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舍離,才能抓住生活的重心,才能保證精力用在重要的事情上

2020-12-23 華夏智慧

種植園裡,果樹管理員給果樹剪枝,拿著大大的剪刀,把粗壯的健康的枝葉剪掉。

其實,如果不修剪,就會樹茂果不茂。整棵樹的營養都供給枝葉了,營養無法注入果實裡。

我們的人生,何嘗不是如此,斷舍離,才能抓住生活的重心,才能保證精力用在重要的事情上。

忙亂的工作,紛繁的思緒。

抓住本質,做個戰略性取捨。

王陽明曾說:「吾輩用功,只求日減,不求日增。減得一分人慾,便是復得一分天理,何等輕快灑脫,何等簡易。」

放下雜亂,解脫身心。減去,是丟下,不是失去,到最後還是得到。

人生有尺,做人有度。

常言道,知足者常樂,物質少了,內心富足了。只有精神世界富足,才不會被外物慾望所牽引。

人生少點強求,多點灑脫和隨意,往事歸零,心態簡單,日子快樂,願我們都能找到真幸福。

相關焦點

  • 《斷舍離》:先嘗試「扔掉」,才能獲得「必要的東西」
    所以,當我們想要擁有自在的生活時,首先要給自己留出「呼吸空間」。呼吸,顧名思義,先「呼」後「吸」,和斷舍離有同等意義,只有先「捨棄」,才能獲得。我們有太多根深蒂固的思想和欲望,無形中禁錮了自己的腳步,縮小了自己的「呼吸空間」。
  • 對自己喜歡的事情說"No」,才能對幸福說「Yes」
    聚焦的重要性從道理上來講誰都懂,如果不把精力花在最重要的地方我們可能會一無所成。但為什麼還是那麼難聚焦呢?賈伯斯說過:聚焦就是要說」不」。老外不過清明,可我本來可以帶兒子上哪兒玩玩的,這下完全沒可能了,這就是機會成本。所以現在我在做出承諾之前會仔細衡量一下那些隱藏的時間成本,溝通成本,機會成本,別忘了還有最重要的~精力成本。 「 如果你能學會對喜歡做的事情說不,除了你以外,誰還會因此受益?」 我的教練那天問了我這樣一個問題,讓我豁然開朗。
  • 從「爾康」變為種地農民的周杰,才是真正踐行「斷舍離」的生活家
    去年,周杰在接受節目《立場》採訪中回應了屢陷爭議話題,並自曝更注重精神生活,讓觀眾看到了「另一個」周杰。其實,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周杰之所以出演的角色很少,主要是因為讓他滿意的劇本太少。從職業角度來說,他的做法是寧缺毋濫,而這樣的態度,也踐行在他的日常生活中,用現在的一個流行詞來形容,他就是一個真正踐行「斷舍離」的生活家。
  • 生活需要斷舍離 放得下才能一生輕鬆
    什麼是斷舍離?書中給出直接的答案就是:「扔東西」。只需要以自己而不是物品為主角,去思考什麼東西最適合現在的自己。只要是不符合這兩個標準的東西,就立即淘汰或是送人。如果別人送你的東西,你又不喜歡,又很難拒絕,收了該怎麼體面的處理。這本書教我們如何扔東西,如何學會整理房間,丟到不必要的東西。
  • 人過五十知天命,只有和這些事斷舍離,才能老有所樂!
    可是,孝敬父母的願望似乎還沒有實現,自己也快成了老人家,工作上的忙碌和事業上的奔波,也變得毫無意義,究竟該如何過好五十歲以後的日子,很多人不是知天命,而是很迷茫。其實,人到了五十多歲,就要和這幾件事斷舍離,才能做好你自己,才能讓你當初許下的諾言得以實現。
  • 《時光機》斷舍離,究竟怎樣割捨才能收穫幸福?
    把斷舍離作為主題討論的電影還是比較少,挺新鮮的。影片的影像風格也是冷色調、低飽和度,十分性冷淡的感覺,算是一部緩慢的、文藝風的電影吧。女主是從國外留學回來創業的設計師,一心崇尚極簡主義,要把家裡擁擠的老房子重新裝修成極簡風的工作室,所以開始大刀闊斧的斷舍離。
  • 斷舍離:給人生做一些減法,才能獲得心靈上的自由
    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物質上的享樂和獲得變成了很多人奮鬥的目標。996的加班模式,更加讓人們的心變得十分浮躁和不安。一件又一件的名牌的買入,物慾的追求,好像就代表生活的全部意義。生活中不斷充斥著金錢的欲望、虛榮和攀比,而在很多個夜深人靜的夜裡,內心卻變得十分空虛和落寞。「這真的是人生的意義嗎?」珍珍不禁問自己。從小到大,珍珍一直按照正常的人生軌跡在生活著。從小,在父母的嚴格教育下,一直認真的學習,絲毫不敢怠慢,考取了父母心目中覺得成功的學校,成為了父母心中的驕傲,也變成了別人眼中羨慕的對象。
  • 舊愛斷舍離 放下執著或許才能和對的相逢
    《夫妻的世界》一開播就以明快的節奏以及猜不透的劇情震攝人心,從一開始的完美生活被血淋淋揭發的醜聞,一直到後來不同角色面對生命的困境,雖然是以狗血情緒作為基礎,但是通篇看下來,集結著情感、懸疑、推理的元素,讓人每周都被劇情牽著感官神經,許多觀眾分享
  • 真正厲害的女人,都在用「斷舍離」的觀念,對待生活和婚姻
    《斷舍離》是日本作家山下英子提出的家庭整理觀念,但是由家庭整理,斷舍離的觀念還可以運用到我們生活的其他方面,比如生活和婚姻上,真正厲害的女人就是做到了斷舍離,利用極簡的生活方式,享受著最大的人生幸福。四周充斥的物品,腦海中盤旋的亂七八糟的想法,會讓我們從外到內,從生活到心靈被擠壓得喘不過來氣。想要擺脫這樣的生活,不妨看看山下英子的《斷舍離》一書。知書達理的女人,溫柔是從骨子裡透出來的教養,即使沒有脂粉的修飾,青衫素衣也是一種樸實無華的美。學會斷舍離的生活方式,用一種簡易的方式體驗我們生活中曾因為物品和思緒遮擋而忽視的美好,享受簡單精緻的人生。
  • 61歲楊麗萍,氣質超凡如仙女,斷舍離的生活讓她簡單快樂
    楊麗萍為藝術獻身的精神,令人傾佩,而且她非常注意細節,只要能讓舞蹈作品更精湛出眾,她願意投入最大的精力和財力。其實楊麗萍有專門的營養師,在保證其基本的營養均衡前提下,做到少吃。吃瓜群眾就用不著鹹吃蘿蔔淡操心了!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活法,楊麗萍有著自己的活法,她的活法也蘊含著大道理,只是有些人清楚而已。
  • 動作練習久了還是沒有用?如何才能保證在賽場上正常發揮
    其次,在平時一定不能忽視了基礎體能的訓練,這是技術發揮的基礎,只有擁有了充沛的體能以及強悍的對抗力量才能保證我們在籃球對抗中所向披靡。越是細膩的技術,所受到的影響越多,我們要確保身體素質不能成為技術發揮的阻礙。
  • 斷舍離清單:18個需要丟棄的東西,讓你的生活越過越舒適
    .不適合自己的香水12.過期的彩妝、面膜(每個女生都有)13 用了超過一年半的枕頭,請處理掉,裡面很多蟎蟲第三:丟掉瘋狂購物的想法除了具體物件,生活中的我們也要懂得丟棄無用的想法就比如「購物慾望」,斷舍離的真正意義,在於放棄對於物品的執念,把精力轉移到真正有意義
  • 《斷舍離》清理雜物的過程也是掙脫欲望枷鎖的過程
    但只有陳數知道,持續多年的高密度工作,她的身體能量和對生活、生命的熱情和對角色的感受力已經被掏空。如果她執意前行,身心俱疲註定無法拍出好作品,然後焦慮、苦悶、更難出作品。斷舍離的踐行讓她清醒的明白,捨得下一時的名利誘惑,暫時脫離繁忙的工作,才能看清對自己而言最重要的東西,作品是應該精而不是多。停下來之後看話劇、看書、旅行、練瑜伽和朋友們喝茶逛街、獨處。
  • 斷舍離:不要在無意義的事情上糾纏,生命不值得被浪費在瑣事上
    自己生活本來不錯,和那些條件更好的人比比,就覺得自己的生活好像是掙扎在貧困線上一樣。有句俗話說得好,「人比人氣死人,貨比貨不能要」。 在比較上浪費自己的精力,會讓自己的一生都不會感到幸福和快樂。其實每個人的生活都自己的獨到之處,都有自己特有的幸福,不用去羨慕別人,就如梅花不用羨慕牡丹花,月亮不用去嫉妒太陽。
  • 2020斷舍離人生清單:7個生活方向,15個極簡人生智慧,值得珍藏
    剔除掉生活裡所有不適合和不喜歡的人、事、物;去擁抱自己深愛的人,做自己深愛的事情,跟自己愛的物品朝夕相伴。斷舍離人生清單,包括7個生活方向,15個極簡人生智慧,值得珍藏!6、物歸原處物品要根據方便、實用的原則確定好收納位置,用後及時放到原位。四、關於社交7、遠離小人不要在小人、爛事上過多糾纏,遠離小人還有那些三觀不正的人。
  • 斷舍離後,我想重新活一次
    文|邂逅夏至(富書專欄作者)物質上的斷舍離,輕裝上陣斷舍離,是一種生活態度。前陣子一位朋友迎來喬遷之喜。他和妻子兩家經濟條件不太好,所以婚房就在一個小區置辦了一套二手小居室。這種恐懼導致我們必須存下足夠的貨品才能應付突如其來的變數。所以,去年囤的衛生紙還沒用完,又囤了一大箱。雙十一打折,又囤了2年都用不完的肥皂。微博上有一篇帖子,「疫情過後,你還敢斷舍離嗎?」很多人回覆:「再也不斷舍離了,一定要囤貨!」
  • 梁朝偉陳道明陳數:會「斷舍離」的人生,才是成年人最幸福的活法
    大多數人都不算自律,朋友圈霸佔用了你的時間和精力,還讓你不能專注做事。清理並捨棄這些無用的社交、人際關係吧,把生命放在重要的事情上。,還是生活中,我們不免都會遇到一些麻煩的事情。斷舍離是一種選擇,是一種勇氣,更是一種智慧。學會斷舍離可以讓內心簡單;可以讓生活輕鬆;也可以讓生命精彩。
  • 高中物理——重心及其生活中的應用
    重心是在高中物理必修一講到重力的時候提出的一個概念,它是在重力場中,物體處於任何方位時所有各組成支點的重力的合力都通過的那一點,這一點我們稱之為重心。規則而密度均勻物體的重心就是它的幾何中心。不規則物體的重心,可以用懸掛法來確定。
  • 《斷舍離》:你的空間愈是空空蕩蕩,你的人生愈是嗡嗡作響
    1、空間上的斷舍離大家不妨回想一下我們自己房子裡的生活空間,是不是堆滿了各種雜物,家裡80%的東西其實平時根本用不到,也許你家的表面空間看起來很整潔,但是衣櫃裡,壁櫥裡,廚房裡,洗手間裡呢,不要自欺欺人了,雜物其實已經充斥了你的居住空間。
  • 35歲日本主婦,堅持10年斷舍離,年輕似少女,生活精緻又溫馨
    無能為力的事,當斷,扔掉負累,才能走得更遠;生命中無緣的人,當舍,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斷舍離」一詞起源於日本,這個概念是山下英子提出的,已經在網絡上盛行很多年。時間長了,Jolie認為自己不能再這麼生活下去了。於是她25歲的時候,選擇嘗試改變這種生活方式,嘗試「斷舍離」。Jolie現在已經35歲,堅持了10年斷舍離。在斷舍離的過程中,她慢慢意識到「捨不得扔的東西越多,失去的東西就會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