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富MPW女性峰會:走出舒適區的時候 就不要太關注結果和成敗

2020-12-22 新浪財經

來源:新浪財經

12月10日,2020財富MPW女性峰會在上海舉行。本次峰會的主題為「再啟航:繪製新航線」。在峰會「分享會:離開舒適區」環節,浩騰媒體CEO陳詩潔,松鼠Ai 1對1 合伙人梁靜,數坤科技CEO、聯合創始人馬春娥等進行了分享。

「我們往往喜歡停留在自己喜歡的環境裡面,因為改變意味著會遇到更多的挑戰、摩擦和風險,跨出這一步,我們往往會感到猶豫或者害怕,但它往往是人生開啟新機遇必須跨出的勇敢一步。」《財富》(中文版) 特約專欄作家戴曉雪在開場時說到。

而針對如何跳出舒適區,與會嘉賓進行了分享。

「我是在2018年加入松樹Ai的團隊,之前創業十幾年,是一個舒適區,在朋友心目中,我是一個很拼的女漢子。當我真正跨越到松鼠Ai,我覺得我是用命在拼搏。這個決定我做了兩年,其實就是跳出舒適區,我曾經非常熟悉的,可能很拼搏,但是習慣了,也覺得很安逸、很成功的一個氛圍。到了松鼠Ai之後,沒有以前的公務艙了,沒有以前的商務酒店了,我們都要坐經濟艙,一切從零起步。」梁靜說。

梁靜表示,自己現在在公司既是合伙人,也是高管,這樣的跨越突破挑戰,也是非常成功的轉型,因為自己再一次虐待了自己、挑戰了自己,而且在這兩三年當中也成功適應了現在的環境。「從以前的老闆到現在的合伙人,不僅僅作為老闆去看待一個企業,更加的生動、更加有挑戰性。」梁靜說。

「今年因為新冠,有很多的不確定性,所以我決定換個國家工作,所以就和我的丈夫一起搬到了中國。我想跟大家分享一點,我在媒體行業其實已經待了20年時間了,我們覺得非常自豪,這是很自然的。但是因為疫情的原因,所有事情變得那麼的不確定。」陳詩傑說。

陳詩傑也在反思,從情感、理性上做這樣的決定,疫情讓自己來到中國,到底是想要安全,還是想來到中國之後激情澎湃的生活呢?

「從情感上來講,我現在轉變了我的重心,希望更加理性的思考。也許這是暫時的,今年的事情可能是暫時的。我自己有了這樣的一次跳躍,我非常自豪,能夠鼓起勇氣向前看。」陳詩傑說。

馬春娥介紹,自己一畢業就加入了IBM,在IBM工作了十年,2017年自己出來創業,那時候孩子才1歲多。

「實際上創業是少有人會選擇去走的路,非常的艱辛。但是創業四年,我覺得收穫還是非常多的,我認識了這世界上最優秀的投資人,也學到了很多東西。做這個轉變也不是那麼的難,需要勇氣、勇敢,讓生命更豐富多彩。」馬春娥說。

相關焦點

  • 敢於走出人生的舒適區
    不要害怕吃苦,也不要害怕挑戰,人生不可能處處都是康莊大道,我們總會遇到各種困難、阻礙和挫折,此時,退縮、軟弱和安於現狀只會不斷消耗我們本就不夠鮮活的生命力,唯有勇敢地走出自己的舒適區,想方設法跨越生命中的障礙,我們才能像故事中的小河流一樣,從雨水變成河流,又從河流變成汪洋大海。
  • 《刻意練習》:走出舒適區是成長的必經之路
    因此當我們改變狀態時,一定程度上是在與身體「作對」,當然也就不會太愉快了。第二,是趨利避害的本能。趨利避害是人的本能,每個人都喜歡一個更舒服、輕鬆的狀態。因此我們會本能的習慣舒適區,卻不會喜歡走出舒適區之後那個痛苦的狀態。既然走出舒適區這麼痛苦,那我們為什麼不永遠待在舒適區呢?
  • 勇於走出「舒適區」
    陳長 舒適區指的是一個人所表現的心理狀態和習慣性的行為模式,人們會在這種狀態或模式中感到舒適。筆者發現,有的幹部熟悉了工作內容和環境、取得一定成績後,會自覺不自覺沉浸於「得心應手」「已有所成」的舒適狀態,滿足於基本完成任務,不思進取甚至認同了「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錯」的說法,久而久之,就陷入「老辦法不管用,新辦法不會用」的困境。 「舒適」看似好事,但長時間沉浸於舒適區,就會如溫水煮青蛙,當它發現無法忍受的高溫時,想跳卻難以跳出來。
  • 心理舒適區並不舒適,只需4步即可走出舒適區
    美國作家尼爾·唐納·沃許說過:「真正的人生始於你走出舒適區。」最近幾年溫水煮青蛙的故事耳熟能詳。青蛙正是因為不肯離開舒適區,所以到了最後想要逃離的時候已經來不及了。待在舒適區之所以會給我們帶來很大危害,是因為讓我們無法獲得警惕。長久的安逸會讓我們失去鬥志。
  • 敢於走出舒適區,才能找到更高級的舒適
    9-3 敢於走出舒適區才能找到更高級的舒適因為生活中的重大機會總是會迫使我們走出自己的舒適區,這就意味著剛開始的時候我們肯定會感覺到不舒服。如果你也正身處於舒適區,不敢往外探索,請你記住所有的勝利者也都曾經充滿疑惑。Venture [ventr] n.
  • 憑什麼,要我走出舒適區
    總有人在跟你說,你還年輕,要有上進心,要走出舒適區。現在的媒體總在販賣一種焦慮的情緒,覺得年輕人就應該走出舒適區,不是每天加班996就是沒有上進心。應該被批判,被釘在恥辱柱上。總有人跟你說,不要貪圖享樂,不要貪圖享樂,不要貪圖享樂。如同魔咒一樣,牢牢套在你的腦袋上,你就像驢子一樣被抽打著向前,你很疲憊卻停不下來腳步。
  • 黨員幹部要走出「舒適區」
    舒適區指的是一個人所表現的心理狀態和習慣性的行為模式,人們會在這種狀態或模式中感到舒適。幸福是奮鬥出來的,新時代的黨員幹部要勇於走出「舒適區」,多給自己幾分「自討苦吃」,多當幾次「熱鍋上的螞蟻」,磨出真功夫,練就硬本領。 「舒適」看似是好事,但一旦沉浸於舒適區,就如同慢慢加熱的溫水中放入一隻青蛙,水溫能帶來暫時的舒適,當它發現無法忍受的高溫時,卻再也跳不出來了。黨員幹部如果習慣待在「舒適區」,就會看不到人民群眾的需求,聽不見人民群眾的訴求。
  • 《楚門的世界》走出舒適區的你夢想實現了嗎?
    可外面的世界真的比舒適區好嗎?楚門不會知道。現在網絡上充斥著各種雞湯文,鼓勵你走出去,仿佛待在舒適區,跟不上現在的節奏,被人恥笑,不思進取,可是為什麼非要走出舒適區呢?今天看得見明天,明天看得見後天,一眼望得見一生,你被誘惑跑出舒適區,拼搏了幾年,你可能會發現,你拼搏後理想的生活,可能就是你拼搏前正在經歷的生活。
  • 走出舒適區,人人都可以活出一個嶄新的自我
    你有多久沒有接觸新的學習方法和學習工具了?如果你的答案是很久或者你根本無法回答這些問題,那麼「恭喜」你,你已經在你的舒適區待太久,久到離譜了。近年來,「舒適區」這個詞被頻繁提及,究竟什麼是舒適區呢?心理學上將舒適區的定義為:一個人所表現的心理狀態和習慣性的行為模式,人會在這種狀態或模式中感到舒適。在這個區域裡,我們會有安全感,會感到放鬆、舒服,沒有壓力和緊迫感。一旦走出這個區域,就會讓你沒有安全感,會感到緊張不舒服或者不習慣。
  • 敢於踏出舒適區,拒絕平庸!
    那當我們咬緊牙關,走出舒適區,如何面對新生活?一般走出舒適區會有兩種情況,一是自己主動選擇,二是受環境他人因素影響被動選擇。主動選擇者相對容易面對和接受新生活,被動選擇者則要相對困難和痛苦地度過一段適應期。
  • 中國財經峰會獨家專訪寶利財富總裁李宏偉先生
    (原標題:中國財經峰會獨家專訪寶利財富總裁李宏偉先生)
  • 我勸你不要輕易離開舒適區
    「舒適區邊緣」揭示了一個能力成長的普遍法則:無論是個體還是群體,其能力都以「舒適區——拉伸區——困難區」的形式分布,要想讓自己高效成長,必須讓自己始終處於舒適區的邊緣,貿然跨到困難區會讓自己受挫,而始終停留在舒適區會讓自己停滯。而我那個朋友,用通俗的話來說,就是「步子邁的太大了。」
  • 勇敢走出舒適區 個中利弊應該如何抉擇?
    如果敢於在需要成長和挑戰時勇敢地踏出下一步,勇敢地選擇走出自己熟悉的舒適區,也許你會見到各種各樣的風景,看到更大更波瀾壯闊的足球世界。 或許對比起五大聯賽國籍的球員,足球小國的球員,他們走出舒適區的能力就相對更強一些。
  • 電影產業想要健康持續生長 也需要走出「舒適區」
    電影產業想要健康持續生長 也需要走出「舒適區」 時間:2019.06.18 來源:揚子晚報 分享到:
  • 俞敏洪、馬伊琍、陳數、周冬雨選擇走出舒適區,你還在猶豫什麼?
    ——澤陽 俞敏洪走出舒適區,成就了新東方;馬伊琍走出舒適區,告別了舊愛;陳數走出舒適區,沉澱了魅力;周冬雨走出舒適區,突破了自我。你還在猶豫什麼? 世界瞬息萬變,社會高度發展,置身其中,難免疲憊。想要提高自控力,不僅僅是內在的訴求,更應該是結果的夯實。從思想層面,認知到它的重要性,首先實現從被迫到主動的轉變;從實踐角度,其次從習慣入手,找同伴監督,長此以往,堅持下去。自控的源頭在於大腦,有意識的提醒大腦不要走神,防止大腦的無端消耗。提高自控的效率,我們要學會化繁為簡。將完整的時間切成片段,一定提醒自己,在限定時間內,專注於當下所做的事情,切勿分心。
  • 《急先鋒》票房破億,觀眾談最多的,是楊洋走出「舒適區」的演技
    》更是去年大火的《我和我的祖國》的姊妹作,不論是知名度還是口碑亦或者卡司陣容方面,《急先鋒》都表現得略有不足。楊洋走出「舒適區」對於《急先鋒》觀眾談論最多的就是走出「舒適區」的楊洋的演技。楊洋之前一直頂著90後流量小生的名頭,翻看楊洋的流量不難發現,楊洋的塑造的很多角色都是高冷的霸道總裁範,比如《盜墓筆記》中的張起靈,《微微一笑很傾城》中的肖奈,再到《全職高手》中的大神葉秋,楊洋用實力證明流量跟偶像是他的舒適區。
  • 所有的成長都需要走出舒適區
    職場新老交替,80後成為領導,90後成為主力軍,00後也雄心勃勃地加入角逐,作為年青一代,以標新立異、追求個性為己任,如何管理90、00後,李順軍在《領導力就是不裝》這本書裡給出了答案:所有的成長都需要走出舒適區。
  • 走出舒適區 才能入角色 張嘉益演活小人物
    陝劇《裝臺》劇照陝劇《裝臺》正在央視熱播,豆瓣評分已達8.3分,這部自帶親民基因的大劇用入木三分的筆觸,盡顯人間煙火氣,讓每個生活中的普通人都能在劇中找到歸屬感和共鳴。12月7日,張嘉益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坦言,「當初看陳彥老師小說的時候,馬上就吸引了我,順子這個人物太真實,這種真實特別可貴,身上那種善良、倔強,都是陝西人身上的特質,讓我特別能夠去靠近他、理解他。」
  • 走出舒適圈,邂逅更精彩的自己
    而我們只有剝離舒適圈,才能在新時代的語境中擁有選擇權。梁文道說:「要開拓舒適區的疆界。」舒適圈取決於自己的勇氣,在不能重來的人生之中,再往前一步,你會遇見更好的自己。他說:每天工作完太累了,工資也能剛剛好過日子,不值得去冒險。更何況現在都是年輕人的世界了,不一定能做得更好。他像是落入了舒適圈的陷阱之中,不願繼續往前。其實,不是年齡限制了在時代潮流中的前進,而是在這個時候,人們開始認命地安於現狀,躲在自己的舒適區裡面,拒絕學習和改變。
  • 走出舒適區的劉詩詩,該質疑還是祝福?
    一方面,她對婚姻生活有遲疑且在原則問題上與男友存在衝突;另一方面,要和帶自己入行的上司共同競爭晉升機會;與此同時,當閨蜜和妹妹遇事,她也得伸手相助……這便不難看出,圍繞在她身上的諸多標籤與特質:銷售人才、獨立女性、伶牙俐齒、聰慧機敏、自信能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