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編按】為迎接一年一度廣受業界期盼的中國書店大會,也為了盤點艱難卻又如此不平凡的2020年,我們邀請近百位業界人士,暢談他們對這一年中國書店業最深刻的印象、最值得關注的變化、最閃亮的品牌,以及未來,特別是在2035年文化強國大目標下書店的挑戰與機遇。
本期,我們聚焦的是受人關注的書店。這些書店,有連鎖大中型店,有獨立小店;有外來客,有本土花;有的正在茁壯成長,有的已經倒在疫情之下。但無論是哪種情況,它們都正在或曾經,與書的愛好者一起,點亮城市之燈,輝耀城市之光。
關注理由:新形態書店業的代表,為世界書店業注入革命性理念。高調進入中國市場,大規模布局中國市場,能走多遠和走多好。
成立於1983年的蔦屋書店,以「生活方式提案」的經營理念,深刻影響了世界書店業、並成為新文化產業、新零售標杆,目前在全球經營的書店已超過1000家。2020年10月18日,其在中國的第一家店——杭州天目裡店,開門迎客。12月24日,實行預約制的上海上生新所蔦屋書店開業。上海蔦屋書店位於有近百年歷史的長寧區哥倫比亞鄉村俱樂部內,官宣的目標是打造全新的藝術文化策源地。
談到關注蔦屋的理由,香港聯合出版集團董事長傅偉中的觀點極具代表性。他說,作為新形態書店的代表,蔦屋整合業態經營、企劃能力、空間美學、數據化經營等方面的先進性受到業界的廣泛肯定。他同時強調,蔦屋接下來將如何設定自己的發展路徑,是否會儘快啟動大規模開店計劃?不約而同地,無料書鋪創始人張瀟,也想看看蔦屋進入中國後,會給行業、資本市場、整個大眾市場帶來的影響。
新華文軒董事長何志勇、先鋒書店創始人錢小華以及大多數受訪人表示,全球最成功的連鎖品牌之一大規模進入中國市場,可以給國內實體書店許多啟發,提升書店業的品質。大隱書局有限公司董事長劉軍評價蔦屋書店,是實體書店的標杆。青苑書店創辦人萬國英認為,蔦屋書店供應鏈整體打包售賣、品牌輸出等,是未來書店發展的模式之一。
寧波新華書店集團總經理餘慧說,蔦屋杭州店的「生活提案」式的經營,雖說不如預期,但這一概念能夠啟發書店經營者將目光聚焦賣場本身,對書店的選品和服務提出了更高要求。持相同觀點的還有杭州曉風書屋創始人朱鈺芳。她認為,蔦屋書店主打精準階層服務「生活提案」,非常值得學習。她說好圖書的價值就應該像奢侈品,被認真對待、精準投放。
言幾又書店董事長但捷和中信書店總經理毛泉都認為,日本的蔦屋、中國臺灣的誠品,都是書店行業的優秀品牌。它們融合了在地文化,在長久的品牌理念和文化輸出中,形成風格獨立的個性,從而成為當地文化的代表。同時,它們在模式創新上大膽而細緻,是亞洲為數不多的全渠道發展的優秀連鎖書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集團副總裁施東毅說,蔦屋書店的設計,展陳,書與非書商品的結合,空間細節等等,體貼周到,文化氛圍濃鬱,特別值得學習。
湖北新華書店集團董事長邱從軍十分欣賞蔦屋書店利用主題場景、陳列、產品、軟裝等進行整體規劃設計,通過建設會員中心,採用大數據分析,為消費者提供精準的服務。建投書局總經理林克忻特別關注蔦屋書店落地中國後,能否形成成熟的商業模式並持續發展。另一些受訪者,如廣東豪鎂集團董事長潘隆正、單向空間書店管理合伙人武延平認為,蔦屋書店的管理服務、會員體系值得學習,其「生活方式提案」如何在中國市場生根,特別值得關注。
關注理由:華文書店業知名品牌,卻接連關閉。有的關閉受疫情影響,有的卻與疫情無關。無論什麼原因,都令讀者不舍,令業界人士神傷。
另一個擁有幾乎同樣關注度的品牌,是在華文書店業極具影響力、來自寶島臺灣的誠品書店。2020年7月3日,誠品深圳店宣布,將於2020年12月31日關門謝客。
止間書店創始人鄒彬和青苑書店創始人萬國英對此表現出困惑。他們認為,深圳政府對書店的重視、商業體本身的客流、深圳的城市購買力綜合來看都是加分項,而誠品本身的品牌號召力、多年構建的團隊運營能力和產品供應鏈更是一般書店不可比肩,為什麼還要撤?在碼字人書店創始人李蘇皖眼裡,誠品從深圳撤店,是一個挺大的事情。她思考的,是誠品敗走深圳背後的深層原因。
誠品深圳店於3年前開業時,曾被寄予「成為深圳文化綠洲」的厚望。店方宣布的關店原因,是疫情的衝擊。但其財報透露,誠品近幾年的盈利能力,正在急劇下降,淨利潤率從2015年的10.8%降至2019年的4.3%,2020年第一季度跌至不足1%。2019年,誠品深圳店負債總額達17.44億元,資產總額為17.24億元,營業收入只有2.90億元。
事實上,深圳店並不是誠品關閉的第一家店。2020年5月,臺灣文化地標之一的誠品敦南店熄燈。誠品敦南店的關閉,與疫情無關,而是因為租約到期,早在2018年就已確定。誠品在臺灣本島、大陸、香港和日本共有42家分店,到2020年底,已陸續關閉了多家書店。
從純粹商業的角度,開一家店與關一家店,都是店方的選擇,也許有業務轉型、業務收縮或擴張方面的考量,不足為怪。但作為華文書店業第一品牌,誠品的一舉一動,無不牽動著華文書業從業者的心。人們關注它的進與退,關注這背後自身的或社會的原因。同時,人們還想知道,誠品,還會不會回來?
2018新時代杯年度最美書店:先鋒書店陳家鋪平民書局
關注理由:早在10年前就已成為南京的文化名片,連續被美國有限電視新聞網、英國廣播公司和英國衛報、美國《國家地理》雜誌評為「全球最美」「全球最酷」的書店之一。近些年,先鋒書店因「上山下鄉」,走出一條鄉村文藝復興之路,更加亮眼。
中版書房董事長劉佩英說,先鋒書店有自己的人文理想,通過推進鄉村書店項目、推動鄉村閱讀、打造網紅書店帶動當地文旅發展,促進農民增收,非常值得尊敬。
「大地上的異鄉者」,是先鋒書店的logo,也道出了書店的人文理想。2020年5月,因疫情閉店一個月後的許多書店才剛剛恢復營業,「先鋒沙溪白族書局」就在歡笑聲中迎來了第一名讀者。這裡原本是雲南大理沙溪的一個舊糧倉,化身成書店後,茶馬古道上的古老集市,飄散起了書香。至此,先鋒書店在全國已經有了16家分店。這些分店大多設在鄉村山間,如安徽黟縣的碧山書局、浙江桐廬縣莪山鄉戴家村的雲夕圖書館、福建屏南廈地水田書店等等。
在書店普遍開進寬敞、奢華的商業街購物中心時,先鋒書店卻「逆勢」而行,上山又下鄉,自然引發關注與思考。這些書店雖然開在鄉村山間,但品質與城市書店完全不輸,照樣有文創產品,照樣有咖啡,照樣詩意,設計在保留優秀傳統中照樣現代。先鋒書店的各種鄉村創意書店,既推動和提升了鄉村閱讀,也通過網紅書店的打造,帶動當地文旅發展,深受當地政府和村民的歡迎。
關注理由:民營實體書店的頭部品牌,文化和商業的成功,使其發展走向有著標杆意義。
1993年誕生於貴州的西西弗書店,不但已經健康地走過了27年,還走出西南,在全國先後開了300多家連鎖店,成為開店規模最大的民營連鎖書店,亦是當地讀書人的打卡地。這在潮起潮落的圖書零售市場、開店閉店為常事的書店業,殊為不易。
從創立之初至今,西西弗書店就秉承「參與構成本地精神生活,引導推動大眾精品閱讀」的理念,20多年來堅持不懈地以圖書為主業,不斷提升閱讀體驗。所有店面70%以上用於經營圖書,咖啡和文創產品的銷售雖然體量佔比不大,但在毛利率上優於圖書。西西弗以此方式,維繫主業、專業和副業之間,引流與營收之間的平衡。
黑龍江省新華書店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劉金鳳關注西西弗,是因為目前它是國內開店規模最大的民營連鎖書店,全國門店總數超過300家。各個店面都有統一的風格,極具辨識度。作為民營連鎖書店的優秀代表,西西弗書店以又快又準的打法佔據了極大的市場份額,並做出了持續的跨界和創新舉措,帶給行業積極的思考。
武漢時見鹿書店總經理紀曉東就是長期關注西西弗書店的業界人士之一。他認為這類「以書為魂」型書店品牌,以提供閱讀體驗為核心,通過對知識領域的專業與細分保持品牌競爭力。全民暢讀創始人趙傑認為,西西弗這類大規模連鎖書店的發展方向、健康程度、未來趨勢,是行業的風向標。重慶購書中心總經理李暉則以「行業晴雨表」來比喻他眼中的西西弗。深圳覓書店總經理龔縣流也認為,作為中國民營實體書店的頭部品牌,它的發展走向對整個中國書業都有參考價值。
重慶精典書店楊一不僅讚譽西西弗、言幾又、方所和樊登是書店連鎖經營和規模化的探索者,更關注在新冠疫情這種極端情況下,不同模式書店的抗壓能力。大眾書局總經理繆炳文也認為,西西弗和言幾又市場形象較好,發展速度較快,他們的持續投資能力和長期生存能力是其關注點,希望好的實體書店都能夠永續經營下去。
嘉匯漢唐董事長唐代偉認為,西西弗書店在書籍的定位及篩選上用心且專業,連鎖經營管理模式標準化、體系化,提高了實體店的經營效率。弘道書店創辦人龍挺同樣強調,西西弗的發展、複製能力、產品策劃、門店運營標準,都值得學習。
2018新時代杯年度最美書店:言幾又(西安邁科中心店)
關注理由:多種店型並進、多元業態融合,注重文化藝術空間的展現和文化衍生價值的開發。
超過70%的受訪者稱,他們一直關注著言幾又。從2014年誕生之初,言幾又就沒打算做一個傳統的書店。他們的目標,是一個多元化的文化複合空間,一個綜合性的文化產品消費場所。因此,6年來,言幾又不斷突破邊界,在有書有咖啡的同時,還有主題閱讀餐廳,與華為合作的華為店,與其他機構合作的威士忌酒廊、日料店、健身俱樂部等等。雖然這一系列舉措,也不是沒有引發過爭議。
作為書店本身,為了提升體驗形成消費,言幾又將優質的圖書推薦作為門店的重點,而不是銷售本身。在圖書分類和展陳上,言幾又也不同於傳統書店,目的便是讓讀者在隨意瀏覽時,多停留,多觀看,多翻閱,意外之餘產生更多的購買行為。
與傳統書店的另一個不同之處是,言幾又超級注重設計,並不斷將超前的設計理念和對美學的追求,融於書店的閱讀氛圍之中。言幾又西安邁科店的設計者,又是日本蔦屋代官山店的設計師。
言幾又以很好的形象、較快的速度,在全國多個城市發展,自然引發業界的高度關注。就像對蔦屋一樣,人們還關注言幾又的持續投資能力和長期生存能力。
關注理由:規模不大的書店,將本土空間感完美地融入進了閱讀體驗。無論什麼樣的讀者,都樂於到這裡逛店、讀書和買書。
書業資深專家、百道網高級顧問三石給出的關注鍾書閣的理由是,無論是鍾書閣北京店還是都江堰店,都彰顯了品牌力量。他研究了在圖書網絡銷售渠道超級成熟以及讀者購書超級便利的環境下,政府部門、讀者和社會對實體書店的喜好,結論是:其一是看品牌,其二是看顏值,其三是看選書,其四是看服務。
品牌、顏值、書品、服務,鍾書閣正好四者兼具。其獨特的書架、樓梯和燈光設計,強調書與人的交流。每一個城市的鐘書閣,都成為當地網紅打卡點,人流如潮,有時拍照片的人比讀書買書的人多。也因此,業界人士在讚美這種中而美的書店的同時,更關注其長期經營與發展的能力。
關注理由:2016年開首家店,至今在上海已有12家店。在2020年艱難時世的書店倒閉潮中,大隱書局卻開出了3家店。2021年新年伊始,大隱書局第13家豫園店開業。
在好書店、老書店林立的上海,大隱書局很快在舉辦文化活動的頻次、讀者美譽度、新聞媒體曝光度、新書店擴張速度等方面後來居上,成為滬上本土實體書店響噹噹的新品牌。旨在整合各種資源、打造豐富創意平臺的大隱書局,各家店的裝修都深具特色,但文化元素、簡約與時尚風卻無處不在。優質、周到的服務,更是樹立了優、特、精、專型書店的典範。如大隱書局創智天地店,除了常規的店面空間,還有閱讀長梯、朗讀亭、錄音棚、童書屋、女士閱讀區、可伸縮書桌。
正是通過這一系列的手段和措施,大隱書局將一個書店可提供的服務,最大限度地多元化。噹噹書店副總經理陳珊如是說。文匯報記者許暘指出,如大隱書局,並非單一的連鎖模式,而是因地制宜,紮根不同類型社區,有一定的創新開拓性。
大隱書局創始人劉軍的信條是:「把文化做暖,把商業做軟,把心靈做遠,用隱世的情懷做入世的事業「。
關注理由:以兒童成長、家庭陪伴為中心,專業化程度高、體驗感強並優良的親子閱讀、玩樂和教育空間。
鳳凰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佘江濤在提到新華文軒旗下的books系列,特別是文軒兒童書店時強調,它們是當下國有傳統書店轉型思路清晰、品牌建設系統化、文化和多元商業融合度高、物理空間打造水準高、運營團隊新銳的代表性國有書店品牌。上萬冊繪本,高配的親子餐,趣味十足的課程,三百六十度劇場,圓形的書架,斑斕的色塊,琳琅的文創產品,無處不童趣,無處不歡樂。針對不同年齡的兒童心理,分級、分區閱讀是書店的特點,以親子閱讀為入口的會員制分齡教育是其定位,而目標,則是線上線下相融合的兒童教育和服務平臺。幾何書店聯合創辦人陳曉明,與佘江濤看法大致相同。
中國的好書店、受訪人列出的高度關注的書店,遠不止上述幾家,只是囿於篇幅,不能一一列舉。
新華書店繼續受到不少人的關注。正如江蘇鳳凰新華書店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金國華所言,儘管蔦屋、誠品、方所、西西弗、言幾又都各有特色,也有標杆意義,但新華書店承載著社會責任和文化使命,作為幾代中國人的文化品牌已經深入人心,同時他又在不斷創新和轉型,其空間設計、主題內容、圖書選品、氛圍打造、線上線下融合都在不斷地博採眾長(如鎮江新華書店打造的「望山書局」)。這一同時具備了傳統品牌文化和新興文化理念與形式的品牌力量,是其他任何書店或書店品牌都不可替代的。廣州出版發行集團董事長沈育明的說法,與金國華的說法如出一轍。他關注的新華書店,就有浙江新華、新華文軒、江蘇鳳凰。河北新華書店集團總經理韓麗璞除了關注言幾又、西西弗、鍾書閣等民營書店,最關注的新華系是江蘇、浙江、四川、安徽、江西等新華發行集團及旗下的書店。幾何書店聯合創始人、執行總裁陳曉明最關注的新華書店品牌中,也有新華文軒。
除了新華系,有著資源優勢和資金優勢的中信書店、中版書房、上海思南書局、朵雲軒,與大學校園相得益彰的獨秀書房,書店連鎖經營和規模化的探索者方所、樊登等等,無不引起人們的持續關注。福建教育出版社社長江金輝就激賞上海思南書局,認為其自身內容品質高、跨界活動很出彩,許多外地讀者專程趕去參與。中版書房作為中國出版國家隊旗下的實體書店系統,雖是後來者,但近兩年發展勢頭強勁,一系列新打法讓人目新。
對臺灣資深書店人羅玫玲來說,各地開店10年以上、單體面積1500平米以上的中大型品牌書店持續轉型的實績,都在她關注研究的視野之內。布衣書局創辦人胡同說,碼字人書店雖然是一個小店,但是他們對於書店業態內能做的各種嘗試都做得很充分。因此胡同關心,經過這樣的一種努力之後,書店是否能生存得更好,能不能賺錢?
碼字人書店創始人李蘇皖則注意到,疫情下的單向空間書店表現十分亮眼。他們在疫情後很快開展了有體系、主題化的線上直播活動,不僅質量很高,而且持續進行,至今依然。不管是線上直播帶貨,還是觀看量;不管是淘寶直播,還是在其他直播平臺,成績都相當好。
全民暢讀創始人趙傑的關注中,第二類便是專業型、小眾型但同時又有代表性的獨立書店,以及上升期、創新力有目共睹的書店,如和全民暢讀相似度很高的「一個書店」等。「一個書店」,和以舉辦講座聚攏讀者的十點書店,開啟書店+民宿的1200書店,都是廈門外圖集團董事長申顯楊的興趣點。他相信,未來的書店將是多元的,新的形態介入會帶來創造消費者價值新的思路。
在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集團副總裁施東毅看來,獨立書店比連鎖書店有更多的精神特質和情感,與讀者那種溫情的、緊密的、獨一無二的連接是很多連鎖書店難以企及的,比如南昌青苑書店用幾十年的堅守與廣大書友成為了好朋友,也讓這個書店成為了南昌市民的一個精神家園、南昌的一個文化地標。廣西師大獨秀書房的運營理念,是打造「大學人文實驗室」,這也要求他們在規範化品牌管理的同時,兼顧每個地區、每個高校的特點,為每一家獨秀書房注入符合所在高校氣質的文化內涵。他說,好的書店需要品牌與載體的力量來共同呈現,要用服務來加深和讀者之間情感的連結,並且這種連結不僅僅存在於書店空間內,讀者離店後仍然可以和書店產生某種情感的共鳴與相依。
(本文作者:文信;本文責編:肖歌)
掃描二維碼 | 關注我們
微信號 :bangshud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