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普夫談貝多芬《 「槌子鍵「鋼琴奏鳴曲》丨「我的主要作品在50年之內不會被人們所理解.」

2021-03-03 每晚一張音樂CD

巴倫博伊姆演奏《 「槌子鍵「鋼琴奏鳴曲》

肯普夫談貝多芬《 「槌子鍵「鋼琴奏鳴曲》

往期內容:1、畢瑞特丨回憶我的老師肯普夫丨他認為每個鋼琴演奏者都有自己的特長;學生不應該只是模仿大師的演奏;2、橫跨古典、浪漫的詩情畫意丨肯普夫演繹最浪漫巴赫《哥德堡變奏曲》(BWV988)

記者:您將要演奏貝多芬最偉大的作品106號奏鳴曲(Hammerklavier,第二十九號鋼琴奏鳴曲),也許這是他最重要的鋼琴作品。這部作品被稱為「槌子鍵鋼琴」奏鳴曲,您能解釋一下為什麼嗎?

肯普夫(Wilhelm Kempff):這個標題其實並沒有暗示出作品的特徵,但是最早的時候的確是這麼叫的。貝多芬使用了義大利語名詞來制止了這種誤解,並他以他一貫幽默的方式向編輯建議了這個詞的多種德語含意。義大利語中的「能演奏強弱的鍵盤樂器」在德語裡就是「槌子鋼琴」。在貝多芬的下一首鋼琴奏鳴曲,也就是作品109號中,這個義大利名詞又被重新使用,這標誌了對傳統進行革新的一種勝利。

記者:您認為貝多芬是否認識這首鋼琴奏鳴曲在音樂史上的重要性了?

肯普夫:我想是這樣。貝多芬在世的時候,他的許多具有超前意識的作品常常被誤解,比如,他的這首作品和他的最後一首弦樂四重奏就是這樣。貝多芬在寫給一位維也納編輯的信中曾經說到:「我的主要作品在50年之內不會被人們所理解。」這是一個準確的預言,像弗朗茨·李斯特,克拉拉·舒曼,漢斯·馮·彪羅這樣的鋼琴家的確花了近半個世紀的時間去理解這部巨人般的奏鳴曲。

記者:您談論的是這首作品巨人般的特徵。貝多芬的這首奏鳴曲像他的大多數奏鳴曲一樣,也是由四個樂章構成:快板、諧謔曲、慢板和廣板。您認為哪個樂章是最輝煌和最具特色的?

肯普夫:也許是那個偉大的慢板樂章和隨後的廣板與賦格。

記者:為什麼是這兩個樂章呢?

肯普夫:像如此這般雄渾和不朽的慢板樂章在那以前從未出現過。在這個持續的慢板中,貝多芬挖掘了人類靈魂的最深境界,沒有超常的熱情衝動是很難達到的。

記者:那賦格呢?

肯普夫:對,這首賦格,規模太大了,它應該被閱讀而不是被演奏。這是鋼琴獨奏作品中「賦格的藝術」,對位藝術在雄心壯志中完全熔合了。另外,貝多芬還有一些像註解一樣的話:「賦格的自由度是有限的,在這些自由度中展現的卻是賦格的創意。」貝多芬把這種古老的形式賦予了一種新的精神,但是並沒有完全摧毀它。他崇尚古老賦格的規則。多種音色在自由發展的同時又嚴格地遵循著和諧的力量。在這裡,沒有混亂;相反,卻是一種對支配宇宙星辰外在規則的深深敬意。對於我來說,這音樂就是宇宙。

記者:肯普夫先生,謝謝您。

偉大鋼琴家系列:1、布倫德爾自述丨「我並不認為有什麼成功秘訣,如果真有什麼秘訣,我知道我並沒有遵循它。」 2、法國鋼琴外交家讓•皮爾•阿蒙格丨他把「拉威爾」帶到中國!3、我們找到的朱曉玫還是「鋼琴隱者」嗎?4、他是德慕斯的老師丨法國鋼琴家伊夫斯·奈特(Yves Nat)5、把樂譜的內在涵義表達出來才有真正的價值丨魯賓斯坦的以色列告別音樂會;6、鋼琴家周廣仁丨「 我要讓更多的人會彈琴!」 7、一份古爾達曾經銷毀卻幸運保存下來的莫扎特奏鳴曲全集錄音;8、我聽巴克豪斯彈勃拉姆斯《六首小品》(Op.118)丨他「雖然豪放,卻倒也善於演繹這類輕巧的小曲兒。」 9、津迷水蛋聽波格萊裡奇丨他平和的外表下蘊含著烈火般的性情;10、在彈完這首蕭邦圓舞曲後,李帕蒂倒在了鋼琴上……11、古爾德拒絕耶穌受難的拯救,他所追求的完美,是帶著枷鎖的逍遙;12、鋼琴家哈絲姬爾一生被疾病折磨,但是神聖的音樂是她最好的醫生;13、從物質得到滿足的時代已經過去?鋼琴家波利尼說:「藝術的存在是人類最偉大的天賦,即使它表面看起來沒有帶來任何物質上的回報!」 14、笑容最燦爛鋼琴家普萊斯勒丨「沒有所謂的終身成就獎」;15、王羽佳2016演奏集錦丨紀錄短片《鋼琴家王羽佳的生活》

相關焦點

  • 鋼琴上的《第九交響曲》丨淺析貝多芬《降B大調第29號「槌子鍵琴」鋼琴奏鳴曲》(Op.106)第一樂章
    無論從外型還是內容上看,這首鋼琴奏鳴曲都是屬於古今絕無僅有的大型鋼琴作品。當時倫敦的鋼琴製造商勃洛多烏德(Broadwood)送給貝多芬一架出色的鋼琴,當時英國製造鋼琴性能上舉世聞名,貝多芬因這一架鋼琴而產生了這部巨大的奏鳴曲,鋼琴在當時德文稱「槌子鍵琴」,以有別於「撥弦鍵琴」,因此,這部作品又稱《槌子鍵琴奏鳴曲》。
  • 槌子鍵鋼琴奏鳴曲 | 貝多芬英雄主義的壯美情懷
    先「劇透」點,這部龐大的作品裡有小段是蕭邦式的,這就是說被蕭邦「抄襲」了,要知道,貝多芬寫這部奏鳴曲時,蕭邦是8歲稚童,不信去聽聽看,必不負有心人。▲ 王羽佳/卡內基/2016據記載,倫敦的鋼琴製造商託馬斯·布羅德伍德在拿破崙戰爭結束後,進行歐洲巡演,1818年到維也納訪問了貝多芬,並送給他一架槌子鍵琴(Hammerklavier)。
  • 如何理解貝多芬《「悲愴」鋼琴奏鳴曲》的「悲愴」意韻?
    德國作曲家貝多芬(Beethoven,1770―1827)創作了三十二首鋼琴奏鳴曲,由於其藝術價值和文獻地位的重要特徵故被後人稱譽為「音樂聖經」。其中作品標題為「悲愴」的第八鋼琴奏鳴曲(作品13號)是貝多芬個性音樂風格和所屬流派特徵的鮮活體現,又是鋼琴奏鳴曲體裁風格的範本式樣和鋼琴音樂文獻中的經典作品。
  • 新片《槌子鍵琴奏鳴曲》引領索科洛夫新專輯
    ——《泰晤士報》,2015年1月格裡戈裡·索科洛夫被公認為古典音樂界的泰鬥之一。這位俄羅斯鋼琴家對於音樂特有的修養和洞察力與他的藝術完美融合在了一起。DG此前為他發行了《薩爾茨堡獨奏音樂會》,這張專輯獲得業界一致好評,並獲得古典回聲大獎,同時還是2015年最暢銷的古典專輯之一。索科洛夫的新專輯《舒伯特與貝多芬》相隔一年之後將在2016年1月15日發行。
  • 貝多芬:我寫的這首曲子,鋼琴家練50年才能彈
    貝多芬的32首鋼琴奏鳴曲,被譽為鋼琴作品中的「新約全書」,這套作品不僅在音樂史上有著承前啟後的重要作用,而且對貝多芬本人也是意義重大。從1794年的《f小調第一鋼琴奏鳴曲》到1822年的《c小調第32鋼琴奏鳴曲》,貝多芬從創作的早期到晚期都在進行鋼琴奏鳴曲的寫作,這些作品也見證了他創作風格的變化。
  • 貝多芬《悲愴鋼琴奏鳴曲》曲式作品分析
    《c小調第八鋼琴奏鳴曲》導讀:在貝多芬眾多作品中,鋼琴作品佔有重要地位,尤其是他的32首鋼琴奏鳴曲,被稱作鋼琴家的「新約全書」。其中第八首又名《悲愴》,是一首非常經典的作品,可以說是貝多芬早期創作的寫照,同時也是他創作生涯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曲子突出了貝多芬同命運鬥爭及其超凡脫俗的人物個性。作品共三個樂章,本文從創作背景、曲式結構方面入手,對此作品作初步的探究。一、創作背景 《c小調第八鋼琴奏鳴曲》――悲愴,創作於1798年,出版於1799年,是貝多芬早期作品中最傑出的一首。
  • 貝多芬《悲愴鋼琴奏鳴曲》欣賞指南
    《悲愴》導讀:本文通過對貝多芬的生平簡介、個性特徵,鋼琴奏鳴曲的結構,作品創作背景及作品的三個樂章進行分析,闡述了鋼琴奏鳴曲《悲愴》的藝術特點、表現手法以及作者所要表達的內心情感和社會現實,使讀者更好地理解此作品。
  • 聆聽肯普夫及其貝多芬奏鳴曲全集
    二次大戰中,肯普夫停止了一切公開演奏,50歲之後才重新出山,成為戰後德國鋼琴家的代表人物。降A大調第32號鋼琴奏鳴曲Piano Sonata No.32 Op.111 1819-1822 E小調貝多芬的32首鋼琴奏鳴曲完成於1795年—1822年,長達
  • 貝多芬的32首鋼琴奏鳴曲
    許多著名的古典鋼琴大師們都善於使用這一體裁,並利用這一體裁創作了大量的經典作品,如海頓52首,莫扎持17首等。貝多芬32首奏鳴曲的創作幾乎貫穿了他的一生,具有一定的自傳性。深刻的思想內涵和激烈的矛盾衝突在貝多芬手裡發揮了奏鳴曲式的巨大威力。可以說,貝多芬的32首鋼琴奏鳴曲無論在廣度和深度上都超過了他的前人海頓和莫扎特,被歐洲音樂史譽為「新約全書」,與巴赫的《十二平均率》均被鋼琴界作為必彈曲目。
  • 手型,真的是「中國鋼琴教育的最大騙局」嗎?
    12、當今天的音樂界只知訓練手的技巧,而忘記了培養心靈的神聖工作時,這部《貝多芬傳》對讀者該有更深刻的意義;13、傅雷紀念貝多芬丨「要是我犧牲了我的生命力,還有什麼可以留給高貴與優越?」 14、斯特拉文斯基帶你領會貝多芬第二至第六交響曲;15、陳必先丨演奏貝多芬,不能光把音彈出來就算了!16、肯普夫談貝多芬《 「槌子鍵「鋼琴奏鳴曲》丨「我的主要作品在50年之內不會被人們所理解。」
  • 貝多芬的鋼琴協奏曲
    我喜歡鋼琴協奏曲的原因,首先是因為喜歡鋼琴這件樂器。鋼琴無疑是件男性化的樂器,與小提琴暖調的嫵媚或者感傷相比,它的演奏,總令人感覺似高高雲影下泛著深藍又因寒意有些凝固的秋水。鋼琴的好處,有人說是因為音域——它的88鍵相等於一支樂隊從低音提琴到短笛的全部表現能力。若論音域,管風琴之寬廣應該勝於鋼琴,但也許管風琴太多屬於神的聲音,所以不會有鋼琴那樣親切的牽動人心。
  • 貝多芬晚期的五首鋼琴奏鳴曲丨完全失聰丨全憑內心聽覺創作的作品丨貝多芬的最高境界
    這些作品的形態各異,奏鳴曲式結構已很難察覺,但它們的核心仍是古典主義,這是貝多芬晚期哲理思考的結果,從這些作品的曲譜猶如「滿天星鬥」般密集複雜的織體中可以看出作曲家內心所歷經的艱難沉思。 貝多芬第二十八號鋼琴奏鳴曲 Op.101 (巴倫博伊姆演奏)   對貝多芬鋼琴奏鳴曲的研究是學界經久不衰的熱點問題。
  • 貝多芬32首鋼琴奏鳴曲詳解(晚期:走向哲思的終局)
    首先推出的是貝多芬的32首鋼琴奏鳴曲完整分析和唱片推薦試聽。值得收藏!晚期5首鋼琴奏鳴曲的創作大概在1816年-1825年期間。由於失聰而與感受力極度隔離,精神上孤寂痛苦。從中期英雄風格,走向晚期哲人沉思的意境,初聽幾分苦澀、幾分狂狷,但這正意味著他不妥協、不忍讓的最後內心掙扎。
  • 貝多芬《c小調第八號鋼琴奏鳴曲「悲愴」》賞析
    【老同學】點擊右上角,轉發或分享本頁面內容。  《c小調第八號鋼琴奏鳴曲「悲愴」》Piano Sonata in c-moll "Pathetique" Op.13,這是達到了貝多芬早期鋼琴奏鳴曲之頂峰的傑作,也是因其戲劇性的優美旋律而為世人所熟悉的作品。本曲無論在內容、旋律和結構等諸多方面,都滲透著一種日耳曼民族特有的理性,這也是貝多芬等德國音樂家共有的特質。
  • 不可不學的5首貝多芬鋼琴奏鳴曲
    他的作品對世界音樂的發展有著非常深遠的影響,因此被尊稱為「樂聖」和「交響樂之王」。貝多芬的鋼琴音樂作品以熱情豪放和對比強烈的交響性著稱。鋼琴奏鳴曲在他的作品中佔有重要的地位,不但體現了他個人音樂創作風格的演變,而且預示了鋼琴音樂從古典主義進入浪漫主義的過程。
  • 「音階練習使我終身受益」丨音階訓練作品指南
    貝多芬第五鋼琴協奏曲完全賞析紀念富特文格勒丨談貝多芬交響曲她彈出了具有旺盛生命力的貝多芬一口氣聽完貝多芬五首鋼琴協奏曲普通樂迷的貝多芬鋼琴奏鳴曲入門我們該如何比較莫扎特與貝多芬?為什麼貝多芬的畫像總是面帶怒容?「古爾德先生,你確實質疑貝多芬!」
  • 莫扎特鋼琴奏鳴曲演奏風格指南
    奧地利作曲家莫扎特的鋼琴奏鳴曲屬於古典派的奏鳴曲,在其室內樂作品中佔有重要地位。他的音樂蕩漾著人們的靈魂,使人們的情操變的高尚。莫扎特以他無比自然、流暢、直率的天性,顯示其音樂的精神面貌——優雅、甜美、柔和、細膩的感情。他的鋼琴奏鳴曲是鋼琴藝術史上不朽的精品。
  • 研音研舞 | 優秀作品賞析:貝多芬熱情鋼琴奏鳴曲
    路德維希·凡·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年12月16日—1827年3月26日),出生於神聖羅馬帝國-科隆選侯國的波恩,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之一,歐洲古典主義時期作曲家。據羅曼·羅蘭《貝多芬傳》:「鐵血宰相奧託·馮·俾斯麥最喜愛聽這首曲子,他說貝多芬最適合他的神經」。熱情奏鳴曲是貝多芬32首鋼琴奏鳴曲之一,共3個樂章。
  • 理解貝多芬32首奏鳴曲需要了解的創作背景
    貝多芬創作的鋼琴奏鳴曲,從青年到晚年創作風格一直在變化,每個時期的風格特徵各不相同,這與他所處的時代、所處時代的文化是分不開的。貝多芬第五鋼琴協奏曲完全賞析紀念富特文格勒丨談貝多芬交響曲她彈出了具有旺盛生命力的貝多芬一口氣聽完貝多芬五首鋼琴協奏曲普通樂迷的貝多芬鋼琴奏鳴曲入門我們該如何比較莫扎特與貝多芬?為什麼貝多芬的畫像總是面帶怒容?「古爾德先生,你確實質疑貝多芬!」
  • 5首最著名的貝多芬鋼琴奏鳴曲
    這是達到了貝多芬早期鋼琴奏鳴曲之頂峰的傑作,也是因其戲劇性的優美旋律而為世人所熟悉的作品。貝多芬曾說過他的作品二十七號的兩首奏鳴曲都像幻想曲。他指示升c小調第十四鋼琴奏鳴曲的樂章之間要緊接不要有停頓,這樣才能從開始樂章以暗示性的方式逐漸展開,進入到錯綜複雜的終樂章,而得以提供一種凝聚高潮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