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修很冷門的一首詞,最後3句卻是神來之筆,令人讚不絕口

2021-01-12 慶餘說詩詞

友情與親情、愛情一樣,是構成人物內心世界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古典詩詞創作的永恆題材。無論是王維《渭城曲》中的「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還是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亦或是秦觀《滿庭芳·碧水驚秋》中的「西窗下,風搖翠竹,疑是故人來」,無一不是表達了朋友之間的深情厚誼。

本文就讓我們通過北宋詞人歐陽修的《浪淘沙·把酒祝東風》,來一起感受下古代文人是如何在詩詞中表達對朋友的深情厚誼的。首先,這首詞是歐陽修與朋友梅堯臣在洛陽城東舊地重遊時有感而作,也就是宋仁宗明道元年(1032)春。所以詞中傷春惜別,抒發了人生聚散無常的感嘆,表現出詞人對友情的珍惜。

雖然歐陽修的《浪淘沙·把酒祝東風》,相對於唐宋時期的友情詩詞來說並不算有名,但是詞的最後三句「今年花勝去年紅,可惜明年花更好,知與誰同?」卻是神來之筆,令人讚不絕口。概括來說,便是以惜花寫惜別,以別情之重襯託友情之深。正如俞陛雲《唐五代兩宋詞選釋》所說:「因惜花而懷友,前歡寂寂,後會悠悠,至情語以一氣揮寫,可謂深情如水,行氣如虹矣」。

《浪淘沙·把酒祝東風》

把酒祝東風,且共從容。

垂楊紫陌洛城東,

總是當時攜手處,遊遍芳叢。

聚散苦匆匆,此恨無窮。

今年花勝去年紅,

可惜明年花更好,知與誰同?

然後,詞的開篇兩句「把酒祝東風,且共從容」,意思是說歐陽修端著酒杯向東風祈禱,希望東風不要匆匆而去,能夠留下來參與他與朋友的宴飲。從這兩句的意思來看,歐陽修沒有走尋常離別詞的套路,即沒有寫酒宴之盛,也沒有寫宴飲之樂,而是別出心裁的希望東風能夠一同參與這場離別的宴席。那麼歐陽修為何要這麼做呢?

因為東風送暖,萬物生長,它代表著的就是大好的春光。所以歐陽修祈禱東風不要匆匆而去,也就是在傷春、惜春。然而歐陽修的真正目的還不是傷春、惜春,而是以此來襯託別情。也就是緊接著所說的「垂楊紫陌洛城東,總是當時攜手處,遊遍芳叢」,洛陽城東垂柳婆娑的郊野小路,就是我們去年攜手同遊的地方,在那裡我們遊遍了奼紫嫣紅的花叢。

下片起始兩句「聚散苦匆匆,此恨無窮」,歐陽修便對人生的聚散無常發出了沉重的感嘆。它的意思是說,人的歡聚本就艱難,卻又要匆匆作別,這怎麼不讓人產生無窮的悵恨呢。正如南朝梁江淹《別賦》所說:「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己矣!」歐陽修的心情可想而知。但反過來看,歐陽修的這聲感嘆,何嘗不是他對朋友深情厚誼的表現。

詞的最後三句「今年花勝去年紅,可惜明年花更好,知與誰同?」,即今年的花要比去年的紅,明年的花要比今年還要美豔,可惜明年此時不知道該和誰同遊了?從寫法上來看,這三句是典型的「以樂景寫哀」。「今年花勝去年紅」,說明歐陽修與朋友去年就一起遊賞過,有過美好的一段回憶。今年則是久別重逢,卻又要匆匆別離,連更為鮮豔的花都來不及欣賞,其心情自然是感傷的。

至於「可惜明年花更好,知與誰同?」則是更進一層,旨在將這三年的花加以比較,層層推進,說明從今年離別之後,明年就不知道有沒有機會再相聚了,更別提再欣賞鮮豔繁盛的花朵了。如此一來,以惜花寫惜別,就堪稱是這首詞的神來之筆。因為別情越重,便說明了歐陽修對朋友梅堯臣的友情越深。從結構來看,這裡顯然也是構思新穎。

縱觀歐陽修的這首詞,以惜花寫惜別,既抒發了人生聚散無常的感嘆,也表現了歐陽修對友情的珍惜。全詞婉麗雋永,含蘊深刻,耐人尋味。「今年花勝去年紅,可惜明年花更好,知與誰同?」,讀到這裡,你有沒有想起那個曾與你一同共遊美好山河,如今卻因種種原因不能再同遊的朋友呢?也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交流對此詩的見解。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張先與尼姑約會時寫下的詞,歐陽修讚不絕口
    今天,我們來了解的這首詞是張先的代表作之一,寫作於張先與一個尼姑約會後戀戀不捨之時,北宋著名文學家、詞人歐陽修對此作讚不絕口。全詞如下:《一叢花》傷高懷遠幾時窮?無物似情濃。離愁正引千絲亂,更東陌、飛絮蒙蒙。嘶騎漸遙,徵塵不斷,何處認郎蹤!雙鴛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橈通。梯橫畫閣黃昏後,又還是、斜月簾櫳。沉恨細思,不如桃杏,猶解嫁東風。
  • 歐陽修這元宵詞,被辛棄疾《青玉案》碾壓近千年,懂詞的表示可惜
    於是,辛棄疾一首《青玉岸·元夕》從此人人傳頌。仔細品來,這首詞最難能可貴處,在於透過柔軟能夠見到堅強、豪邁,磊落狂放之氣,這正是宋詞特有的魅力。從這個角度而言,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這首歐陽修之作,從意境、文採、格調而言,其實都是不輸辛棄疾的,不少懂詞的朋友都表示它被忽視是一件很可惜的事。
  • 歐陽修寫了一首詞,讓人一讀再讀
    今天我們要讀到的,是北宋文學家歐陽修的一首離別詞。雖然很多人對這首詞不是很熟悉,但是其中一句「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與月」卻是數百年來讓人耳熟能詳的經典佳句,甚至還有很多人一直將此句用來形容刻骨銘心的愛情。而事實是,這樣一首美輪美奐的詞,描寫的正是離人分別時的愁腸百結,與風花雪月並無關係。
  • 歐陽修很悲傷的一首詞,道盡人生無奈,催人淚下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詞《生查子·元夕》,它的核心內涵便是抒寫了「物是人非」之感。對於北宋文學家歐陽修的這首詞,相信大家都不陌生。畢竟說起元宵節的詩詞,它可算得上是一首千古名作。而歐陽修的物是人非,則是有她的元宵節,是「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沒有她的元宵節,是「淚溼春衫袖」,巨大的情感反差顯而易見。《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 歐陽修很深情的一首詞,短短8句細膩而美好,值得一讀再讀
    文/顧無【引觴漫談】北宋一代有名的文壇宗師歐陽修,他是當時的宰相,是文人的領袖,有一群同樣地位尊貴,才華橫溢的知己,喜歡提攜後輩,他的一些思想被蘇軾繼承且發揚光大,成就了北宋文學的巔峰。歐陽修在歷史中給人留下的印象並不刻板,不是那種腐儒一般的文人,而帶有著一種通透,接地氣的感覺,讀他的「環滁皆山也」就可見其大概。而他的少年時期,也並沒有什麼神異的跡象預示著他將主宰北宋文壇幾十年。少年的歐陽修和我們一樣,沉浸在對愛情的渴望中。
  • 歐陽修很豁達的一首詞,情真意切,開篇第一句卻被蘇軾取笑
    歐陽修之詞往往豪放之中又帶著沉著的意趣,雖多敘閒情逸緻,卻又將真情溢滿筆端。後人普遍認為歐陽修詞高於馮延巳和晏殊詞,詞論家們在評論各大詞人的作品時,既有推崇之語也會根據自己的理解指出不足之處,唯有在面對歐陽修之詞時幾乎都是一味的讚賞。
  • 蘇軾緬懷歐陽修的詞,富有文採,結尾人生感悟,讀完令人透徹心扉
    詩中的前半句,既體現了詩人對恩師歐陽修的無限懷念,也體現了詩人對歐陽修的真誠友情,我想,歐陽修在世時,應該不只是一對完美的師徒,更應該是一對真誠的朋友,此刻我們就在歐陽修所建的平山堂裡,當詩人再面對這些,自然會有萬千思緒。
  • 落榜詩人寫下一詞,無一「雨」字卻句句有雨,令人讚不絕口
    如北宋万俟詠的詞《長相思·雨》,便是唐宋此類詩詞中的傑出作品之一。雖然對於我們來說,万俟詠在群星璀璨的唐宋時期並不知名,甚至可以說是比較冷門,但是在万俟詠生活的時代,他可是「每出一詞,次日即盛傳都下」。
  • 歐陽修最深情的送別詞,三四句是千古寫情佳句,美得令人心醉
    歐陽修北宋的詞壇大家,他的詞,在五代詞人的基礎上,有了更多對於人生的關注,他沿著南唐後主李煜開闢的道理,更多地將人生的感受寫入詞中,擴大了詞的抒情功能。今天我推薦一首歐陽修的送別詞《玉樓春》,這首詞的三四句,是寫情的千古名句。
  • 晏幾道最冷門的一首詞,結尾一句太過飄渺迷離,連道學家都被誘惑
    不過在朝的文人多填雅詞,而在野的騷客多寫俗詞豔詞。最有代表性的便是填雅詞者如宰相晏殊,流連市井填豔詞者如才子柳永。彼時,雖有「詞為豔科」的說法,但作雅詞的官宦文人往往對寫戀情相思的「豔詞」很是鄙夷。據說柳永曾攜自創的「曲子詞」拜謁晏殊,晏殊閱其詞集,讀到「針線閒拈伴伊坐」一句,直斥為淫詞豔曲。可見當時雅俗涇渭之分。
  • 歐陽修早期最具代表性的一首詞,漸行漸遠漸無書,水闊魚沉何處問
    其實說起歐陽修的詞,有人認為太過於花哨,寫得也太過於女兒情長,然而他自己本人還在世時,編輯自己的文集,也並沒有把他的詞收錄進去,這也使得後世對於他的作品,往往會把一些寫得比較豔情的詞作,安在別人的頭上,最著名的便是朱淑真,有人認為《生查子.元夕》,並非歐陽修的作品,而是朱淑真的作品,這也是後人安在朱淑真頭上,這首詞應當是歐陽修的作品。
  • 歐陽修一首感人的愛情詞,一直被認為是偽作,直到近年才打破質疑
    當然以上是我個人的看法,歐陽修不僅才華橫溢,另外對於後輩的提攜,那也是不遺餘力,宋朝的六位文人中,全部都是他的學生,特別是對於王安石和蘇軾,他更是稱讚不已,正是他的提攜,他使得兩人在文壇慢慢嶄露頭角,由此可見歐陽修在北宋文壇的地位。
  • 每日讀詞 || 歐陽修:蝶戀花
    ◎歐陽修蝶戀花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玉勒雕鞍遊冶處。樓高不見章臺路。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匯評◆沈際飛云:末句參之點點飛紅雨句,一若關情,一若不關情,而情思舉蕩漾無邊。(《草堂詩餘正集》)◆楊慎云:一句中連三字者,如「夜夜夜深聞子規」,又「日日日斜空醉歸」,又「更更更漏月明中」,又「樹樹樹梢啼曉鶯」,皆用疊字也。
  • 蘇軾很感傷的一首詩,悼念逝世8年的歐陽修,最後13字驚豔世人
    歐陽修和蘇軾。歐陽修作為文壇領袖的時候,蘇軾還年輕,是歐陽修一首提拔的蘇軾,也很早就表示了此子不凡,自己之後的文壇一定是由蘇軾主導的。蘇軾年輕時候雖然狂,但也是特別的尊重恩師,他懂恩師對他的栽培,也沒有辜負他。大家都知道歐陽修有一個很著名的外號,叫做「文章太守」,這是他自己給起的,「文章太守,揮毫萬字,一飲千鍾」。
  • 恩師歐陽修逝世八年後,蘇軾寫下一首感傷之作,讀來催人淚下!
    當時的歐陽修名氣很大,蘇軾則是初出茅廬,據說歐陽修看到蘇軾的文章驚為天人,給予了很高的評價。讀軾書,不覺汗出,快哉快哉!老夫當避路,放他出一頭地也。可見歐陽修對於蘇軾極為欣賞,不過當時任主考官時,歐陽修一開始還認為,蘇軾的文章是自己得意弟子曾鞏所作,為了避嫌只好把第一名改成了第二句。
  • 納蘭性德的《蝶戀花》,致敬歐陽修,一往情深
    當然,納蘭性德也是非常厲害的,是配得上"清朝第一詞手"這個稱號的。今天就一起來看一首他的作品——《蝶戀花》。先來看看原文:《蝶戀花·出塞》今古河山無定據,畫角聲中,牧馬頻來去。滿目荒涼誰可語?西風吹老丹楓樹。從來幽怨應無數?鐵馬金戈,青冢黃昏路。一往情深深幾許?深山夕照深秋雨。
  • 李煜被毒死前,寫下最後一首詞,短短4句卻催人淚下,成千古名篇
    李煜被毒死前,寫下最後一首詞,短短4句卻催人淚下,成千古名篇李煜是五代十國時南唐的最後一任君王,作為1個亡國之君,在政治方面沒什麼很大的成就,但李煜卻稱得上是所有亡國之君中文採最高的君主。李煜被毒殺前,寫下最後一首詞,短短的4句卻催人淚下,成千古絕唱李煜最著名的一首詞,就是其亡國後寫下的那篇《虞美人》,令人惋惜的是因為這首詞,觸怒了宋朝皇帝趙光義,最後慘被毒殺。這首著名的《虞美人》也成為了李煜生前的最後一首詞。
  • 醉翁歐陽修
    他的詞便是不斷打開的門,只見起點,不見終點。而且,每打開一道門,均能迎來一個驚喜,並催促我迫不及待地打開下一道門。如:「無風水面琉璃滑,不覺船移,微動漣漪,驚起沙禽掠岸飛。」一個門是水,再個門是船,下一個是水波,最後是水鳥,一個門一個動作,一門一個畫面,最後鳥飛心也飛,仿佛離開水面而衝向天空了。這寧靜場景的突然跳動,令人心旌搖動,思緒萬千。
  • 李煜的一首詞,僅4句,每一句都是千古名篇,句句令人驚嘆
    李煜的一首詞,僅4句,每一句都是千古名篇,句句令人驚嘆生在皇室,當個弱地的君主,這是李煜的命,他沒得選;而持筆填詞,做一個詞中之帝,則是李煜自己的選擇。今日就和大伙兒分享被稱作李煜最牛的一首詞,隨隨便便拿出來當中的一句都是千古名句,千百年來從沒被超越!到底是什麼詞呢?居然能有這般評價,讓我們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 蘇軾此詞很冷門,卻因辛夷塢的一部小說而名氣大增,火遍大江南北
    事實上,正是因為影視劇的完美化用,很多原本在歷史上很冷門的詩詞一下子火遍大江南北,成為了熱門詩詞。對於這些詩詞的原創作者來說,這真是一件千古幸事。這樣的千古幸事,不僅發生在那些原本就很冷門的詩人身上,連那些在歷史上一向比較熱門的詩人,他們的一些冷門詩作也會因為現代影視劇的化用而變得大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