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靈活用工發展藍皮書(2021):數位化驅動靈活用工快速發展

2020-12-23 手機鳳凰網

近日,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人瑞人才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在北京共同發布《中國靈活用工發展報告(2021)》藍皮書(以下簡稱「中國靈活用工發展藍皮書」),該書對靈活用工在中國的發展和實踐做了深入研究和分析,為數位化時代中國企業管理創新提供了有效指引。

中國靈活用工發展藍皮書指出,數位技術的發展正促使組織主動或被動地進行數位化方向的變革。當數位技術驅動組織進行變革時,組織內的人力資源有可能無法匹配組織的戰略需求與發展。人力資源領域的邊界也由此被打破,缺工組織將其人力資源需求外化,而人力資源服務公司等組織則創造並提供人力資源及其衍生物(如基礎管理、培訓)為產品。至此,在數位技術驅動下,用工組織與人力資源服務組織形成具有共生性的協作網絡,共同應對變革過程。

組織變革是一個長期的、反覆的、動態的過程,而企業在實踐中的具體表現之一是進行數位化轉型。因此,由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與人瑞人才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組成的聯合課題組調查了用工企業的數位化轉型程度來作為組織變革的一個剖析面,分析不同程度數位化轉型中的企業的基本特徵、轉型績效以及這些企業在靈活用工方面的現狀,並簡要分析了技術如何驅動企業組織變革。

數位化轉型企業對靈活用工認知度更高

中國靈活用工發展藍皮書指出,企業對靈活用工的認識水平可以直觀反映靈活用工是否是該企業戰略的一部分。藍皮書前期調研數據顯示,在數位化轉型進程中領先的企業,對靈活用工有高度認知的企業佔比(14.97%),該數據超出數位化轉型相對緩慢、落後的企業(7.67%)近一倍。

與此對應的是,在完全不了解靈活用工的企業中,數位化轉型領先的企業佔比(4.76%)也比數位化轉型緩慢的企業(10.22%)少一半。在「有一些了解」與「比較了解」這兩個中等認知程度範疇裡,領先型與緩慢型企業差別不大。藍皮書課題組也在訪談中聽取了用工企業是如何深層次探索與思考技術、靈活用工與用工組織之間的關係。

數位化轉型不同階段企業對靈活用工認知度。數據來源:《中國靈活用工發展報告(2021)》藍皮書

「現在隨著技術的發展,我們以前有的不能做的業務,我們現在可以大批量的做了。就是以前他不是一個海,現在他是一個藍海了,比如說我們說的五星級酒店他的靈活用工。比如五星級酒店他一般附帶這種餐飲,他這個餐飲季節性波動,還有他每周的波動,每天的波動都是非常大的…整個我們這個產品在沒有網際網路技術之前我們是沒法解決的,但是有了網際網路技術之後我們都可以解決…這就是科技讓人才服務,並且一個非常重要的案例。」一家參與藍皮書前期訪談的企業HR高管表示。

數位化轉型領先的企業更偏好穩定使用靈活用工

中國靈活用工發展藍皮書顯示,在靈活用工使用規模上,穩定使用或計劃擴大靈活用工使用規模的用工企業中,處於數位化轉型領先角色的企業(35.03%)也比例明顯高於數位化轉型相對遲緩的企業(23.96%)。在計劃縮減使用靈活用工規模的企業中,數位化轉型程度並沒有展示出顯著的影響(分別是25.51%與27.16%)。而在從未使用過靈活用工的企業裡,緩慢進行數位化轉型的企業(48.88%)則比例明顯高於領先進行數位化轉型的企業(39.46%)。這三個維度相結合,約60%數位化轉型處於領先地位的企業在使用靈活用工。

數位化轉型不同階段企業對靈活用工採用情況。數據來源:《中國靈活用工發展報告(2021)》藍皮書

與此前用工企業對靈活用工認知程度相結合,這些結果整體說明了數位化轉型領先的企業不僅在意識形態上將靈活用工納入其戰略思考中,也在實踐裡更為廣泛、穩定地使用靈活用工。

數位化轉型領先的企業為靈活員工提供更多資源

而在企業對靈活用工的投入中,處於數位化轉型領先角色的企業也對靈活員工提供更多資源。以崗前培訓為例,儘管目前絕大多數靈活員工所從事的都是技能相對簡單、協作性較低的工作,不同企業願意投入的培訓資源並不相同。

數位化轉型不同階段企業對靈活用工的投入情況。數據來源:《中國靈活用工發展報告(2021)》藍皮書

中國靈活用工發展藍皮書顯示,處於數位化轉型領先角色的企業也傾向於投入更多的培訓資源用於靈活人才管理,其崗位培訓時間平均為12.67天,而緩慢採納或觀望懷疑數位化轉型的企業們提供的培訓平均時間則為8.78天(圖3.11)。有效、充分的培訓不僅僅是時間上簡單延長與更充足的技能學習,還能夠增加新員工的組織適應與組織認同,保障新員工更好的配合組織的戰略發展。

據了解,《中國靈活用工發展報告(2021)》藍皮書由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和人瑞人才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聯合推出。為全面深入研究我國靈活用工的發展狀況,為數位化時代企業管理創新提供有效指引,雙方於2019年9月聯合成立了課題組,並由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院長楊偉國擔任課題組組長,雙方共同發起中國靈活用工發展狀況調研活動,以產學研結合的方式深度引領行業創新。

在2019年10月-2020年7月期間,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和人瑞人才科技集團聯合課題組對27家用工企業、7家人力資源服務公司及3家地方行業協會的相關負責人或高管進行了深度訪談,部分企業員工、中基層管理者和行業協會從業人員也參與了訪談。在訪談的基礎上,課題組進一步對用工企業與員工進行了問卷調研,共回收1014家企業調查問卷和1387份員工調查問卷。

實證資料收集之後,課題組通過質性研究和量化研究的方法對資料進行了翔實的分析和研究;同時課題組也同步收集了包括國家統計局數據、政府政策、新聞報導、相關企業的公開信息等作為本次研究的二手資料來佐以分析。在綜合分析的基礎上,課題組撰寫了這本《中國靈活用工發展報告(2021)》藍皮書。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相關焦點

  • 人瑞人才創始人張建國解讀靈活用工發展宏觀驅動力PEST模型
    近日,2021年第十七屆中國人力資源管理新年報告會暨中國新就業論壇在中國人民大學逸夫會堂第一報告廳隆重舉行。來自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的知名專家學者與來自美團、滴滴出行、阿里巴巴、人瑞人才科技集團、科銳國際集團等業界同仁,就"組織變革"、"靈活用工"等問題展開了深入探討。
  • 有關「靈活用工」的「魔鬼細節」就藏在這本書裡
    對於調查結果更為豐富的描述,呈現在《中國靈活用工發展報告(2021)》藍皮書中(以下簡稱「藍皮書」)。該書首先澄清了「靈活就業」與「靈活用工」兩個概念,這二者有交叉的部分,但是內涵和外延都截然不同。藍皮書認為,技術發展是推動我國靈活用工市場發展的最重要因素,「網際網路技術和算法管理驅動平臺經濟,正在我國的電商、網約車、外賣、快遞、家政、單車出行、網絡直播、研發設計、創意寫作等生活和生產領域逐步拓展。」
  • 賦能靈活用工發展 豆豆兼職榮獲靈活用工新銳品牌獎
    2020年,疫情全球蔓延,經濟發展,各個企業,特別是以年輕群體為代表的現代服務業,為提高人效,優化用工結構,紛紛將目光投向靈活用工,希望通過更靈活可控的用工方式,實現降本增效。特別是在數位化加持下,靈活用工可有效解決餐飲、零售等企業的波峰波谷問題,成為企業降本增效,提升競爭力的利器。與此同時,受文化和社會環境的影響,年輕人的就業觀念更開化、更有包容性,他們具有實現自我價值的強烈意願,渴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改變和進步,獲得理想的生活和自由。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靈活就業,向更多元、經濟獨立的生活邁進。基於這一背景,豆豆兼職應運而生。
  • 靈活用工行業發展分析報告
    第三階段:靈活就業階段我國在2005年發布了《關於我國靈活就業情況的統計分析》,說明靈活就業的用工形態早在本世紀初就已經存在。我國靈活用工的發展不同於西方國家,在國外靈活用工受工會限制,靈活用工的發展由政策解禁驅動,國內屬於勞務派遣向靈活用工模式優化,處於保護就業者和擴大就業人口考慮,受到政策的支持。
  • 人瑞人才張建國解讀靈活用工:企業把非核心業務包出去,把核心能力...
    靈活用工有多火?在百度搜索「靈活用工」,有5890萬個相關結果;其中有81%是在過去1年中產生的。而根據中國人民大學與人瑞人才科技集團(6919.HK)聯合發布的《中國靈活用工發展報告(2021)》藍皮書,2020年55.68%的企業在使用靈活用工,同比提高11%。
  • 報告顯示,2020年企業採用靈活用工比例達55.68%
    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人瑞人才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近日共同發布的《中國靈活用工發展報告(2021)》藍皮書披露,2020年中國企業採用靈活用工比例達到55.68%。該書對靈活用工在中國的發展和實踐做了深入研究和分析,為數位化時代中國企業管理創新提供了有效指引。
  • 微蜂網「靈活用工」解決方案助企業應對「不確定性」
    在此過程中,眾多新職業湧現,新的就業形態蓬勃發展。2020年7月28日,國務 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支持多渠道靈活就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強調,個體經營、非全日制以及新就業形態等靈活多樣的就業方式,是勞動者就業增收的重要途徑,對拓寬就業新渠道、培育發展新動能具有重要作用。隨著《意見》在企業中的逐漸落地,「靈活就業」、「靈活用工」成為2020年人力資源行業的新風口。
  • 見微知著,把握未來數位化靈活用工之道
    在活動現場,金柚網新平臺運營部總監魏巍雄做了主題為《見微知著 把握未來數位化靈活用工之道》的演講,演講詳細解讀了中國靈活用工的現狀與趨勢,受到現場觀眾的共鳴與高度肯定。金柚網的核心業務是靈活用工,而且是數位化靈活用工。談論靈活用工,一定要站在客觀的環境上去判斷,到底是怎樣的社會環境和企業需求才能誕生靈活用工的土壤。這就是我今天帶來的課題,見微知著,通過很小的細節、現象,我們能夠慢慢發現事物背後發展的規律和脈絡,它就是把握未來的用工方式、未來的就業方式非常重要的核心紐帶。
  • 萬寶盛華:創新人力資源領導者,靈活用工驅動高成長
    天風證券1月16日發布對萬寶盛華的研報,摘要如下:萬寶盛華中國是大中華區知名人力資源解決方案供應商,截至2019H1實現營收14.42億(+31.1%),調整後淨利潤0.56億(+38.9%),目前主營靈活用工、人才尋訪業務。
  • 靈活用工百科:薪用工關於企業利用好靈活用工的一些心得
    靈活用工是指企業以勞務派遣、業務外包、商業流程外包、非全日制用工、自由職業者經營等多種用工方式,幫助實現企業人力資源隊伍的快速調整、精確匹配、彈性管理和敏捷適應環境變化的一種用工形式。 相對於以往的用工方式,靈活用工對於國內企業而言,確實是一種新的用工方式。
  •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2020年靈活用工行業研究報告》
    ;重點研究全球靈活用工服務商業務模式,為中國靈活用工企業發展提供借鑑價值;呈現中國靈活用工服務商落地實踐,探索發展趨勢與挑戰。報告從靈活用工的定義出發,回溯靈活用工行業的發展背景和歷史,重點研究服務商的業務模式,並分析全球龍頭企業The Adecco Group和ADP的發展模式與變化,最後落腳於中國靈活用工服務商的落地實踐,探索行業未來發展趨勢。
  • 靈活用工平臺十大亂象曝光
    5.將僱傭員工刻意做成靈活用工,逃避社保,追求靈活用工的門徵核定政策或匯總代開票。6.為降低應稅率將工種包裝為低稅率工種。10有部分服務機構打著「靈活用工、眾包模式、財稅結算服務」幌子,虛開發票、倒賣發票和公轉私帳的非法買賣。
  • 靈活用工的法律盲區
    7月22日,人社部相關負責人重申今年2月通過其官方微信就共享用工發布的要求「原用人單位和借調單位均不得以『共享用工』之名,進行違法勞務派遣,或誘導勞動者註冊為個體工商戶以規避用工責任。」由此可見,對靈活用工進行規範將是必然,假借靈活用工規避勞動關係等違規情形將受到嚴重打擊。
  • 企業如何管理靈活用工下的自由職業者?
    近幾年,我們發現「靈活用工」的發展速度非常快,越來越多的企業通過使用「靈活用工」來解決人力資源相關問題。網際網路技術的高速發展,給各個行業帶來移動互聯和AI等技術驅動加持,促進商業模式不斷革新,平臺經濟和「網際網路+」持續整合,催生10億+靈活用工市場。
  • 靈活用工2.0時代,高燈自由薪成人企商業互聯基礎設施
    中國靈活用工興起較晚,不過近年來隨著新經濟的興起,尤其是共享經濟與平臺經濟的發展,中國的靈活用工潮正出現井噴,越來越多企業不再僱傭員工,網約車司機不是網約車平臺的員工,自媒體不是平臺的編輯,導購不再是品牌的員工……平臺與勞動者的關係從僱傭變為協作,這釋放了個體產能,豐富了平臺供給,降低了用人成本。
  • 兼客榮獲「2020最具影響力靈活用工服務創新平臺」,靈活就業將成為...
    > 近日,由中國科學院《網際網路周刊》、中國社會科學院信息化研究中心、eNet研究院等聯合主辦的2020中國新科技100強暨秋季金i獎頒獎典禮成功舉行,兼客兼職憑藉在網際網路招聘行業的實力和影響力,獲評金i獎「2020最具影響力靈活用工服務創新平臺」,並榮登「2020新經濟獨角獸企業150強」。
  • 簡歷優化師、星級咖啡師、在線剪輯師……浙江首個靈活用工專場...
    據悉,這是浙江省首場靈活用工招聘會,共有40餘家知名企業到場招聘、推出崗位200餘個。現場態勢火熱,在當前就業壓力加大的背景下,招聘會充分發揮了靈活用工穩定就業的「蓄水池」作用。而此次「青燕歸巢——浙江省大學生見習實習暨靈活用工專場招聘會」,正是系列招聘會中極具特色又十分重要的一場,它順應時代發展的需要,符合國家政策的最新導向,試圖解決企業發展的痛點,也促推年輕人進行新型就業。青團社創始人&CEO鄧建波表示,今年高校畢業生相比往年就業壓力大,但找工作的渠道更多,靈活性也更強。
  • 靈活用工平臺如何防控自身風險?
    近期,曾經風頭無兩的靈活用工平臺頻頻爆雷,紛紛被公安機關和稅務機關查處,出事原因主要是涉嫌虛開發票和洗錢。在數位化經濟高度發達的今天,對於各種新興的交易形式來說,生存的前提是經營合法合規。如果失去了合規這個前提,或許能僥倖風光幾年,但「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僥倖多矇混幾年,也只是多給自己積攢點案底,擴大一下自己案發時要牽連的下遊客戶規模而已。
  • 善世分享|快速崛起的靈活用工將給企業帶來哪些好處?
    後來,這種模式逐漸被引進到了中國,成為中國全日制勞動合同用工的可替代方案。雖然靈活用工目前在中國的市場佔比才達到9%,遠不及日本42%、美國32%的市場佔比,但伴隨著未來中國人口紅利消失和產業結構調整、網際網路信息技術發展、就業觀念轉變、國家政策鼓勵等因素的推動,靈活用工在中國崛起已是必然趨勢。
  • 靈活用工:突破企業人力成本的瓶頸
    在這次疫情之前,從2017年開始我們就在探索靈活用工這件事,這其實是看到了人力資源市場發展的幾個趨勢:服務業的供給變得越來越難,供需比失衡,招聘的需求遠遠大於求職的需求。這個趨勢還會越來越明顯。年輕的勞動者們,社會屬性越來越強,公司屬性越來越弱,這體現在他們換工作的頻率越來越高。