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夏天最火的是什麼,毫無疑問應該是"姐姐",而最火的姐姐節目,湖南衛視《乘風破浪的姐姐》當之無愧。2020年6月12日中午,在沒有熱搜的日子裡,這檔節目毫無預兆的上線,剛上線6小時,就突破1億播放量。隨之帶動湖南廣電旗下芒果超媒直奔漲停、殺入"千億市值俱樂部"。眾人驚呼:湖南臺又製造出了爆款,而翻開湖南衛視的歷史,你會發現,它們幾乎每一次都能押對爆款,從《爸爸去哪兒》到《我是歌手》,再到現在《乘風破浪的姐姐》,都引領了新的綜藝風潮。雖然提到湖南衛視,網絡上對它總是褒貶不一,愛它的人叫它芒果臺,恨它的則稱它為馬桶臺,詬病它盛產無腦偶像劇、喜歡惡意剪輯、娛樂至死。但即使惡評滿滿,湖南衛視又被公認為是"高收視率、影響力大、熱門話題製造機"的王牌衛視,是媒體界的黃埔軍校,從湖南衛視走出來的電視湘軍甚至撐起了綜藝界的半天邊,諸如《創造101》《偶像練習生》《吐槽大會》等許多熱門綜藝的製作人都是從湖南衛視走出來的。這樣毀譽參半的湖南衛視,它背後的故事,其實遠比綜藝還要精彩,所以今天品牌哥就帶大家來聊聊湖南衛視。
說到湖南衛視,不得不提的一個人叫魏文彬。1993年,魏文彬剛當上湖南廣播電視廳廳長,那一年,中國的廣播電視事業正在平靜地發生著一些變化:全新機制的上海東方電視臺正式開播,被稱作中國電視領域"小崗村改革"的《東方時空》正式與觀眾見面,世界傳媒大鱷默多克出資數億美元從李嘉誠手中買走了香港衛視中文臺64%的股份開始進軍中國市場。而當時的湖南廣電,還只是個又土又窮的地方小臺。底子薄、基礎差,是魏文彬任廳長時湖南廣電的真實寫照。因為資源缺乏,賴以生存的廣告除了化肥就是飼料,湖南電視臺因此得到了一個戲稱:化肥飼料電視臺。省裡觀眾看電視,首選都是央視,其次是山東臺,最不濟也是長沙臺,至於湖南臺,還不如關了省電。為了創收,有些單位甚至自己開餐館,辦磚廠養活自己,很是魔幻。
所以魏文彬到任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改革。但怎麼改,卻是個問題。於是他"閉關"3個月,找來許多國外文化產業的資料,仔細研究,然後他發現美國報紙的產值早就超過了鋼鐵業,迪士尼一年營收能有一百多億美元,一個好萊塢可以撐起一個洛杉磯,而湖南廣電一年的創收,大概只是好萊塢一部二流電影的利潤。這些活生生的例子縈繞在魏文彬的腦海裡,然後他悟出了兩個字:產業。只有把文化做成一種產業,才能走出去,才能賺錢。想明白了這件事的魏文彬心裡已經有了湖南廣電未來20年的發展藍圖:他想建成一個中國的好萊塢城,建成長沙的比華利山莊,想讓湖南的廣電事業成為本省的支柱產業之一。可是,他這個計劃不能說出口,在整個湖南經濟體系中,創收能力不足6000萬的湖南廣電無足輕重。以無足重輕的經濟實力、無足輕重的產業拓展前景暢想一個與好萊塢媲美的文化產業航母,誰都會認為他腦子有問題。但魏文彬是個實幹家,他開始在長沙周邊到處看地,來來回回看了一個多月,最終選定了一塊地,這塊地的名字叫馬欄山。幾年後,當嶄新的湖南廣電大樓在馬欄山拔地而起,湖南臺的遠景也在馬欄山被逐漸照亮。
新的廣電大樓選址成功後,魏文彬又明確了接下來要做的三件事,第一是上星,上世紀90年代初期,廣播電視從微波傳輸時代過渡到了衛星傳輸時代。衛星時代使電視臺的競爭從省內擴大到全國乃至全世界,湖南臺想要將電視臺推廣到全國甚至走向世界,就必須上星。第二是從新聞節目開刀,進行內容改革。魏文彬是農民的兒子,用今天的話說就是接地氣,知道民間疾苦。他要求電視節目要反映老百姓的問題,要得到老百姓的擁護。在這個思路下,《晚間新聞》成了魏文彬的練兵場,主持人開始站著像講故事一樣講新聞,完全的平民化視角,這在那個新聞等同於吹捧領導的枯燥時代,無異於劈開了新聞界的一道縫,開啟了平民化新聞時代。練兵成功後,一款名為《焦點》的節目應運而生。這款節目的影響力有多大呢?央視的《焦點訪談》便是在《焦點》的影響下誕生的。另外,《焦點》欄目還帶出了兩個得力幹將,一位叫張華立,後來創辦了天娛傳媒,還有一個叫呂煥斌,如今是湖南廣播電視臺臺長。第三件事則是搭建新電視臺,在新部門改革以減輕阻力。這是魏文彬從鄧小平特區改革裡得到的靈感,「在傳統體制的影響力範圍之外,開闢一個具有試驗性質的特區,在這個特區建設一套符合市場化原則的用人制度,比如開放的人才準入機制,剛性的淘汰機制,倡導競爭的激勵機制;當這套制度釋放出強大的生命力之後,再反過來在體制內進行複製和推廣。」1994年,新電視臺湖南經視拿到批文,從臺長到員工,全部重新公開招聘,第一任經視臺長就是在魏文彬之後成為湖南廣電臺長的歐陽常林。
在成為湖南經視臺長之前,歐陽常林還有一個身份,就是湖南電視臺華夏影視公司的總經理。進入經視臺之後,他也把華夏影視帶了進去。他想利用華夏影視的力量,好好地打造經視的電視劇版塊。而做電視劇,歐陽常林的心中也早已有了完美的合作對象,那就是瓊瑤。歐陽常林和瓊瑤是舊識,在他還在做記者時期,就經常代表湖南衛視和瓊瑤合作,因此兩人也就建立了密切的聯繫。彼時,瓊瑤在臺灣幾經起落,已經不那麼受歡迎了。相反,大陸才剛接觸到瓊瑤風格作品,所有人都耳目一新,她也因此想在大陸東山再起,兩人一拍即合。後來的事,我想不說大家應該也都知道了,《還珠格格》橫空出世,一炮而紅,創造了中國電視劇有數統計以來的最高收視記錄,一直到現在都沒被打破。《還珠格格》之後,雙方又合作了《又見一簾幽夢》,收視率為1.99%,雖不及《還珠》的萬人空巷,但也是同時段全國衛視節目第一位。在歐陽常林任職期間,湖南經視的自製劇能力一直很強,除了言情劇,像《雍正王朝》《大明王朝1566》這種歷史正劇,也都是出自歐陽常林之手。在後來成為湖南衛視的臺長之後,更是以《大長今》《醜女無敵》等經典劇目,把湖南衛視一步步帶上衛視第一的寶座。
電視劇之外,湖南經視的綜藝也沒落下。1996年,自製綜藝《幸運3721》在湖南經視正式開播。該節目首度將遊戲元素引入綜藝,開創了國內綜藝節目的新形態,並就此一炮走紅。當時湖南電視圈裡甚至有"黑色星期六"的說法,因為50%的湖南人都在這一天晚上收看這個節目。這個節目的製片人,便是後來有"選秀教母"之稱的龍丹妮。之後的《越策越開心》《明星學院》等節目也都是出自龍丹妮之手,而這些節目,後來也都無一例外的成為了湖南衛視的王牌節目。《幸運3721》對標《快樂大本營》,《越策越開心》成了《天天向上》,《明星學院》衍生出了《超級女聲》。可以說,湖南衛視後來的成功,很大一部分是來自湖南經視的滋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