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概念驚悚片《飢餓站臺》:3層意象背後反映的格差社會

2020-08-28 柳樹招風

《飢餓站臺》是2019年11月在西班牙上映的一部高概念驚悚片。影片講述了在一個垂直的監獄裡,每天載有一定數量食物的站臺從第1層降落到第333層,上層的囚犯肆意浪費食物,在食物上撒尿、吐口水,而下層的囚犯卻只能飢餓到人吃人的故事。

這部電影由加爾德·加茲特魯·烏魯蒂亞執導,伊萬·馬薩戈主演,是一部典型的高概念驚悚片。上映後影片獲得了第44屆多倫多國際電影節午夜瘋狂單元-觀眾選擇獎,豆瓣評分7.8分,近4萬人為這部影片打出了5星好評。

電影中的男主角格倫為了戒菸,主動要求進到一所建築隔離6個月,醒來後卻發現自己身處監獄,室友是因殺人而被關押起來的囚犯。更讓人難以接受的是,每天他們的食物都是由98名上層囚犯吃剩下的殘羹剩飯。

在經過一段時間的無用掙扎過後,受不了飢餓的男主格倫也跟著室友吃起了剩飯。但萬萬沒想到一個月過後,格倫和室友被安排到了第171層,這意味著每天站臺上的食物會被上層人吃得一乾二淨,而他們徹底沒了食物來源。

早有準備的室友在格倫尚未清醒時就把他五花大綁起來,準備過一個星期後就把格倫殺了吃掉,幸好格倫中途得到了亞裔女人的幫助,完成反殺。而沒了食物來源的格倫在今後的一個月裡只能以吃室友的屍體苟活著,精神受到了大大的打擊,漸漸沉淪在這座吃人的監獄裡。

《飢餓站臺》作為一部典型的高概念電影,它利用殘酷、血腥的視覺畫面帶給觀眾極大的衝擊力,簡單扼要的情節主軸與劇情鋪設也讓觀眾更容易地代入到電影人物中。電影以階層為隱喻,在一個建築中來談論由階層帶來的格差社會,發人深省。

在這部反烏託邦影片中,那些看似不經意間的物體意象,卻在故事裡扮演著重要的作用。下面我將從電影裡非常重要的核心意象、次要意象和衍生意象來分析影片關於階層社會的思考,順便談談這些意象對電影情節發展的重要性。

核心意象——食物:用食物隱喻階層分化,上等人不珍惜,下等人吃屍體

食物,是一切矛盾爆發的關鍵點。作為貫穿整部影片的意象,食物極大地推動了影片中故事情節的發展。室友從老好人形象突然轉變成一個吃人者形象,也都源於食物的短缺,就像室友對男主說的那句話:飢餓使人癲狂,在這種情況下,要麼吃人要麼被吃。

有意思的是,丹尼斯·維倫紐瓦執導的短片《下一層》和大名鼎鼎的《雪國列車》這兩部關於階層分化的電影衝突點也表現在「食物」這一意象中。

短片《下一層》描述了一桌為食物而瘋狂的饕餮者,他們衣著考究,舉止優雅。但面對盤子裡動物血淋淋的屍體卻宛如饕餮無度的惡鬼;而《雪國列車》更像是《飢餓站臺》的橫向版,同樣因食物不足而爆發的動亂,同樣用食物來隱喻階層分化。

而《飢餓站臺》中食物的意象則更為直白。上層囚犯瞧不起下層囚犯,就是因為下層囚犯吃的食物是他們吃剩下的,所以他們更加肆無忌憚地浪費食物,糟蹋食物,不管下層囚犯的死活,吃完後還要往餐桌上吐口口水。

於是能吃到多少食物,成為了這座監獄的階層分化標準:上層人、下層人和掉下來的人!「人人生而平等」是烏託邦社會的重要指標,而作為一部反烏託邦電影,《飢餓站臺》僅僅利用最普通的食物就把這概念否定了。人人生而平等?不!現實中的人偏偏是有三六九等的,這座監獄333層,那麼就有333個階層。

電影中的食物也隱喻著現實社會中的財富、權力、機會、教育、工作等等的社會資源。

另一方面,食物這一核心意象更是側面揭露了整部影片的主旨,管理局建造這麼一座監獄到底是為了什麼?真的如面試官所說的那樣,這座監獄利用垂直自我管理中心,是為了讓所有的囚犯學會自發性團結嗎?

影片中利用食物的數量來反駁了面試官的這一理想化想法,監獄的層數不是如面試官以為的200層,而是多達333層。這意味著每天站臺上的食物是絕對不夠所有囚犯進餐的,就算再怎麼合理分配、均衡飲食,最下層的囚犯也還是吃不到食物。

定量取餐,是行不通的!這也意味著電影中監獄的階層分化是必然會發生的,不是因為上層人浪費食物而導致階層分化,而是哪怕最理想的狀態下,也總有人處在下層。不是因為「人」導致的階層分化,而是「環境」導致的階層分化,這就是電影想要傳達的觀點。

當然,作為一部反烏託邦電影,《飢餓站臺》利用遠遠不夠的食物來表現出極端惡劣的社會本就符合電影主旨,畢竟只要努力就能做到人人平等的地步,這種太過美好而又難以實現的事情,在反烏託邦電影中是不可能發生的。

次要意象:用四個主要人物的攜帶物品來更清晰地表現出人物形象,讓觀眾更容易理解劇中角色。

次要意象在電影中往往起到情節推動的作用,能讓我們更容易理解劇中角色的人物形象,這種意象弱於主要意象,但也是電影中必不可少的點綴之物。

1、男主角格倫:《堂吉訶德》式的理想化形象,終將被現實所打臉

影片有個設定,每個進入監獄的囚犯可以選擇攜帶一件物品,對於劇中的角色來說,這些物品是他們最好的寄託。而對於我們觀眾來說,我們可以更好地通過這些意象物品來了解劇中的人物形象。

男主角格倫選擇攜帶了《堂吉訶德》這本書,這也加深了格倫的理想主義者形象,而帶著這本書進監獄戒菸的格倫,則如書中的堂吉訶德一樣,從理想主義漸漸向現實妥協。

作為西班牙國寶級的小說,堂吉訶德已然成為了理想主義的化身,變賣所有家產後開始幻想著「行俠仗義」,書中一直在歌頌著「勇敢、正義、自由、慷慨」這些美德,痛斥「怯懦、揮霍、罪惡、自私」這些惡習。但實際上,堂吉訶德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沒有實質意義,堂吉訶德的死去更像是理想主義和現實主義的更迭交替。

影片中的格倫也是如此,從最初非乾淨的食物不吃,到毫無形象的大快朵頤,甚至威脅下層人要把糞便塗抹至每一粒米上。從最初對吃人這一行為的深惡痛絕,到最後還是只能靠吃著已經生蛆的屍體來維持生命。

格倫從最初的寄希望監獄裡的每個人能夠保持理性、自我約束,到墮落至為了食物開始吃屍體。從抗拒到妥協,格倫這種《堂吉訶德》式的理想化形象,終究落入凡塵,被現實所打臉。

而兜兜轉轉到了最後,格倫還是重拾最初的理性,向著高不可攀的「管理局」發出自己的抗議,一如書中的堂吉訶德拿著長矛衝向不可戰勝的大風車。

2、室友崔馬格斯:一把尖刀即是一切,殘酷的實用主義者

與格倫的理想主義相對應的則是其室友崔馬格斯的實用主義。實用主義的根本綱領即是把確定信念作為出發點,把採取行動當作主要手段,把獲得實際效果當作最高目的。

崔馬格斯帶進監獄的是一把尖刀,這把刀是讓他進監獄的罪魁禍首,但也是讓他能在監獄裡生存下去的關鍵所在。

作為監獄的老油子,崔馬格斯來得時間更久,他早已經適應了監獄的「進食規矩」:有食物就吃食物,沒食物就吃人。淪落到底層,那就只有殺戮才能生存下去。於是有食物時崔馬格斯和格倫交談甚好,但一旦沒了食物,他立刻就把「朋友」格倫綁了起來要吃掉。

正如朱光潛評價《堂吉訶德》一書中所說的那樣:

「一個是滿腦子虛幻理想、持長矛來和風車搏鬥,以顯出騎士威風的唐·吉訶德本人,另一個是要從美酒佳餚和高官厚祿中享受人生滋味的桑丘·潘沙。他們一個是可笑的理想主義者,一個是可笑的實用主義者。但是唐·吉訶德屬於過去,桑丘·潘沙卻屬於未來。隨著資產階級勢力的日漸上升,理想的人就不是唐·吉訶德,而是桑丘·潘沙了。」

在這座殘酷的監獄裡,實用主義者崔馬格斯真的比理想主義者格倫更適合生存嗎?答案也許是肯定的,但最終格倫依靠其理想主義博得亞裔女的好感,實現反殺崔馬格斯,在這場理想主義與實用主義的博弈中,最終卻是理想主義者獲勝。

這一幕非常值得我們好好思考一番。

3、面試官:一隻寵物寄託情懷,抒發對理想世界的熱烈追求

如何喚醒一位走向現實主義的理想主義者?答案是找一位比他更加理想主義的人來喚醒他,她就是帶著一隻寵物進監獄的面試官。

面試官是主角格倫的第二任室友,在遭到第一任室友的背叛後,剛剛適應監獄規則的格倫就遇到了比他之前更加理想化的面試官。面試官一如剛進監獄的格倫,會苦口婆心地勸說下層囚犯控制飲食,並且以身作則,每天只吃很少量的食物,不厭其煩地幫下層囚犯調配好定量的食物。

面試官始終堅信這座監獄是為了讓囚犯學會自發性團結,並且自己最終可以說服下層囚犯只吃適量的食物。只是還沒等到她堅持完成自己的理想,她的寄託意象——寵物狗就被亞裔女殘忍殺害,這也讓面試官徹底陷入了精神崩潰之中。

一個月過去,等到面試官和格倫被換到202層監獄後,面試官才知道自己一直所認為的『監獄只有200層』是個錯誤的信息,這一錯誤信息意味著她一直堅持的所謂「自發性團結」也是一個錯誤,哪怕所有人都團結起來,食物還是會不夠吃。於是在202層監獄醒來後的面試官第一時間就自殺了。

她死於自己的理想破滅。

4、亞裔女子:從尤克裡裡到不存在的兒子,被環境逼瘋的女人

亞裔女人在影片中是一個較為特殊的存在,因為關於她的意象有兩個,一個是被她帶進監獄的尤克裡裡,一個是她一直尋找的兒子。

尤克裡裡代表著亞裔女曾經和男主格倫是一類人,他們不是因為犯罪而進的監獄,他們是為了更好地控制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完美才會來到這所監獄。一個是為了戒菸,一個是為了當好萊塢明星,換句話說,亞裔女和格倫非常的相似,因為兩人都是被「騙」進這所殘酷的監獄。

在某種程度上,亞裔女的存在即在暗示主角未來的走向——代表著浪漫的尤克裡裡早已不知所蹤,每天發瘋似地幻想著自己有個兒子,茹毛飲血地反抗著惡劣的環境,到頭來卻只為了一個根本不存在的兒子。

從吃下室友崔馬格斯之後,主角格倫就開始幻想室友仍然存在,那本最開始的信仰《堂吉訶德》也被飢餓的格倫一頁頁撕掉吃了。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倘若格倫最後沒有孤注一擲地和黑人小夥反抗監獄,那麼格倫也必將走向瘋狂,變成如亞裔女人一樣的存在。

《飢餓站臺》中的這些次要意象非常直白,影片通過尖刀、書籍《堂吉訶德》、可愛的寵物狗、尤克裡裡、繩子等不同意象的構成來傳達影片內涵。直觀的影像元素,讓觀眾在觀看影片時可以直接觀看到這些基本的視覺元素,進而更快地理解劇中人物形象。

衍生意象——義大利奶凍:代表階層之間存在的鴻溝

百度百科解釋「衍生」為「由於演變而產生,從母體物質得到的一種新事物(如化合物經過取代或水解) 。如衍生物,衍生品等。」

在這部影片中, 義大利奶凍作為影片最後出現的事物,代表著主角和黑人小夥全部的反抗精神,義大利奶凍作為一個普通的食物在這裡的出現有著不一樣的意義存在。

次於主要意象和次要意象,但整部影片又因為這盤義大利奶凍的存在,顯得格外的荒誕與諷刺。

在一位智者的勸誡下,主角格倫和黑人小夥決定保護好一份奶凍,讓這份美味的、精心擺盤的奶凍可以送回到0層,把這份寄託著監獄所有囚犯希望的信息傳達給『上面的人』,以求激起0層工作人員的同情心。

但實際上,所謂的寄託了全部希望的信息,只不過是下層囚犯對上層管理員的一種浪漫主義幻想。他們以為把這份奶凍作為信息傳達給上層,可以讓上層人理解下層人也能夠支配自己的欲望和命運,讓每層人都有獲得食物的權力。

然而對於上層人而言,廚師長只關心「沒有被吃掉的奶凍」裡面的那一根頭髮究竟是誰的,他不關心這份奶凍被賦予了什麼樣的期盼,他只想知道是誰毀了他的這份精美食物。

極為諷刺的是,整部影片的0層工作人員對待食物極為苛刻,他們認真地烹飪每一道精美的食物。但對於監獄中的下層囚犯來說,他們從來不會在乎食物究竟精不精美,他們只在乎食物夠不夠吃。

不同階級之間有著完全不一樣的道德標準和道德原則,這決定了人們生產實踐的差別和對立,對立的階級有相互對立的道德,雙方永遠無法互相理解。正如梭羅在《瓦爾登湖》所說的那句話,一個階級的奢侈必定有另一個階級的貧困,這是永遠無法改變的事實。

一份奶凍,揭露了階層之間存在的鴻溝,每個階層有每個階層的局限性,這份局限卻成為大多數人一生都無法逾越的鴻溝。

結語:

影片《飢餓站臺》用一座神秘的垂直體監獄來描述了一個不可逾越的階級社會,依靠奇特的高概念和頗為強烈的血腥畫面衝擊著觀眾的視覺和心靈,其直白的意象更是讓所有的觀眾都能迅速猜到電影的各種暗示和隱喻。

其實整部影片看下來非常悲觀,比如永遠不夠所有囚犯吃的食物,比如上層人和下層人的隔閡,比如拼盡全力送上去的信息沒被理解,比如主角為理想而殉道,一切都顯得那麼殘酷,讓人無法再生起反抗的念頭。

但細細想來,現實社會不正是如此殘酷嗎?

相關焦點

  • 《飢餓站臺》中的隱喻,階層監獄揭露殘酷現實,適者生存的社會
    《飢餓站臺》是2019年11月在西班牙上映的一部高概念驚悚片,影片講述了在一個垂直的監獄裡,每天載有一定數量食物的站臺從第1層降落到第333層,上層的囚犯肆意浪費食物,在食物上撒尿、吐口水,而下層的囚犯卻只能飢餓到人吃人的故事。
  • 高概念驚悚片《飢餓站臺》究竟隱喻著什麼?其結局又是意思?
    西班牙驚悚科幻片《飢餓站臺》於去年的11月份上映,不過因為電影是R級,沒有能在國內的影院上映,只能在網上觀看, 所以挺可惜的……因為別看這部電影雖然成本不高,可靠其新奇的高概念、獨特的故事流程、層層反轉的劇本,讓它比很多有著宏大製作的好萊塢科幻大片,還要更加震撼人心。
  • 【新影觀後感】《飢餓站臺》你願意一層一層一層一層吃到底?
    最近有幾部高口碑的電影你們都看了嗎?今天蛋殼君要給大家聊的電影是西班牙驚悚影片《飢餓站臺》11月8日 西班牙上映》是由加爾德·加茲特魯·烏魯蒂亞執導,伊萬·馬薩戈、佐裡昂·伊圭裡奧爾主演的驚悚片,於2019年11月8日在西班牙上映。
  • M · 影訊 | 西班牙腦洞驚悚片——《飢餓站臺》
    《飢餓站臺》El hoyo電影《飢餓站臺》的劇本設定非常吸引人,也非常通俗易懂:一個時代不太遙遠的「反烏託邦」社會,一座神秘的監獄裡關押著各種犯人,以及少數自願加入的普通人,每個犯人可以隨身攜帶一件物品,但所有人都不知道監獄的真正情況是什麼樣.
  • 電影《飢餓站臺》:墜入地獄 深不見底的是站臺還是人性
    最近一部小眾的西班牙科幻驚悚片《飢餓站臺》刷爆了各大平臺,看過的人直呼過癮,豆瓣評分為7.8分。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部西班牙的懸疑力作。這部影片最吸引觀眾的看點就是站臺的設計,因為這個站臺引起了許多讓人驚悚的事情,但相比電影畫面帶給觀眾感官上的血腥和驚悚外,更吸引人的是站臺所隱喻的看不到的,對人性的思考所帶來的驚悚感。
  • 解讀《飢餓站臺》的10層隱喻,每一層都有不同含義,讓人細思極恐
    飢餓站臺》升降的豎版《雪國列車》,一個垂直的監獄坑,每層一個樓房,兩人一間,一共333層 666人,人少了,隨時補充,有的人來體驗的,有的是送來的!而長片《飢餓站臺》有著與《下一層》類似的設定:下墜的樓層、噁心的食物和貪婪的人性。除了《下一層》,《飢餓站臺》還讓人想起經典加拿大驚悚片《心慌方》(Cube)。《飢餓站臺》可以說是結合了《下一層》和《心慌方》兩部影片。
  • 《飢餓站臺》影評:殘酷的人性實驗,真實的社會寓言
    這就是電影界的「物以類聚」,現在我覺得可以加上一個,西班牙的懸疑驚悚片。近些年,西班牙懸疑佳作頻出,比如《看不見的客人》、《海市蜃樓》、《死無對證》、《被遺忘的孩子》、《電話亭》....再到我們今天要講的《飢餓站臺》,它們豆瓣評分至少都在7以上,也深得中國影迷的喜愛。
  • 冷門神片《飢餓站臺》隱喻解析,數百層的監獄,階級的梯度
    在最近有部西班牙驚悚片火了,在各大短視頻平臺也許你都能見到它的視頻剪輯片段,而對於電影中的一些細節你真的理解了嗎?影片《飢餓站臺》是西班牙第34屆戈雅獎最佳特效將的獲得者,影片本身具有十足的新意,而且在立意方面十分耐人尋味。
  • 「垂直掙扎等死中心」是人類的臆想還是社會的影射—《飢餓站臺》
    作為反烏託邦式西班牙小眾電影—《飢餓站臺》,我個人感覺它可謂是集人性、懸疑、驚悚但又有一絲溫情於一身的佳作。這部電影既繼承了《雪國列車》的神韻,又結合了短片《下一層》與驚悚片《心慌方》的創作技巧。該片以格倫突然出現在特殊「管理中心」並與不同「室友」鬥智鬥勇的故事線而展開,運用隱喻的手法諷刺了當時的社會大背景,引發了人們對於人性的反思與階級矛盾的批判。
  • 《飢餓站臺》電影免費在線觀看
    飢餓站臺 在線觀看近日,看了一部西班牙科幻驚悚片,《飢餓站臺》,相信可能很多人已經看過了,評價整體來說還不錯,是值得一看的片子
  • 圖解西班牙高分電影《飢餓站臺》:聊聊食人電影中的「蝸牛」意象
    最近看了火爆各大觀影平臺的西班牙高分電影《飢餓站臺》。稍微對劇情了解一些的人應該知道這部電影裡有「食人」的情節,而有意思的是,片中多次出現了「蝸牛」。蝸牛,出現在食人電影中,《飢餓站臺》絕不是首例。所以,我們今天就來聊聊食人電影中的「蝸牛」意向。
  • 西班牙高分反烏託邦電影推薦《飢餓站臺》
    這個設定把自發性團結的監獄實驗就是一個大型的社會實驗,結果可想而知,能激發出來的不是團結,而是永不底限的人性之惡,管理局的上層人可以世世代代高枕無憂。非常好的一個概念。人主動或被動地進入概念化的地獄,一共333層,一桌滿漢全席每天從0層開始往下送,每層兩個人,越往下越無法得到食物。上層無法形成「自髮式團結」,不管下面的人只顧自己吃飽,甚至飽暖思淫慾。100多層開始食物緊缺,「不是吃人就被人吃」。
  • 《飢餓站臺》,人吃人的監獄,這片一黑到底
    》最驚豔的部分來源於其高概念的設定。》有著相似的呈現理念,然而卻簡單直白得多,對於核心概念的強調以及背景設置的模糊化處理使得《飢餓站臺》更像是一個主題鮮明的寓言故事。《飢餓站臺》足夠簡單,它甚至沒有《雪國列車》對於人類社會演進規律中的悲劇性的洞察,但對於人性脆弱且糟糕一面的展現更加露骨。
  • 關於《飢餓站臺》的結局,女孩最後怎麼樣了
    近日看了一部西班牙科幻驚悚片,相信可能很多人已經看過了,評價整體來說還不錯,是值得一看的片子,雖然影片也並不是特別的完美。它就是《飢餓站臺》。01電影《飢餓站臺》講述了一個333層監獄的故事。有一座自上而下運送食物的站臺,食物精美誘人,可只有1-3層的人才能享用到精緻完整的美味,越往下層,食物越少,美味越骯髒。在這個反烏託邦國度中,囚犯們被關押在垂直堆疊的牢房裡,飢腸轆轆地看著食物從上層落下,靠近頂層的人吃得飽飽的,而位於底層的人則因飢餓而變得激進。
  • 科幻驚悚片《飢餓站臺》電影解說
    飢餓站臺哈嘍大家好,我是小福格格,今天要給大家講一部西班牙科幻驚悚片《飢餓站臺》,這部影片一經上映就好評如潮,講述了在 一個未來世界的垂直監獄裡,載有食物的平臺從1層一直降落到幾百層,吃不飽的囚犯開始陷入人吃人的故事。
  • 《飢餓站臺》,升降的社會寓言
    這部片子就是——《飢餓站臺》豆瓣7.8分,位列一周口碑電影榜第5,已有10萬人標記看過,7萬人表示想看,70%的觀眾給出四星以上評價,更有人直言,這是一部赤裸裸的階級寓言。是猛片無疑了!我一個能邊看解剖視頻邊吃西瓜的人,吃飯的時候看《飢餓站臺》看反胃了。但反胃了代表它不好嗎?當然不是。片中不乏血腥重口骯髒的場面,但在荒誕與世隔絕的監獄裡,骯髒和重口,像空氣和水之於正常生活那樣,稀鬆平常。
  • 《飢餓站臺》垂直結構監獄,333層樓,666人搶一桌飯
    前一段時間被一部西班牙神作刷屏了,它就是《飢餓站臺》。於2019年製作,在豆瓣平臺,還沒上線前為7分,但在上線後到現在獲得了7.8的不錯分數,好於84%的科幻片,超過了88%的驚悚片。這部電影雖然成本不高,但是寓意十分深刻,富有創意的設計和最後那令人百般猜測的結局。與此類似的還有像《下一層》,也是充滿了人性的批判,《飢餓站臺》的深度和含義一點也不輸於《雪國列車》,充滿了令人看了想再看一遍的魅力。故事的開頭是一大群穿著廚師大褂的人在忙碌著做菜,那一道道佳餚經過精心烹飪,每一道都極其用心,通過主管的層層把關,最後擺在一個石臺上。然後這個石臺開始往下運輸。
  • 《飢餓站臺》:你沒有看到的那部分更加驚悚
    ​近日,帶魚先生看了一部西班牙科幻驚悚片,《飢餓站臺》,相信可能很多人已經看過了,評價整體來說還不錯,是值得一看的片子,雖然影片也並不是特別地完美。站臺是位於一座塔式建築裡的中間,這個建築有數百層之高,而站臺的任務是將0層的食物逐層運送到最底層,到達最底層的時候,再快速返回0層,每天都是這樣周而復始地運行著。這個站臺還有一個運行機制,比如該層沒有活人的話,那麼就不會停留,繼續降到下一層。
  • 飢餓站臺:人性的等級,真的只有三六九等嗎?
    近些年西班牙懸疑驚悚片佳作頻繁出劇,今年的《飢餓站臺》是加爾德·烏魯蒂亞的長片處女作,雖說導演是新人,但是影片中的引人入勝的鏡頭和精彩的內容,反而算是向電影界提交出具有獨特個性寓意深刻的趣味作品,一定程度上給新人導演和西班牙電影業在電影界增添不少分數。
  • 《飢餓站臺》:以監獄樓層象徵社會階級,人性的醜惡盡顯其中
    引言2018年,一部只有11分鐘的短片榮獲了第61屆坎城電影節Canal+電視臺獎和第33屆多倫多國際電視界評委會特別獎,這部短片叫作《下一層》。2019年,這部短片的加長版《飢餓站臺》步入人們視線中來,繼承《下一層》的精緻和古怪,《飢餓站臺》重磅出擊電影界,成功驚豔全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