮管理得井井有條,為皇帝操勞國家大事奠定安穩的後方,每臨皇帝憂愁,她還想方設法寬慰。在因受皇帝之寵而飛揚跋扈的張娘子向她挑釁時,她也一笑了之。張貴妃死後,仁宗要追封張娘子為皇后,這對是曹皇后又是一次羞辱,也有失皇家的體統,大臣們集體勸諫,就看曹皇后的態度了。
曹皇后依然從容處之,大度待之,讓大臣們愈加佩服,稱其為後宮典範。
《清平樂》中仁宗(王凱飾)與曹皇后(江疏影飾)
一天夜裡,後宮突然發生縱火,曹皇后指揮若定,安排內侍救火抓人,她始終寸步不離地護衛著皇帝。
曹皇后的形象驟然在皇帝的眼中放大,英武之美更令皇帝驚異。第二天,仁宗主動找皇后喝酒,酒酣之後,長久的壓抑和愧疚使仁宗狂熱地愛戀皇后,實現了夫妻間第一次圓房……
《清平樂》中仁宗(王凱飾)與曹皇后(江疏影飾)
暮年的仁宗更依戀皇后,張娘子的去世、女兒的不幸等等痛苦唯有向皇后傾訴,也唯有在這裡能得到寬慰和釋放,最終還是躺在皇后的懷中駕崩。
皇后哭叫著仁宗的名字。這是有愛的吶喊,也是長久壓抑的釋放.....
《清平樂》中的苗娘子
一生操勞,疲憊不堪的宋仁宗,最大撫慰是苗娘子。
苗娘子是仁宗乳母的女兒,兩個人一同長大,彼此扶持著走過青蔥歲月。仁宗在太后主政的無奈中,苗娘子給他溫暖,在想見生母而不能的辛酸時,苗娘子聽他傾訴。
《清平樂》中少年苗娘子
少年時的情愫最為清澈透亮。苗娘子喜歡英俊瀟灑的仁宗,仁宗憐愛賢惠善良的苗娘子。所以,在太后問苗娘子是否願意陪仁宗一輩子時,她明明知道自己沒有名分,宮內又充滿兇險,依然堅定同意了。
得到太后的許可後,苗娘子急匆匆地跑去見仁宗,衝上去抱住了他的心中人說:「六哥,我以後就是你的娘子了,我只要陪著你,什麼都不爭。」
《清平樂》中的苗娘子
確實的,賢惠的苗娘子一生都不爭不搶。
有了曹皇后,她不爭名分;仁宗寵愛張娘子,她不爭寵;為仁宗生兒育女,她也沒有居功要賞。
所以,她這裡始終是仁宗最輕鬆、最省心的溫馨港灣。即使仁宗給予他的僅是親情而沒有真愛,她從沒有給仁宗耍過脾氣,使過臉色,一心把女兒養大。就像一朵獨自綻放的百合花,只求安安穩穩的普通人生。
《清平樂》中,仁宗、苗娘子、女兒徽柔
唯一使她受不了的是眼睜睜地看著心愛的女兒,先違心嫁人,又抑鬱早夭;又看著仁宗死去,她孤零零地封閉在沉悶的後宮裡......
《清平樂》中 張娘子劇照
儘管觀眾厭惡張娘子,但她是宋仁宗一生的最愛。
張娘子不僅容貌冠絕後宮,而且舞姿柔美飄逸,更超越其他女子的是,她敢於大膽地向皇帝示愛,敢於當眾撲在皇帝的懷抱裡撒嬌。
《清平樂》中仁宗與張娘子
恰恰是這種愛打動了生性浪漫、又被宮規壓抑地喘不過氣來的仁宗。他喜歡這種轟轟烈烈的愛,而曹皇后和苗娘子都給不了他。
於是,他把真愛給了張娘子,對這位宮中罕見的女子賦予了無以復加的寵愛。
兩人之間,是本真的男女之愛,是人原始的欲望,不需要任何理由,也不顧及任何羈絆。所以,劇中兩人的恩愛最多、最熱烈,還連續生了三個女兒。
《清平樂》中的張娘子劇照
張娘子的悲劇在於,因為文化、素質、性格等方面的缺陷,她受寵若驚,忘記了她自己的身份,丟棄了做人的底線,一味地嬌縱蠻橫。她可以肆無忌憚地挑釁皇后,可以隨意地欺負苗娘子,甚至連皇帝最寵愛的公主,她也敢於使壞。
《清平樂》中張娘子和她的女兒
皇后礙於皇帝的面子,不與張娘子計較;善良的苗娘子始終忍讓;唯一敢於頂撞張娘子的徽柔公主,還被父親怒斥了幾次。
張娘子更加為所欲為,竟然串通朝中官員,企圖搬倒曹皇后。打破底線的行為激怒了皇帝,把她打入冷宮。
再加上,張娘子連續死了三個女兒,她精神崩潰,31歲就抑鬱而終......
《清平樂》劇照
顯然,這是《清平樂》的創作者賦予三位女性不同的審美層次,也是正午影業一貫的創作思想。
正午影業之所以能在激烈的影視市場上走在前列,就在於他們倡導在作品中挖掘思想深度,弘揚正能量的審美情趣。
他們也看重故事,看重人物,更熟悉商業運作。但不是簡單地表現故事和人物,也不是純粹的商業化。如他們成功製作並贏得好口碑的電視劇《琅琊榜》,故事幾乎架空,背景模糊,注意力都集中在人物情懷和審美情趣上。
《清平樂》中曹皇后(江疏影飾)
電視劇《清平樂》也一樣,故事、歷史僅是底色,活躍的是人物形象和人的情懷,是時代的民俗風情。
尤為顯著的是,創作者賦予了劇中幾位主要女性不同的的審美層次。
對曹皇后,濃墨重彩,時時處處都表現中國女性的高貴與修養,自始至終都充滿褒獎和讚美之意。它正應了蘇東坡對歷史上的曹皇后的評價:若非霽月清風,疏闊男兒,又怎能與之相配。
這自然是全劇力求弘揚的第一層次的女性之美。
《清平樂》中苗娘子與女兒徽柔
對苗娘子是既讚美又同情的審美情調。
她的善良賢惠是中國女性的美德,她的一味忍讓和缺乏情趣,則是這類女性普遍的弱點,也導致她內心的痛苦。
那麼,她就屬於作者塑造的第二層次的女性之美了。
《清平樂》中張娘子劇照
對張娘子是一種美醜分明的審美手法。
她的容貌是劇中最美,她內心的跋扈與蠻橫顯露出「小人得志」的淺薄和醜陋。
可貴的是,作者並非簡單地對她進行道德批判,而是客觀地表現了她的行為都出於她的單純、簡單、乃至無知。
這樣,張娘子就屈就於第三層次的女性之美。
《清平樂》中曹皇后、苗娘子及女兒徽柔
這種層次分明的審美手法,不僅給觀眾不同的審美效果,也給今天的女性有益的啟迪。
我相信,有心的女性一定能從中悟出,並有所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