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企業管理者,你需要掌握的八大思維管理技巧

2021-01-18 36kr

編者按:企業管理者們每天工作繁忙,無暇靜下來思考,因此當他們遇到需要作出重要決策的時候,往往會顯得力不從心。對此,營銷諮詢公司Davis & Associates主席Robert Davis 認為在當今快速變化的環境中,成功的管理者需要掌握八大思維管理技巧。

企業管理者們每天的工作都很繁忙,經常有數不完的文件、郵件、會議和報告要去處理,因此他們很少有時間靜下來對事件、活動和決策進行反思。由於信息過載,管理者們需要在繁雜的事務中瘋狂地需求平衡,在這種情況下,一旦當他們遇到需要作出重要決策的時候,往往會顯得力不從心。

管理者們應該擁有一套基本的思維管理技能,為他們進行思考提供一個系統性、結構化的支撐。如果缺乏這些技能,管理者們的管理工作將會顯得雜亂無章。在當今快速變化的環境裡,成功的管理者往往需要擁有這八個思維技能:

系統思維 批判性思維 創新思維 環境感知 利益相關者意識 道德框架 避免二分法思維 直覺

系統思維

管理者應該能夠將機遇、挑戰或者問題看作系統實體。系統實體包括投入、過程、產出,看得見和看不見的因素,以及多種利益相關者。手頭上的問題會看起來很簡單,但一些細微之處,在之後的發展過程中可能會變得相當突出。能暫時停下來考慮一下大局,擁有一個宏觀的視角是成就一名優秀管理者的關鍵。

批判性思維

批判性思維不是指在考慮問題或接收信息時,持以評判或否定態度。批判性思維指的是能夠客觀地觀察或傾聽,能夠思考信息的來源是否可靠和可信,能夠根據手頭的信息或事件進行謹慎的判斷。這種能力要求管理者們在遇到問題時,能夠謹慎思考,而不是草率地做出決定。

創新思維

管理者必須創造性地思考,從而在工作和決策中培養新的思路和方法。創新思維需要從不同的角度考慮問題,有時需要通過其他利益相關者的角度來考慮問題。此外,創新思維也意味鼓勵整個團隊的創造性思維。

管理者需要建立一個「開放空間」,「開放空間」在這裡指的既是一個開放的物理空間,也是一個自由思考的思維空間。開放空間可以是一個普通的房間或者餐廳。鼓勵不同部門的員工在工作時間裡參觀開放空間,以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開放空間是一個開放區域,是一個鼓勵大家進行討論、思考和分享知識的地方。在那裡大家一起討論,提出「如果…會怎樣?」這樣類型的問題,並認真地進行辯論。在討論的過程中,只聽觀點不看身份,不應該有老闆和員工之分。開放式的空間可以讓員工們了解其他人的工作內容,以及其他人的工作與他們自己的關係。

管理者可以通過技術、標準和報告機制來掌控活動或團隊。但有時管理者們不妨放鬆一下控制。讓員工有時間停下來反思自己的工作和公司,這是一件有益的舉措。這樣做,可以激發員工們產生想法和問題。大約每隔一個月左右,管理層應該花時間來客觀地聽取問題和想法,其中的一些問題和想法會包含有價值的信息。

環境感知

這裡的「環境」指的是公司的外部環境,它的市場和行業,而不是公司內部生態環境。環境審視(Environment Scanning,簡稱ES)是一個重要的部分。 環境審視,即用戰略的眼光和思維對環境進行跟蹤和識別、監視和評估、洞察和辨析,以分清機會或威脅、機遇或危機,在戰略管理中趨利避害。環境審視包括公司如何看待其外部環境,從外部環境選擇信息,然後根據信息作出對策。 ES具有多個層面,其中一般包括:客戶、競爭對手、技術、金融市場、作為監管機構的政府、社會、生態、倫理、供應商、行業研究等。環境審視包括市場調研,SWOT分析(四點分析,即優勢、劣勢、機會、威脅分析)和前景規劃等部分。

隨著時間的推移,企業,尤其是成功的企業,有一種傾向是變得孤立隔絕。很少有公司有正式的ES系統或用於監督企業外部環境的方法體系。正是在這一背景下,管理者必須對公司以外發生的活動、信息和發展具有環境感知,以幫助他們進行判斷。管理者必須了解其所處的市場和行業正在發生的事情(不只是事件,更重要的是趨勢)。每個管理者都應該建立一個「個人」ES系統,以隨時了解自己公司的外部世界。

利益相關者意識

利益相關者是指那些會因你公司的決策和行動受到影響的人,而這些人,他們的決策和行動也會影響到你的公司。公司有許多利益相關者:客戶,合作夥伴,分包商,競爭者,政府,供應商,金融機構,社區和環境等等。管理層的決策和行動影響到很多人,可以在相當長的時間周期內產生連鎖反應。管理者應該在日常工作中牢記公司的利益相關者。

道德框架

管理者必須擁有道德框架,來審視他們自己以及周圍人的工作。能夠自動感知正當性和不正當性是一個關鍵的管理素質。管理者判斷上的錯誤可以導致一個企業的倒閉,或者幾十年品牌資產的消亡。

避免二分法思維

人們很容易將問題變成簡單的命題:是或非,左或右,黑或白,免費或昂貴等。大多數問題都有細微差別,解決方法並不是非黑即白的二元分類法。避免二元思維是管理者的責任,在面對黑白之間的灰色領域時,要有意識去思考第三和第四種可能。

直覺

管理者每天都要面對眾多數據、信息、事件、變化、謠言和政治,當這一切都混合在一起,管理層應該能夠利用他們的直覺在亂麻中找到頭緒。常識、洞察力和經驗是支撐直覺的重要因素。在時間不足的情況下,依靠直覺進行決策尤其適用。

以上這八個思維管理素質是成為一名成功的管理者的基本要素。作為管理者,無論你在組織裡的層級地位如何,都應該磨練這些管理思維能力。它們會讓你受益匪淺。

相關焦點

  • 身為企業管理者,這些來自東方的管理理論你不可不學
    太陽底下無新事,今天的企業管理者常常抱怨環境的風雲多變,然而早在30多年前,德魯克早已敏銳地察覺到,現代企業需要適應一個日漸相互連接又快速變化的環境,這是否和我們今天管理者的處境分外相似? 德魯克口中的「制定各類組織構成的複雜、多元社會的規則」,我們可以簡單理解為日本企業和組織的管理原則和經營哲學。不難看出,當時日本經濟崛起背後的管理理論已經成為全世界研究和效仿的對象。日本經典的管理理論有哪些?作為中國的近鄰和文化上的傳承者,源於東方的管理理論是否更符合中國的商業現實和文化土壤?讓我們簡單回顧一下對中國產生過深遠影響的管理理論。
  • 從員工思維轉變成管理者思維,你只需要做到五件事
    其實當一個管理者,自然有許多的做法。這裡我來介紹一下,怎麼樣才能做好管理。1、學會下放事務性工作很多時候,我們說管理就是溝通,所以作為管理者,你會發現事情變得特別多,尤其是溝通的事情。以前的你,主要工作就是做業務,人家挖你也好,升你的職也罷,都是看你業務能力強,所以你當了管理者,不能再去重點關注業務,更不能看不過去自己親自動手去做業務的事。
  • 企業最好的管理,是尊重每一位員工
    企業管理如果不懂得尊重員工,那在管理上就是失敗的,這也是企業不道德的行為。 這種尊重不僅僅是用錢說話,還有基本的人格尊重。一家企業如果沒有人性的關懷,做出一些讓員工寒心的事,還不及時認錯,會被大眾所唾棄,這對企業的發展是致命。
  • 大數據:為什麼企業管理者需要更好的進行「數據分析可視化」?
    比如,當你在查看數據視圖時,可以立即知道哪個節點出現了異常;如果使用文字編寫數據分析而不是可視化的圖表時,則需要從頭將數據整理歸納並運用一定的計算才能得出對「異常點」的推論。這大概也就是我們會願意去利用數據可視化的主要原因,隨著大數據發展的不斷深化,數據逐步佔據市場的核心地位,每個人都在以不同的方式收集數據,並想從中獲取到更多具有價值的信息來輔助個人乃至企業的管理。
  • 從「無限猴子定理」談企業管理
    從管理學的角度來看待「無限猴子定理」,會給企業的管理者帶來許多啟發。管理的科學性說明了企業的管理活動具有一定的客觀規律和流程制度,員工可以通過職業培訓和技術學習來掌握管理的技能,而伴隨著生產技術的不斷進步,管理的科學性在企業中更多地體現在精益生產、標準化生產、流水作業和信息自動化運作等方面。
  • 10本管理學書籍,深受科技行業企業管理者好評
    企業管理書籍今天,科探一航給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10本深受企業管理者好評的10本管理學書籍。1.《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影響比爾·蓋茨的工作智慧!讓工作從此「卓有成效」!如果你想知道如何高效工作,讀這一本就夠了!張瑞敏、陳春花鼎力推薦。彼得·德魯克曾擔任由美國銀行和保險公司組成的財團的經濟學者,以及美國通用汽車公司、克萊斯勒公司、IBM等大企業的管理顧問。德魯克根據多年的觀察,提出「並不是只有高級管理人員才是管理者,每一位知識工作者其實都是管理者,即使他沒有所謂的職權,只要他能為組織做出突出的貢獻。」
  •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個人管理的最高境界:一個人就是一支隊伍
    他認為:我們在企業管理中,要重視人的因素。簡而言之,就是要注重人的社會性,對個人的需要予以研究和探索,在一定的環境條件下,盡最大可能滿足人們的需要,尊重知識、重視人才,追求和諧,讓人擺脫金錢的奴役感,崇尚的是一種被尊敬的生命價值。
  • 餐飲管理需要注意什麼
    開這一餐飲店也要在管理方面注意,有些餐飲人認為管理不重要,其實不是的,下邊會講三點細節,只要是餐飲人認真看了,處理這些內容就可以提高店鋪的營業額,使自己的店鋪發展會越來越好。一餐飲管理要端正自己的心態剛開始開店的話,可能會出現很多的問題,可能因為在淡季的原因,生意不好,這需要管理者要時刻保持良好的心態,因為有些問題的確會存在,一定要認真分析。管理者也要憑藉自身的努力,需要時刻關注店面發展。
  • 如何管理員工?凝聚松下幸之助一生管理實踐的21點技巧
    所有管理者都需要碰到員工一上崗就能獨當一面,從一就職就能夠對自己心悅誠服,在一開始工作後就能夠熱情洋溢的為企業奉獻,或為部門團隊目標而奉獻。但是這樣的員工不是自然產生的,更多的還需要企業管理者對其悉心培養。日本著名企業家松下幸之助總結自己一生的管理實踐,提出了管理員工的21點技巧。
  • 你是「管理者」還是「領導者」?
    在傳統管理職能學派中,組織中的領導行為仍然屬於管理活動的範疇,它是管理的一個職能。簡單地說,領導就是指引和影響個體、群體或組織來實現其目標的各種活動過程。1.管理者與領導者雖然領導與管理密切相關,但它們之間的功能和作用是有明顯區別的,如表3-1所示。
  • 運營|企業運營管理必備的四大思維模式
    但事實上,這些問題的產生是因為管理者沒有了解企業運營管理的四大基本思維模式。那麼,今天我們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這四種模式。首先是運營管理思維與行為的關係。在企業運營管理中,我們遇到的各種各樣的問題,究其根本是思維模式與行為模式的關係問題。這就要求運營管理者需要在思維上掌握特定的模式,然後才能在行為上產生相應的選擇。思維決定行為,而行為反過來也作用於思維。
  • 管理大師德魯克說,企業管理就在這50句話裡,看3遍,輕鬆做領導
    界定使命是企業家的任務,而激勵與組織人力資源是領導力的範疇,二者的結合就是管理。 5,如果你的答案是:「不做這些事也沒有什麼影響。」應當學著說「不」,不管你是用很委婉的方式還是嚴詞以對,總之要說「不」。 6,有效的管理源自尊重個人的個性、尊嚴。
  • 打造網際網路時代管理者的聊天室,中企視訊出品周日晚八點
    周日晚八點,你能幹什麼?時間管理高手們,優秀企業家和職場精英們,一定不會浪費這個周日晚八點,它是下周一切計劃的開場白。細節決定人生成敗,戰略決定人生高度。成為卓越的人,必須擁有卓越的邏輯動線和人生大智慧。現代管理之父彼得·德魯克認為:執行者的願景、能力、技巧和理解決定了他們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周日晚八點,正是賦能管理者智慧的最為重要的一小時。
  • 管理學之父德魯克的10個管理法則、30個技巧,老闆要讀3遍
    彼得·德魯克,管理學大師,被公認為「管理學之父」,其著作影響了無數企業和企業家們。下文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德魯克的管理思想,共分為10個管理法則、30個技巧,管理者、領導者、老闆至少要讀3遍。
  • 龍陽推薦︱電視劇《大染坊》與企業經營管理
    無論是劇情、人物表演、所闡述的道理、宣揚的思想都深入人心,引人入勝,令人叫絕,主人公陳六子的聲音數日後仍餘音繞耳。後來特意買了全套光碟保存,再後來又將光碟複製到硬碟。有時間就看看,百看不厭,據說有的企業把它作為企業管理培訓的音像教材,我非常的認同。今年暑假再一次的觀賞劇情,依然震撼於它的經典、真實。其研究價值與優秀的經管類書籍《水煮三國》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深入淺出的表達了深奧的經濟管理學課題。
  • 太極拳理與企業管理理念
    馬雲說自己在運用太極精髓來管理企業:「愈學太極愈發現,其實我做企業幾乎完全是遵照太極宗旨,無論是與員工等內部關係管理,還是與客戶、與競爭同行等外部關係管理。」 三、守中平衡,萬事有度 太極含義的另一種解釋就是權衡。太極者,權也。
  • 北森全面績效管理,助力企業「輕鬆搞定」年終績效考核
    而作為管理者,每年年底最頭疼的莫過於組織的目標是否達成?考核評估是否客觀全面?員工是否認可評估結果?以及要如何去總結、如何制定接下來一年的目標。北森全面績效管理,讓企業戰略目標真正落地。同時,不同的顏色也代表著不同的目標進展風險等級,及時給出預警,讓管理者有效決策,規避風險。此外,管理者及HR還可通過目標看板清晰掌握員工及團隊目標及執行進展,而目標的對齊一目了然,讓大型項目的分解有據可依,並在執行滯後時得以及時了解,快速糾正。 多元化績效模型,滿足企業業務多元化發展需求 隨著市場競爭的家居,越來越多的企業業務呈現多元化的發展趨勢。
  • 陳春花:優秀的管理者沒有追隨者,而是與大家一起奮鬥
    作者|陳春花 來源|春暖花開(ID:CCH_chunnuanhuakai)導讀:全球競爭時代,一個企業想要在競爭中生存下來,管理者需要重視一線員工的能力建設,因為他們離顧客最近;需要尊重並運用員工的智慧、創造力和知識
  • 管理:你真的學會管理了嗎?管理學之父教你管理好你的企業
    全世界的管理者應該感謝這個人畢生的努力。闡明人和組織在我們社會中的作用。我認為彼得·德魯克比其他人做得更有效。如果說世界上有一位管理思想的天才大師,那就是彼得·德魯克。歸根結底,管理是一種實踐,其本質不在「知」而在「行」,其驗證不在邏輯,而在結果,其唯一的權威是成就因此,管理理論是從實踐中產生的,是實踐的最終結果。一、管理的任務1、本組織的特殊宗旨和使命。一個機構的存在是為了一個特殊的目的、使命和社會職能。2、使工作充滿活力,使員工有成績。企業只有一個真正的資源:人。
  • 管理 | 為什麼說優秀的管理者看起來很像「性格分裂者」?
    ,但放到管理的情景裡去,你必須要「怒目圓睜」,以起到震懾的作用。直白的說法就是,作為管理者,在不同的場合應該有不同的風格,該嚴格的時候要特別嚴格,不講情面;該nice的時候要特別nice,和風拂面。如果一個管理者在任何時候都只有唯一的一副面具,就很難是一個優秀的管理者。 因為,世界上任何事情,一旦走了極端,就一定會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