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寫劇本,2000入行,署名權被奪,編劇鏈中不被看見的大多數

2021-03-01 網娛觀察


作者 / 清一

「所謂編劇行業沒有門檻,則意味著編劇是全世界門檻最高的行業,無數人在這裡競爭,這裡絕對不是一個沒有退路時的歸宿。」

 

「網大作為視頻網站需要的流量產品,目的是引流和拉新。有時導演都是不重要的,IP和流量演員才是他們看重的。製片人也是以此為基礎碼盤做項目。原創編劇在其中的話語權是非常小的。」

 

「網大對類型的要求更徹底,這跟觀影方式有關係。觀眾在電影院不能快進,只能根據編劇導演的設計慢慢看,很容易進入劇情。但網絡電影只要一分鐘沒意思觀眾就會快進,甚至換片,其實是寫作難度更大。」

 

「網絡觀眾需要的簡單說就是強情節爽片,故事就是事故,一直有事,從小事到大事,如果有邏輯就更好了,故事裡再有普世價值的共情那就更厲害了。」

 

「作為業餘愛好者,已經寫了好多部作品,但是依然覺得離這個圈子好遠,好希望遇到一個領路人。」

 

「寫作是個漫長的過程,個人覺得不必急於求成。機遇固然重要,除了一點小小的運氣之外,靠譜的實力才是成功的法寶。」

 

在網娛君近期對國內網絡編劇生存現狀的行業調查中,了解到影視中心北京之外,同樣分布著諸多沒被看見的編劇從業者。他們代表「沉默的大多數」,多從微電影、小說、網文寫手入行,多埋頭原創劇本,如親情勵志、農村扶貧等現實題材以及歷史抗戰項目等的創作。方向離主流市場化的創作比較遠,作品成型等待買家上門,夢想長久堅守創作,也苦於資源和人脈受限。而疫情的影響雪上加霜,也有投身短視頻、短劇番劇等的創作以此為生活支持:

 

「今年攏共也就接了兩個番劇的活兒,還是救場性質。」

 

甚至還有寫過2個劇本的老農民,以自己的親身經歷為基礎創作了類似「秋菊打官司」的劇本。另一個劇本前幾天談了5萬,突然黃了,「不甘夢想影屏熄滅」。

 

他們從業時長從一兩年、五七年到超十年不止,位置遍及西北、深圳、武漢、珠三角以及雲貴川西南片區和東北。

 

事實上,無論院線還是網絡,高度市場化的影視行業近年資本愈發向頭部資源匯集。頭部的編劇、頭部的導演、頭部的演員搭配頭部的製作基本成為標配。市場對類型化創作和IP基礎的項目更為看重,這就註定市場化大潮下的有限資源,越來越難輻射到「頭部」之外的創作者。

 

同時,專心紮根個人原創故事的編劇們,也只能耗上耐心和信心,等待那些賞識劇本的導演、製片人和大腕演員,以及積極參加各種劇本創投來推銷自己的作品和拓展人脈。

 

他們的編劇路途似乎更為艱難。

 

周麗娟:從1000塊寫劇本的新人編劇

到寒冬下積極自救

 

常駐地:成都

作品:網絡電影《超能右手》《不良女友》《功夫宅男之絕版女神》

入行:六年

我常駐成都,四川這邊的影視資源很少,很難找到能鍛鍊自己的項目。唯一優勢是生活成本比北京低很多,生存相對來說容易一些。

 

2014年入行時,那時第一個微電影項目的酬勞是2000元,當時已經很不錯了。接著就遭遇了不公待遇。2015年我參與過一部網大的編劇,完稿後女主角說沒有突出自己的主角地位和光環,導演讓她自己增加戲份,後來那個戲就成了女主角署名編劇的作品。我也只拿了1000元酬勞,導演說你是個新人給你一次機會就不錯了,總之是很心酸的經歷。

 

同樣的亂象還出現在行業很多項目中,經常有同行抱怨不少製片人用編劇的大綱拉投資扎錢,最後編劇們做了很多工作,可能拿到的報酬很少。

 

2016年開始工作陸續多一些,收入有所增加。從那開始正式成為編劇,這些年累計寫了十部左右作品,多是對方要求定製的。一般原創作品很少有賣出去的,因為跟客戶需求有出入。我是非科班出身,自小對影視感興趣,感謝網絡電影給了我機會。

 

目前影視寒冬期,從2019年開始,我的工作量就減少了很多,需要依靠其他的副業來支持生活。比如寫短視頻平臺的段子,以及短劇劇本等,接下來的工作還在談。行業一些公司也有轉行做自媒體或練習生培訓業務的。

 

身邊也有一些編劇同行,也常互相傾訴,這一兩年行業確實挺難做的。他們有的從以前一集10萬報酬(網劇)到現在做抖音直播帶貨,不知道效果怎樣,也是為了繼續生活。

 

我從業的阻力主要來自於地區、行業、人脈這幾個方面,因為熱愛,所以一直堅守。我會長期關注網生內容領域,也會把編劇身份當成是終生奮鬥和拼搏的事業來做。目前看影視行業似乎進入了一個瓶頸期,很多同行都逃不過這個魔咒,同時優勝劣汰也免不了。

 

我看過《哀樂女子天團》和《靈魂擺渡:黃泉》還挺好的,不否認其他大多數網絡電影都挺辣眼睛。在我看來創作是需要迎合觀眾還是引領觀眾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激發觀眾的共鳴感。

 

關於我自己參與、主導的項目評分不高這件事,我只能說一部電影的參與者眾多,導演、演員、後期、編劇等這些因素都會影響電影的評分。

 

目前我還是尾部編劇吧,需要不斷努力。我相信有一天,自己肯定會有機會和主流影視團隊合作的。

 

譚福臣:深耕原創劇本,

把擅長的題材類型做到獨特極致

 

常駐地:內蒙古

作品:《弓馬嘯西風》《小村之戀》《勇者仁心》《京城來的副旗長》

入行:十年

 

我常駐內蒙。北京更容易獲取第一手信息,對導向性的變化了解及時。專業團隊聚集,有利於成就事業,機動性強,適合團隊作戰。但對於編劇來說生存成本大,且北京的外部環境尤其對有獨創性或長遠規劃的獨立編劇(不利)影響較大。

 

在從事小說創作十餘年後,小有成績,受當時一線編劇朋友影響走上編劇道路,隨即參加了兩次全國青年編劇培訓,漸入佳境。以前是兼職創作,今年開始做職業編劇,目前完成了一部原創脫貧攻堅題材數字電影劇本《她把美麗帶給鄉村》和一部體育題材院線電影劇本《完勝特拉維夫》的創作。目前沒有公司籤約,所以創作時間很寬鬆,節奏舒緩。

 

對於我這個笨人來說,我認為只有盯準一個題材類型,做到獨特、極致,也許機會就來了。到一定時候,專注點也許更好。

 

我在2014到2018年期間曾作為脫貧攻堅工作隊長,駐鄉鎮工作,因此積累了大量生態扶貧的一手素材,去年完稿《她把美麗帶給鄉村(原名「破局」)》,目前有公司在內蒙地區推進。這個劇本寫的時候就很有感覺,就因為我真正參與其中了,類型也是自己擅長的領域。

 

我入行的第一筆稿酬是一個電視劇劇本的「槍手」費,3萬,項目未播出。目前有工資收入,生活沒問題。

 

過往的從業阻力主要是沒機會與相應影視公司直接對話,都是通過中間人,很多時候寫了梗概甚至前幾集劇本,拿不到錢。以及國內市場變化太快,不成熟,混亂無序,作為非科班出身又年紀偏大的編劇,很難有機會參與好的項目。但相對其他文學創作來說,影視編劇稿酬高,即使是槍手。所以堅持了下來。未來,我覺得堅持原創才是根本,內容為王的時代來了。

 

網生內容肯定會持續關注,但不是主要方向。預計以後十年都會從事編劇職業。我最擅長古裝玄幻類、諜戰類、都市情感類作品的創作。拍攝完片並在電影頻道播出的數字電影一部(《弓馬嘯西風》),微電影四部,目前還沒有網絡電影作品。

 

自認屬於有內容經驗,有理論支撐的頭部編劇。做好自己獨特的原創作品,不愁沒有主流公司關注。

 

我不認為編劇入行門檻低。很大一部分所謂的編劇並不是真正的編劇,有的甚至連電影、電視劇的本質區別都搞不清楚,就憑著一腔熱血和愛好而來,他們都是自己以為的編劇。

 

關於當前市場上一些重製作、輕故事(劇本)的現象,我覺得市場規律自然會以真金白銀的形式教訓忤逆者。故事為王,會在今後成為行業共識。

 

而如果故事為王,原創劇本就是王冠,每一個王者都需要,幹嘛不好好鑄造呢?所以,我主要的方向就是原創劇本。

 

魯源:虛心求教踏實耕耘,

堅守編劇事業

 

常駐地:陝西榆林、北京

作品:電視劇《我的嶽父會武術》編劇助理、網絡電影《牡丹》

入行:六年

 

我2008年從魯迅文學院高研班畢業,當過記者、參加過培訓,參加了吳天明大師班培訓等,逐漸進入編劇行業。直到2015年正式進入劇組參加編劇工作,才深刻感受到劇本工作遠非想像那樣簡單,我也需要繼續深入學習劇作知識,更加努力投入劇本創作。

 

目前工作需要往返於陝西和北京之間,有在北京多家影視公司從業的經歷,今年成功加入北京影視藝術學會,成為北京影視人。北京是編劇的大本營,是影視信息前沿陣地,編劇工作室林立,專業性更強,在外地從事編劇工作,條件相對就落後,缺乏廣泛的合作。

 

入行的第一筆酬勞是兩千,當槍手獲得。編劇收入整體不穩定,會有別的寫作任務,如專欄、影視戲劇評論等的經濟來源。去年工作量不多,多家影視公司邀請沒有談妥,今年因為疫情,一直在閉關修煉。

 

從業的阻力主要因為自己專業素養不夠。只是因為熱愛編劇職業,所以沒有離開。當前行業普遍低迷,我相信只要不懈努力,會實現自己的編劇理想。在選擇編劇職業時,就發誓要奮鬥終生,用心寫出心裡的文字。

 

我擅長創作抗日題材作品,已經立項的網絡電影是《牡丹》。關於創作的「引領」導向還是「滿足」導向,在我看來我們面對的市場是非常複雜的社會群體,既要滿足人民的審美需求,又要傳播正確的社會價值觀,達到精神引領。

 

作為(網絡電影)編劇,我對項目盈利率和作品口碑都在乎,尤其現今網絡電影單片成本不斷提升、題材類型多元、觀眾審美提高,入局的投資人更需對好內容好項目有敏銳的判斷,贏回行業口碑和觀眾信任,培養觀眾對網絡電影的熱愛。

 

當前網絡電影市場重製作、輕故事(劇本)的陋習,需要資方的重視,也需要編劇爭取話語權,不論網絡電影還是傳統院線電影,沒有好劇本就沒有項目的未來好收益。

 

關於「網絡電影編劇入行門檻底」這個觀點,其實真正的大項目和大投資,沒有資方願請一位新手編劇。目前我給自己的要求就是認真寫好每個劇本,踏實努力在編劇行業求生存,希望自己的執著有一天被主流團隊賞識。

 

楊建新(筆名「天霖」):

從小說創作愛好到職業編劇進階

 

常駐地:浙江、海南

作品:《冬去春歸來》《洋妞海島歷險記》《大山深處小精靈》《競選女一號》等。

入行:超過二十年

 

我一般春夏季在浙江,秋冬季在海南。

 

在北京從事編劇工作,具有影視行業人脈優勢,可以更好地利用各種社會資源,較快地把自己的作品推送出去。但本人2014年之前一直在浙江工作生活,無間距地見證了一些地區「炒房炒煤炒資金,滿城收放高利貸」亂象,最後導致全域崩盤的整個過程,以及在一些地方「城鎮化」過程中「失地農民工群體」的無奈生存狀況,然後創作出了反映這一特殊階段歷史事件的40集電視連續劇文學劇本《冬去春歸來》。

 

這種痛徹心扉的典型事例和慘烈的場景觀感是其他地區的作家、編劇們無法感知和體會的。故而《冬去春歸來》原創正版在網上已是一本難求。另有懸疑小說《競價點歌》曾獲得首屆全國法制文學大賽一等獎,已經修改成電影劇本故事大綱上傳「雲萊塢」平臺報備。《冬去春歸來》前十集原名《搶劫未遂》,系本人根據自己同名原創小說改編為劇本,曾獲第三屆全國法制文學大賽三等獎。

 

以上作品都曾收到包括北京在內一些傳媒人和團隊的邀約。後因為「2011年高利貸崩盤後效應」以及此次疫情影響而未能如願。

 

我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從事文學創作。1986年發表懸疑小說處女作《業餘收藏家》,2010年出版懸疑小說集《遭遇潛規則》,2012年出版《楊建新影視作品集》,2015年出版40集電視連續劇文學劇本《冬去春歸來》。年輕時曾經在北京軍區偵察兵某部服役,退役後加入體制部門,辦理過諸多疑難複雜案件。感覺自己的人生閱歷和藝術經歷為從事影視編劇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從業基礎,使得作品更具知識性、藝術性、觀賞性、可信性和可讀性。我現為浙江省作家協會、浙江省電影家協會會員。

 

我一年大概可以寫10萬字,一到兩個劇本。目前已經出版一本懸疑小說集,兩部影視劇本集。應邀在兩個影視公司旗下擔任編劇。但因為疫情的影響,目前尚未開張。因為屬於體制內退休,衣食無憂有保障,寫作小說和劇本完全出於業餘愛好,另外還為自己的劇本作詞作曲,參與執導自己原創的微電影。

 

以上原本皆為業餘興趣愛好,不曾想誤打誤撞都做得「像回事」了。

 

過往的從業阻力來自於作品受制於政策的頻繁變動,尤其是現實主義題材的作品。有幾部作品被人看好,對方出價也可以,但因為政策變動,未能產生效益。此外,當前市場上「買家找不到賣家,賣家找不到買家」是普遍現象,需要搭建一個作品和平臺的中間橋梁。

 

關於在創作中迎合觀眾還是引領觀眾,我認為引領觀眾樹立正確的「三觀」尤其是「是非榮辱觀」,是影視編劇責無旁貸的義務和歷史責任。因為每一部傳世之作都逃不脫歷史的拷問!

 

自認為屬於「腰部」編劇吧,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對於編劇入行門檻底的觀點,在我看來,「一哄而上」的結果,通常是「一鬨而散」。比如曾經風行一時的「一字詩」,如今似乎成了文學藝術界的笑話。

 

目前我有持有一部40集電視連續劇劇本、三部電影劇本、四部微電影劇本、三十餘部個人原創小說、六首個人原創影視詞曲的儲備,均已辦理版權登記手續或已結集出版。日後準備陸陸續續改編為影視劇、短視頻、微電影及MV等等。

 

對待項目我是短期看盈利,長期看口碑。就個人而言,我更注重歷史口碑。


近期熱文

易烊千璽專訪 | 都豔《少年之名》專訪

《青2》總導演陳剛專訪 | 娛樂圈看「姐姐」

張頌文和他漫長的青年危機

約稿 請聯繫:

A2011402(微信ID)

轉載/加入社群 請聯繫:

WANGCHUNXIAO14(微信ID)

相關焦點

  • 編劇入行的正確打開方式
    很多文學愛好者將他們寫的劇本發給我,希望我能為他們推薦。這些郵件的地址欄中收件人是一長串的郵箱名,為了成為一名編劇,他們把微博上能找到留了郵箱地址的圈內人都填了進去,然後便開始等待伯樂降臨。只是,這樣漫天撒網的方式少有成效。作為過來人,我想聊一聊,成為一名職業編劇的正確打開方式。如果你問我,成為職業編劇最難的步驟,我會告訴你,是入行,是入行!圈內與圈外,就仿佛結界的兩端。
  • 《隱秘的角落》被訴,編劇貢獻多少才能擁有署名權?
    辛爽表示,該劇沒有槍手,他們都已經在片頭片尾編劇職務中署名,沒有遺漏。,將《隱秘的角落》攝製單位霍爾果斯萬年影業有限公司及出品公司愛奇藝訴至法院,原告認為被告在終止合作後,擅自在拍攝過程中使用原告創作的內容,但播出時並未將原告署名為編劇,嚴重侵犯了原告的署名權。
  • 《隱秘的角落》主創否認侵權,獨創性成編劇署名權爭議關鍵
    在編劇訴《北平無戰事》出品方侵犯其署名權一案中,法院根據雙方籤訂的編劇合同性質、內容、履行情況以及編劇參與整部電視劇劇本創作的程度和深度,來判斷兩原告是否具有署名權。在該案中,原告兩位編劇稱向出品方交付了《北平無戰事》的故事梗概、人物小傳、分集梗概及三集完整劇本,最終成劇內容與兩人的創作成果高度相似,但是該劇並未對二人進行編劇署名,侵犯了二人的署名權。北京朝陽法院2015年12月一審認為,二位編劇的創作緣起於與出品方籤署的《編劇合約》,涉案合同性質、約定內容和履行情況是對涉案行為是否構成著作權侵權判斷的基礎性事實。
  • 電視劇《風箏》編劇署名權官司,法院一審判劇方賠15萬
    原告林宏訴稱,2009年4月30日,其與北京東方聯盟籤訂《版權購買及劇本創作協議書》,約定其為電視劇《風箏》創作劇本,同時約定其享有原著作者署名權及電視劇編劇署名權。林宏認為,自己創作並交付了劇本,作為小說《風箏》的作者和涉案電視劇的編劇,依法享有相應署名權。但電視劇《風箏》播出後沒有為自己署名為編劇及原著作者。
  • 電視劇《風箏》署名權糾紛:請求權競合之下基於約定和作者法定權利的署名權之爭
    原告發現該劇編劇署名為楊健和秦麗,或者是楊健和林麗,但沒有為原告署名為編劇及原著作者。原告作為長篇小說《風箏》的作者和涉案電視劇的編劇,為創作小說和劇本付出了艱苦卓絕的努力,創造了深受讀者和觀眾喜愛的作品,依法享有相應署名權,且原告與東方聯盟在合同中亦對此明確約定。
  • 《隱秘的角落》被起訴,兩名編劇爭奪署名權,多位主創人員回應
    《隱秘的角落》編劇「一紙訴狀」求署名權8月19日,網上有報導稱,《隱秘的角落》兩位「編劇」王先生和楊女士以侵害作品署名權將《隱秘的角落》攝製單位及出品公司告上了法庭,要求能得到應有的署名權,並賠禮道歉,賠償維權費8萬元。
  • 兩編劇起訴《隱秘的角落》侵害作品署名權,主創發文回應
    新京報訊 8月20日凌晨,網劇《隱秘的角落》的導演辛爽在微博發文,回應有編劇起訴《隱秘的角落》攝製單位及出品方侵權一事。辛爽稱,在他進入項目工作期間一直到項目結束為止,編劇團隊只有劇本策劃胡坤、編劇潘依然、編劇孫浩洋,編劇陳驥,都已署名,沒有遺漏。
  • 《隱秘的角落》被訴侵害編劇署名權 業內支招:嘴仗沒用,必須比對
    據北京海澱法院官微消息,因認為《隱秘的角落》攝製單位霍爾果斯萬年影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萬年影業)及出品公司北京愛奇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愛奇藝)使用自己的獨創內容構成侵權,王先生和楊女士二人以侵害作品署名權為由,將萬年影業及愛奇藝訴至法院。對此,《隱秘的角落》導演辛爽、編劇潘依然和孫浩洋、劇本策劃胡坤以及萬年影業先後發聲否認侵權,辛爽斥責這是一次炒作,並表示「不打嘴架,相信法律」。
  • 《隱秘的角落》陷署名權爭議
    但原告表示,播出的《隱秘的角落》中有大量橋段、臺詞、人物塑造、運鏡等使用了屬於自己的獨創內容。因此,原告提出了三項訴求,在《隱秘的角落》及官方信息處(如該劇海報、豆瓣網、百度百科等頁面)將二人署名為編劇;萬年影業與愛奇藝對二人賠禮道歉,並發表更正編劇署名聲明;賠償維權費用8萬元。
  • 《隱秘的角落》被訴侵犯署名權,製片人:你的貢獻不至於要署名
    有兩位編劇認為該劇的攝製使用了自己的原創劇本,但並未將自己署名為編劇,故提起訴訟,法院也已正式立案。然而,該劇主創團隊接連發文表示,未與二人合作過,不知他們為何要起訴。該劇製片人則表示,二人的貢獻有限,不至於要署名為編劇。
  • 分享 | 零基礎,怎樣入行做編劇?
    想告訴你,國外不清楚,國內一天專業課都沒上過的編劇佔了從業人數的六成以上。至於說到入行,我不清楚你想要達成的目標是什麼。跟著職業編劇混,當不署名的槍手算是種入行;成為唯一署名編劇,一作成名,也是種入行。
  • 熊貓動畫電影導演署名被奪 喊話電影局叫停過審
    杜絕導演被奪名亂象北京大拇指鄧魯平提供,為內容負責日前,首部國產熊貓題材動畫電影《熊貓明》(也可能已改名)編劇導演鄧魯平(魯客)在其微博發文並喊話國家電影局,同時群發材料給媒體,稱其署名權被公然掠奪踐踏,有可能改成連一秒鐘都沒導演過該片的旅法導演戴思傑的名字,因此要求國家電影局暫停其擔任編劇導演的該電影的過審和發行。
  • 《隱秘的角落》陷編劇署名糾紛?主創否認!業內:還需專業認定
    然而,今年六月,王先生和楊女士觀看《隱秘的角落》時發觀,該網劇中大量橋段、臺詞、人物塑造、運鏡等內容使用了他們向萬年影業公司提供的獨創內容。兩人認為,他們為創作該劇劇本付出了艱苦卓絕的努力,創作的內容及橋段成為涉案電視劇重要的組成部分,深受廣大觀眾的喜愛。被告在終止合作後擅自在拍攝過程中使用原告創作的內容,但播出時並未將原告署名為編劇,嚴重侵犯了原告的署名權。目前,此案正在進一步審理中。
  • 稱《隱秘的角落》擅用其獨創內容,兩編劇起訴侵害作品署名權
    因認為《隱秘的角落》攝製單位霍爾果斯萬年影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霍爾果斯公司)及出品公司北京愛奇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愛奇藝公司)使用自己的獨創內容構成侵權,王先生和楊女士二人以侵害作品署名權為由,將霍爾果斯萬年影業有限公司及北京愛奇藝科技有限公司訴至法院,要求二被告在涉案電視劇及官方信息處(包括但不限於電視劇片頭、片尾、海報、豆瓣網、時光網、百度百科等頁面)將原告署名為編劇;賠禮道歉並在官方微博帳號
  • 捍衛編劇署名權:編劇界聯合籤名支持汪海林老師手撕刪除編劇署名信息的公眾帳號「電影票房」及其支持者
    早上,看到了汪海林老師發的信息:公眾帳號@電影票房 9月29日發布的公號第2篇文章「【票•資訊】9月29日-10月13日新片檔期」中將所有影片編劇一欄中編劇的名字刪除,由此引發汪海林老師與公眾帳號@電影票房 的爭論。
  • 《隱秘的角落》被起訴:司機茶水都有姓名,編劇署名為何這麼難
    胡坤表示,劇中的每一處情節和臺詞,都是自己和導演辛爽、編劇潘依然、孫浩洋「一句話一句話地重新『吵』出來」的。至於起訴署名權的兩位編劇,自己不認識、也沒有跟他們開過一次劇本會。針對原來的創作成果,胡坤表示已經和幾位主創人員進行了大的調整和修改,重新梳理和重建人物,重新確立了這個片子的風格和走向,以及主題和質感等。
  • 中國青年編劇為什麼不把心放在寫好劇本上?扒美劇、搬知乎、自嘲創作只能靠抄
    挑選合作時,我一定要求編劇試寫。我的試寫要求非常簡單,不會讓編劇給我出前三集劇本。我讓編劇根據一個和原劇本不相關的主題,寫一個小片段,1000~2000字即可。我覺這個很合理,很多專業編劇自己去談項目時,會做兩手準備,讓製片人或者劇本責任編輯看看他對戲的構架能力和臺詞功底。但現在很多編劇的處境有些不一樣了。製片公司總想讓編劇先把劇本大綱、人物、小傳、分場之類的寫完,再和你談合同的事。
  • 《隱秘的角落》主創否認侵權:劇本沒槍手,署名沒遺漏
    (以下簡稱愛奇藝公司)使用自己的獨創內容構成侵權,王先生和楊女士二人以侵害作品署名權為由,將霍爾果斯萬年影業有限公司及北京愛奇藝科技有限公司訴至法院,要求二被告在涉案電視劇及官方信息處(包括但不限於電視劇片頭、片尾、海報、豆瓣網、時光網、百度百科等頁面)將原告署名為編劇;賠禮道歉並在官方微博帳號、愛奇藝網顯著位置發表更正編劇署名聲明,賠償維權費用8萬元。
  • 黃磊提名「最佳編劇獎」,編劇汪海林猜測:他可能用權力強行署名
    編劇汪海林以大膽懟人著稱,在這次的事件中,他也做了自己的猜測分析:「我們不知道人家(《小歡喜》)的具體劇本創作、操作情況,但是,黃磊作為一個知名演員,業內資源也很多,可能只有通過他才能把這個項目做好,不用想都知道,在這種情況下,因為你是一個強勢方,有沒有一種可能,導致人家不得不給你署編劇的名
  • 新人編劇如何快速入行?
    在講快速入行之前,我覺得還有一個問題是先先去考慮的,就是到底要不要入行?有一句俗話說的好,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自己到底適不適合,到底要不要入行,可能比怎樣快速入行更要去考慮。並且還有我覺得不僅是編劇行業,整個影視行業它都是一個晉升空間特別大的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