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12位皇帝中為何無平庸之輩?一套鮮為人知的家法起了很大作用

2020-12-24 南書房

相信熟悉清朝歷史的讀者朋友應該清楚,清代自太祖努爾哈赤算起前後一共經歷了12位帝王(分別為努爾哈赤、皇太極、順治帝、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嘉慶帝、道光帝、鹹豐帝、同治帝、光緒帝、宣統帝),享國祚276年。

作為我國最後一個封建大一統王朝,清朝在歷史上的地位自然是不言而喻,從接手腐朽至極的大明王朝伊始,到將當時的中原引入「康乾盛世」,再到整體疆域版圖的進一步開拓等等這一系列壯舉無不為世人舉手稱讚。不可否認,儘管清王朝在步入嘉道時期時就已經開始隱隱約約地走「下坡路」,但彼時其實力仍舊是不容小覷的,只是到了晚期才真正被西方殖民主義者藉助于堅船利炮轟開了「大門」,並將當時的清政府毫不留情地碾壓於腳下。

康熙

縱觀整個清王朝的衰敗歷史,與其說清朝是被西方列強打敗的,不如說是被這個快速發展的時代給打敗的。因此,從這一角度上講最高統治者的賢明與否以及能力的強弱實際上都已經與王朝的衰敗進程沒有根本意義上的聯繫,因為整個統治階級已經與這個時代脫節。換句話說,就算清代到了末期,其最高統治依然不能被眾矢之的地稱之為平庸之輩。

其實,不僅僅是後幾位統治者,甚至可以說清朝自努爾哈赤以來的12位皇帝當中均沒有出現過平庸之輩。那麼,造成這一現象的根本原因究竟是什麼呢?關於這一問題,西洋傳教士在其著作《康熙帝傳》中給出了明確的答案。

乾隆

傳教士晉在書中講到,相較於普通家庭,統治者似乎更在意對下一代的教育。從對皇子們道德的培養,到定期進行適合皇子們身份的體能鍛鍊(如騎馬、射箭、使用火器等等),直至最終長大成人等一連串的事情當中可以看出:自努爾哈赤以來皇帝們在對下一代的培養上面存在著某種固定的模式,這種模式也即是我們通所講的「家法」。

在大多數常人的眼裡,一定會認為皇子們從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會過上養尊處優的生活,但實際上有清一代皇帝對待皇子們可沒諸位所想像的這樣柔和,相反,這些皇子們自幼就要從骨子裡被輸入高難度的文化知識(如《四書五經》、學習滿、蒙、漢等不同語言)以及熟練掌握具有滿人特色的射箭和狩獵方面的技巧。舉個最明顯的例子,康熙帝在「秋彌」時常常將眾皇子們帶在身邊,其中有一次被傳教士白晉這樣記載道:

被皇帝帶在身邊共同狩獵的皇子中年齡最大的只十二歲,最小的才九歲,這些年幼的皇子同皇帝一起終日在馬上,任憑風吹日曬。

道光

除此以外,乾隆時期的趙翼也曾這樣記載過皇子們在讀書這件事上所下的功夫:

本朝家法之嚴了,即皇子讀書一事,已迥絕千古。

從上述兩個事實也不難看出清代統治者在對下一代教育方面所下的功夫之深,從很大程度上講這與清代十二帝當中沒有出現一位平庸之輩無不存在某種聯繫。

感謝觀看由「南書(書)房」帶來的獨家原創文章,如有不足之處,還請諸位多多指正。

相關焦點

  • 乾隆皇帝17個兒子,為何傳位給了資質相對平庸的嘉慶皇帝?這點是...
    因為吸取了明朝的教訓,清朝在皇位世襲方面不斷做出改革,清朝的皇位世襲制經歷了四個發展階段:清初的汗位(皇位)推舉制、康熙時期的立太子制、雍正之後的秘密立儲制和慈禧太后時期的懿旨立儲制。在這四個選拔繼承人的制度中,影響最為深遠、實行時間最長、取得效果最好的就是雍正帝建立的秘密立儲制。
  • 如此勤勉的嘉慶皇帝,為何挽救不了當時清朝的局面?
    清朝是我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在經歷了十二個皇帝後的清朝,有過繁華的康乾盛世和在衰敗中的同治中興。嘉慶皇帝作為清朝的第七位皇帝,承接著繁華的康乾盛世。當時的情況看,按理來說,在嘉慶皇帝統治下的清朝,或許比不上之前的康熙和乾隆,但也可以使清朝保持現狀。
  • 清朝12帝,按照個人能力和國家貢獻,該怎麼排名呢?
    在眾多朝代中,清朝恐怕是最多故事的。1616年,努爾哈赤建立後金。1636年,國號被皇太極改為大清。從努爾哈赤建立後金算起,直到1912年清朝滅亡,清朝一直持續了總計296年的時間。這期間清王朝共傳位12位皇帝。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在中國歷史上可算得上影響深遠的朝代。
  • 61歲駕崩,他是乾隆和「魏瓔珞」的兒子,但卻是清朝最平庸的皇帝
    對於我們來說,中國那麼多朝代,我們最熟悉的,就是離我們最近的清朝。 清朝是一個由少數民族所建立的王朝,始於1636年,亡於1912年,享國二百七十六年。 在這個有著近300年歷史的朝代裡,有過優秀的帝王,有過失敗的皇帝,也有過平庸的君主。
  • 一圖看懂清朝十二位皇帝
    1、努爾哈赤(1559—1626年)努爾哈赤在位11年時間,也是清朝第一位皇帝,天命汗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在清朝可以說是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4、康熙皇帝(1654--1722年)清聖祖康熙皇帝,愛新覺羅·玄燁,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康熙皇帝,康熙皇帝在位61年之久,也是清朝在位最久的一個皇帝,為了加強國家的穩定,康熙皇帝在經濟上和文化建設上做出了重大的成績。
  • 常言皇帝後宮佳麗三千,但為何清朝最後三位皇帝均無子嗣呢?
    在我們的印象當中,皇帝那都是後宮佳麗三千,妻妾成群,兒女成行。比如說李隆基59個子女,康熙55個。知道的這是生孩子,不知道的以為甩籽。但是清朝的最後三個皇帝卻都沒有一個子嗣。按現在的話來講就是五保戶。對此有很多人認為這是清朝近親結婚惹的禍。
  • 清朝12帝,按照個人能力和國家貢獻,該如何排名呢?
    如果康熙帝之後,不是雍正這樣的鐵腕皇帝,而是一個能力平庸之輩,那麼就不是進一步鞏固統治,而是局勢會迅速惡化,甚至有可能連百年大關都過不去。第二檔次則是守成不錯的皇帝,分別是清世祖順治帝、清高宗乾隆帝、清仁宗嘉慶帝。
  • 大清12位皇帝,為何很少沉迷女色?列祖列宗早有祖訓
    而隨著近年來清宮劇熱播,除了劇情讓人們眼前一亮以外,居中的清人的服飾也備受人們的關注,而男性觀眾特別喜歡看到皇帝後宮的私生活,因為皇帝是古代巔峰權力的象徵,後宮佳麗三千,每天都可以換不同的妃子來服侍自己,很多人都嘆息為何自己沒有皇帝的命。
  • 大明皇帝中唯一被清朝稱讚的
    大明十六帝從太祖朱元璋到思宗朱由檢,唯一一個在《明史》中劣跡很少的就是崇禎。《明史》是清朝人編的,把朱元璋醜化成鞋拔子臉,朱棣是位篡位者,朱瞻基是出了名的蟋蟀皇帝,朱祁鎮北狩一年那就更不堪了,朱祁鈺坑害兄長,朱見深專寵萬貴妃,朱佑樘一個老婆,朱厚照那就是典型的壞皇帝,朱厚熜二十多年不理朝政,朱翊鈞那更是清朝最痛恨的人,朱由校木匠皇帝,唯獨朱由檢勤勤懇懇,但是亡了國。
  • 清朝12任皇帝沒有一個昏君,為何還是垮臺了?金一南指出兩大原因
    人們總說「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但是縱觀中國封建王朝的歷史,大多的共同點到了清朝這裡就不再靈驗。《三國演義》中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清朝卻還沒有分裂,就已經宣告滅亡。不過,金一南教授認為,清朝從1636年到1912年期間的12位帝皇,他們中並沒有一個是昏君。
  • 乾隆有17個兒子,為何卻選擇了能力平庸的嘉慶繼承皇位
    清朝有十二位皇帝,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有兩位皇帝,分別是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因為這兩位皇帝開創了「康乾盛世」,而在「康乾盛世」之後,清朝整體卻是在由盛轉衰。而這一過程,恰恰就發生在嘉慶時期,這一現象,也被後人稱為「嘉慶中衰」。
  • 清朝12位皇帝的順序及特點,一個順口溜教你輕鬆記住!
    清朝(1636—1912年)是中國歷史上第二個由少數民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也是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如果從皇太極改國號為清算起,清朝共有276年歷史,經歷了12位皇帝,這些皇帝都有哪些特點呢,且看課代表來解析——
  • 清朝12位「鐵帽子王」對應12位帝王,很巧合?更巧合的,還在後面
    自此,清朝的12位「鐵帽子王」全部出現。不管是歷史巧合還是故意使然,清朝一共傳承12位帝王,正好對應了12位「世襲罔替」的王爵。但是,如果細分下來,12位帝王和12位「鐵帽之王」竟還有著更為巧合的一一對應。
  • 清朝共有12位皇帝,為何有7位都死在冬天?專家:只因1個特殊習慣
    公元1616年,努爾哈赤憑藉著十三副鎧甲橫掃女真部,最終建立起後金。公元1636年,皇太極將後金改名為大清,自此清朝建立。公元1912年,宣統皇帝宣布退位,自此清朝滅亡。清朝國祚一共二百七十六年,一共十二位皇帝。
  • 清朝皇帝順序及名字
    清12帝的排列順口溜  努爾哈赤皇順康,雍乾嘉道鹹同光,大清一共十二帝,末代宣統最悲傷。  1、努爾哈赤;  (1559—1626年)  努爾哈赤在位11年時間,也是清朝第一位皇帝,天命汗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在清朝可以說是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 史上最賢惠的四位皇后:清朝無一位,榜首無人能及
    歷史不僅是知識中很有價值的一部分,而且還打開了通向其他許多部分的門徑,並為許多科學領域提供了材料——休謨(英)文章分類|歷史奇聞文章字數|641字,閱讀約2分鐘皇后作為一國之母,皇帝的門當戶對,可以說是擁有舉世無雙的權力。
  • 知識 | 清朝12位皇帝的順序及特點,一個順口溜教你輕鬆記住!
    現在很多古裝劇都喜歡以清朝為背景進行編劇和拍攝,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清宮劇,比如《雍正王朝》《甄嬛傳》《如懿傳》《延禧攻略》《步步驚心》等等。那麼清朝除了我們經常在影視劇裡看到的康熙雍正乾隆,還有哪些皇帝呢?
  • 歷史知識——【清朝皇帝列表】
    在位11年。努爾哈赤順應歷史發展趨勢,完成了統一女真各部大業,對後來滿族共同體的形成,對加強各民族間經濟文化的交流,促進遼東經濟的發展,起了積極作用。 顒琰親政後,立即剷除貪贓枉法蠹國肥私的權臣和珅,使人心大快,復多方採取措施,力圖保持康乾之盛世,但內憂外患重重,積重難返。由於腐敗勢力甚強,又缺乏新生機制,終難擺脫江河日下的命運。  8、道光皇帝 清宣宗道光皇帝愛新覺羅·旻寧(1782—1850年),清朝入關後第六位皇帝,嘉慶皇帝第二子。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即位,以次年為道光元年,時年29歲。在位30年。
  • 為何明朝皇帝普遍偏胖,而清朝皇帝普遍偏瘦?老祖宗的養生智慧
    不知各位讀者平時注沒注意到一個細節,就是古人流傳到後世的皇帝肖像畫中,明朝的皇帝看上去總是普遍較胖,相當富態,而清朝的皇帝看起來一個個都是面容清瘦,身材苗條。  要知道,同樣都是皇帝,夥食再有差別也不會出現吃不飽的情況。畢竟封建社會,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 為何清朝十二帝中很少有造反篡位的文官出現呢?
    首先,在清朝史上,其實也存在著權利滔天的文官,只是都沒有說像之前的朝代那樣,直接架空帝王或者篡位的,例如和珅,和珅在最鼎盛時期,權利已經很大了,只是,和珅自己內心也明白,只要自己不影響統治者的地位,那麼他就可以永遠做乾隆手下的第一大臣,而乾隆內心也知道,和珅只是愛財,並不會篡位,再加上和珅可以作為自己帝位生涯中的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