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HK女記者四年前「過勞死」至今才披露引質疑

2021-01-10 中國青年報

  中青在線東京10月5日電(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駐日本記者 張建墅)多家日本主流媒體10月4日報導,日本放送協會(NHK)披露一起社內職員過勞死事件。

  2013年7月,NHK一名31歲的女記者在家身亡;2014年5月,東京都澀谷勞動標準監督署調查認定她的死因,系過重勞動引發的充血性心衰。

  這名女記者2005年3月大學畢業,同年4月進入NHK工作,並被派往地方報導站,2010年7月調入NHK首都圈播放中心。2013年,她參與了6月東京都議會選舉和7月國會參議院選舉的報導活動;同年7月25日,即國會參議院選舉投開票第四天,她一直忙到凌晨才回家,之後被發現倒在家裡的臥床上,是充血性心衰所致的猝死。

  東京都澀谷勞動標準監督署調查發現,該女記者生前,自2013年6月下旬到7月下旬的一個月裡,加班共159小時37分鐘;同年自5月下旬起的一個月內,加班共146小時57分鐘。調查認定,在上述兩場選舉的採訪報導中,她「工作到深夜,未能確保充分的假日」,「處於積壓了相當的疲勞、經常性睡眠不足的狀態」。

  《朝日新聞》4日相關報導指出,女記者死亡在被認定為「勞動災害」後三年多時間裡,NHK方面一直未予公開,同時卻在「賣力」地報導電通公司發生的一起因過勞而自殺事件。作為公共傳媒機構,NHK的報導立場和姿態或應受到質疑。

國際部

相關焦點

  • 日本女記者過勞死細節3年後曝光 連續兩月加班
    圖片來自網絡  多家日本主流媒體10月4日報導,日本放送協會(NHK)近日披露了一起社內職員過勞死事件。根據披露的信息顯示,這名31歲的女記者在死前一個月內曾加班長達159個小時。  2013年7月,一位受僱於NHK的名叫佐戶未和(Miwa Sado)的女記者在家身亡。次年5月,東京都澀谷勞動標準監督署通過調查認定,她的死因系過重勞動引發的充血性心衰。
  • 什麼是過勞死 過勞死的十大症狀
    現如今,不少大城市的白領都有「過勞死」的狀態。大城市的白領因為生活的壓力,腦力和體力時刻都在透支,同時生活不規範也會導致「過勞死」。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講講「過老死」的十大症狀,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什麼是過勞死  「過勞死」是指在非生理的勞動過程中,勞動者的正常工作規律和生活規律遭到破壞,體內疲勞蓄積並向過勞狀態轉移,使血壓升高、動脈硬化加劇,進而出現致命的狀態。
  • 什麼是過勞死-過勞死信號—危險症狀一覽
    「過勞死」十大危險信號為:  一是「將軍肚」早現;  二是脫髮、斑禿、早禿;  三是頻頻去洗手間;  四是性能力下降;  易過勞死的危險症狀  研究者認為;在以下28項症狀和因素中佔有7項以上即是有過度疲勞危險者,佔10項以上就有可能在任何時候發生過勞死.同時在第1項-第9項中佔兩項以上.或者在第10項-18項中佔3項以上者.也要特別注意,這28項症狀和因素分別是:  1.經常感到疲倦,忘性大;  2.酒量突然下降,即使飲酒也不感到有滋味
  • 日本368起過勞死 過勞猝死急救流程步驟
    據朝日新聞報導,這5名男性員工皆為負責開發系統的技術人員或研究人員,他們相繼被認定為工傷。「過勞死」問題在日本並不罕見,幾乎每年都有相關報導。日本政府長期犧牲員工福利,以企業和經濟利益為先的做法也長期遭到外界批評,但是過勞死的問題和根深蒂固的文化始終難以解決。  日本政府於2017年通過首部《預防過勞死等預防對策白皮書》。白皮書顯示,2010年至2015年,共368起(男性352人,女性16人)過勞死事件。其中40歲左右男性,29歲以下女性自殺比例最高。
  • 過勞症狀自測看你是否屬於過勞死高危人群
    目前,「過勞死」已越來越多地影響到白領一族的身心健康,要想防止「過勞死」,就必須了解身體為我們發出的「過勞死」信號。日本公眾衛生研究所的科研人員曾對日本「過勞死」高發現象做過詳細研究,從預防角度,他們列舉了27種過勞症狀和因素。研究者認為,在這27項症狀和因素中佔有7項以上,即是有過度疲勞危險者,佔10項以上就可能在任何時候發生「過勞死」。
  • 幾種暗示過勞死的徵兆
    下面尋醫問藥網中醫頻道就來為大家介紹幾種暗示過勞死的徵兆。 過勞死 在這27項症狀和因素中佔有7項以上,即是有過度疲勞危險者,佔10項以上就可能在任何時候發生「過勞死」。同時,第1項到第9項中佔兩項以上或者第10項到18項中佔3項以上者也要特別注意。
  • 病態的加班文化:還有多少人要「過勞死」?
    「過勞死」(Karoshi),這是一個日本術語,字面意思是「死於過度勞動」(death from overwork)。事實上,1969年就有了第一例過勞死的案例,此後此類受害者的數量也在增加。據《華盛頓郵報》報導,2015年有189人被判定為過勞死,不過分析家認為真正的受害人數更高。 雖然日本的政治家們已經通過了一些立法,旨在防止更多的過勞死,但專家告訴我們,日本有毒的工作文化讓這個問題更加棘手。 日本法律規定,員工每周只應工作40小時。
  • 雲知聲披露招股書 市佔率過高引投資者質疑
    雲知聲披露招股書 市佔率過高引投資者質疑 來源:和訊科技 • 2020-12-15 09:01:50 12月14日消息近日,雲知聲披露招股書稱,其在智慧醫療和家電領域的市佔率高達
  • 過勞死的早期症狀及預防辦法
    過勞死是指工作人員的正常工作規律和合生活規律遭到了破壞,進而產生了致命的危險。隨著工作壓力的越來越大,過勞死已經成為了現如今的重點問題,接下來就一起跟隨小編去看看過勞死的症狀和預防吧。
  • 具備「過勞死」的3個徵兆
    對此,生命時報的一篇文章就介紹了「過勞死」十大信號、6個加重疲勞的壞習慣以及緩解疲勞的四個實用建議,希望對你能有幫助。 據了解,「過勞死」的說法最早來自日本。上世紀60年代,日本工業迅速發展,由於工作時間長、勞動強度加重、心理壓力過大,發生大量猝死案例。
  • 關切|「過勞死」離你到底有多遠?
    如果從相關統計數據看,「過勞死」現象或許比我們不時在新聞中看見的極端案例要普遍得多。早在2012年,就有調查顯示,中國已超越日本成為「過勞死」大國,巨大的工作壓力導致我國每年過勞死亡的人數達60萬人。而有關醫學調查也表明,我國的亞健康人群比例高達70%。
  • 日本過勞啟示錄
    那個研究「過勞死」的人,過勞死了。文丨華商韜略 楊 凱在過勞大國日本,關於過勞及其應對舉措的探討,已經有數十年的歷史。【1】2015年12月25日,高橋茉莉從電通女員工宿舍四樓一躍而下,結束了她24年的短暫人生。
  • 專注於「過勞死」的日本教授,卻因過度工作而倒下!
    專注於「過勞死」的日本教授,卻因為過度工作倒下,究竟怎麼定義過勞死 當你遇到一個生命和工作抉擇的問題必定毫不猶豫選擇生命,活著才有機會去賺錢,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面對壓迫是一個什麼樣的心態,大部分的人無法將自己的想法融入世界的發展當中。
  • 晴雯竟是過勞死?她真的只是一個丫環嗎
    晴雯竟是過勞死?她真的只是一個丫環嗎?文/姜子說書青埂峰下一頑石,曾記幻相併篆文,月旨石見《石頭記》!榮即華兮華即榮,木石前盟西堂主,胭脂染就《紅樓夢》!聲能兩歌手兩牘,兩鑑風月兩生花!以詩傳史石上墨,誰識畫眉昭風流?
  • 網傳「過勞死八大訊號」 醫生闢謠稱是「亞健康」
    溫州網訊 深圳36歲IT男坐馬桶上猝死、杭州26歲麻醉規培醫生猝死……日前,一份關於「過勞死八大訊號」的帖子進入網絡熱門話題榜,有人對號入座引發忐忑。然而,臨床心內科專家卻表示,年輕人猝死事件的主因並非過勞,而是心臟或血管方面的基礎性疾病所致,「過勞死八大訊號」是身體「亞健康」的表現,只說明身體疲勞了。
  • 鄭曉珊|「過勞死」之職業關聯性疾病救濟進路
    最終,其補償仍取決於工作因果,需在導致發病的工作性因素與非工作性因素間做出謹慎權衡,以前者至少不弱於後者為前提,適用工傷補償關鍵詞:「過勞死」;職業病;工傷認定;工作原因;「48小時條款」「過勞死」(Karoshi)一詞原生於日本,因20世紀70~80年代極具影響的過勞死社會運動而為人所熟識,用以代指「因過度工作而致之死亡」。
  • 「過勞死」離你很遠?警惕那些「毫無徵兆」的危害
    據媒體報導,日本少女偶像團體「私立惠比壽中學」成員松野莉奈8日在家中昏迷,送往醫院後不久就不治身亡,年僅18歲,疑是因為平均每天只睡3小時的不正常作息、工作太過勞累導致的「過勞死」。  關注「過勞死」,宜早不宜遲  「過勞」後往往會出現頭暈,頭痛,不定向的肌肉疼痛或者關節疼痛,失眠多夢、記憶力減退,過於緊張或者焦慮等等。  從醫學上解釋,「過勞死」是因為工作時間太長,勞動強度增加,導致自身可能潛藏著的一些疾病急性惡化,往往這些疾病都是猝不及防,難以預料的,救治不及時就有可能會導致死亡。
  • 過勞死腦力工作者風險高 四個方法能預防
    近些年,「過勞死」的概念逐漸為人熟知,「工作累、壓力大」成了很多人的口頭禪。近日,發表在《柳葉刀》雜誌的子刊——《糖尿病與內分泌學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揭示了兩類工作壓力(高工作要求且對工作缺乏控制,工作激勵機制失衡)與死亡風險的關聯性。
  • 女記者貼馬英九「走光照」竟引軒然大波
    臺灣一「獨立媒體公司」女記者陳育賢最近在個人臉書上傳一張馬英九參加臺灣「清華大學」在臺60周年校慶路跑活動熱身時的「走光」不雅照
  • 越來越多的人過勞死?出現5種症狀別強撐,或說明你已經「過勞」
    著眼於微觀,我們的勞動者的工作壓力與強度也在不斷地加大,社會上關於「過勞死」的新聞越來越多。那麼,到底「過勞」的狀態是怎麼樣的呢?什麼時候說明自己已經處於過勞的狀態?一、記憶力顯著下降很多從事高強度腦力活動的工作者,比如科研人員、程式設計師、投行等精英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