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六藝都是啥,有多重要?形成於周朝,是古代貴族的必備技能

2020-12-20 騰訊網

在古代,對男子要求頗多,主要核心內容就是君子六藝,要求一個男人都要會六種技能:禮、樂、射、御、書、數。也就是通五經貫六藝,這樣,這個男人才能夠在社會上有足夠的身份和地位,不然你就是一個窩囊廢,沒人瞧得起你。

六藝,早在西周時期就奠定了基礎,形成固定的教育體系,並且成為周王室的官學,隨著封國而散布到全國區域。並且對六藝進行了定義:

《周禮·地官司徒·師氏/媒氏》:「養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一曰五禮,二曰六樂,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書,六曰九數。

在春秋時期,孔子對六藝進一步闡述融合,此後六藝也成為儒家的核心內容之一,一直到科舉改變儒生,才逐漸放棄裡面的御射等項目。

但是,周王室制定這一些並不是要求所有人的,而是只要求士大夫和諸侯公子等有身份地位的人,對於平民愛咋地咋地,沒人管你。

禮,指的是周禮,是周王室制定的禮儀,作為一個男人,有禮節,待人接物有禮,會被別人尊重,不然無禮會被視為不敬,進而被其他的士大夫冷落。

樂,就是音樂,周朝時候,通曉音樂也是上層人物必備技能,如果不知鐘鼓、不通管弦,你肯定不是有身份的貴族,這樣跟別人也沒啥好攀談的,如果你是貴族,卻不會這一些,那你就是個廢物,好意思混在貴族中間?

射,就是射箭技能,孔子的箭法很準,在周朝,作為貴族大夫是要經常上戰場打仗的,你箭法不準射不死敵人,反而被敵人射死,那你就報銷了。你死了不要緊,要連累自己一方輸了戰爭,這可不是鬧著玩的,後果很嚴重。

御,就是駕車,現在是司機的活,但是周朝時候,這個可是士大夫的必備技能,外出沒有司機要自己駕車,打仗的時候也要駕駛戰車,你不會趕馬車仗肯定打不贏,打不贏就會掉腦袋,後果一樣嚴重。

書,讀書寫字,沒事刻個甲骨,記錄個佔卜結果,鑄個鐘紀念一下戰績都是很有必要的,而且頒布法令,匯報戰果都要你會讀書識字,你要是不會,作為一個文盲自然不會混在貴族圈。

數,不是簡單的數東西,而是指的術數,陰陽氣理、各種方法非常繁雜,還有是計算、數學,方數等。

現代人很忙,有一堆數理化的問題需要思考理解,古人也不能閒著,尤其貴族,並不能閒著沒事幹數星星,他們要求非常嚴格,稍有不慎,既會損失貴族面子,也影響家族聲譽,基本上從小都會嚴格教育,希望他們將來不是身份,雖然最後結果不一定入意。

在貴族社會,這一些是基本要求,雖然於平民無緣,但是後來隨著貴族社會的瓦解,儒家深入平民中,君子六藝成了普通男人的技能。

相關焦點

  • 君子六藝和西方教會學校中的「七藝」,東西方貴族教育有何異同?
    對於古代時期中西方的教育體系,可以將其分為兩種,分別是古代時期中國的「君子六藝」以及古西方社會的「七藝」,雖然從名字上看給人一種大致相同的感覺,但如果對二者進行深入剖析時就會發現,諸多相似之下卻又有著很多不同。
  • 喪葬制度如何形成?古代喪葬禮儀有多繁複?從《周禮》說古代喪葬
    但慢慢的,這種心態起了變化,之所以會發生變化,是因為貴族產生,這是發展的必然,貴族出現後,他們認為要制定一系列比平民高的規格來體現自己的不同之處,這種規格是方方面面的,這裡面就包括喪葬。準確來說,這是古代喪葬制度的成因之一。那麼,古代喪葬制度是什麼時候形成的呢?
  • 看看古人需要掌握的知識,文武雙全都是基本要求,學無止境
    其實古人需要掌握的技能只有六個字,但是這六個字卻囊括了社會生活以及管理的方方面面,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君子六藝」,所謂君子六藝指的就是:禮、樂、射、御、書、數這六門學問,別看他只有區區六個字,但是內容確實非常豐富龐雜的,接下來咱們就看看古人所學的六藝具體內容都有什麼吧。
  • 李戰民:「六藝」說
    種植草木是一門技術,所以,「藝」又引申為「才能、技能」等義。最早的「六藝」,就是指孔子教人的各種功課,即古人所說的「禮、樂、射、御、書、數」。其中:禮類似今天的德育教育。五禮即吉、兇、賓、軍、嘉也;樂是音樂。六樂指雲門、大鹹、大韶、大夏、大濩、大武等古樂;射是射箭技術,五種射技為白矢、參連、剡注、襄尺、井儀;御是駕駛馬車的技術。
  • 古代後宮嬪妃的職責只是為了傳承香火?周朝后妃:不要小瞧我們
    文|飛魚說史古代帝王,至高無上。從嬴政自稱始皇帝那一刻起,皇帝這一稱謂背後所代表的的權威也隨之確定,並且在接下來的兩千餘年裡,這種權威性都未減分毫,直到清朝末代皇帝溥儀退位,「皇帝」一詞才漸成歷史。古者天子、諸侯必有公桑、蠶室,近川而為之。——《禮記·祭義》說的是天子和諸侯還都設有公家的桑園和養蠶的宮室,當然這種「公有」,是為了王室或者諸侯自用,維繫日常生活,畢竟古代不像我們現在一樣,缺了東西,只需買買買就能解決日常所需。再說畜養。天子禘郊之事,必自射其牲,王后必自舂其粢;諸侯宗廟之事,必自射牛、刲羊、擊豕,夫人必自舂其盛。
  • 大話西遊2第二款六藝神獸造型確定,形象酷似兵馬俑
    每天一期大話,期期都有精彩,大家好,我是你們熟悉的小蘇。前些時候第一款六藝神獸「靈聽」投放,雖然有些雷聲大雨點小的意思,不過好歹也讓部分玩家見識到新神獸的全新造型和屬性。不出所料,借著元旦任務的機會,第二款六藝神獸「御」的造型也和玩家見面。
  • 《囚徒健身》中真男人必須掌握的「六藝」
    那麼這一期,我們就挑出《囚》中最為知名的「六藝」來為大家詳細解讀。毫無疑問,《囚徒健身》是一本健身超級暢銷書,也正是這本書掀起了一陣「徒手健身熱潮」。如果究其原因,除了「監獄」、「囚徒」等抓人眼球的字眼之外,書中多次提到的「六藝」同樣令讀者感到新奇。正所謂,「古有『君子六藝』,今有『真男人六藝』!」
  • 網抑雲式的聽歌模式:歌詞對音樂真的很重要嗎?
    治癒成了致鬱,網易成了網抑,針對這一情況,網易雲音樂最近在微博上回應:「我們相信每一種評論背後的情緒都是真的……我們希望可以用溫暖的方式面對每一種情緒。」其實音樂除了有抒情功能外,還有律動、節奏等其它重要元素,但好像現在聽歌的人更多注重的是情感與故事,情感依靠旋律推進,故事則憑藉歌詞表現。
  • 唐伯虎點秋香對聯裡的「四書五經六藝」,您知道都是什麼嗎?
    這裡多說一句,那個「對穿腸」就是後來《食神》中的那位反派,兩人也算是頗有淵源,從詩詞對聯一直爭鬥到了後廚烹飪。那麼問題來了,這裡面的「四書五經六藝」究竟都是什麼含義大家是否知曉呢?且聽紅塵君來一一介紹,否則咱們也都成了對聯中嘲諷的對象了。這三個概念,其實都來自於儒家,而且出現的順序不同,按時間早晚應該是五經六藝和四書。
  • 周朝的姓氏制度
    此外,隨同他徵戰立功的同姓貴族四十人,以及部分重要的異姓功臣(如姜子牙和孫、陳、胡諸公數十人)也得到了各自的封地。為了安定人心,鞏固統治,周武王又將商朝舊都地區封給商紂王的哥哥微子啟,建立了子姓宋國;封虞舜後裔胡公滿於陳(今豫東淮北),建立媯姓陳國;封夏禹後代東樓公於雍丘(今河南杞縣),建立姒姓杞國;封神農氏的後裔於焦邑,建立姜姓焦國。
  • 粵語的起源,它是白話,古代周朝官方言語之一,是古漢語之一
    來到這裡語言雜,就形成十裡不同音、五裡不同調,官方只能通用白話來方便人們生活。嶺南百越時代是瘴癘之地,不象現在。嶺南多小山小丘之類,古代農業開墾條件差,上邊小山小丘,下邊水多、雨水多,小河多。就形成陸地上旱多,開通水渠困難,小山小丘不易摧平。距離雖不是很遠,但是,形不成湖,蓄水更難,以當時的條件。多蛇蟲鼠藏身之地,耕作困難。由於氣候多熱天,雨水多,小草長得快,沒幾天長滿草,形成瘴癘之地。
  • 「不學禮,無以立」——「禮」對於古代社會發展到底有多重要?
    那麼"禮"對於古代社會發展到底有多重要呢? "禮"是封建王朝用來維護秩序的手段 我們知道,在中世紀的歐洲非常推崇宗教,這是他們用來控制民眾思想的手段,而在中國,則是用"禮儀"來控制士大夫和諸侯思想,讓他們不反叛的手段之一。
  • 為何說以「五禮」為核心的古代禮儀習俗,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積澱?
    不僅成為了兩漢時期的重要典章制度選集,同時也為古代中國向禮儀社會發展邁進了一大步。至此古代社會形成了以《周禮》、《儀禮》、《禮記》為基礎的「三禮」局面。《周禮》核心思想「五禮」與 古代文化習俗形成「禮儀」作為文明社會的重要標準,從出現伊始就一直伴隨著人文精神與文化素養。
  • 貴族學禮後世流落民間,儒士與隱士之於國,孔子不齒的小人儒
    前言春秋末葉,教育在諸侯國興起,魯國以周禮聞名,周禮也是古代的教育鼻祖教材。周武王伐紂成功後將禮製作為統治階級的綱本,雖然是周武王所創,但在後世周朝分裂,朝代更迭數年後依然被諸侯們所沿用。"儒"便是奉行周禮的學者的獨有稱呼,而另有一派與儒所傳教育師承一派,稱之為隱。
  • 要滅就滅周朝,中國歷史上滅掉幾個周朝的皇帝都具有世界影響力
    中國歷史上有好幾個周朝,其中有三個最為有名,巧合的是,滅掉這三個周朝的皇帝都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皇帝之一,他們的成就影響了整個東亞,進而影響了當時的世界
  • 古代女性日常生活:琴棋書畫、待字閨中,均為貴族女子的專享
    封建禮教影響下的古代女性生活先秦時期,是古代社會各方面制度形成的萌芽期與關鍵階段。很多在後世流傳了幾千年的思維意識,其實都是在商周時期出現並定型。比如,為古代女性樹立道德標準,並將其細化為「三從四德」,就是周朝時期儒家先賢的「傑作」。
  • 《易經》是儒家六經之首,真相是什麼,明白這3點很重要
    有專家認為,在歷史上,把《易經》列為儒家經典之首的人是西漢末年的劉歆。劉歆在整理古代經典過程中的最大貢獻之一,就是重新排列了六藝(六經)的次序,把《易經》提到首要的地位。劉歆認為:「六藝之文,……《易》為之原。」
  • 山西發現周朝王卿高級貴族墓地 出土虢國重器
    中新網臨汾12月9日電 (記者 胡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9日發布重大考古新發現,當地考古人員在山西垣曲發現9座春秋早期的王卿高級貴族墓葬,出土帶有銘文的銅器近50件套。北白鵝墓地出土器物「匽姬」甗,甑部近口沿處後腹內壁鑄有銘文3行11字,內容為:「虢季為匽姬媵甗/永寶用享」。山西省考古研究院提供2020年4月至12月,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聯合運城市文物工作站、垣曲文旅遊局對位於運城市垣曲縣英言鄉北白鵝村的墓地進行考古發掘,此次發掘面積為1200平方米,共發掘墓葬9座,灰坑17個。
  • 中國上古八大姓,他們才是最早的貴族
    因為早期人類社會中,不知其父者多,因而養育孩子的母系社會自然形成,但文明形成後逐漸被父系系統取代,今日特別是在簡單群落中比較常見。但有些雄性大量死亡的情況,例如經歷戰爭的父系社會,母系制度會回歸一部分。在中國上古社會的母系氏族時期,產生了最早的八個姓,他們可以說是中國最早的貴族。
  • 什麼才是真正的貴族精神?
    因為春秋以前的作戰方式和戰爭理念都與後世有很大的不同。春秋時期的軍隊都是以貴族為主體,戰士人數不多,幾百輛戰車而已,每次戰爭一般不超過一天。因此那個時候的戰爭更像是一次大規模的紳士間的決鬥。貴族們在戰爭中比的是勇氣和實力,偷襲、欺詐、乘人之危都是不道德的。正如徐傑令所說:「春秋戰爭禮最大的特點,在於講究承諾,遵守信義,不以陰謀狡詐取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