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雖已謝幕,那些體現不同審美情趣的女性形象仍令人回味

2020-09-04 大樹作筆

長達70集的電視劇《清平樂》 剛剛播完,喜歡它的觀眾猶如告別一位心愛的戀人,難免不舍。

儘管,這部電視劇尚有遺憾之處,但它畢竟是值得尊敬的良心劇,尤其是體現不同審美情趣的女性形象,給人印象更深,需要從容地回味和品味,並琢磨出製作者的苦心來。

《清平樂》中的曹皇后(江疏影飾)

01.牡丹般高貴的曹皇后

自然,由江疏影飾演的曹皇后是《清平樂》中塑造最為成功的一個。

她出場時間最長,與劇中人物瓜葛最多,也是作者著意美化的女性形象。

她出身名門,自幼求學於名師範仲淹,有著規範的教養和深厚的文化。

《清平樂》中入宮前的曹丹姝(江疏影飾)

作為女子,她也有自己的審美眼光和愛的追求,一次偶遇宋仁宗,就愛慕不已,認定這就是自己心儀的人。

恰逢此時,郭皇后因犯上被廢,曹丹姝成為眾臣推舉的新皇后。她的夢想實現了。

《清平樂》中新婚之夜孤獨的曹皇后(江疏影飾)

然而,仁宗不這麼想,他對強加給他的這門婚姻極為牴觸,對不了解的女子也沒有一點愛。

新婚之夜,仁宗將皇后晾在洞房裡。

這對一個新婚女子是多大的打擊、對皇后是何等的羞辱?

曹皇后孤坐花燭、紅牆之下,默默流淚,徹夜未眠。若按一個女人的本能、按曹丹姝原先的脾氣,她完全可以大鬧一番,宣洩心中的不快。

但她又是熟讀四書五經,懂得用儒家道德克制欲望的規範女子,更知道一個皇后所應有的禮儀行為。

她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度過了一般女子無法忍受新婚之夜。

《清平樂》中仁宗(王凱飾)與曹皇后(江疏影飾)

第二天曹皇后像沒事似的,精心為皇帝準備好早餐。共餐之時,皇后沒有半句埋怨,也沒有一句多嘴的牢騷,把與皇帝第一次正面交鋒,拿捏得恰到好處,使皇帝對她的舉止都有幾分驚訝和敬佩。

這種識大體的行為依然沒有感化仁宗。仁宗的心先是在與他青梅竹馬的苗娘子那裡,後來有移情到年輕風騷的張娘子身上,待這兩位娘子為他生了龍子鳳女後,他更是寵愛有加了。

《清平樂》中孤獨的曹皇后(江疏影飾)

皇后遭受了長達15年的冷遇。

這對一個年輕女子該是何等的殘酷與折磨!曹皇后都用這樣的責任和境界規範自己:

既然你不想我做你的妻,那我便做你的臣。

《清平樂》中的曹皇后(江疏影飾)

在這一境界的規範下,曹皇后盡心盡責地把後宮管理得井井有條,為皇帝操勞國家大事奠定安穩的後方,每臨皇帝憂愁,她還想方設法寬慰。在因受皇帝之寵而飛揚跋扈的張娘子向她挑釁時,她也一笑了之。張貴妃死後,仁宗要追封張娘子為皇后,這對是曹皇后又是一次羞辱,也有失皇家的體統,大臣們集體勸諫,就看曹皇后的態度了。

曹皇后依然從容處之,大度待之,讓大臣們愈加佩服,稱其為後宮典範。

《清平樂》中仁宗(王凱飾)與曹皇后(江疏影飾)

一天夜裡,後宮突然發生縱火,曹皇后指揮若定,安排內侍救火抓人,她始終寸步不離地護衛著皇帝。

曹皇后的形象驟然在皇帝的眼中放大,英武之美更令皇帝驚異。第二天,仁宗主動找皇后喝酒,酒酣之後,長久的壓抑和愧疚使仁宗狂熱地愛戀皇后,實現了夫妻間第一次圓房……

《清平樂》中仁宗(王凱飾)與曹皇后(江疏影飾)

暮年的仁宗更依戀皇后,張娘子的去世、女兒的不幸等等痛苦唯有向皇后傾訴,也唯有在這裡能得到寬慰和釋放,最終還是躺在皇后的懷中駕崩。

皇后哭叫著仁宗的名字。這是有愛的吶喊,也是長久壓抑的釋放.....

《清平樂》中的苗娘子

02.百合花般素樸的苗娘子

一生操勞,疲憊不堪的宋仁宗,最大撫慰是苗娘子。

苗娘子是仁宗乳母的女兒,兩個人一同長大,彼此扶持著走過青蔥歲月。仁宗在太后主政的無奈中,苗娘子給他溫暖,在想見生母而不能的辛酸時,苗娘子聽他傾訴。

《清平樂》中少年苗娘子

少年時的情愫最為清澈透亮。苗娘子喜歡英俊瀟灑的仁宗,仁宗憐愛賢惠善良的苗娘子。所以,在太后問苗娘子是否願意陪仁宗一輩子時,她明明知道自己沒有名分,宮內又充滿兇險,依然堅定同意了。

得到太后的許可後,苗娘子急匆匆地跑去見仁宗,衝上去抱住了他的心中人說:「六哥,我以後就是你的娘子了,我只要陪著你,什麼都不爭。」

《清平樂》中的苗娘子

確實的,賢惠的苗娘子一生都不爭不搶。

有了曹皇后,她不爭名分;仁宗寵愛張娘子,她不爭寵;為仁宗生兒育女,她也沒有居功要賞。

所以,她這裡始終是仁宗最輕鬆、最省心的溫馨港灣。即使仁宗給予他的僅是親情而沒有真愛,她從沒有給仁宗耍過脾氣,使過臉色,一心把女兒養大。就像一朵獨自綻放的百合花,只求安安穩穩的普通人生。

《清平樂》中,仁宗、苗娘子、女兒徽柔

唯一使她受不了的是眼睜睜地看著心愛的女兒,先違心嫁人,又抑鬱早夭;又看著仁宗死去,她孤零零地封閉在沉悶的後宮裡......

《清平樂》中 張娘子劇照

03.曇花一現的張娘子

儘管觀眾厭惡張娘子,但她是宋仁宗一生的最愛。

張娘子不僅容貌冠絕後宮,而且舞姿柔美飄逸,更超越其他女子的是,她敢於大膽地向皇帝示愛,敢於當眾撲在皇帝的懷抱裡撒嬌。

《清平樂》中仁宗與張娘子

恰恰是這種愛打動了生性浪漫、又被宮規壓抑地喘不過氣來的仁宗。他喜歡這種轟轟烈烈的愛,而曹皇后和苗娘子都給不了他。

於是,他把真愛給了張娘子,對這位宮中罕見的女子賦予了無以復加的寵愛。

兩人之間,是本真的男女之愛,是人原始的欲望,不需要任何理由,也不顧及任何羈絆。所以,劇中兩人的恩愛最多、最熱烈,還連續生了三個女兒。

《清平樂》中的張娘子劇照

張娘子的悲劇在於,因為文化、素質、性格等方面的缺陷,她受寵若驚,忘記了她自己的身份,丟棄了做人的底線,一味地嬌縱蠻橫。她可以肆無忌憚地挑釁皇后,可以隨意地欺負苗娘子,甚至連皇帝最寵愛的公主,她也敢於使壞。

《清平樂》中張娘子和她的女兒

皇后礙於皇帝的面子,不與張娘子計較;善良的苗娘子始終忍讓;唯一敢於頂撞張娘子的徽柔公主,還被父親怒斥了幾次。

張娘子更加為所欲為,竟然串通朝中官員,企圖搬倒曹皇后。打破底線的行為激怒了皇帝,把她打入冷宮。

再加上,張娘子連續死了三個女兒,她精神崩潰,31歲就抑鬱而終......

《清平樂》劇照

04.層次分明的審美手法給觀眾不同的審美效果

顯然,這是《清平樂》的創作者賦予三位女性不同的審美層次,也是正午影業一貫的創作思想。

正午影業之所以能在激烈的影視市場上走在前列,就在於他們倡導在作品中挖掘思想深度,弘揚正能量的審美情趣。

他們也看重故事,看重人物,更熟悉商業運作。但不是簡單地表現故事和人物,也不是純粹的商業化。如他們成功製作並贏得好口碑的電視劇《琅琊榜》,故事幾乎架空,背景模糊,注意力都集中在人物情懷和審美情趣上。

《清平樂》中曹皇后(江疏影飾)

電視劇《清平樂》也一樣,故事、歷史僅是底色,活躍的是人物形象和人的情懷,是時代的民俗風情。

尤為顯著的是,創作者賦予了劇中幾位主要女性不同的的審美層次。

對曹皇后,濃墨重彩,時時處處都表現中國女性的高貴與修養,自始至終都充滿褒獎和讚美之意。它正應了蘇東坡對歷史上的曹皇后的評價:若非霽月清風,疏闊男兒,又怎能與之相配。

這自然是全劇力求弘揚的第一層次的女性之美。

《清平樂》中苗娘子與女兒徽柔

對苗娘子是既讚美又同情的審美情調。

她的善良賢惠是中國女性的美德,她的一味忍讓和缺乏情趣,則是這類女性普遍的弱點,也導致她內心的痛苦。

那麼,她就屬於作者塑造的第二層次的女性之美了。

《清平樂》中張娘子劇照

對張娘子是一種美醜分明的審美手法。

她的容貌是劇中最美,她內心的跋扈與蠻橫顯露出「小人得志」的淺薄和醜陋。

可貴的是,作者並非簡單地對她進行道德批判,而是客觀地表現了她的行為都出於她的單純、簡單、乃至無知。

這樣,張娘子就屈就於第三層次的女性之美。

《清平樂》中曹皇后、苗娘子及女兒徽柔

這種層次分明的審美手法,不僅給觀眾不同的審美效果,也給今天的女性有益的啟迪。

我相信,有心的女性一定能從中悟出,並有所參考。

相關焦點

  • 《清平樂》背後的宋人生活情趣
    為了配合疫情防控,幾名戴著造型奇異「一米帽」的孩子尤其亮眼,讓人瞬間聯想到熱播電視劇《清平樂》裡的宋代官帽。 《清平樂》等宋代主題影視劇的熱播,引發了人們對宋式美學的極大興趣。人們稱宋式美學為「極簡之美」,認為宋人是極簡主義的先驅。其實,從宋朝官帽就可以很直觀地看出,宋人審美觀念裡,也有誇張的追求,並不能用「極簡」二字來簡單概括。
  • 《西遊記》女性形象的多重意蘊是什麼?不僅是宗教,還有審美
    作品中人們印象深刻的女性形象,無不展示著自己的才華,表達著自己追求個性解放,渴望擺脫束縛的訴求。她們雖大多是取經途中的阻礙,是邪惡的代表,但不能否認的是,她們彰顯出的妖嬈魅力,率性而飛揚的性格,以及可與男性妖魔相匹敵的神通本領。
  • 歌妓詞與宋代文士的審美情趣
    歌妓詞是指以那些以歌妓形象和生活心態以及詞人同歌妓之間的關係為中心的抒寫他們日常相處事件為內容的那一類詞。古代的妓分為許多不同種類,其中的歌妓主要是指以歌唱為業的妓女。從詞誕生之初,歌妓就是各家吟唱的一大對象,故歌妓詞在文學史上也佔著一定分量。
  • 唐朝人眼中美麗的女性是什麼樣?唐代女性的妝飾與審美
    其它如「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一類唐人在詩詞、著述中反覆歌詠的小口、細腰、素手、纖足等等秀麗、纖巧的美女形象,也大體與各代類似。但是,唐朝的女性美又有它的特色。關於這一點,證據很多,已為人所習知。看一看唐人繪畫、雕塑中的女性形象,她們確實個個都是面如滿月、肌膚豐盈,而那些戎裝騎射女子更別有一番勃勃英姿,很少有瘦弱的形象。這正是唐人審美觀和真實生活的寫照。唐代的第一美人楊玉環也正是以豐腴之美與漢代的瘦美人趙飛燕以「燕瘦環肥」並稱二美的。
  • 《清平樂》熱播,這幾首《清平樂》詞了解下
    由正午陽光出品,王凱、江疏影等主演的電視劇《清平樂》現正在熱播。該劇改編自小說《孤城閉》。 看著《清平樂》劇,就不禁想把幾首著名的《清平樂》詞再欣賞回味下。 李煜《清平樂·別來春半》 詞雖然是在宋朝鼎盛,《清平樂》也為宋人所用居多,但《清平樂》最初是唐教坊曲名,取用漢樂府「清樂」、「平樂」這兩個樂調而命名。後來用作詞牌後,通常是以李煜的詞為準的。
  • 中國傳統女性為何要「束胸」?傳統女性身體形象的審美特徵
    1920年徐世衡在《今後婦女應有的精神》一文指出:「婦女因為生理的不同,胸部比較發達,一般婦女,因為外觀上的關係,就用帶束住它,或穿緊小的衣服,使胸部不致突出」,說明民初之際社會並不以豐滿、碩大的乳房為美。對這種審美觀念的解讀需要同中國傳統女性乳房審美文化相聯繫。
  • 全新情趣品牌輕喃上線,以復古審美致敬女性獨立
    2020年10月,全新情趣品牌輕喃登錄天貓。與傳統情趣市場仿真或萌寵風格不同,輕喃的設計完全不像情趣用品,在設計上將現代化設計art deco元素與上世紀美國6、70年代流行的嬉皮風進行融合,致敬六十年代。
  • 鬢邊不是海棠紅已落幕,那些詩意的名字卻繞梁三日,回味悠長!
    《鬢邊不是海棠紅》已落幕,那些詩意的名字卻繞梁三日,回味悠長!民國年代大戲《鬢邊不是海棠紅》落下了帷幕,在亂世中,情感與家國情懷交織,愛恨與浩然正氣糾纏,令人回味悠長。這是一部少有的經典作品,很多細節都值得推敲、琢磨,例如那些詩意的名字,信手拈來卻意蘊深長。
  • 深度解析《清平樂》:收起愛恨嗔痴,囿於四方孤城,換得盛世清平
    當那些歷史典故級別的場景出現在熒幕中,作為觀眾必然能感受到製作方的誠意。那麼宋代的服飾在劇中呈現如何呢?不同於唐朝的濃鬱絢麗,理性美當道,造就了宋代服飾配色質樸恬淡,一派「宋儒氣象」。中國有禮儀之大, 故稱夏;有服章之美, 謂之華。
  • 《清平樂》再犯《知否》的錯,但它們都在這贏了
    歐陽修、範仲淹、晏殊等「背誦天團」紛紛出場作為近期刷完了《我是餘歡水》《鬢邊不是海棠紅》等劇的人,小電君對於《清平樂》的態度反而更為特別。看之前那些劇時,迫切地想一口氣追完,唯獨這部劇,願意進入其中,慢慢品味其中考究的服化道。
  • 從瀟湘館的建築格局和內部擺設,看林黛玉的審美情趣與人生態度
    紅樓夢前八十回之中,黛玉和寶釵個性不同,審美不同,雖都是才貌雙全的女子,在生活情趣、人生追求和一生命運上卻有著顯著的差異,這一點,從兩人的住所瀟湘館和蘅蕪苑的建築格局和內部擺設,就能明顯看出來。我們今天先來看瀟湘館的建築格局和內部擺設。我們知道,黛玉是非常中意瀟湘館的,二十三回,寶玉問她「你住那一處好?」
  • 《清平樂》:演繹正能量的人物形象
    張開宙執導,王凱以及江疏影等人共同主演的古代傳奇劇《清平樂》,就是那麼的一部演繹了正能量的人物形象的電視劇作 電視劇《清平樂》,在表現正直的人物形象的過程中,主要是通過男主人公宋仁宗去進行演繹和詮釋的
  • 《清平樂》,開篇的失真令人不爽,拖累了精良畫面,實在令人惋惜
    但上述例舉的兩個細節卻不可以失真,因為違背常理,經不起推敲,是一種能讓人明顯感知到的虛假,一種令人瞬間跳出戲外的失真。重大史實細節上的失真然而緊接著,《清平樂》在一個重大史實細節上的失真,同樣是令人難以接受的。都知道北宋是中國封建歷史上最繁華最富庶的朝代。
  • 爆款《清平樂》裡有哪幾種女性道路?
    在後廷,《清平樂》留下的是一首溫馨之詩,劇中人物即使有憂傷、憤怒,放在整個歷史長河裡,其實已算有幸生活在一個太平盛世了。了解了宋仁宗寬恕為本的仁善、言官們平衡皇權的機制、士子們自由激烈的思想後,作為女人,我們也可以從女性維度分析一下那幾個主要女性,和她們所選擇的那幾種道路,以使我們的當下過得更好。
  • 名畫中的小姐姐告訴你,千年來女性審美如何變遷?
    描繪女性的「美女畫」也是中國傳統人物畫創作中的一個類型——仕女畫。畫家們按照自己心中「美」的理想來塑造各類女性形象,每個朝代都具備不同的特色以及審美標準:六朝的秀骨清像、面短而豔;隋唐的豐肥腴麗;宋元的端嚴秀麗;明清的弱不禁風、風露清愁。因此,一部仕女畫史也是一部「女性美」意識的流變史。
  • 《清平樂》集齊風雅頌 古裝劇審美歸途在於吾土吾鄉
    古裝劇《清平樂》開播,講述北宋皇帝趙禎從少年登基到「仁宗盛治」的故事,也展現趙禎作為「人子、人夫、人父、人君」的情感抉擇。劇情剛剛鋪展開來,關於故事的節奏、戲劇的張力、慢品還是倍速觀劇之間,見仁見智。但在「考究」二字上,眾口一詞。  何為「考究」?觀眾從前幾集的密集細節裡品得。
  • 《清平樂》演員性格與角色塑造
    看了幾集清平樂,堅持不下去,如此精緻的服飾道化,配角劉娥、晏殊的完美演繹,昭然若揭誓把網紅小說打造成歷史正劇的雄心,可嘆可惜!有話如哽在喉、不得不吐。 王凱,欣賞他翩翩公子的顏值身型,舒適宜人的溫和氣質,遺憾,沒能撐起這部戲。
  • 對話宋史名家、《細說宋朝》著作人虞雲國,告訴你一個《清平樂...
    前段時間電視劇《清平樂》的熱播,讓觀眾對宋仁宗時期的政治清明、濃鬱的市井生活畫卷、高雅的審美情趣等,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特別是宋代文人才子晏殊、歐陽修、範仲淹、蘇軾等紛紛「入鏡」,皇帝仁厚,君子滿朝,讓人感慨。為何會出現這樣一個「黃金時代」,真實的宋朝是怎樣的?近日,宋史名家虞雲國攜新作雲直播,帶網友穿越「宋朝」,記者對他進行了專訪。
  • 《三國演義》中的女性形象和女性觀概述
    美女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她們的審美價值高,因為她們在各方利益的角逐中能發揮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三國演義》中的美女被作者放置於群雄逐鹿的政治鬥爭中,就顯得格外突出。二、智謀《三國演義》是一部充滿了鬥智鬥勇的精彩描寫的政治軍事小說,作者塑造人物形象和情節描寫都是帶著尚智尚德的寫作觀,這種尚智的寫作傾向在書中隨處可見,而女性形象作為小說的一部分,更是充分體現了智謀的形象特徵。
  • 美人如花隔雲端,《清平樂》中的宋代女子如花似夢,美麗而又哀傷
    春時,城中無貴賤皆插花,雖負擔者亦然。大抵洛人家家有花。」在《清平樂》第四集中,就有一場以曹皇后為首的四名貴族女子插花聊天的戲。可見當時宋朝人的生活極為重視風雅和情趣。宋人精緻的審美情趣還表現在,就連插花時用的竹籃也編織得極為精巧,要與花卉相得益彰。插花被宋人看作是風雅藝術的重要象徵,被其列為「文人四藝」之一,士大夫和文人更是以插花為尚。大文豪蘇軾就曾寫到:「春初種菊助盤蔬,秋晚開花插酒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