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對男子要求頗多,主要核心內容就是君子六藝,要求一個男人都要會六種技能:禮、樂、射、御、書、數。也就是通五經貫六藝,這樣,這個男人才能夠在社會上有足夠的身份和地位,不然你就是一個窩囊廢,沒人瞧得起你。
六藝,早在西周時期就奠定了基礎,形成固定的教育體系,並且成為周王室的官學,隨著封國而散布到全國區域。並且對六藝進行了定義:
《周禮·地官司徒·師氏/媒氏》:「養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一曰五禮,二曰六樂,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書,六曰九數。
在春秋時期,孔子對六藝進一步闡述融合,此後六藝也成為儒家的核心內容之一,一直到科舉改變儒生,才逐漸放棄裡面的御射等項目。
但是,周王室制定這一些並不是要求所有人的,而是只要求士大夫和諸侯公子等有身份地位的人,對於平民愛咋地咋地,沒人管你。
禮,指的是周禮,是周王室制定的禮儀,作為一個男人,有禮節,待人接物有禮,會被別人尊重,不然無禮會被視為不敬,進而被其他的士大夫冷落。
樂,就是音樂,周朝時候,通曉音樂也是上層人物必備技能,如果不知鐘鼓、不通管弦,你肯定不是有身份的貴族,這樣跟別人也沒啥好攀談的,如果你是貴族,卻不會這一些,那你就是個廢物,好意思混在貴族中間?
射,就是射箭技能,孔子的箭法很準,在周朝,作為貴族大夫是要經常上戰場打仗的,你箭法不準射不死敵人,反而被敵人射死,那你就報銷了。你死了不要緊,要連累自己一方輸了戰爭,這可不是鬧著玩的,後果很嚴重。
御,就是駕車,現在是司機的活,但是周朝時候,這個可是士大夫的必備技能,外出沒有司機要自己駕車,打仗的時候也要駕駛戰車,你不會趕馬車仗肯定打不贏,打不贏就會掉腦袋,後果一樣嚴重。
書,讀書寫字,沒事刻個甲骨,記錄個佔卜結果,鑄個鐘紀念一下戰績都是很有必要的,而且頒布法令,匯報戰果都要你會讀書識字,你要是不會,作為一個文盲自然不會混在貴族圈。
數,不是簡單的數東西,而是指的術數,陰陽氣理、各種方法非常繁雜,還有是計算、數學,方數等。
現代人很忙,有一堆數理化的問題需要思考理解,古人也不能閒著,尤其貴族,並不能閒著沒事幹數星星,他們要求非常嚴格,稍有不慎,既會損失貴族面子,也影響家族聲譽,基本上從小都會嚴格教育,希望他們將來不是身份,雖然最後結果不一定入意。
在貴族社會,這一些是基本要求,雖然於平民無緣,但是後來隨著貴族社會的瓦解,儒家深入平民中,君子六藝成了普通男人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